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1991年以来 ,我科以龙胆泻肝汤为主治疗眼部带状疱疹 ,取得良好效果 ,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本组 6 0例为 1991年 6月~ 2 0 0 0年 6月我科病房收治的带状疱疹患者 ,其中男 38例 ,女 2 2例 ;年龄 42~ 76岁 ,平均 6 2岁 ;右侧眼部带状疱疹 36例 ,左侧眼部带状疱疹 2 4例 ;眼部带状疱疹并发角膜炎 5 5例 ,并发前葡萄膜炎 32例 ,并发青光眼 15例 ;均有较剧烈眼痛、眼红、流泪 ,眼睑皮肤出现红斑、丘疹、水疱 ,伴颌下或耳前淋巴结肿大 ,前额及眼睑皮肤损害为单侧且不超过中线。2 治疗方法以龙胆泻肝汤为主 ,药用龙胆草、知母、黄芩、柴胡、…  相似文献   

2.
带状疱疹及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是一种复合性的神经病理性疼痛的疾病,西医药治疗存在明显的不足。针灸治疗带状疱疹及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有较好的临床疗效,但对针灸治疗带状疱疹及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机理研究长期匮乏。通过对近5年的带状疱疹及后遗神经痛的中外文献研究进行整理,简单阐析针灸疗法治疗带状疱疹及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可能存在的科学基础。  相似文献   

3.
针刺配合梅花针叩刺治疗带状疱疹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带状疱疹属中医学“蛇串疮”、“缠腰火丹”等范畴,是由于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引起的急性炎症性皮肤病针刺治疗带状疱疹有一定疗效[1]5年来,笔者在门诊运用针刺配合梅花针叩刺治疗带状疱疹78例,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4.
云南白药治疗带状疱疹治疗方法云南白药适量,加香油适量。调匀成糊状备用。用时以无菌棉签蘸药糊,涂于患处,每日2次。病案举例患者女,19岁,1995年11月8日诊。3d前右侧胁肋部皮肤刺痛,并有灼热感,几小时后出现皮疹水疱。在市某医院诊为“带状疱疹”,给...  相似文献   

5.
马齿苋膏外敷治疗带状疱疹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几年来笔者运用民间验方马齿苋膏外敷治疗带状疱疹 ,疗效颇佳 ,现介绍如下。治疗方法鲜马齿苋 1 0 0 0 g,冰片 6g,将马齿苋洗净切碎与冰片共捣成糊状 ,涂敷患处 ,外用塑料薄膜复盖 ,每日换药 2次 ,每次用药膏 1 50 g。典型病例陈某 ,男性 ,1 7岁 ,1 999年 7月 2 5日初诊。患者诉 4天前开始出现右侧下胸部疼痛 ,随后相继起红斑及水疱 ,逐渐增多 ,从前胸发展至右侧背部 ,排列成带状 ,疼痛难忍。诊见右侧胸背部水疱累累 ,大小不等 ,基底部呈紫红斑状 ,充血明显 ,周围中度红色浸润 ,拟诊为带状疱疹 ,予马齿苋膏外敷 ,3天疼痛消失 ,疱疹干燥结…  相似文献   

6.
患者,男,50岁,主因"右下肢疼痛53天,无力1个月"于2014年3月5日收入我院针灸科。病史:2014年1月10日无明显诱因出现右侧小腿抽筋样疼痛,当地医院诊断为"神经炎",予洛索洛芬钠片、甲钴胺片口服,局部外贴膏药治疗(具体不详),症状无明显改善。1月24日体温38.7℃,汗出热退后发现右侧腰骶部有簇状红色粟粒样疹,伴烧灼性剧烈疼痛,两天后右侧足踝及脚背部出现簇状疱疹,27日就诊于某西医医院,诊断为"带状疱疹"。予抗病毒、营养神经及局部激光照射治疗后,皮疹逐渐消  相似文献   

7.
袁林  杨运宽 《光明中医》2014,(9):1966-1967
杨运宽,教授,成都中医药大学博士生导师,第5批全国老中医专家,从事中医临床、教学、科研工作近40年,余有幸跟随导师待诊抄方,并从中受益匪浅。现将比较有特色的3则医案介绍如下。 1针药联合治疗急性期带状疱疹 胡某某,女,75岁,2013年10月8日初诊。诉20天前右侧会阴部出现痒痛不适,排尿、排便时疼痛加剧,3天后右侧臀部出现红色皮疹,米粒至蚕豆样大小不等,个别连接成片状,疼痛剧烈,如火烧刀割,于当地医院治疗7天后疱疹消失,疼痛缓解后出院。  相似文献   

8.
任××,男,70岁,退休职员。住院号:2376。患者1周前右侧肩部疼痛,活动受限。自谓“关节炎”,行按摩治疗,罔效。2天后右侧肩部、前胸、颈项出现红色丘疱疹,灼热疼痛,触痛明显,继而出现面瘫。某医院诊断为“带状疱疹颈神经炎,”使用西药,效果不显。1983年9月16日门诊以“带状疱疹面瘫综合征”收住我院。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带状疱疹患者的中医治疗与护理方法,用于指导中医临床的治疗与护理工作.方法:对47例患者采用中医剌络放血和雷火灸疗法配合情志护理,膳食护理,皮肤护理,辩证护理等中医护理措施.结果:我科自2010年3月-2012年3月47例带状疱疹患者采用剌络放血加雷火灸治疗与中医护理后,治愈41例,显效5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达97.8%.结论:对带状疱疹患者实施中医疗法配合中医护理措施对治愈带状疱疹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火针为主综合疗法治疗带状疱疹141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综合疗法治疗带状疱疹的疗效。方法采用火针配合毫针及火罐疗法治疗带状疱疹。结果141例病人经2~5次治疗后,100%痊愈。结论综合疗法治疗带状疱疹有疗程短,见效快,后遗症少等优点。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总结近5年中医火针治疗带状疱疹急性期的临床疗效。方法检索查新2009~2014年的相关文献,现以中医火针为主治疗带状疱疹急性期方法进行探讨。结果近年来火针治疗带疱疹急性期取得了显著成效,也做了大量临床实验研究,火针为主治疗带状疱疹急性期起效迅速,疗效确切,副作用小,并且能显示中医针灸治疗的特色和优势。结论中医火针治疗带状疱疹急性期疗效显著,宜于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2.
加味泻青丸治疗带状疱疹杨景山泻青丸出自《小儿药证直诀》,原为治疗“肝热搐溺,脉洪实”之方。近年来余以此方加味移用治疗带状疱疹10余例,效果满意。吴×,男,50岁,工人,1989年3月18日初诊。患者10天前因旅途劳累,出汗受风后感右侧胸胁肌肤针刺样疼...  相似文献   

13.
带状疱疹是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引起的一种常见的皮肤病 ,属祖国医学“蜘蛛疮”、“缠腰火丹”、“蛇串疮”范畴。笔者在临床上 ,根据疱疹形态 ,辨证取穴治疗 ,在迅速止痛、缩短疗程以及避免后遗症方面 ,收到了较为理想的效果 ,现介绍如下。1 疹色鲜红 ,皮肤灼热 ,宜疏风清热杨某 ,男 ,5 5岁。 1 986年 1 0月 2 5日初诊。右侧额部疱疹 ,疱疹及周围皮肤色红 ,灼热 ,疼痛难忍 ,夜难入寐 ,坐立不安。伴右眼红、肿、痛、流泪 ,心烦口苦 ,小便短赤 ,舌边尖红、苔黄微腻、脉弦数。取右侧风池、攒竹、至阴、丘墟、液门 ,针刺泻法 ,留针 3 0分钟 ,…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我们运用自拟中药复方大延汤,治疗带状疱疹70例,取得较好疗效,报告如下。临床资料本组70例均经临床确诊为带状疱疹普通型。其中男54例,女16例。年龄:5~83岁,其中21~40岁28例。发病部位:躯干,左侧胸至背部16例,右侧胸至背部22例,头面部1例,四肢14例,颈部4例,腰臀部13例。治疗方法全部病例均单纯服用中药大延汤(大  相似文献   

15.
1 病历介绍例 1:女 ,5 0岁 ,因右侧牙痛、耳痛、伴面部疱疹 10d ,右侧面瘫 2d于 1999年 2月入院。全身检查无异常发现。右耳前上方斜向下到同侧口角和面部皮肤有约 8cm长呈簇的带状水疱和丘疹 ,小部分水疱已结痂 ,少数融合成大疱。右侧额部无皱纹 ,右睑裂闭合不全 ,右鼻唇沟变浅 ,右口角下垂、歪斜 ,吹哨鼓腮不能。右颌下淋巴结如蚕豆大小 ,右耳前淋巴结如绿豆大小 ,均有压痛 ;右耳外耳道有簇状水疱 ,皮肤略充血肿胀 ,鼓膜正常。右侧舌缘黏膜有 4~ 5个绿豆大小溃疡。角膜反应迟钝 ,电测听检查听力正常。诊断 :三叉神经带状疱疹。入院后给…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带状疱疹的治疗疗效。方法:选取120例带状疱疹患者进行针灸联合中药的治疗。结果:120例患者治疗后,102例治愈,占85%,10例显效,占10%,8例未愈,占5%。结论:针灸联合中药治疗带状疱疹有显著的疗效。  相似文献   

17.
黄虹  刘复兴 《新中医》2000,32(12):44-44
三仁汤出自《温病条辨》,主治湿温初起及暑温夹湿,邪在气分证.刘复兴主任医师以此方辨证治疗皮肤病,每获佳效,兹举例如下.1 带状疱疹周某,男,52岁,1999年2月5日初诊.右侧胸背部疼痛伴水疱5天.素体健康,嗜好饮酒,5天前感右侧胸背部皮肤疼痛,继之出现水疱,纳差,胃脘胀闷,身困乏力,便溏不畅.诊见:右侧胸背部皮肤簇集绿豆大水疱,周围绕以红晕,单侧分布,舌淡、苔薄黄厚腻,脉濡滑.诊断:带状疱疹,证属脾虚夹湿,气机不畅.拟清热利湿,理气止痛,方用三仁汤加减.处方:苦杏仁、白豆蔻、厚朴、半夏、蒲黄、五灵脂、八角枫各15g,薏苡仁30g,木通12g,滑石(布包)18g,淡竹叶、乳香、没药各10g,蜈蚣2条.3剂,2天1剂,水煎服.  相似文献   

18.
根据近5年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相关研究,比较了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各种疗法,试图找到一种简单易控、效佳、副作用小的治疗方法.比较发现,电针加穴位注射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具有其特有的优势,能有效减轻疼痛,并能改善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所致的精神症状,副作用及生理干扰少,操作简单易控,易于推广,是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  相似文献   

19.
近5年来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中药治疗现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是急性带状疱疹后的并发症,是临床治疗较棘手的疾病之一,一直缺少有效药物。笔者对我国近5年来使用中药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情况进行了总结,为临床治疗和中药新药的开发提供了科学信息。  相似文献   

20.
带状疱疹是临床上常见的皮肤科疾病,中医称其为"蛇串疮"、"缠腰火丹",中医针对带状疱疹治疗方法很多,现就近5年学术期刊报道的中医治疗带状疱疹的方法进行归纳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