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孙莲子 《浙江医学》1997,19(4):245-245,F003
上消化道出血是一种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笔者遇3例急性上消化道出血经急症手术诊断的Dieulafoy病,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2.
3.
Dieulafoy病1例     
Dieulafoy病又称胃黏膜管径持续性动脉畸形(aneurysm,caliber-persistent-artery)破裂出血,1898年由法国外科医生Dieulafoy首次报道.Dieulafoy以“胃浅小溃疡”为题,报道37例“健康人突发的致命性大出血”,尸解发现患者的胃体上部黏膜缺损处有异常口径的动脉破裂出血.临床上诊断为本病的患者很少见,这是因为对其缺乏认识,而非绝对少见.下面对我院收治的1例Dieulafoy病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4.
5.
上消化道出血是消化道疾病常见病症 ,可由多种原因引起 ,本文介绍一种少见而特殊的病例 :杜氏病 ,本病占消化道大出血病例的 1 7% [1] 。我院从 1993年 6月~ 2 0 0 0年 6月对13例杜氏病患者实行了内镜下的诊断及治疗。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本组 13例患者均为男性 ,以中老年多见 ,年龄 2 8~ 76岁 (平均 5 2岁 ) ,病程 7d~ 2w ,甚至反复数月不等。出血特点 :为间歇性或持续性消化道出血 ,甚至大出血。出血部位隐匿 ,难以发现 ,常危及生命 ,国外报道此病占上消化道出血死亡率的 2 0 %左右[2 ] 。多以上腹部隐痛、呕血、柏…  相似文献   

6.
Dieulafoy病是上消化道严重出血的原因之一,过去曾有报道其病死率高达61%。目前随着检查手段的深入和认识的提高,此类病例的发现也明显增多。下面就我院1998~2002年来10例Dieulafoy病患者的内镜诊治情况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7.
胃Dieulafoy病3例诊治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平  刘国龙  王灿  蒲志忠 《重庆医学》2000,29(5):480-480
胃Dieulafoy病较为少见。我们近二年诊治胃Dieulafoy病3例,现结合有关资料报告如下。 例1:患者,女,75岁,因“反复黑便三年,再发一周入院”。既往有高血压病史10年、糖尿病4年,否认肝炎、溃疡病史。入院体检:BP90/60mmHg(12/8kPa),P92/分,贫血貌,巩膜未见黄染;腹平,未见腹壁静脉曲张,全腹无压痛、肌卫,未及包块,肝脾未扪及。化检检查:Hb58g/L,大便OB 。内科保守治疗四天无效转入我科。急诊胃镜食管、胃及十二指肠球部无阳性发现,疑出血部位在十二指肠球部以…  相似文献   

8.
<正> 胃Dieulafoy病是上消化道出血少见的原因之一,因其无特异性临床表现,给诊断及治疗带来一定困难,现将我院收治的4例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
蔡勤  王建  纪震宇 《九江医学》2001,16(4):230-231
胃Dieulafoy病为上消化道出血的少见病因,术前诊断困难.我院自1985年1月至2000年12月共收治胃Dieulafoy病8例,均手术治疗证实,现结合文献对该病的诊治分析讨论如下.  相似文献   

10.
11.
Dieulafoy病     
胃粘膜下恒径小动脉溃破,致急性突发性致死性上消化道大出血,称为Dieulafoy病。其出血病变隐匿,诊断有一定困难;易反复出血且量大,病死率高。是上消化道大出血最为严重和罕见原因之一而颇受关注。现就其有关问题综述如下。1 命名1884年Garland首先报道因呕血致死的“胃粘膜下粟粒样动脉瘤”2例。法国外科医师Dieulafoy先后于1896、1897和1898年报道10例临床表现极为相似的突发性致死性大出血的“单纯性胃浅表小溃疡”患者,并经尸解发现本病系胃体上部粘膜缺损处有异常口径动脉破裂出血所致。后来学者遂称之为Garland-Dieulafoy溃疡或Dieulafoy病。尽管本病命名尚有许多,诸如曲张动脉瘤、粘膜下动脉畸形、胃动-静脉畸形、胃动脉硬化、胃粘膜下动脉硬化、胃粘膜下微小动脉瘤、胃左动脉区溃疡及胃粘膜下恒径小动脉溃疡等[1~6],多数不够确切,未能被普遍使用。其中多数称谓已被否定和摒弃。近年来,还有把胃外的十二指肠、空肠,甚至结肠异常增粗之恒径血管破裂大出血者也称为Dieulafoy溃疡[5~9]。2 发病情况2.1 发病率 Goldenberg(1990)认为本病的所谓少见是因为对其缺乏认识...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杜氏病与急性上消化道大出血的关系及临床特点。方法 :对我院 1986年~ 2 0 0 2年收治的 12例杜氏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2例杜氏病患者均为男性农民 ,术前有反复呕血及黑便史。结论 :急性上消化道大出血患者在 2 4h内进行胃镜检查 ,是目前诊断杜氏病的主要手段 ,及时手术是治疗杜氏病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13.
Dieulafoy病是引起消化道大出血的少见病因之一 ,我院1998- 2 0 0 1年共收治该病患者 12例 ,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本组 12例中 ,男性 9例 ,女性 3例 ,男∶女为3∶ 1,年龄 31± 13.6 (14~ 6 2岁 )。临床表现主要为间歇性、反复性呕血或柏油样便。其中 8例伴有不同程度的出血性休克。1.2 诊断  (1)纤维内镜 :本组术前应用纤维内镜检查有 9例 ,其中 6例检查发现 ,贲门区孤立性胃粘膜局灶性缺损伴喷射性出血。 (2 )血管造影 :本组经选择性股动脉血管造影 6例 ,其中 3例造影剂经过动脉由粘膜糜烂处迅速弥散至胃腔内。(3)术中…  相似文献   

14.
Dieulafoy病7例诊治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Dieulafoy病又称胃黏膜下恒径动脉破裂出血,是上消化道大出血罕见而最易致死的病因之一。其特点是病灶微小、部位隐匿、出血量大且易反复,短时间内往往导致失血性休克,诊断困难,病死率高。本文收集1989年3月至2000年5月收治的7例Dieulafoy病资料,分析报告如下。1资料和方法1.1 病例资料 本组男性6例,女性1例(解放军88医院收治病例);年龄19~74岁,平均49.6岁;病程O.5~72 h,平均38.4 h;首次发病6例。首发症状均为突发上消化道出血,以呕血为主,血色鲜红,呕血总量约800~1 600 ml,呕血  相似文献   

15.
Dieulafoy病合并消化道出血11例诊治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Dieulafoy病合并消化道出血的诊治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11例Dieulafoy病合并消化道出血的诊治经过。结果:7例通过胃镜明确诊断,2例通过选择性腹腔动脉造影发现出血动脉,后经胃镜证实,1例通过内镜+手术探查后病理证实,1例通过肠镜明确诊断。6例经内镜止血治疗,3例经介入栓塞止血治疗,4例行手术治疗,1例死亡。结论:内镜、选择性腹腔动脉造影、手术探查及病理是该病的主要诊断方法,而介入栓塞、内镜治疗以及手术是主要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观察Dieulafoy病内镜下钛夹止血的临床效果. 方法 对16例Dieulafoy病患者在内镜下确诊后即行钛夹止血. 结果 所有病例均在内镜下钛夹止血,一次成功.平均随访300天,无一例复发. 结论 内镜下钛夹止血治疗Dieulafoy病疗效确切,组织损伤小,复发率低,值得开展.  相似文献   

17.
目的:Dieularoy病是上消化道出血的重要原因。内镜止血夹是治疗Dieulafoy病的首选方法。本研究前瞻性地研究了内镜止血夹治疗Dieulafoy病的近期疗效和远期疗效。方法:本文观察了1998年1月开始的5年间采用内镜止血夹治疗Dieularoy病患者,评估其临床数据和内镜结果,并随访其长期疗效。结果:38例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男30例,女8例;平均年龄53岁)经内镜检查确诊为Dieulafoy病,28(73.7%)例患者在内镜检查时有活动出血。全部患者置入金属夹均达到立即止血,术后短期内再出血3例(7.9%),再出血的病人全部经再次金属夹治疗而止血,无病例接受外科手术治疗。30d死亡率为0。全部病例接受随访,随访中位数为33.5(12~50)个月。2例在随访期间再次出现Dieulafoy病变,但发生部位不同。结论:内镜止血夹治疗Dieulafoy病近期和远期疗效是安全可靠的。  相似文献   

18.
心脏疾病与脑血管病之间有很多共同的危险因素,一个脏器疾病的治疗及转归直接影响其他脏器疾病的治疗和预后,脑血管病与肾脏病之间的关系还没有引起大家的广泛关注,两者之间的关系类似于心脑血管病之间的关系。慢性肾脏病是指肾脏损害超过3个月、伴或不伴肾小球滤过率减低或者尿蛋白排泄作用增强。慢性肾脏病的患者更易发生脑卒中事件,越来越多的证据推测慢性肾脏病是脑血管的危险因子,同时与脑小血管病及认知障碍有密切关系。慢性肾脏病的患者脑卒中后神经功能损害更严重、转归更差;药物治疗也受到局限性。  相似文献   

19.
胃食管反流病与呼吸系统疾病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白文元  穆华 《中国全科医学》2006,9(23):1934-1936
胃食管反流病(gastroesophageal reflus disease,GERD)是指胃、十二指肠内容物反流入食管,对食管黏膜刺激或造成损伤,从而引起的临床症状或食管炎症的综合征。该综合征在临床上十分常见,预测患病率为2.5%-4.7%。  相似文献   

20.
帕金森病发病机制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陈燕  陆振虞 《医学综述》2007,13(14):1078-1080
帕金森病是一种常见的中枢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引起帕金森病的发病机制至今尚未明确。本文就对帕金森病发病机制研究中的病理机制、环境因素、遗传因素、氧化应激、线粒体功能障碍、蛋白质的错误折叠和聚集等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