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患儿,女,8岁,汉族,因不规则发热,关节肿痛3年伴浅表淋巴结肿大1年,于1985年12月12日第5次住院。3年来曾先后在我科住院4次已确诊为幼年型类风湿病。体检:发育营养差,双侧腋下触及小核桃大 相似文献
2.
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AIHA)是一组由于机体免疫功能紊乱,产生针对自身红细胞的抗体和(或)补体并吸附于红细胞表面,导致红细胞破坏加速而引起的一种溶血性疾病.儿童时期发病率约为1:80000[1],是小儿时期较少见的溶血性贫血,由于临床表现多样化而且不典型,易导致误诊漏诊. 相似文献
3.
王清菊 《山东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学报》1986,(Z2)
男性,38岁,农民。因发热、头痛、腰痛5天诊断为流行性出血热入院。入院后出现少尿、恶心、呕吐、腹痛、柏油样便。经止血、利尿,大剂量维生素C 及控制 相似文献
4.
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是一种因自身抗体吸附到红细胞表面的抗原上或游离于血液中使红细胞破坏加速的一种溶血性贫血.现将我院收治一例并发脑血栓形成介绍如下:患者,男性,17岁.1979年12月1日入院.患者1978年底即感到疲劳,面色逐渐苍白,年初出现鼻衄,齿龈出血,皮肤粘膜黄染,呈进行性加重.4月因鼻出血量过大而住院.经输血及中西医结合治疗好转出院.后病人皮肤黄染渐深,小便常呈酱油色.入院前一月出现逐渐加重的左侧肢体麻木,继而偏瘫.体检:体温38℃,心率120次/分,血压110/60,贫血,皮肤巩膜黄染.心肺 相似文献
5.
6.
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是一种临床综合征,由于宿主免疫反应发生变异,红细胞抗原性发生改变,自身抗体形成,引起溶血性贫血。随着免疫技术的进展,国内陆续有病例报道。其发病年龄自5个月至78岁不等,一般女多于男,按有无重要伴发病,分原发性和继发性两类。根据血清抗体特性又分温性抗体与寒性抗体两型,临床上以前者居多。我院查见1例,报告如下。患者杨某,女,53岁,入院号62773。因乏力、胃纳差3月,头昏心累1月,于1980年7月12日入院。入院前3月始感身软无力、食欲不振,纳差,逐渐加重。后出现头昏目眩,心悸心累。无黄疸及 相似文献
7.
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Autoimmune Hemo lytic Anemias,简称AIHA),在临床上可分为原发性(特发性)和继发性(症状性)。后者多继发于某些淋巴网状系统的恶性肿瘤,胶原性疾病等。继发于皮肌炎者国内尚未见有报导,国外也少见报导。近来我们发现一例皮肌炎伴发AIHA,现报告如下: 例 女,22岁,三个月来间断发烧,伴全身肌 相似文献
8.
9.
例1,女,11岁,因全身无力头晕4~5天于1972年5月25日首次入院。查体,面色苍白,无黄疽,心肺正常,肝脾不大,血红蛋白7.3克,红细胞190万,网赤117‰,血抗人球蛋白试验(Coombs)直接阳性,间接阴性,诊断为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AIHA)。给予强地松1.5mg/kg,一月后临床症状缓解,血红蛋白12克,网赤5‰,住院38天出院。出院12夭后因着凉发烧一天,血红蛋白8.8克,再次 相似文献
10.
肾小管性酸中毒合并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我院收治1例报告如下:患者女性49岁,因多饮伴双手搐搦12年,面黄3年于1985年10月入院。12年来常感口渴,夜尿多,伴频繁发作的双手搐搦,补钙后搐搦中止。近3年出现头晕、面黄。既往体健,无类似家族史。体检:体温38℃,重度贫血貌,巩膜中度黄染,除脾平脐外,表浅淋巴结,心肺肝均正 相似文献
11.
<正> 慢性肝炎、肝硬化是多病因疾病,大部分是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的后果,酒精、药物及寄生虫感染也可致病。目前认为慢性肝炎的肝细胞损伤的机制,有自身免疫反应参与。有关慢性肝炎免疫发病机理,已有综述报道。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也是一种多病因的自身免疫病。既往认为原发者居多,近来不少报道称继发多于原发,且多继发于淋巴组织增生性疾病、结缔组织病和感染性疾病,少数报告有继发于慢性肝炎、肝硬化者。 相似文献
12.
13.
随着现代医学科学的发展,临床所用药物品种日益增多,药源性疾病亦增多,据报道氨苄青霉素“1”及利福平引起免疫性溶血性贫血均有发生“2”。药物引起的血液学改变约占全部药源性疾病的10%“3”。而药物性溶血性贫血占其中的10.36%,病死率6.6%。现将我院2012年1例药物免疫性溶血性贫血(drughemolytic anemia,DIHA)病例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14.
在日本,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AIHA)是一种较少见的疾病。1975年的流行病学调查结果表明:所有溶血性贫血估计总发病率为10.3~36.6/100万日本人。其中AIHA约占1/3(2.7~9.7/100万人)。90%的AIHA是温热型,而冷型AIHA(冷凝素病和阵发牲寒冷性血红蛋白尿)罕见。特发性与继发性AIHA的比例约为5:1。10%的AIHA伴有血小板减少,称为Evans综合征。年龄分布在20岁左右呈高峰,男/女比例为1.0/2.86。然而,最近的资料表明,在老年期也有一高峰,此种病例男/女比值接近1:0。有关AIHA的发病机理,即何以产生自身抗体仍未明了。曾提出过几种假说:如:1.选择性抑制性T细胞;2.多克隆B细胞激活;3.B细胞的单克隆增 相似文献
15.
庄礼昭 《广西医科大学学报》1984,(4)
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是由于某种原因使血中产生自身抗体,这抗体吸附到红细胞表面的正常抗原上,或游离于血清中,使红细胞破坏加速的一种溶血性疾病。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于本世纪初,先由Hayem叙述,后由Dameshek与Sahu-artz进行了系统观察,到1938年才对本病同一些先天性溶血性疾病作出鉴别。 相似文献
16.
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AIHA)分原发性和继发性两类,其共同特性为由于红细胞自身抗体而使红细胞的存活时间缩短。根据自身抗体对温度反应的特性,AIHA又可分为温性,寒性、和双相性三型。温性自身抗体与红细胞的作用在37℃时最活跃,是最常见的一型,属于IgG免疫球蛋白;寒性自身抗体在37℃时不与红细胞结合,当温度降至接近于0℃时即与红细胞结合,属于IgM,可能由于病毒感染或支原体肺炎所引起,溶血多数为一过性;最早发现而为最 相似文献
17.
甲亢合并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一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患者女性 ,70岁 ,住院号 0 0 15 30 8。患甲亢疾病 30年 ,长期不规则服他巴唑治疗。于 2 0 0 1年 4月 15日因解酱油色尿伴巩膜、皮肤黄染 1周入院 ,不伴寒战、高热、腰背痛、呕吐、腹泻。无输血及可疑药物服用史。家族中无溶血性贫血遗传病史。查体 :体温 37℃血压 12 0 / 70mmgh ,平卧位结膜苍白巩膜、皮肤中度黄梁 ,双侧眼球中度突出 ,甲状腺呈弥漫性、对称性Ⅱ°肿大 ,质地较软、光滑、无结节 ,两上极可触及细震颤 ,无压痛 ,可闻及血管杂音。心、肺未见异常 ,肝肋下未扪及 ,脾肋下 3厘米 ,质地稍硬 ,表面光滑 ,无压痛 ,双下肢无浮肿… 相似文献
18.
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AIHA)是一种获得性溶血性疾病.患者免疫功能紊乱可产生抗自身红细胞抗体,该抗体或与红细胞表面抗原结合,或激活补体使红细胞加速破坏导致溶血性贫血.国外报道此病占溶血性疾病患者总数的1/3,国内AIHA发病率居溶血性疾病第二位,其中以成年女性患者为主.我们对1例重度AIHA患者在未输血的情况下采用血浆置换方法治疗,取得较好疗效,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9.
乙肝后肝硬化合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临床少见,现将我科收治一例病报导如下。一、病历简介:患者男,42岁,乏力、纳差半年、头昏、头晕、面色苍白,下肢浮肿2个月,门诊以浮肿待查、肝硬化收院。即往史,乙肝表面抗原阳性20多年,肝硬化2年。 相似文献
20.
患儿女,10岁。因面色苍黄、恶心、乏力两个月,于1992年3月3日入院。患儿曾在当地以溶血性贫血治疗一个月,输血1000ml,好转出院。出院后第二天患儿突然恶心、乏力、高热而入我院。查体:体温39℃,心率136次/分,呼吸38次/分,精神极差,烦躁呻吟,面色苍黄,口唇苍白,重度贫血貌。入院后化验检查结果:血色素进行性下降,最低为27g/L,网织红细胞0.23,间接胆红素高,冷凝集试验1:128,coomb's直接阳性。 患儿入院后,除给予抗生素抗感染治疗外,积极给予成份输血,以输入洗涤红细胞为主,使患儿贫血及时得以改善。输血前给予地塞米松适量静脉推注。成份输血速度宜快,并密切观察病儿有无输血反应,如出现寒战、高热及荨麻疹等应及时进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