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一、本文将采用低温麻醉中断循环施行心内直视手术之操作方法,分低温麻醉之操作方法,冠状动脉灌注氧化血液之操作方法及低温麻醉中断循环之特殊处理作了介绍。二、将临床应用低温麻醉中断循环施行肺动脉瓣狭窄分离术,心房间隔缺损修补术及心室间隔缺损修补术等12例之初步经验作了报导。凡切开心室之手术均合并采用。冠状动脉灌注氧化血液的方法,12例中仅一例室间隔缺损患者曾发生心室纖颤,经处理后恢复,另一例于关闭胸腔后有胸腔出血,曾再开胸进行止血。12例于术后之经过皆顺利,未有一例死亡。三、我们认为低温麻醉中断循环这一方法对中断循环在10分钟内的直视心脏手术,还是可以采用的一种方法,但强调在临床应用前必须有充足的准备工作及具备一定条件,否则不应采用。四、冠状动脉灌注氧化血液的方法有较好的预防心室纖颤及保证心脏顺利恢复之作用。我们认为不并用心脏停跳而用直接注射法之效果较好。五、强调采用综合措施以预防心室纖颤。在处理心室纖颤过程中必须用有效的心脏按摩以改正心肌之缺氧及维持循环,并配合药物及电激解颤器之应用。六、施行肺动脉瓣分离术时,如体溫在32℃左右中断循环在5分钟內,可以完成手术。行房间隔缺损修补术时,如体温在30℃左右,中断循环在6分钟內,大多可完成手术,如手术未完成,則可于解放循环,心跳恢复后再中断循环一次以完成手术。施行心室间隔缺損修补木时必须併用冠状动脉灌注氧化血液的方法,否则危险性很大。凡需中断循环达10分钟以上的手术,以釆用人工心肺体外循环的方法較安全。  相似文献   

2.
目的总结5例婴幼儿主动脉缩窄手术治疗的体会。方法 5例婴幼儿主动脉缩窄均合并动脉导管未闭和室间隔缺损。手术采用正中切口,在深低温停循环或选择性脑灌注下手术,切除缩窄的主动脉段,行主动脉端端或端侧吻合。结果5例均治愈出院,随访6~20月无不良反应。结论婴幼儿主动脉缩窄手术治疗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3.
室间隔缺损合并主动脉瓣关闭不全115例外科治疗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探讨室间隔缺损合并主动脉瓣关闭不全的外科治疗。方法回顾115例室间隔缺损(VSD)合并主动脉瓣关闭不全(AI)病例,其中动脉干下型室间隔缺损者96例,膜周型者19例。手术均采用全身中度低温体外循环。室间隔缺损修补有16例行直接修补,余均采取补片修补术。对于主动脉瓣的病变,施行瓣膜成形术92例,5例无法作瓣膜成形者则施行主动脉瓣置换手术,18例单纯行室间隔补片修补术对主动脉瓣未作特殊处理。结果手术效果满意。术后随访4个月至2年,死亡10例,心功能Ⅰ级72例,Ⅱ级31例,Ⅲ级2例。结论室间隔缺损合并主动脉瓣关闭不全的患者进行同期外科治疗效果好。  相似文献   

4.
天津医科大学附属医院于本年六七月间,曾利用低温麻醉中断循环及冠状动脉灌注直视修补室间隔缺损四例;利用人工心肺体外循环修补室间隔缺损赠一例,五例全获满意效果。鉴于目前国內有关室间隔缺损直视修补术的临床报告很少,特介绍初步临床经验,着重介绍手术方法与治疗经过,以供参考。关于低温麻醉中断循环及人工心肺体外循环二种方法的动物试验研究将另行报告。利用体外循环修补缺损之一例,所采用的心肺机为 Jongbloed 氏心肺机。关于这种心肺机之构造及其性能亦将另行介绍。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在体外循环手术中使用氧合血进行持续肺动脉灌注对合并肺动脉高压的室间隔缺损患儿的肺保护作用。方法30例室间隔缺损合并肺动脉高压的患儿,随机均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均在体外循环下进行室间隔缺损修补手术。试验组在体外循环中采用氧合血持续肺动脉灌注,对照组未行肺动脉灌注。两组患儿在体外循环前,主动脉开放后6、12、24h时抽取动脉血3ml.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法)检测丙二醛(MDA)的水平。并抽取动脉血进行血气分析.计算体外循环前.主动脉开放后6、12、24h时的氧合指数(QI),并记录气道峰压和呼吸机辅助时间,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试验组术后12、24h的OI高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术后6、12h的气道峰压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术后呼吸机辅助时间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术后6、12、24h时MDA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氧合血持续肺动脉灌注能减轻室间隔缺损合并肺动脉高压患儿在体外循环中的肺损伤。  相似文献   

6.
<正> 患者,男,22岁,术前诊断室间隔缺损合并重度肺动脉高压,心功Ⅱ级,心电图示双室肥大,术中测得Pp10.6kPa, Ps14.3kPa,比值0.74。在静脉麻醉,体外循环下施室缺修补及动脉导管结扎术。芬太尼总量1400μg,停药后130分钟苏醒。使用上海Ⅳ型心肺机,西京80鼓泡式氧合器,转流210分钟。鼻温30℃以下125分,25℃以下26分钟,于34.2℃阻断升主动脉,33.6℃开放,共阻断170分,包括停循环9分15秒平均灌注压5.3~11.47kPa,中心静脉压0.64~1.7kPa,流量55~80ml/kg/min,冷灌首次850ml,共5次总量2450ml。转中尿量550ml,于转机113分出现血色素尿,停机后133分尿变清,当阻断升主动脉后即刻心脏异常膨胀,切开右房,回心血量极大,确定并存动脉导管,继续血流降温至24℃停循环,先经肺  相似文献   

7.
1990年至1995年我院共行小儿心脏体外循环心脏直机手术109例。本文重点讨论25kg以内小儿体外循环灌注技术的体会。1临床资料本组109例中,男68例,女41例,年龄2-10岁,患儿体重11-25kg。临床诊断:房间隔缺损20例,室间隔缺损64例,法鲁氏四联征9例,法鲁氏三联征2例,肺动脉狭窄4例,室间隔缺损合并右室流出道狭窄1例,二尖瓣脱垂合并房间隔缺损1例,左房心肌纤维化合并巨大血栓1例,主肺间隔缺损1例,动脉导管未闭合并室间隔缺损及肺动脉异位1例,三房心1例,动脉导管未闭2例,大动脉转位1例,三尖瓣畸形1例。心胸比O.6-0.8,心功…  相似文献   

8.
我院 1994年至 2 0 0 1年间实施心内直视手术15 0 0余例 ,期间发生主动脉插管意外 3例 ,报告如下。例 1:男 ,5岁 ,15kg ,术前诊断室间隔缺损 ,在体外循环下行室间隔缺损修补术。并行循环开始时泵压急剧上升至 4 0kPa以上 ,泵管胀硬 ,接头处漏血 ,平均动脉压仅 2kPa ,心脏空瘪。立即停机检查 ,发现主动脉插管太浅 ,部分在主动脉夹层内 ,调整插管后恢复正常体外循环 (此过程 2min) ,手术过程顺利 ,术后 7d康复出院。例 2 :男 ,11岁 ,2 7kg ,术前诊断室间隔缺损 ,经前正中切口行室间隔缺损修补术。主动脉插管顺利 ,并行循环时未发现异常 ,术中…  相似文献   

9.
区域性动脉自旋标记(territorial arterial spin labeling,tASL)是近年来逐步发展与推广应用的一种新型磁共振脑灌注成像技术,与全脑灌注影像学成像方法区别在于tASL可选择性标记单支或多支供血动脉,显示脑实质区域范围内的血流灌注信息,可用于判定责任供血动脉、评估脑侧支循环的建立状态以及用...  相似文献   

10.
<正> 由于心力衰竭时全身循环血流量减少,反射性地增加了周围血管阻力与肾上腺素能活性,以便维持动脉血压和脑、冠脉循环的正常灌注,而其他区域的循环床,尤其是皮肤、肾脏和内脏血管却收缩。运动时肾上腺素能系统的活性进一步加强。α-受体兴奋减少了骨骼肌血流,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激活,与抗利尿激素的分泌,引起全身血  相似文献   

11.
NO吸入治疗室间隔缺损术后肺动脉高压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估吸入一氧化氮(NO)治疗室间隔缺损患者术后重度肺动脉高压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2010年10月我院收治的32例室间隔缺损合并重度肺动脉高压患者术后吸入NO前后的心率、平均动脉压、中心静脉压、动态肺顺应性及氧合指数的变化。结果 32例患者在其他治疗不变的前提下,经过吸入NO治疗后,患者心率、血压无明显改变,动态肺顺应性比治疗前明显改善(0.30±0.03vs0.38±0.09,P<0.05),氧合指数比治疗前明显增高(296.3±55.64vs378.5±61.32,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吸入NO对治疗室间隔缺损术后肺动脉高压具有良好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12.
目的总结室间隔缺损合并动脉导管未闭的诊断和手术处理的经验。方法总结我院1996-05~2000-12手术治疗室间隔缺损合并动脉导管未闭29例,除早期1例采取分期手术外,其余均同期手术矫治。结果主动脉阻断时间为24~155min,1例术中死亡。结论室间隔缺损合并动脉导管未闭应当考虑同期手术,同期手术并不增加病死率,但应加强术前诊断、术中探查和术后处理。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经胸二维超声心动图(TTE)取双半月瓣切面测量双动脉干下型室间隔缺损(VSD)直径的价值。方法对49例双动脉干下型室间隔缺损(VSD)进行经胸二维超声心动图(TTE)检查,取双半月瓣切面观测量VSD直径,将超声测量结果与外科手术所见进行对照。结果本组双半月瓣切面观VSD直径与手术测量具有良好的相关性(r=0.9623,P<0.001)且数字非常接近(y=0.11+0.9473x)(P>0.05)。结论经胸二维超声心动图取双半月瓣切面观察测量双动脉干下型室间隔缺损直径手术测量缺损直径接近吻合,超声能够及早给临床提供准确数值,对于病情评估,术式选择具有较好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体外循环胸腔镜配合纤维软镜心脏手术常出现的危险因素。方法选择心、肺功能良好的杂种犬40只,随机分为实验组(20只,房间隔和室间隔缺损各10只)和对照组(20只,房间隔和室间隔缺损各10只)。实验组进行胸腔镜配合纤维软镜体外循环下同时模拟房间隔和室间隔缺损修补术、右室流出道疏通术。对照组进行胸腔镜体外循环下房间隔和室间隔缺损修补术、右室流出道疏通术。分别记录两组动物手术前后平均动脉压、中心静脉压、心率等,以及术中上下腔静脉套带时间、手术时间、体外循环时间、主动脉阻闭时间和转机时间等。观察手术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术后实验组动物平均动脉压、中心静脉压、心率等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中实验组动物上下腔静脉套带时间、手术时间、体外循环时间、主动脉阻闭时间、转机时间等也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胸腔镜配合纤维软镜体外循环下同时模拟房间隔和室间隔缺损修补术、右室流出道疏通术可获得良好的临床效果,适合在临床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15.
<正>主动脉缩窄(Coarctation of aorta,CoA)是指先天性降主动脉狭窄,常发生在左锁骨下动脉远端和动脉导管邻接处。常合并其它先天性心脏病如动脉导管未闭、主动脉二瓣畸形、室间隔缺损和二尖瓣病变[1]。由于近心端缩窄的主动脉管腔突然变细而导致上半身高血压,心脏后负荷增加,继发左心室肥厚、劳损,甚至出现左心衰竭。另外,由于部分主动脉管腔缩窄导致远心端血流减少,血压降低甚至测不到,下半  相似文献   

16.
体外循环围术期血清皮质醇及醛固酮浓度的动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体外循环为非生理性的循环状态 ,对机体的生理功能及内环境稳定都有很大的影响。对于全麻体外循环 (CPB)围术期机体血清皮质醇及醛固酮浓度的动态变化及其相关效应 ,目前研究报道甚少。本文拟通过对病人手术过程及结果的报道并探讨其结论 ,以为临床诊疗提供理论依据。材料及方法  1.材料 随机选择低温体外循环心内直视手术病例共 4 5例 ,分为Ⅰ ,Ⅱ两组。Ⅰ组为先天性心脏病 2 5例 ,年龄 2~ 2 4岁 ,其中室间隔缺损 11例 ,室间隔缺损合并动脉导管未闭 3例 ,室间隔缺损合并房间隔缺损 4例 ,房间隔缺损 7例 ,临床无明显心衰征象。Ⅱ组为…  相似文献   

17.
肺动脉高压是左向右分流的先天性心脏病(以下称先心病)中最为常见和危害严重的并发症,不仅影响外科治疗的效果,还增加了麻醉的危险。我院从2004年11月至2006年5月在全麻体外循环下共完成32例伴严重肺动脉高压的先心病矫治术,肺动脉平均压都在70mmHg以上。本文将麻醉处理的体会总结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32例中男13例,女19例。年龄6个月~32岁,≤3岁的婴幼儿10例。体重6·5~40kg,≤10kg的11例。32例中室间隔缺损23例,室间隔缺损或房间隔缺损伴动脉导管未闭3例,完全房室间隔缺损3例,大动脉转位、主肺间隔缺损、右室双出口各1例。术前…  相似文献   

18.
罗春生  徐建国 《江苏医药》1998,24(9):655-657
介绍40例室间隔缺损(VSD)合并肺动脉高压的体外循环管理经验。心肌保护采用微温血(29“C)心脏麻痹液持续灌注,体外循环结束,主动脉开放后,所有病人心脏均自动复跳并恢复窦性心律,心脏功能良好,2例术后死于肺部并发症。作者认为良好的心肺保护,平稳的麻醉,适宜的胶体渗压对于VSD合并肺动脉高压的体外循环很重要。  相似文献   

19.
区域性动脉自旋标记(territorial arterial spin labeling, tASL)是近年来逐步发展与推广应用的一种新型磁共振脑灌注成像技术, 与全脑灌注影像学成像方法区别在于tASL可选择性标记单支或多支供血动脉, 显示脑实质区域范围内的血流灌注信息, 可用于判定责任供血动脉、评估脑侧支循环的建立状态以及用于围术期的疗效评价等。本文就tASL在缺血性脑血管病方面的临床应用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20.
先天性心脏病直视手术温血持续灌注心肌保护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初步评价体外循环含钾温血持续灌注心肌保护方法的临床价值。方法 对31例先天性心脏病患者(温血组)实施室间隔缺损修补术,采用体外循环含钾温血持续灌注的心肌保护方法。30例先天性心脏病患者(冷血组)实施室间隔缺损修补术,采用体外循环冷血间歇灌注心肌保护。观察两组心脏除颤率、开放主动脉后血钾、术后呼吸机辅助时间及心肌正性肌力药物使用情况。结果 温血组与冷血组比较,开放主动脉后心脏除颤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3.2%与26.7%,P〈0.01);心肌正性肌力药物使用时间差异亦有显著性(P〈0.01);术后心功能恢复快,无术后高血钾、低心排血量、严重心律失常等严重并发症。结论 体外循环含钾温血持续灌注心肌保护方法可明显减轻心肌缺血与再灌注损伤,先天性心脏病手术中温血持续灌注的心肌保护效果优越,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