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焦富英教授认为眩晕不外乎风、痰、瘀,风挟痰浊、瘀阻脑络、痰瘀互结、肝风袭扰、风痰瘀搏结,反复发作,缠绵难愈,主张熄风、化痰、逐瘀同治,以小柴胡汤、半夏白术天麻汤化裁而成熄风化痰通络止眩汤,小柴胡汤斡旋少阳枢机,透达郁火,升清降浊,半夏白术天麻汤化痰降逆,平肝止眩,适用于各型眩晕,尤宜于后循环缺血性眩晕。附眩晕(风痰瘀阻)验案1则。  相似文献   

2.
调理脾胃辨眩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爱军  于晓东 《河北中医》2009,31(4):549-550
中医学对眩晕的描述最早见于《内经》,称为眩冒,其发病机制可归纳为风、火、痰、虚和瘀5个方面,其中痰、虚二端与脾胃功能密切相关,故许多眩晕的发生当责之脾胃。但观历代医家对眩晕的论述,多详于肝肾,略于脾胃。我们认为,脾胃在眩晕的发病中具有同等重要的作用,现陈述如下:  相似文献   

3.
疑难病从瘀论治体会北京航天部中心医院(100039)李改先,张见关键词疑难病,从瘀论治1.行气化瘀治眩晕论眩晕者,多主风、火、痰、虚之说。临床所见,因瘀致眩晕者亦复不少。如曾治王×,女,42岁。两年前因精神刺激,郁郁寡欢,始觉周身晃动,站立不稳。继而...  相似文献   

4.
眩晕是临床常见疾病,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所致眩晕也较为常见。该文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患者多从痰瘀论治,认为痰、瘀是发病的关键因素,肝为发病的核心脏腑,并自拟眩宁方,治以益气化痰、平肝化瘀,在诊疗中取得了很好的疗效。该文阐述从痰瘀论治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思路与方法,并举验案1则。  相似文献   

5.
目的:评价逐瘀通脉胶囊联合中药汤剂治疗眩晕合并偏头痛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18年8月—2020年8月收治的74例眩晕合并偏头痛患者,以单盲随机抽样法分为两组,各37例。参照组采用逐瘀通脉胶囊治疗,实验组采用逐瘀通脉胶囊联合中药汤剂治疗,对比两组VAS评分、眩晕持续时间、临床疗效。结果:实验组治疗后VAS评分低于参照组,实验组眩晕持续时间短于参照组,实验组临床总有效率(94.59%,35/37)高于参照组(70.27%,26/3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逐瘀通脉胶囊联合中药汤剂可有效减轻眩晕合并偏头痛患者头痛等症状,缩短眩晕持续时间,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6.
从痰瘀互结型眩晕案例探讨张伯礼教授治疗经验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眩晕病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治疗痰瘀互结型眩晕时单纯祛痰一法往往难以奏效,张伯礼教授对痰瘀互结型眩晕的治疗见解独到,他认为痰瘀互结型眩晕的发病与"痰湿"之邪关系密切,是湿邪弥漫致血行"瘀滞"的状态引发眩晕发作,在祛除痰湿的同时往往兼以活血、清热等将有助于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7.
为了探讨高血压病发生与痰瘀互结的关系及其与五脏的相关性,文章对历代文献中关于痰、瘀与眩晕、头痛,及五脏与眩晕、头痛的论述进行分析、研究,发现痰、瘀与眩晕、头痛的发生关系密切,眩晕、头痛的发生与五脏相关,并且痰、瘀与五脏功能失调相关。痰能致眩、致头痛,瘀也能致眩、致头痛,五脏功能失调可以产生痰、瘀,五脏病变可引发眩晕、头痛。因此,高血压病眩晕、头痛的发生与五脏病变有着直接或间接的联系,在临床治疗高血病时要注意其与五脏的关联。通过临床实践,进一步证实高血压病的发生与心、肾的关系最为密切。历代文献虽有痰瘀互结致病的论述,但未发现痰瘀互结致眩晕、头痛的明确认识,而在临床上痰瘀互结是高血压病发生的重要病理因素,应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8.
眩晕是以头晕目眩为主要临床表现的一种常见疾病,多发于中、老年人。本病病机复杂,对眩晕多从风、火、痰、瘀立论,但眩晕与虚的关系更为紧密,其病机以风、火、痰、瘀为标,气虚清阳不升为本,以益气升阳为其治疗大法,临证多用升阳益胃汤加味,均可取得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9.
高血压性眩晕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痰、瘀可贯穿病程始终,痰瘀两者互为因果,相互胶结,又会加重病情,形成恶性循环。现笔者结合1例痰瘀互结型眩晕病案,从病因病机、理论基础、针药结合治疗等方面探讨痰瘀同治高血压性眩晕。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随着人口老龄化,老年眩晕的发病比例增高,严重影响老年人的生活质量。老年眩晕证型临床分布特征研究表明,痰、瘀为发病主要因素,肝阳上亢、脾肾亏虚、气血不足是发病的关键病机[1]。针对老年人肝肾不足、精血亏虚、易生痰瘀的病理生理特点,笔者于2011年7月~2012年7月采用培元通脑胶囊治疗老年眩晕患者46例,标本兼治,取得满意效果。  相似文献   

11.
田维柱教授认为痰瘀是眩晕的重要因素,痰瘀与眩晕密切相关,贯穿疾病始终;从五脏亏虚、功能受损,相互化生、共同为病,环境影响、易生痰瘀三个方面阐述痰瘀与眩晕的密切关系,"痰是瘀的初始阶段,瘀是痰的进一步发展";指出眩晕乃本虚标实,应标本兼顾,灵活应用经方加减以治标。针刺与中药结合治疗思路简明清晰,提出把从痰瘀论治作为着眼点,注重辨病与辨证相互结合;针药并用,以中药治标,以针刺治本,达到"病症结合,化痰逐瘀,升清降浊而止眩"的目的。  相似文献   

12.
邱锋  陈根成 《光明中医》2011,26(6):1222-1223
本文将"瘀"分为"瘀血"和"血瘀"两方面进行理解。通过"瘀"伴随导致眩晕的其他病因病机的出现,"瘀"直接导致眩晕和运用活血化瘀的临床疗效三个方面,阐述"瘀"的因素在眩晕中的广泛性,从而阐述"无瘀不作眩"。  相似文献   

13.
老年性眩晕从瘀论治的体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老年性眩晕从瘀论治的体会江苏省靖江市斜桥医院(214513)蔡炳君关键词眩晕从瘀论治人体进入老年期多由于脏腑阴阳虚损,阳气虚弱无力推动血液正常运行,阴津亏损,脉道涸涩,形成瘀血;或因长期受七情、六淫、外伤跌仆以及各种疾病的影响,致使气血失调,正常流通...  相似文献   

14.
本文通过采用活血祛瘀法来治疗眩晕症,在临床上通过对几个典型病例的论治,取得了较好的疗效,以此论述了活血祛瘀法治疗某些眩晕症的可行性,并对活血祛瘀法治疗眩晕症的理论根据进行了阐述:认为其理论依据是“痰瘀同源”。无形之痰阻滞经络,而致痰凝气滞,气滞血缓而成瘀,文章还对活血祛瘀法治疗眩晕症的适应证和蕃忌证作了初步讨论,认为梅尼埃病,证属寒水上泛型眩晕,以及由血管、血液因素导致脑循环不良而致脑缺血型眩晕和药物中毒性耳眩晕,证属气滞血瘀者,均可采用本法治疗,而对颅内感染性病变、颅内占位性病变所引起的眩晕及伴有发热、出血等症状者,则非本法所宜,文章最后结合现代研究,从药理学的角度,对活血祛瘀类药的性质功用进行了分析,从又一侧面论证了活血祛瘀法治疗眩晕症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5.
颈性眩晕治疗体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瑾 《江西中医药》1996,27(4):35-35
颈性眩晕治疗体会张瑾(江西省景德镇市二院中医科景德镇333000)关键词颈性眩晕,中西结合疗法,654一2,颈眩汤眩晕,分颈源性、耳源性、神经源性、眼源性、全身性等,本文就笔者对颈源性眩晕的治疗体会介绍如下。1辨病因病理推动脉供血不足,主痰湿瘀热阻络...  相似文献   

16.
张敏  郑世江 《光明中医》2016,(15):2182-2184
颈椎病是一种多发于中老年人的慢性进行性骨质退行性病变,根据临床症状可分为颈型、神经根型、椎动脉型、交感神经型、脊髓型等分型,椎动脉型颈椎病又称为颈性眩晕。眩晕的病因有多种,其中"瘀"是其重要的发病原因之一,笔者通过临床观察将从"无瘀不作眩"方面来论述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中医治法。  相似文献   

17.
刘珈  王德惠 《河南中医》2014,34(1):34-35
刘文峰教授认为,眩晕的病机为因痰作眩、因虚作眩、因风作眩、因寒作眩、因瘀作眩,临床患者的眩晕往往多个病因同时存在,刘教授应用中药进行辨证论治,收到良好疗效。  相似文献   

18.
曾伟 《陕西中医》2002,23(12):1086-1086
目的 :观察益气活血、化痰息风类中药组方治疗眩晕的疗效。方法 :采用中药 (党参、白术、黄芪、茯苓、何首乌、法半夏等 )治疗眩晕 54例。结果 :总有效率 92 .59%。提示 :本方具有化痰逐瘀息风作用 ,是治疗痰瘀型眩晕的有效方剂  相似文献   

19.
国医大师刘祖贻提出脑系疾病六辨七治体系,认为脑系疾病多由于外邪、痰、瘀、气郁、内风、正虚引起,眩晕是脑系疾病中常见的一种疾病,发作痛苦,常伴有恶心呕吐等不适症状,刘老结合自身临床经验对于眩晕一病则主张以风、痰、瘀、虚为主,于辨证的基础上根据患者病机增加相关辛味药品可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相似文献   

20.
风、火、瘀、虚都可以导致眩晕,但多与痰邪相兼而发,所谓“无痰不作眩”。其证多见风痰上扰、湿痰蒙窍、痰火互结、痰瘀阻滞及虚痰为患。此外,痰湿体质也是眩晕的重要发病基础。眩晕的治疗,尤重治痰,除要注重痰与风火瘀虚相兼为病的辨证施治外,尚需重视对痰湿体质的调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