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目的 探讨经颌下-卵圆孔入路穿刺射频热凝治疗三叉神经第Ⅲ支病变导致的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的可行性和有效性。方法 2016年1月至2017年4月收治三叉神经第Ⅲ支病变导致的原发性三叉神经痛40例,采用经颌下-卵圆孔入路20例,采用Hartel前入路20例。两组均在三维CT定位下穿刺卵圆孔,定位成功后,行温控射频热凝治疗。结果 两组术后各有1例治疗无效,有效率均为95%,未见严重的并发症和其他神经损伤。两组手术时间大致相同(P>0.05)。术后6个月随访,疼痛缓解效果相同(P>0.05)。结论 三维CT定位下,经颌下-卵圆孔入路方法治疗三叉神经第Ⅲ支病变导致的原发性三叉神经痛具有可行性和有效性,并且可弥补Hartel前入路方法的局限。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3D-CT引导下经皮穿刺三叉神经半月节精确射频热凝三叉神经分支治疗三叉神经痛的可行性和有效性。方法 2013年6月至2016年6月手术治疗三叉神经痛患者300例,采取hartel前入路法穿刺,当穿刺针触及颅底或患者出现剧痛时,行颅底CT薄层扫描,根据卵圆孔与穿刺针的相对方位调整进针进入卵圆孔,再次CT扫描并行三维重建,根据射频仪电生理刺激结果确定针尖确切位置,行三叉神经分支的选择性精确热凝。结果一般经过0~2次调整所有病例均穿刺成功,结合射频仪电生理定位可做到分支精确毁损,手术近期有效率在95%以上,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 3D-CT引导下经皮穿刺三叉神经半月节射频毁损治疗三叉神经痛可以做到安全、确切和有效,三维CT重建可准确地反应穿刺针的方位及进入深度,结合电生理定位,可达到三叉神经分支精确毁损。  相似文献   

3.
DZY-B型三叉神经定向仪治疗三叉神经痛的临床应用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从1990年12月至1998年10月,135例三叉神经痛随机分为两组。一组用立体定向仪经皮穿刺注射甘油治疗;另一组用Hartel徒手穿刺法注射甘油治疗。比较两组的穿刺成功率和解痛疗效。方法定向组:将定向仪固定在病头上,摄X线颅底及侧位片,测算卵圆孔的三维坐标值,在立体定向仪的导引下,穿刺针通过卵圆孔进入三叉神经池。缓慢 99.5%甘油(0.2-0.4ml)。徒手组:则用Hartel法进行穿刺,然后  相似文献   

4.
神经导航在三叉神经痛射频热凝治疗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神经导航系统在三叉神经痛射频热凝治疗中的应用。方法15例三叉神经痛病人术前均行CT薄层扫描.将影像学资料输人神经导航系统,标记卵圆孔等重要结构后行三维重建,术中在导航引导下进行卵圆孔穿刺后行射频热凝治疗。结果术中卵圆孔穿刺准确率100%,术后即刻疗效优良9例,良好6例,无严重并发症。结论在三叉神经痛的射频热凝治疗中.应用神经导航提高了穿刺卵圆孔的精确率,减少了手术并发症。  相似文献   

5.
目的总结脑立体定向CT定位卵圆孔在半月神经节球囊压迫术治疗三叉神经痛中的临床效果。方法对20例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患者采用反戴立体定向仪CT定位下行球囊压迫半月神经节。结果 18例患者术后疼痛完全缓解,有效率90%,无严重手术并发症发生。结论 CT立体定向技术为定位穿刺靶点提供了客观依据,避免了穿刺的盲目性,提高了穿刺的准确性和治疗效果,明显降低了并发症。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脑立体定向CT定位卵圆孔在射频毁损治疗三叉神经痛的应用。方法对155例原发三叉神经痛患者采用反戴立体定向仪CT定位对三叉神经半月节射频毁损术。结果 151例患者术后疼痛立即消失,有效率97.4%,并发症12例。结论 CT立体定向技术为定位穿刺靶点提供了客观依据,避免了穿刺的盲目性,提高了穿刺的准确性和治疗效果,降低了并发症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CT定位翼腭窝穿刺治疗上颌神经后上齿槽分支神经痛的可行性及临床疗效. 方法 选择兰州军区乌鲁木齐总医院神经外科自2006年5月至2011年3月收治的上颌神经后上齿槽神经分支痛患者18例,采用颧弓下侧入路穿刺,CT平行于颅底的轴位薄层扫描,骨窗位确定穿刺针位于翼腭窝内后行射频热凝治疗;治疗温度为85℃,治疗时间60 s,可重复治疗1次,以达到麻木覆盖上齿槽神经分布区为佳. 结果 除1例非典型三叉神经痛患者治疗无效外,余1 7例患者治疗均获成功.术后随访6~22个月,Heft-Parker视觉模拟量表评分显示优15例,良好2例.所有患者术中、术后均无明显并发症. 结论 CT引导下翼腭窝穿刺定位准确,操作安全可靠,穿刺成功率高,具有较高临床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8.
目的介绍C形臂或CT靶点精确定位卵圆孔半月神经节选择性射频热凝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的手术方法、技巧和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本组2816例射频治疗病例,术中采用C形臂X线或CT定位,靶点位于卯圆孔半月神经节,射频温控热凝术温度设定65~80℃,时间设定为30—60s。近、远期疗效观察并总结分析并发症。结果本组近期随访病例2760例,疼痛完全消失2661例,总有效率96.41%,2年内复发率192例(6.9%),无效39例(1.4%)。结论本手术方法弥补了传统的徒手穿刺的缺陷,提高了定位准确性和疗效。对行开颅微血管减压术(MVD)复发或无效的三叉神经痛患者可以做为一项补充治疗。对本病伴有高龄心脑血管疾病的患者仍是一种安全可靠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9.
选择性射频热凝治疗三叉神经痛1860例临床研究   总被引:58,自引:7,他引:51  
目的对1860例采用选择性射频热凝治疗的三叉神经痛病例进行分析,并探讨X线、三维CT及导航卵圆孔定位在难治性三叉神经痛射频热凝治疗中的应用及技巧。方法对单纯第I支、第II支和第III支疼痛者分别进行眶上孔、眶下孔或侧入路卵圆孔射频热凝治疗。对第II支合并第III支疼痛者应用改良的Hartel前入路卵圆孔穿刺法进行温控射频热凝靶点毁损。同时对42例定位困难的三叉神经痛病人,在射频热凝治疗术中应用X线、三维CT或导航进行卵圆孔定位或在术中验证靶点。结果术后即刻疗效:优良1465例,良好326例,无疗效69例,总有效率96.3%。8个月~2年远期随访1052例,1年内复发117例,2年内复发261例,1年复发率为11.1%,2年复发率为24.8%,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温控热凝治疗三叉神经痛疗效可靠,X线、三维CT及导航卵圆孔定位弥补了徒手穿刺的缺陷,提高了卵圆孔穿刺的成功率和精确性,可供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Dyna-CT引导下经皮穿刺三叉神经节微球囊压迫术(PBC)治疗三叉神经痛的临床效果。方法 对2017年9月至2018年11月采用Dyna-CT 引导下PBC治疗的17例三叉神经痛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在Dyna-CT引导下穿刺,颅底3D-CT重建证实穿刺针抵达卵圆孔。通过穿刺针将带导丝CTZ-14球囊导入Meckel腔,球囊压迫三叉神经半月节。结果 住院时间3~9 d,平均5.6 d。术后随访6~12个月。术后症状完全消失14例,明显缓解2例,无缓解1例;总有效率为94.2%(16/17)。术后出现面部麻木15例、咀嚼略乏力9例、眼角干涩2例、口角疱疹5例,均经治疗后痊愈。结论 Dyna-CT 引导下PBC,是针对复发三叉神经痛、高龄、不愿或不能耐受开颅手术的三叉神经痛的有效微创手术方法,具有良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1.
目的比较分析经皮穿刺半月神经节CT成像引导解剖定位方法。方法 16例三叉神经Ⅱ、Ⅲ支痛患者.按Hartel前入路法穿刺,行中颅窝底CT薄层扫描和三维成像重建,根据穿刺针和卵园孔在三维影像空间位置关系,调整穿刺针以到达要求的解剖定位,经射频电生理确认位置正确后,行三叉神经半月节的选择性热凝。综合分析扫描及后处理获取的CT定位像、CT分层扫描、多平面重建影像、CT三维重建影像对穿刺针在卵园孔解剖定位上的作用。结果 100%穿刺成功,一般1~2次调整即可进入卵园孔到达解剖深度,结合电生理定位可精确做到选择性的毁损。CT定位像能够间接定位和测量,但无法直观显示射频针和卵园孔的空间关系,CT分层扫描可以观察确定穿刺针在卵园孔的相对位置关系,间接推算深度,但不直观和立体,多平面重建后可计算穿刺针进入卵园孔的的大致深度,有良好的引导作用,可达到良好的解剖定位。CT三维重建后可准确测量穿刺针的深度和空间关系,直观立体,引导简捷,准确。结论三维CT引导卵圆孔定位,提高了卵圆孔穿刺的成功率和精确性,可准确地把握穿刺针进入卵园孔的深度,以此可作为解剖定位,直观立体。综合利用CT扫描获取各类图像能起到更佳的引导定位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评价使用CT和神经电生理定位引导射频热凝术穿刺半月神经节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的临床价值.方法病人取仰卧位或坐卧位,采用Hartel前入路穿刺法,在CT颅底薄层扫描(行三维重建)引导下穿刺三叉神经半月神经节,并通过神经电生理电刺激确定电极针裸露段的准确位置,温控射频对靶点进行毁损,然后在麦氏囊内注射甘油0.3 ml.结果均一次性穿刺进入卵圆孔,定位准确,在热凝毁损不同三叉神经感觉分支时未损伤其他脑神经.疼痛即刻消失,仅术区面部遗有麻木感,无其他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颅底CT薄层扫描配合神经电生理定位,提高了卵圆孔穿刺的成功率和精确度,降低了并发症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3.
应用卵圆孔定位仪治疗三叉神经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总结卵圆孔定位仪在选择性经皮温控射频热凝治疗三叉神经痛的应用方法和技巧。方法对三叉神经第Ⅱ、Ⅲ支疼痛者或第Ⅰ、Ⅱ、Ⅲ支同时疼痛者应用Hartel前入路半月神经节射频热凝治疗,其中260例患者应用三叉神经卵圆孔定位仪辅助定位,对39例患者术中应用X线或三维CT进行卵圆孔靶点验证。结果所有病例穿刺成功。术后即刻疗效:优良206例,良好42例,无疗效12例,总有效率95.4%,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卵圆孔定位仪可用于射频热凝治疗三叉神经痛的辅助定位,可以提高穿刺的成功率和安全性。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无框架立体定向引导射频热凝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在无框架立体定向手术系统引导下,对30例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病人行经前入路卵圆孔穿刺半月神经节,术中电刺激验证靶点,而后进行靶点射频热凝治疗。结果一次性穿刺成功率100%。随访6~36个月,疼痛完全消失29例,疼痛减轻1例;术后出现面部麻木8例,咀嚼力减弱1例,无其他严重并发症。结论无框架立体定向引导射频热凝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可明显减少盲穿过程因深度或方向掌握不当产生的并发症,一次性穿刺成功率高,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CRW立体定向导航系统以及三维CT在三叉神经半月节射频热凝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广东省第二人民医院自2007年7月至2009年12月共收治124例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患者,均采用CRW立体定向系统辅助下经皮穿刺卵圆孔,再在三维CT辅助下进针到达半月节切迹,方波刺激及预毁损确认穿刺到位后,采取逐渐加温的方式进行毁损.结果 124例患者均穿刺成功,无穿刺副损伤所致并发症.一次穿刺成功89例(71.8%),二次穿刺成功33例(26.6%),2例(1.6%)因颅底骨质结构有变异,经多次穿刺成功.术后即刻总体有效率为98.4%.术后出现患侧面部麻木感即浅感觉减退87例(70.2%),1例患者出现角膜炎(0.8%),未出现复视、咀嚼无力、张口困难等并发症.所有患者随访3月~2年,复发7例(5.6%).结论 采用立体定向导航系统及三维CT重建可以大大提高穿刺卵圆孔的准确性,减少并发症:个体化穿刺策略的制定可以进一步确保疗效,提高治愈率.
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value of CRW stereotactic navigation system and three-dimensional-CT in the radiofrequency thermocoagulation for primary trigeminal neuralgia.Methods One hundred and twenty-four patients with primary trigeminal neuralgia were treated with percutaneous radio-frequency thermocoagulation with the aid of CRW stereotactic system and three-dimensional CT. Results All of 124 patients were punctured successfully without any complications. Eighty-nine patients (71.8%) were punctured successfully at nce,33 patients(26.6%)were punctured successfully at twice. Because of the variation of the skull bottom, 2 patients (1.6%) were punctured successfully at many times. The effective rate of thermocoagulation is 98.4%. Eighty-seven patients (70.2%) appeared facial sensory decline and 1 (0.8%) appeared keratitis after operation; no such complications as diplopia, masticatory atonia and difficulty in opening mouth appeared. Seven patients (5.6%) relapsed after follow-up for 3 months to 2 years. Conclusion A stereotactic and CT reconstruction can greatly improve the accuracy of puncturing on the foramen ovale, reduce the complications and help to adopt an individualized puncture strategy, which can ensure the effectiveness and increase the cure rate.  相似文献   

16.
半月节立体定向毁损治疗三叉神经痛(附124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CRW立体定向导航系统以及三维CT在三叉神经半月节射频热凝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广东省第二人民医院自2007年7月至2009年12月共收治124例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患者,均采用CRW立体定向系统辅助下经皮穿刺卵圆孔,再在三维CT辅助下进针到达半月节切迹,方波刺激及预毁损确认穿刺到位后,采取逐渐加温的方式进行毁损.结果 124例患者均穿刺成功,无穿刺副损伤所致并发症.一次穿刺成功89例(71.8%),二次穿刺成功33例(26.6%),2例(1.6%)因颅底骨质结构有变异,经多次穿刺成功.术后即刻总体有效率为98.4%.术后出现患侧面部麻木感即浅感觉减退87例(70.2%),1例患者出现角膜炎(0.8%),未出现复视、咀嚼无力、张口困难等并发症.所有患者随访3月~2年,复发7例(5.6%).结论 采用立体定向导航系统及三维CT重建可以大大提高穿刺卵圆孔的准确性,减少并发症:个体化穿刺策略的制定可以进一步确保疗效,提高治愈率.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CRW立体定向导航系统以及三维CT在三叉神经半月节射频热凝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广东省第二人民医院自2007年7月至2009年12月共收治124例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患者,均采用CRW立体定向系统辅助下经皮穿刺卵圆孔,再在三维CT辅助下进针到达半月节切迹,方波刺激及预毁损确认穿刺到位后,采取逐渐加温的方式进行毁损.结果 124例患者均穿刺成功,无穿刺副损伤所致并发症.一次穿刺成功89例(71.8%),二次穿刺成功33例(26.6%),2例(1.6%)因颅底骨质结构有变异,经多次穿刺成功.术后即刻总体有效率为98.4%.术后出现患侧面部麻木感即浅感觉减退87例(70.2%),1例患者出现角膜炎(0.8%),未出现复视、咀嚼无力、张口困难等并发症.所有患者随访3月~2年,复发7例(5.6%).结论 采用立体定向导航系统及三维CT重建可以大大提高穿刺卵圆孔的准确性,减少并发症:个体化穿刺策略的制定可以进一步确保疗效,提高治愈率.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选择性射频热凝术治疗三叉神经痛的穿刺方法、疗效、复发率、并发症。方法分别采用眶上孔、眶下孔、侧入路卵圆孔或Hartel前入路卵圆孔穿刺法,射频温控热凝术治疗三叉神经痛64例。结果总有效率98.4%,复发率21.9%。结论选择性射频热凝术治疗三叉神经痛是安全、简便、有效、适应证广的方法。  相似文献   

19.
目的 为了治疗三叉神经痛,使穿刺卵圆孔更加快捷与准确,获得好的解痛疗效,减少术中疼痛,术后并发症和复发率,研制成一种新的三叉神经立体定向仪(DZY-C型)供临床应用。方法 首先将病人头部固定在定向仪上,用普通X-线机摄取颅底片及侧位片,测算卵圆孔的位置,在定向仪的引导下穿刺针经卵圆孔进入三叉神经半月节及三叉神经节池。然后选择不同治疗方法,如射频热凝法、甘油注射或酒精注射法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结果 实验研究及临床应用证明,该定向仪精度高,穿刺卵圆孔靶点的误差小于0.3mm。一次性穿刺的成功率高达100%。结论 三叉神经立体定向仪(DZY-C型)的结构设计合理,精密度高,达到临床应用的要求。手术操作简易,调节灵活,组织损伤少,使用安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