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71 毫秒
1.
应用一氧化氮(NO)吸入治疗体外循环心脏外科术后危重症合并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患者44例,于吸入治疗后的1 h、4 h、8 h抽取动脉血行血气分析检查,记录动脉血氧分压(PaO2)、动脉血氧饱和度(SaO2)变化;并根据术后血气分析、胸部X线片,以及患者的临床表现、末梢血氧饱和度(SpO2)监测等,观察NO吸入的效果,为体外循环心脏外科术后危重症患者护理总结经验及方法。结果本组吸入NO后1 h、4 h、8 h的PaO2、SaO2明显升高(P〈0.01),8例患者因合并严重的多脏器衰竭死亡,36例患者在停用NO后病情稳定、预后良好、未发现明显出血及其他不良反应。认为NO吸入治疗体外循环心脏外科术后危重症合并ARDS患者,可提高手术成功率。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氧气驱动雾化吸入和常规超声雾化吸入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COPD)患者手术后血气分析的影响。方法  80例COPD患者随机分为A组和B组 ,A组患者使用氧气驱动雾化吸入 ,B组患者使用常规超声雾化吸入 ,比较治疗前后患者血气分析指标中动脉血氧分压 (PaO2 )、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 (PaCO2 )和血氧饱和度 (SaO2 )的变化。结果 A组患者治疗后血气分析中PaO2 上升和PaCO2 下降较B组患者明显 ,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5 ) ;B组患者治疗后SaO2 下降较A组患者更明显 ,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5 )。结论 氧气驱动雾化吸入在COPD患者手术后提高PaO2 和降低PaCO2 潴留方面优于常规超声雾化吸入  相似文献   

3.
无创正压通气对心脏手术后急性呼吸衰竭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观察无创正压通气对体外循环条件下心脏手术后的急性呼吸衰竭的疗效。方法:对12例体外循环条件下进行的心脏直视手术后出现的急性呼吸衰竭的患者,经面罩选择压力支持S/T模式进行呼吸支持,观察治疗前后呼吸频率(R)、pH、动脉血氧分压(PaO2)、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动脉血氧饱和度(SaO2)、混合静脉血氧饱和度(SvO2)及氧供(DO2)的变化情况。结果:呼吸机支持后,10例患者的R下降,PaO2、SaO2、SvO2及DO2上升,另2例患者无创正压通气失败,改为气管插管,行有创通气。结论:无创正压通气可有效地治疗部分心脏手术术后急性呼吸衰竭。  相似文献   

4.
耿芳  付莹  裴永菊  张俊梅 《临床医学》2009,29(9):119-120
目的探讨双水平气道正压无创通气(BiPAP)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的疗效及护理体会。方法选择我科2007年至2009年住院的120例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应用弱.PAP治疗,观察治疗前后动脉血pH、动脉血氧分压(PaO2)、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及血氧饱和度(SaO2)的变化。结果治疗后4、8h及脱机后2h,患者动脉血pH、PaO2、PaCO2及SaO2较治疗前均有显著变化(P〈0.05)。结论Bi-PAP治疗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可显著改善患者缺氧和二氧化碳潴留,同时需加强护理,指导患者有效配合治疗。  相似文献   

5.
不同吸痰方式对ARDS犬肺内气体交换影响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开放式气管内吸痰(OS)和密闭式气管内吸痰(CS)对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犬肺内气体交换的影响,选择更适宜ARDS犬气管内吸痰的方式。方法采用静脉注射油酸制备16只犬ARDS模型,每只犬随机选择使用OS和CS两种吸痰方式,于吸痰前后抽取动脉血和混合静脉血进行血气分析。结果OS后,犬动脉血氧分压(PaO2)、动脉血氧饱和度(SaO2)、氧合指数(PaO2/FiO2)明显降低,肺泡-动脉血氧分压差(PA-aO2)明显增大(P<0.05);CS前后PaO2、SaO2等指标变化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OS加重ARDS犬低氧血症;CS对ARDS犬肺内气体交换影响小,ARDS犬吸痰时选择CS方式更适宜和安全。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一氧化氮(NO)吸入治疗对合并肺动脉高压心脏外科围手术期患者的有效性与安全性.方法 应用Servo 300A呼吸机或Aeronox NO释放与监测仪,对合并肺动脉高压且临床常规治疗效果不理想的27例成人和1例房间隔缺损修补术患儿进行围手术期NO吸入治疗,NO开始剂量(5~10)×10-6,然后根据病情可缓慢升高至20×10-6.于治疗前后监测患者的肺动脉压(PAP)、动脉压(AP)、肺血管阻力(PVR)和氧合指数(PaO2/FiO2).NO吸入治疗的有效标准为治疗开始后1 h内AP/PAP改善20%以上,或PaO2/FiO2改善20%以上.NO吸入治疗1.5 h后无效者终止该方法.结果 成人患者NO吸入治疗有效率为77.8%(21/27例),治疗持续时间为12~96 h,平均(32.6±10.3)h.1例房间隔缺损合并中度肺动脉高压患儿在房间隔缺损修补术后,肺动脉高压加重,合并严重的低氧血症[PaO2/FiO2为40 mm Hg(1 mm Hg=0.133 kPa),吸入氧浓度(FiO2)为1.00],经NO吸入等综合治疗后效果明显,4 d后撤离呼吸机.治疗中与治疗后,在患者与工作人员中未发现不良事件.结论 NO吸入治疗对心脏外科合并肺动脉高压围手术期病情加重者治疗有效,值得进一步临床探索.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更适合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机械通气患者气管内吸痰的方式。方法选取外科重症监护病房(SICU)诊断为ARDS并行机械通气治疗的患者为研究对象,每一研究对象随机选择使用开放式气管内吸痰(OS)和密闭式气管内吸痰(CS)两种吸痰方式,于吸痰前后抽血进行血气分析,并记录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的变化。结果OS后患者动脉血氧分压(PaO2)、动脉血氧饱和度(SaO2)、SpO2与吸痰前比较均显著降低(P<0.05);CS前后比较上述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OS可加重患者低氧血症;对ARDS患者吸痰时选择CS方式更适宜和安全。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压缩雾化吸入对全身麻醉开胸术后患者的影响.方法 将120例全身麻醉开胸术后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压缩雾化组与超声雾化组,各60 例,分别采用压缩雾化吸入和超声雾化吸入.比较2组患者雾化吸入治疗前后血气分析指标[动脉血氧分压(PaO2)、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经皮血氧饱和度(SpO2)、呼吸频率(RR)变化及呼吸道刺激症状.结果 雾化吸入后压缩雾化组患者PaO2、SpO2升高较超声雾化组患者明显(P<0.05);PaCO2降低较超声雾化组患者明显(P<0.05);呼吸道刺激症状发生率明显低于超声雾化组(P<0.05).2组患者RR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压缩雾化吸入在提高全身麻醉开胸术后患者PaO2、SpO2和降低PaCO2,减少呼吸道刺激症状等方面优于超声雾化吸入,提示其为开胸术后患者较理想的雾化方法.  相似文献   

9.
静脉输注高氧液对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治疗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40例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患者每日静脉滴注高氧液1000~1500ml,疗程1~3天,观察治疗前后患者的临床症状及血氧指标变化,并与对照组(未用高氧液)比较。结果静脉输注高氧液3小时后, 36例患者缺氧症状缓解,呼吸频率由35±5次/分钟降为22±6次/分钟,心率由135±15次/分钟降为85±15次/分钟。5例昏迷患者意识转清。低氧血症逐渐恢复正常,动脉血氧分压(PaO2 )由平均55±11mmHg升至90±17mmHg,动脉血氧饱和度(SaO2 )由78±13%升至95±15%。治疗组PaO2 和SaO2 亦比对照组明显升高。静脉输氧能迅速提高PaO2 和SaO2,可作为ARDS综合治疗措施之一。  相似文献   

10.
纤维支气管镜在肝移植术后急性肺损伤治疗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目的 回顾性探讨床旁纤维支气管镜(纤支镜)在肝移植术后急性肺损伤(ALI)治疗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将58例肝移植术后各种原因导致的ALI患者按是否采用纤支镜干预治疗分为纤支镜治疗组(36例)和常规治疗组(22例),通过比较两组重症加强治疗病房(ICU)停留时间、机械通气时间、ALI病死率、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进展率及其病死率,以及纤支镜使用前后的动脉血气分析变化等,评价纤支镜治疗肝移植术后ALI的临床疗效.结果 与常规治疗组比较,纤支镜治疗组的ICU停留时间[(11±4)d比(16±4)d]、机械通气时间[(9±5)d比(14±5)d]均明显缩短(P均<0.01),ALI病死率(11.1%比36.4%)及ARDS进展率(27.8%比54.5%)明显降低(P<0.05和P<0.01),而ARDS病死率无显著变化[40.0%(4/10)比66.7%(8/12),P>0.053;纤支镜治疗后动脉血氧分压(PaO2)、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动脉血氧饱和度(SaO2)及氧合指数(PaO2/FiO2)均明显好转,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结论 纤支镜是肝移植术后ALl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不同体位对心脏体外循环手术后心肺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1月至2015年1月进行心脏体外循环手术的6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将该组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对照组术后采用半卧位,观察组术后采用低坡卧位→半卧位,比较两组术后的肺功能和心功能的变化、治疗时间以及呼吸机相关性肺炎( VAP )的发生率。结果两组患者术后4 h 时的动脉血氧分压(PaO2),氧饱和度(SaO2),二氧化碳分压(PaCO2)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8 h、24 h PaCO2低于对照组(均P<0.05)。观察组术后24 h的心脏指数(CI)、左室射血分数(LVEF)高于对照组(均P<0.05)。观察组术后呼吸机应用时间、ICU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VAP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低坡卧位、逐步抬高床头能够有效改善心脏体外循环手术患者的血气分析指标,促进患者术后心肺功能的恢复,减少ICU住院时间。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肺复张策略在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40例ARDS患者随机分为A组和B组各20例,A组采用保护性通气策略,B组采用肺复张策略,观察两组的疗效和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治疗3 d后PaO2/FiO2、SaO2及PaO2较治疗前有明显改善(P<0.05);B组与A组治疗3 d后PaO2/FiO2、SaO2及PaO2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机械通气时间I、CU住院时间少于A组(P<0.05)。结论:肺复张策略可改善ARDS患者的血氧饱和度,对血流动力学影响短暂,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柴葶宁肺汤联合无创通气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的疗效。方法:76例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36例采用常规治疗,治疗组40例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口服柴葶宁肺汤联合无创通气治疗,疗程2周。观察2组治疗前后血气分析指标[pH、动脉血氧分压(PaO2)、动脉血氧饱和度(SaO2)、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等指标。结果:治疗组显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2组均能改善患者血气分析指标(均P0.01),但治疗组升高PaO2优于对照组(P0.05)。  相似文献   

14.
血气分析可以了解患者的血氧分压(PaO2)、二氧化碳分压(PaCO2 )、体液酸碱度及血氧饱和度(SaO2)[1].2009年以来,我们对276例患者行血气分析检查,并给予精心护理,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高频通气在新生儿重症肺炎中的疗效观察及对降钙素原(PCT)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收治的新生儿重症肺炎48例,依据不同治疗方式分成对照组和研究组各24例,对照组应用传统机械通气,研究组应用高频通气。观察比较两组的疗效,治疗前后相关血气指标[动脉血氧分压(PaO2)、二氧化碳分压(PaCO2)、血氧饱和度(SaO2)、吸入氧浓度(FiO2)]及肺泡-动脉氧分压差(A-aDO2)水平,降钙素原(PCT)水平。结果研究组疗效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研究组PaO2、SaO2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PaCO2、FiO2及A-aDO2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研究组各时间点PCT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高频通气能显著改善重症肺炎新生儿的血气指标,降低PCT水平,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一氧化氮(NO)吸入对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NRDS)治疗作用及其有关影响因素。方法将49例NRDS患儿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24例,采用综合治疗、肺表面活性物质(PS)替代疗法及氧疗等常规治疗;吸入NO(iNO)组25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NO吸入治疗,NO与机械通气同步使用,吸入浓度从10ppm开始,最高不超过30ppm,持续吸入时间24~36h,同时动态观察血气主要指标的变化。结果治疗后(24h)pH、PaO2、PaCO2、PaO2/FiO2、SaO2及肺泡动静脉氧分压差(A-a)PO26项血气指标的改善,iNO组优于对照组(P<0.01或0.05);iNO组在治疗后不同时期(1、12、24及36h)6项血气指标均有较好改善,与治疗前相比,除治疗后1h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外,治疗后12、24及36h各项指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0.01),且血气指标改善情况与吸入时间相关;iNO组在治愈率、死亡率及并发症发生率等转归方面均优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吸入NO治疗NRDS,尤其是重症和早产患儿,能够显著改善氧合功能,增加通气/血流比值,从而明显缓解临床症状,改善患儿的预后。对吸入NO的最有效时间,尚需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机械通气辅以盐酸氨溴索(沐舒坦)对老年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患者动脉血气和细胞因子的影响.方法 对56例老年ARDS患者进入ICU后给予抗炎、吸痰、脱水和营养支持治疗,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在机械通气等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盐酸氨溴索20 mg/kg+生理盐水250 mL缓慢(3 h)静脉滴注;对照组在机械通气的基础上给予生理盐水250 mL缓慢(3 h)静脉滴注,两组连用7 d观察各项指标.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和治疗后7 d氧合指标(PaO2/FiO2)及血清TNF-α、IL-6及IL-10浓度的变化和差异.结果 治疗后7 d,治疗组动脉血氧分压(PaO2)、动脉血氧饱和度(SaO2)、PaO2/FiO2和血清IL-10浓度明显下降(P<0.05),心率(HR)和血清TNF-α、IL-6浓度明显下降(P<0.05),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和平均动脉压(MAP)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机械通气辅以盐酸氨溴索治疗可以改善老年ARDS患者的氧合,有效调节细胞因子的生成,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观察采用“30-60-90”规则滴定调节新生儿吸入氧浓度的相关指标变化.方法 选择需要吸氧的新生儿100例,其中早产儿50例,足月儿50例,用脉搏血氧饱和度监测仪监测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采用“30-60-90”规则按照目标SpO2滴定调节吸入氧浓度,稳定半小时后进行血气分析;计算符合要求的调节成功率,用双变量相关分析对SpO2和动脉血氧饱和度(SaO2)、动脉血氧分压(PaO2)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达到PaO2目标范围的调节成功率早产儿为88%,足月儿为92%,平均为90%.经相关分析,早产儿组SpO2和SaO2,以及SpO2和PaO2之间均存在正相关关系(r值分别为0.765,0.593;P =0.000);足月儿组SpO2和SaO2,以及SpO2和PaO2之间均存在正相关关系(r值分别为0.778,0.726;P=0.000).早产儿SpO2和SaO2数值均低于足月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值分别为-3.175,-2.409;P <0.05);两组之间PaO2数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30-60-90”规则是十分方便和有效的床边指导新生儿氧疗的规则,值得推广实施.  相似文献   

19.
血气分析是临床常用的检验项目,可以了解患者的动脉血氧分压(PaO2)、二氧化碳分压(PaCO2)、pH、酸碱度及血氧饱和度(SaO2),可协助临床诊断,是重要的治疗、抢救依据[1].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医护一体化护理模式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行无创呼吸机治疗患者的影响。方法:将102例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行无创呼吸机治疗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1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实施医护一体化护理模式,比较两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治疗依从率、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后动脉血氧分压(PaO2)、动脉血氧饱和度(SaO2)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医护一体化护理模式能有效提升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对无创呼吸机治疗的依从性,改善治疗效果,促进血气分析指标恢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