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了解无偿献血者献血反应情况,笔者统计了在我站参加无偿献血者6 461例,其中有115例献血反应者,对其分析原因并提出一定处理措施。此次调查对预防献血反应的发生,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2.
目的对无偿献血者献血过程的献血反应及护理对策进行研究和探讨。方法随机选择300例于2013年1月-7月在本站进行无偿献血的献血者资料进行研究和分析,调查和分析献血者的献血反应并及时采取相关的护理措施。结果6例献血者出现献血反应,占全部献血者的2%,3例献血者分别在献血前、中、后发生献血反应,各占16.7%,3例因心理原因造成献血反应,占33.3%。医务人员及时对出现献血反应的人员进行科学有效的护理,献血反应得到缓解并消失。结论初次献血者容易出现献血反应,引发献血反应的主要因素为心理因素,为了保证献血者的安全,医务人员应该及时掌握和明确献血者发生献血反应的原因并在献血者献血前、献血中和献血后采取有效的护理措施。  相似文献   

3.
遵义市1859例献血反应原因分析及预防措施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世乔 《贵州医药》2004,28(9):861-861
1998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献血法》正式实施,到2003年12月止,我站接待了无偿献血者103850人次,出现献血反应1859例,1998年10月1日至2000年5月31日献血29758人次,发生献血反应1632人次,反应率5.5%,此后,我们对献血反应的原因进行了分析并采取了措施,收到良好的效果。自2000年6月至2003年12月献血74092人次,献血反应227人次,反应率从原来的5.5%降至0.3%,现将我们对献血反应原因的分析及采取的措施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
目的总结夏季单采血小板献血不良反应的原因并制定护理措施。方法选取近三年夏季在我站献血的2200例单采献血者,统计发生献血反应的病例,就不良反应的原因展开分析。结果①2200例单采献血者中,共出现不良反应50例,占2.2%,其中轻度39例,中度10例,重度1例;②引起反应的原因包括体质量较轻、初次献血者、空腹、疲劳等。结论对于夏季单采血小板献血不良反应,应采取针对性、预防性护理措施,以最大限度地预防献血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重复献血者发生献血反应的原因和针对性的预防措施。方法本文回顾性分析2015年8月至2017年8月发生献血反应的重复性献血者128例的临床资料,分析其献血反应发生的原因并制定针对性的预防措施。结果本次实验研究中共有重复献血者128名,其中轻度、中度、以及重度献血反应的发生率分别为68.0%、24.2%和7.8%,其献血反应的发生原因主要有作息时间不合理、空腹和劳累、献血环境问题以及二针穿刺或者是疼痛刺激,精神因素、晕针晕血。结论在预防重复献血者献血反应的发生过程中应该注重宣教工作,加强对献血者的体征询问和体检,为患者者提供更好的献血环境,提高工作人员的整体的素质,从而减少重复献血者献血反应的出现。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献血者献血反应发生的原因,从而提高应对能力。方法采集本中心血站2012年1月至2013年1月无偿献血者11万余例。献血者开始献血至结束30min内,严密观察其面容、血压、脉搏及心率等献血反应发生。结果发生献血反应的有245例。结论绝大多数献血者没有任何不良反应,但也有少数人在献血过程中还会出现头晕、恶心等症状。这可能与献血者的心理、生理、采血环境及护士的操作技术有关。血站医护人员应该加强献血知识宣教从而避免献血反应的发生的同时并具备应对处理的能力。  相似文献   

7.
随着<中华人民共和国献血法>颁布实施十几年以来,参加无偿献血的公民日益增多,他们来自不同的年龄、职业、文化及社会背景,对献血的认识、心理反应不同,其中少部分人在献血过程中出现紧张焦虑、恐惧心理,多见于首次献血者,主要是由于对献血知识及献血过程缺乏更深的了解,献血者的恐惧心理不但会影响献血者的情绪,而且会导致献血反应的发生而使采血中断,为此我站医护人员加强对献血者的护理措施,取得了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8.
笔者在工作中发现初次与重复献血者发生献血反应的比例有差异,前者发生献血反应率较高,现分析如下。 1临床体会 初次献血者献血反应比例明显高于重复献血者,据分析可能与下列因素有关:①初次献血者对血液生理知识、献血常识了解不够,对献血易产生紧张恐惧心理。②初次献血者因为没有献血体验,对献血过程中的各种操作在心理和生理上耐受性较差。而重复献血者则相反。  相似文献   

9.
高芝  戴清  凌应霞 《蚌埠医药》1995,13(1):37-37
献血反应是献血者采血后由于多种因素引起的一系列短暂性综合反应。我站自1991年下半年~1993年上半年就46,054例自愿献血者中出现献血反应的108例原因做了调查,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0.
强化心理护理干预对初次献血者献血反应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强化心理护理干预对减少初次献血者献血反应的作用。方法对初次献血者强化心理护理干预以减少献血反应的发生,并对比观察了实施强化心理护理干预前1年初次献血者的献血不良反应率,并加以总结分析。结果实施强化心理护理干预初次献血者献血反应的发生率低于实施前1年的同期,二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初次献血者强化心理护理干预可以使献血者保持最佳的心理状态,能够有效预防和减少初次献血者献血反应的发生,有利于提高无偿献血的重复率,也有利于动员人群更多地参与无偿献血。  相似文献   

11.
献血反应是献血者采血后由于多种因素引起的一系列短暂性综合反应。我站自1991年下半年~1993年上半年就46,054例自愿献血者中出现献血反应的108例原因做了调查,现报告如下。 1 献血者来源 调查者均为本市市效县献血员,其中个体献血者31,495人次,义务献血者14,559人次。  相似文献   

12.
机采血小板献血者献血反应原因分析与预防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鸿祥  赵洁 《中国当代医药》2010,17(3):156-156,159
目的:探讨机采血小板献血者献血反应的原因与预防措施。方法:对18例机采血小板献血者发生的献血不良反应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机采血小板献血者献血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2%,以轻度献血反应为主,枸橼酸钠中毒和精神因素是献血反应的重要因素。结论:对机采血小板献血者应严格掌握献血标准,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可有效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13.
献血者献血过程中发生意外晕厥原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程勤侦  郑铣 《成都医药》2004,30(4):197-199
目的:分析献血者献血过程发生晕厥反应的原因,以采取相应的措施和方法,减少或避免献血者晕厥反应的发生。方法:对2002年参加无偿献血者62558人次资料进行分析。结果:62558人次自愿献血者献血过程中发生晕厥反应151例次,其中149例次经现场救治后30min内恢复正常,2例因意外损伤送医院救治,痊愈出院。结论:在献血过程中,若积极采取相应的措施或方法完全可以降低献血者晕厥反应的发生率,从而避免献血者因晕厥造成意外肌体损伤等严重后果,有效地保护献血者的健康和安全。  相似文献   

14.
个性化整体护理对无偿献血者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实施个性化整体护理对无偿献血者的影响。方法对2005年29837名献血者实施个性化整体护理(从献血者选择开始献血,医护人员开始对献血者实施心理护理至献血完成)。观察无偿献血者发生献血反应人数以及固定献血者人数,并与2004年29818名献血者未实施整体护理相比较。结果发生献血反应的人数由2004年553人下降至2005年的83人,二者有显著性差异。2005年固定献血者人数达2808人,占无偿献血者人数9.4%,2004年固定无偿献血者人数为1198人,占无偿献血者人数4.0%,二者有显著性差异。结论对无偿献血者实施个性化的整体护理可以减少献血反应,扩大固定献血者队伍。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无偿献血者出现献血反应的原因及相关的护理对策。方法选择2015年1月至2017年12月至我站进行无偿献血的志愿者56689例,进行临床研究,对56689例献血者中发生献血反应的病例进行分析,并给予回顾性分析,研究相关性因素,进而根据研究结果制定护理对策。结果 2015年~2017年我站总计无偿献血56689例,共发生献血反应116例,发生率为0.20%。其中轻度反应107例,发生率为0.19%,中度反应8例,发生率为0.01%,重度反应1例,发生率为0.001%。从献血发生原因上看,献血形式、献血次数、饮食低导致献血反应发生的主要原因,发生献血反应的志愿者73.28%为非计划采血,62.07%为初次采血,42.24%为空腹采血,明显高于计划采血、2次及以上献血和餐后献血的26.72%、37.93%、57.76%,且具有统计学差异(P <0.05)。结论非计划采血、初次采血、空腹采血是导致无偿献血者出现献血反应的主要原因,因此在献血过程中医务人员应针对上述情况进行全过程护理,以便减少献血反应发生。  相似文献   

16.
王照军 《淮海医药》2003,21(4):289-290
目的 研究无偿献血者在街头采血车献血后发生晕厥的情况、原因及采取的处理措施。方法 实地采血并观察护理 ,记录数据同时进行卡方检验。结果 街头采血车献血者发生晕厥的反应率为 4 .5‰ ,献血者性别、血型、职业及献血的次数和血量与发生晕厥差异无显著性 ,而献血的季节与发生晕厥反应则差异有显著性。在诱因作用下 ,献血者主要由于心交感神经兴奋性减弱而迷走神经活动性增强使血压下降导致晕厥。同时做好急救措施使晕厥者得到及时恢复。结论 去除晕厥反应的诱因 ,实施采血车上的紧急护理和采后的慰问对晕厥者的完全恢复具有相当益处。并提出以采血屋替代采血车来提高血液安全和对献血者护理的安全  相似文献   

17.
纪慧 《中国医药指南》2012,10(21):578-579
目的探讨献血年龄及献血环境对献血不良反应的影响。方法回顾分析我站59689人次无偿献血者中2050例发生献血反应的临床资料。结果 18~25岁献血者的不良反应率为3.18%,26~40岁献血者为1.13%,41~55岁反应率为1.09%,18~25岁组献血不良反应发生率与26~40岁组和41~55岁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采血车内献血反应发生率为1.94%,献血屋内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04%,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采血车内献血反应发生率为1.94%,献血屋内献血反应发生率为1.04%。结论献血不良反应的发生与献血者年龄、献血环境存在明显的相关性,采血前采取必要的预防干预措施可有效降低献血不良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18.
目的比较瑞安市初次献血者与重复无偿献血者的献血反应,分析其原因并提出相应对策。方法选择2012年8月至2013年8月在瑞安市血站无偿献血并出现献血反应的献血者,按献血次数分为初次献血组161例和重复献血组37例,对比分析其相关因素。结果两组献血者男女比例、献血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献血者睡眠时间、饮食及心理方面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组献血者年龄、献血时血糖水平及BMI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初次献血者献血反应发生率较重复献血者高,可能与睡眠时间不足、心理紧张及饮食习惯改变有关。采血人员在献血工作中应加强对无偿献血的宣传,让献血者充分了解献血过程,并提高采血技术及水平,降低献血反应发生率。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机采血小板发生献血反应的原因,制定防治措施,确保献血者的安全.方法 观察分析2006-2008年机采血小板献血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2006年1月至2008年12月机采献血人数为2 100人,出现献血反应20人,其中轻、中度反应分别为19人、1人,献血反应发生率为0.95%.结论 精神紧张、空腹、疲劳献血通过迷走神经反射,引起血管扩张,心输出量减少,引起献血反应;保障献血者安全献血,需加大献血的关爱力度,以保留献血者,避免因献血反应导致血源流失.  相似文献   

20.
为了更好地开展无偿献血工作,医务人员应该尽量减少由于各种原因导致献血者在献血过程中或献血后发生献血不良反应,提高无偿献血热情和积极性。本文通过探讨无偿献血者献血不良反应发生的原因,采取有效的预防护理措施,预防或减少献血不良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