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目的 估算北京市2013年1月17-31日PM2.5相关的人群超额死亡风险。 方法 采用时间序列分析模型计算北京市2008-2011年间PM2.5对人群死亡的暴露-反应关系系数。应用比例风险模型估算北京市2013年1月17-31日(15 d)重度雾霾PM2.5污染造成的超额死亡风险,同时与2008-2011年1月17-31日的年均超额死亡风险比较分析。 结果 北京市2008-2011年间,PM2.5浓度每增加10 g/m3,人群总死亡风险增加0.28%(95%CI:0.18%~0.41%),心脑血管系统疾病和呼吸系统疾病死亡风险分别增加0.32%(95%CI:0.16%~0.47%)和0.31%(95%CI:0.01%~0.63%)。北京市2013年1月雾霾天气PM2.5污染导致的超额死亡风险为164人/15 d,显著高于2008-2011年1月17-31日的15天超额死亡风险57人/15 d(2=51.800, P 0.01)。朝阳区和海淀区超额死亡风险是10个区(县)中最高的。 结论 研究结果显示心脑血管和呼吸系统疾病是PM2.5污染的敏感性疾病。在重度雾霾天气期间,PM2.5可增加人群超额死亡风险,并表现出一定地区差异,以人口密集和污染浓度高的中心城区健康风险最高。  相似文献   

2.
目的 研究2013—2017年上海市每日大气细颗粒物(PM2.5)污染短期暴露与居民呼吸系统疾病死亡的剂量反应关系,定量评估PM2.5浓度超标导致的呼吸系统疾病超额死亡数。方法 收集上海市气象、大气污染和户籍居民死亡数据,采用差分整合自回归移动平均模型分析每日PM2.5浓度和呼吸系统疾病死亡数的变化趋势,采用广义相加模型分析PM2.5导致的人群呼吸系统疾病超额死亡风险,估算因PM2.5浓度超标导致的人群超额死亡数。结果 2013—2017年上海市大气PM2.5浓度总体呈下降趋势,有冬春季高、夏秋季低的季节性变动特征,历年浓度中位数均高于世界卫生组织(WHO)推荐每日浓度限值标准(25μg/m3)。居民呼吸系统疾病死亡数与大气PM2.5浓度在长期性、季节性时间尺度均正相关。大气PM2.5浓度每升高10μg/m3,当日呼吸系统疾病死亡数增加0.36%(95%CI:0.10%~0.63%)。2013—2017年上海市大...  相似文献   

3.
流行性感冒(influenza, 简称流感)是一种由流感病毒引起的、具有高度传染性的急性呼吸道疾病, 每年都会在全球范围内引起季节性疫情, 并能引发不可预测的大流行, 具有较高的发病率, 对人类健康构成了巨大的威胁[1]。在我国, 基于国家流感样疾病监测哨点医院的数据估计, 每年有340万病例因流感样疾病就诊[2], 门诊病例总经济负担为464~1 320元/例, 住院病例总负担为9 832~25 768元/例[3], 平均每年约有8.81万(95%CI: 8.42万~9.20万)例流感相关呼吸系统疾病导致死亡, 占呼吸系统疾病死亡的8.2%(95%CI: 7.8%~9.6%)[4]。  相似文献   

4.
目的 了解浙江省温州市居民伤害死亡趋势及其疾病负担。方法 利用2010-2014年温州市死因监测资料,按ICD-10分类标准进行伤害死因编码。采用伤害死亡率、死因构成比、死因顺位等指标分析伤害死亡特征;用年估计变化百分比(EAPC)评价死亡率变化趋势;用潜在寿命损失年数(YPLL)、YPLL率、潜在工作损失年数(WYPLL)、WYPLL率以及潜在经济损失值(PEL)评估伤害的疾病负担。结果 2010-2014年温州市居民伤害死亡率为42.54/10万(男50.37/10万,女34.11/10万)。机械性窒息、溺亡、机动车辆交通事故和非故意跌落分别是0~、1~、15~及65~岁以上年龄组伤害死亡的首要原因。机动车辆交通事故、其他非故意事故以及自杀死亡率呈明显下降趋势,跌落、溺亡和机动车以外运输事故变化趋势不明显。2010-2014年温州市居民伤害死亡YPLL为239 382人年,WYPLL为182 350人年,伤害死亡所致的PEL达832 314.69万元。结论 伤害是温州市的主要死因之一,伤害死亡疾病负担重;不同类型伤害死亡变化趋势不同;应采取有效措施减少伤害死亡。  相似文献   

5.
目的 描述并分析河北省死因监测点居民脑卒中死亡趋势,为脑卒中防治工作提供依据。方法 本研究通过收集汇总河北省死因监测点居民2014—2020年的脑卒中(ICD-10编码为I60~I64)死亡数据,采用Excel 2010和SPSS 22.0软件计算脑卒中死亡率、标化死亡率、年龄别死亡率及不同类型脑卒中死亡率,采用χ2检验对组间死亡率进行比较,采用年度变化百分比(APC)对居民脑卒中死亡趋势变化进行分析。结果 2014—2020年河北省死因监测点居民脑卒中年均死亡率为122.82/10万(标化死亡率107.78/10万),其中男性年均死亡率为137.83/10万(标化死亡率121.94/10万),女性年均死亡率为107.26/10万(标化死亡率93.72/10万)。男性死亡率均高于女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脑卒中死亡率及标化死亡率均随时间变化呈下降趋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APC=-1.00%,P=0.015;APC=-5.90%,P<0.001)。2014—2020年45~64岁、65~84岁及≥85岁年龄组居民脑卒中死亡率随年份增加均呈...  相似文献   

6.
龚震宇 《疾病监测》2003,18(3):115-119
美国冬季可发生典型流感流行 ,与之有关的死亡数平均每年可达 2万例。流感病毒还可引起全国甚至全世界疾病流行 ,在流感流行期间 ,全球与流感相关的疾病发病和死亡率可急剧增加。所有年龄组均可发生流感 ,感染率最高的是儿童 ,但相关疾病发病和死亡率最高的是年龄≥ 65岁人群 ,而且 ,任何年龄组人群患流感相关并发症的危险性都会增加。接种流感疫苗是预防流感及其严重并发症的主要方法。ACIP建议每年需接种流感疫苗的主要目标人群为 :( 1)流感相关并发症增加的人群 (例如年龄≥ 65岁人群和患有某种慢性疾病的任何年龄组人群 ;( 2 )年龄 …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自贡市居民2001~2009年伤害死亡原因,为自贡市制定伤害防制策略、措施及提出相应卫生政策提供依据。方法采集2001~2009年自贡市居民死亡监测资料,对死因别死亡率、年龄别死亡率、潜在减寿年数(PYLL)等指标进行分析。结果 2001~2009年自贡市伤害累计报告死亡10 957人,粗死亡率38.13/10万,标化死亡率36.07/10万。伤害死亡率以65岁以上老年人最高。前6位伤害死亡原因依次是:溺水、机动车以外的运输事故、自杀、机动车辆交通事故、意外跌落、意外中毒,合计占伤害死亡的76.55%。伤害死亡的潜在减寿年数(PYLL)为334 325.50人年,平均潜在减寿年数(APYLL)为34.67年,PYLL率为11.63‰,男性PYLL率高于女性。结论自2006年以来,自贡市居民伤害死亡呈上升趋势,是造成居民寿命损失的主要原因。伤害死亡已成为影响自贡市居民健康的重要公共卫生问题,应针对自贡市伤害死亡谱和目标人群制订有效的控制策略和措施。  相似文献   

8.
莫根强  乔圆圆 《疾病监测》2007,22(4):263-265
目的 探讨浙江嘉兴市秀洲区居民伤害死亡情况及死因,为制定预防措施提供基础数据.方法 对2003-2005年嘉兴市秀洲区居民死亡监测资料,用描述流行病学进行伤害死亡情况和死因分析.结果 2003-2005年嘉兴市秀洲区居民伤害死亡率为61.60/10万-70.45/10万.年平均死亡率为64.91/10万,占死亡总数8.74%,居所有疾病死因第4位;按潜在寿命损失年数(PYLL)排位.伤害列居第2位,总PYLL为11010.5年,平均减寿数为18.29人年/人;伤害是1~44岁人群主要死亡原因,占死亡的47.60%(35.83%~95%之间).居民伤害前5位死因为机动车辆交通事故、淹溺、自杀、意外跌落、机动车以外的运输事故,占伤害死亡的86.05%.结论 伤害死亡是嘉兴市秀洲区居民主要死亡原因之一,应针对主要死亡原因,全面系统实施人群干预措施,预防控制伤害.  相似文献   

9.
史珊珊  邵迪初  邵哲 《疾病监测》2017,32(12):970-975
目的 分析2011-2015年浙江省余姚市居民伤害死亡情况,为制定干预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利用2011-2015年余姚市户籍居民死亡监测数据,按照国际疾病分类(ICD-10)进行编码,计算伤害死亡率、标化死亡率、潜在减寿年数(PYLL)以及PYLL率(PYLLR)等指标。结果 2011-2015年余姚市伤害死亡率为73.20/10万,标化死亡率为52.86/10万;伤害死因前5位依次为意外跌落(28.50/10万)、机动车辆交通事故(14.39/10万)、其他意外事故和有害效应(12.98/10万)、淹溺(5.48/10万)和自杀(5.20/10万);0~岁儿童少年组以淹溺(6.61/10万)为主要伤害死因,15~岁中青年组伤害死亡以机动车辆交通事故为主(12.25/10万), 65岁老年组伤害死亡以意外跌落为主(178.40/10万),PYLL为25 563.50人年,平均减寿年数(AYLL)为21.63人年,PYLLR为6.77。结论 伤害是浙江省余姚市居民的主要死亡原因之一,造成巨大的寿命损失,需要制定针对不同人群的伤害综合性防制措施。  相似文献   

10.
2001-2008年石家庄市细菌性痢疾流行病学特征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张世勇  高秋菊 《疾病监测》2010,25(5):357-359
目的分析河北省石家庄市2001-2008年细菌性痢疾(菌痢)的流行病学特征。方法以2001-2008年来源于"全国传染病疫情信息报告系统"的菌痢疫情为资料,分析菌痢的人群、地区、时间分布特征。结果 2001-2008年石家庄市菌痢平均发病率为33.02/10万,发病主要集中在0~岁组,发病率为161.4/10万,其次为5~岁组,发病率为78.2/10万,10~岁组为30.5/10万,70~岁组发病率最低,为13.1/10万(2χ合计=25 162.75,P=0.00);男性多于女性(2χ合计=1147.42,P=0.00);职业分布以农民最多,平均占35.8%,其次,散居儿童和学生,平均占22.2%和17.0%(2χ合计=9086.34,P=0.00);石家庄市2001-2008年县(区)菌痢发病明显高于市区(2χ合计=6995.77,P=0.00);2001-2008年石家庄市菌痢全年均有发病,存在明显的季节性,菌痢5、6月开始发病例数逐渐增多,7、8月达高峰,10月以后开始下降,12月至次年2月发病最低;2001-2008年菌痢发病存在明显的下降趋势(r=-0.9156,P=0.00)。结论近年来石家庄市菌痢发病人群主要集中在10~岁组以下,男性多于女性,农村高于城市,以农民、散居儿童多见,季节高峰在每年的7-8月,发病呈逐年下降趋势。  相似文献   

11.
In Austria, a country with a total population of approximately 8.3 million, the published estimates of influenza-associated deaths within the past decade are surprisingly high (up to 6000 deaths per year) when compared to neighbouring countries. The objective of our analysis was to provide reliable estimates of the annual influenza-related deaths in Austria. We estimated the seasonal influenza-related excess mortality by calculating the difference between all-cause mortality observed during the influenza season and the baseline values to be expected during that time span if increased influenza activity was absent. Increased influenza activity was defined as moderate, usual or high, categorized by the influenza activity index using weekly data from the Austrian sentinel clinical surveillance system. For obtaining estimates of baseline all-cause mortality, a cyclic regression model was applied to the time series data on weekly all-cause mortality from 2001 to 2009. Austrian seasonal influenza-related excess mortality peaked in the seasons 2002/2003 (1060 excess deaths), 2004/2005 (1102 excess deaths) and 2008/2009 (1192 excess deaths). The rising trend observed is in parallel with the increasing proportion of the Austrian population older than 65 years for the same time span (2001:15.5%; 2009: 17.5%). Our findings on seasonal influenza-related excess mortality are in accordance with the estimates from Germany and Switzerland, which were derived from a similar approach. In order to gain and to preserve higher compliance with influenza vaccination initiatives, it is essential to have reliable data on influenza-related mortality. Thus, the numbers presented so far by Austrian public health institutions must be challenged.  相似文献   

12.
连花清瘟胶囊治疗流行性感冒疗效和安全性的系统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系统评价中成药连花清瘟胶囊治疗流行性感冒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计算机检索MEDLINE(Ovid)、The Cochrane Libary、PubMed、VIP、WanFang Data、CNKI和CBM,收集连花清瘟胶囊治疗流行性感冒的随机对照试验(RCT),检索时限均为2000~2011年。按纳入和排除标准筛选试验、提取资料并评价研究质量后,采用RevMan 5.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共纳入12个RCT,其中中文11篇,英文1篇,按治疗策略分层进行Meta分析,结果显示:①连花清瘟胶囊组与其他中药治疗组比较共纳入5个RCT,连花清瘟胶囊与羚羊感冒胶囊比较,临床疗效愈显率[RR=1.32,95%CI(1.15,1.52)]、体温疗效愈显率[RR=1.31,95%CI(1.10,1.55)]及退热时间[WMD=–3.98,95%CI(–4.81,–3.1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与苦甘颗粒比较,临床疗效愈显率[RR=1.33,95%CI(1.08,1.64)]及体温疗效愈显率[RR=1.58,95%CI(1.20,2.09)]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与中药汤剂比较,退热时间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WMD=5.52,95%CI(0.32,10.72)]。②连花清瘟胶囊组与西药治疗组比较共纳入9个RCT,其中与利巴韦林比较,临床疗效愈显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RR=1.52,95%CI(1.15,2.02)];与磷酸奥司他韦比较,临床疗效愈显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RR=0.96,95%CI(0.77,1.18)],而除病毒核酸转阴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外,在退热,咳嗽、咽痛、周身酸痛、咳痰及头痛等流感样症状缓解方面均有统计学意义。所有纳入研究均未报道与连花清瘟胶囊有关的严重不良反应。结论在流行性感冒的治疗中,连花清瘟胶囊较其他中药及西药更能缓解流感样症状。由于纳入研究数量限制,上述结论尚需进一步开展更多高质量、大样本RCT加以验证。  相似文献   

13.
目的系统评价无创正压通气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急性发作时应用的效果及其预后。方法电子检索PubMed、EMBASE、Springer、外文生物医学期刊全文数据库和CBMdisc、CNKI,检索时间均从建库至2008年3月,检索纳入文献的参考文献,纳入无创正压通气(NPPV)用于COPD急性发作的所有随机对照试验验(RCT),并逐个进行质量评价和资料提取,并对缺少重要数据的文献向作者索取相关参数。统计学分析采用RevMan4.2.10软件处理。结果共纳入19个RCT(1236例)。Meta分析结果显示:(1)无创通气VS常规治疗:①插管率和失败率:无创组均比常规组发生率低,分别为[RR=0.36,95%CI(0.27,0.49)]和[RR=0.62,95%CI(0.43,0.90)];②病死率:无创组总体病死率低于常规组[RR=0.49,95%CI(0.34,0.69)],③治疗时间:无创组住院时间短于常规组[WMD=-3.83,95%CI(-5.78,-1.89)],但两者ICU时间无差异;④短时间血气变化:无创组无论在PaO2、PaCO2、还是pH上,变化均比常规组明显;⑤呼吸频率的变化:无创组比常规组的变化更加明显[WMD=-3.75,95%CI(-5.48,-2.03)];⑥病人出院和随访时的状态:从FEV1,pH,PaCO2,PaO2,肺活量上比较,两者均无差异。(2)无创通气vs有创通气:①病死率:ICU和住院期间的病死率无差异;②并发症:无创组明显比有创组低[RR=0.38,95%CI(0.20,0.73)];③治疗时间:在ICU时间、机械通气时间及撤机时间上,无创组均比有创组短;④无创组无论在病人出院时的状态还是出院后随访时的状态,与有创组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现有资料证明:在改善插管率、病死率、短时间内的血气值以及呼吸频率方面,NPPV优于常规通气;在治疗时间和并发症发生率上,NPPV优于有创通气;在治疗效果方面,无创通气与  相似文献   

14.
七氟醚在儿科麻醉维持中的系统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系统评价七氟醚在儿科麻醉维持中的效果及其并发症。方法电子检索PubMed、EBSCO、OVID、Springer、外文生物医学期刊全文数据库和CBMdisc、CNKI,检索文献起止时间均从建库至2008年4月,检索纳入文献的参考文献,纳入七氟醚用于儿科麻醉维持的所有随机对照试验,按Cochrane系统评价方法评价纳入研究的方法学质量,并提取有效数据,用RevMan 4.2.10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20个随机对照试验,包括1592例患儿。Meta分析结果显示:①苏醒时间:七氟醚与丙泊酚相似[WMD=0.22,95%CI(~2.86,3.30)],比地氟醋漫[WMD=5.01,95%CI(2.87,7.16)],比异氟醚快[WMD=-0.55,95%CI(-0.74,-0.37)]。②术后出苏醒室时间:七氟醚与丙泊酚[WMD=-4.39,95%CI(-10.02,1.25)]、地氟醚[WMD=1.13,95%CI(~3.25,5.51)]、异氟醚[WMD=-8.17,95%CI(-17.94,1.60)]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③术后躁动:七氟醚明显比丙泊酚高[RR=5.53,95%CI(2.99,10.21)],比地氟醚低[RR=0.55,95%CI(0.35,0.88)],与异氟醚差异无统计学意义[RR=1.24,95%CI(0.85,1.80)];④术后恶心呕吐(PONV):七氟醚比丙泊酚发生率高[RR=2.17,95%CI(1.21,3.90)],与地氟醚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RR=0.88,95%CI(0.61,1.25)]⑤眼心反射:七氟醚比丙泊酚发生率低[RD=-0.42,95%CI(-0.56,-0.27)],与地氟醚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RR=0.93,95%CI(0.61,1.41)]。结论现有有限的资料证明:在早期苏醒时间上,七氟醚与丙泊酚相似,比地氟醚慢,而比异氟醚快;在术后恢复时间上,七氟醚与其它三者间无差异;七氟醚的术后躁动明显比丙泊酚多,但与吸入麻醉药相比,七氟醚有优势;在术后恶心呕吐上,吸入麻醉药要比静脉麻醉药发生率高;七氟醚眼心反射要明显小于丙泊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99Tcm-MIBI SPECT与定位CT同机融合显像对肺部病灶的鉴别诊断价值,为肺部病灶的良恶性鉴别建立一种高性价比方法。方法:对2008年12月—2011年6月45例可疑恶性肺部病灶患者进行前瞻性研究。所有受检者均于注射后10 min、2 h分别进行早期和延迟SPECT/CT断层同机融合显像。对良、恶性肺部病灶摄取比值(早期:EUR, 延迟:DUR)应用独立样本t检验统计分析,并分别对EUR、DUR的诊断效率进行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结果:30例原发性肺癌,15例良性肺部病灶。99Tcm-MIBI SPECT与定位CT同机融合显像定性分析对肺部单发病灶诊断灵敏度96.7%、特异性73.3%、准确性88.9%、阳性预测值87.9%、阴性预测值91.7%。恶性肺部病灶EUR为2.80±2.21(95%CI:1.97,3.62),良性肺部病灶为1.56±0.71(95%CI:1.17,1.95),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10,P=0.041)。恶性肺部病灶DUR为2.93±1.86(95%CI:2.24,3.63),良性肺部病灶为1.64±0.81(95%CI:1.20,2.09),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56,P=0.014)。半定量ROC分析显示:以早期摄取比≥1.50为界值,对应灵敏度96.7%,特异性73.3%。以延迟摄取比≥1.459为界值,灵敏度100%,特异性66.7%。结论:99Tcm-MIBI SPECT与定位CT同机融合显像对肺部病灶的良恶性鉴别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是中小城市中低收入肺部病灶患者较为实用的早期鉴别诊断方法。  相似文献   

16.
目的系统评价依达拉奉联合醒脑静治疗成人急性脑梗死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EMbase、Cochrane图书馆、CBM、CNKI、VIP和WanFang Data,检索时限均为建库至2012年3月,查找依达拉奉联合醒脑静治疗成人急性脑梗死的随机对照试验(RCT)。按照纳入与排除标准,由两位研究者独立进行文献筛选、资料提取和方法学质量评价后,采用RevMan 5.0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最终纳入9个RCT,共计1 098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依达拉奉联合醒脑静组在有效率[OR=3.43,95%CI(2.44,4.82),P<0.000 01]、显效率[OR=2.33,95%CI(1.78,3.05),P<0.000 01]、病死率[OR=0.38,95%CI(0.15,0.95),P=0.04]和治疗后ESS评分[治疗后7天:SMD=–0.48,95%CI(–0.80,–0.17),P=0.003;治疗后14天:SMD=–0.89,95%CI(–1.17,–0.62),P<0.000 01;治疗后1月:SMD=–0.89,95%CI(–1.20,–0.59),P<0.000 01]及NDS评分[治疗后7天:MD=10.42,95%CI(4.78,16.05),P=0.000 3;治疗后14天:MD=13.82,95%CI(12.86,14.79),P<0.000 01;治疗后21天:MD=10.33,95%CI(4.43,16.23),P=0.000 6]方面均优于单用醒脑静组,其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依达拉奉+醒脑静+常规治疗组在有效率[OR=3.03,95%CI(1.36,6.73),P=0.006]、显效率[OR=2.86,95%CI(1.50,5.44),P=0.001]和治疗后ESS评分[治疗后7天:MD=–6.26,95%CI(–8.49,–4.03),P<0.000 01;治疗后14天:MD=–6.43,95%CI(–8.73,–4.13),P<0.000 01]方面均优于常规治疗组,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依达拉奉联合醒脑静治疗成人急性脑梗死疗效明显优于单用醒脑静及常规治疗。但由于纳入研究的方法学质量不高,上述结论尚需更多高质量、大样本RCT进一步验证。  相似文献   

17.
目的:应用CLSI EP12-A2文件评价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HBsAg)的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试剂盒的性能,并比较2个不同厂家试剂盒之间的性能差异。方法按照CLSI发布的EP12-A2文件,对实验室使用的2个不同厂家的 HBsAg ELISA试剂盒的性能进行评价。结果2个厂家的试剂盒对分析物浓度为120%临界值的标本的检测阳性率均大于或等于95%,对分析物浓度为80%临界值浓度的标本的检测阴性率大于或等于95%,批内变异系数小于或等于15%,批间变异系数小于或等于20%。2个厂家试剂盒的灵敏度分别为94.2%(95%CI:84.3%∽98.0%)和92.3%(95%CI:81.8%∽97.0%);特异性分别为98.0%(95%CI:89.5%∽99.6%)和100.0%(95%CI:92.8%∽100.0%)。2个厂家试剂盒灵敏度差值95%区间为-5.46%∽10.19%,特异性差值95%区间为-2.00%∽5.32%。结论2个厂家试剂盒检测 HBsAg 临界值&#177;20%的浓度范围之外标本,能够得到稳定、可靠的检测结果,并具有较高的灵敏度和特异性,两者的检测灵敏度和特异性相近。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高龄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特点和护理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186例急性心肌梗死老年患者,分为75岁组和≥75岁组两组进行观察比较。结果:≥75岁组心肌梗死患者中女性所占比例、合并糖尿病、心力衰竭、死亡率等指标均明显高于75岁组(P0.01,P0.05);而有明确诱因和出现典型心绞痛症状的发生率明显低于75岁组(P0.01)。结论:急救护理应强调有效内科治疗的重要性,预防和治疗并发症,严密监测病情,视病情调整患者的活动量,注意加强排便护理,对患者实施心身整体护理等措施。  相似文献   

19.
独一味胶囊疗效和安全性的循证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系统评价藏药独一味胶囊止血、镇痛和抗炎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计算机检索CBM光盘版(1978~2008.6)、CNKI(1980~2008.6)、MEDLINE(1966~2008.6)以及Cochrane Central Register of Controlled Trial(Cochrane图书馆2008年第2期)数据库发表的独一味胶囊文献,结合厂家提供的独一味胶囊临床研究,筛选合格随机对照试验(RCT)。根据Cochrane评价员手册5.0评估纳入研究偏倚风险,采用RevMan5.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共纳入70个RCT,其中止血20篇,止血及镇痛10篇,镇痛29篇,抗炎11篇。纳入研究存在发生偏倚的高度风险,Meta分析结果显示:①止血:纳入30个RCT,独一味胶囊止血总有效率优于有效药物[OR=3.86,95%CI(2.56,5.82)]和空白对照[OR=14.85,95%CI(7.16,30.80)],对出血量的影响优于有效药物和空白对照,对出血时间的影响优于空白对照,但与有效药物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②镇痛:纳入37个RCT,独一味胶囊镇痛总显效率优于有效药物[OR=3.01,95%CI(2.23,4.06)]、空白对照[OR=6.06,95%CI(3.14,11.70)]和安慰剂[OR=2.91,95%CI(1.48,5.73)]。与空白对照比较可以降低疼痛患者的疼痛积分[MD=-0.84,95%CI(-0.97,-0.72)]。③抗炎:独一味胶囊抗炎总有效率优于有效药物[OR=3.36,95%CI(1.90,5.96)],单个RCT显示独一味胶囊降低关节肿胀度优于有效药物,但关节肿胀数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④安全性:共有12个研究报告了轻微不良反应,如轻微恶心、轻度腹泻、胃部不适,未见严重不良反应事件。结论现有研究显示独一味胶囊治疗不同原因引起的出血、疼痛和炎症有一定疗效,且安全性好。但纳入研究间存在异质性和发生偏倚的高度风险,影响结果的真实性和可靠性,故应谨慎看待结果。仍需高质量、多中  相似文献   

20.
王永  应焱燕  纪威  陈玲 《疾病监测》2012,27(10):814-817
目的 分析宁波市中老年人白血病死亡的流行病学特征,为进一步开展病因学研究和人群防治工作提供基础资料和参考依据。 方法 收集整理宁波市居民2002-2011年白血病死亡报告资料,统计分析各年粗死亡率和标化死亡率、分年龄别死亡率等。 结果 2002-2011年宁波市中老年人白血病年均死亡率为7.45/10万,男性8.52/10万,女性6.38/10万,男女性别白血病死亡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33.02,P0.001),白血病死亡率性别比为1.34: 1;男女性别白血病年龄别死亡率均在80~岁年龄组达到最大值,分别为20.13/10万和 11.75/10万,2002-2011年中老年人白血病死亡率呈上升趋势(2 =4.50,P=0.03)。在45~岁组达到最低分别为3.98/10万和 4.12/10万。中老年人白血病年龄组死亡率增幅最高达55.05%,45~80岁随着年龄的增大白血病死亡率呈上升趋势(2 =344.06,P0.001),但85~岁有明显的回落。 结论 随着老龄化社会的到来,白血病带来的社会和生命问题将越来越大。 因此,卫生部门应根据白血病发病和死亡的特征,加强白血病的监测工作以及病因学研究,以便开展有针对性的人群的防治工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