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 对白昼发作增多的特发性室性期前收缩进行自主神经指标分析,探讨特发性室性期前收缩的自主神经机制。方法 本研究对特发性室性期前收缩患者进行了长程心电图检查,计算每小时室性期前收缩频度,将白昼(8:00~20:00)每小时室性期前收缩频度显著大于夜间(20:00~8:00)每小时室性期前收缩频度者定义为白昼型室性期前收缩。分析白昼型室性期前收缩的频度与心率的相关性以及典型室性期前收缩事件发生前30min内的心率变异性指标变化。结果 共纳入符合条件的室性期前收缩患者21例,每例患者的室性期前收缩频度与每小时平均心率均呈显著正相关。共分析典型室性期前收缩事件19阵,在室性期前收缩事件发生前存在心率的逐渐增加和迷走神经活性的逐渐下降。结论 部分特发性室性期前收缩在白昼时发作频度显著增加,室性期前收缩的发作频度与心率呈正相关,在室性期前收缩发生前,存在显著的心率加快和迷走神经活性的降低。该类室性期前收缩的发生可能与交感神经激活和(或)迷走神经张力下降有关。  相似文献   

2.
在窦性激动还未到达之前,自心室某一部位起搏点提前发生激动引起心室除极,称为室性期前收缩,亦称室性早搏。室性期前收缩的典型心电图表现主要有:(1)QRS波群提前出现。其形态宽大畸形,粗钝或有切迹;(2)QRS波群时限显著延长(≥0.12秒);(3)一般T波方向与QRS波群主波方向相反。为继发性T波改变;(4)代偿间歇完全;(5)如只有一个兴奋灶引起的室性期前收缩联律间期固定,一般相差不超过0.08秒。  相似文献   

3.
本文分析268例确诊为器质性心脏病发生期前收缩的心电图特征,以期寻找器质性心脏病室性期前收缩的心电图特征,为鉴别器质性与功能性室性期前收缩提供心电依据。1 临床资料 收集确诊为器质性心脏病的住院患者268例有室性期前收缩的心电图,其中冠心病190例;风心病41例;先心病4例;心包炎5例;高心病15例;扩张型心肌病8例;肺心病5例。  相似文献   

4.
王雅锋 《医学综述》2011,17(21):3349-3350
目的观察胺碘酮与美托洛尔治疗特发性频发室性期前收缩(PVCs)的疗效及其预后。方法 101例诊断为特发性频发PVCs的患者,根据接受药物治疗的情况分为两组:美托洛尔组(65例)、胺碘酮组(36例),两组分别常规服用美托洛尔和胺碘酮,疗程为2~3个月,疗程结束后观察疗效及1个月左右后的复发情况。结果胺碘酮的疗效略优于美托洛尔(P<0.05),但特发性频发PVCs的复发率无明显差异,胺碘酮组为50.00%,美托洛尔组为53.49%。结论胺碘酮与美托洛尔治疗特发性频发PVCs复发率均较高,射频消融不失为一个极具前景的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5.
频发性室性期前收缩严重干扰机体的循环功能,在手术麻醉中又有发展为快速心律紊乱的危险,因而,此类患者围麻醉期相对危险系数较高,应引起麻醉医生的高度关注。我院自2002年以来成功地对20例此类患者实施了麻醉,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
孙朝阳  王东  陈进业  沈桂冬 《河北医学》2013,(12):1790-1792
目的:探讨导管射频消融治疗特发性室性心动过速及频发室性期前收缩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我院特发性室性心动过速及频发室性期前收缩患者30例,行导管射频消融(radiofre—quency catheterabl ation。RFCA)治疗,观察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结果:其中19例起源于左室间隔部和流出道。11例起源于右室流出道;28例即刻成功,2例失败,成功率93.3%,2例患者经再次消融,均获成功。治疗期间无不良反应发生。结论:导管射频消融治疗特发性室性心动过速及频发室性期前收缩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7.
8.
目的 探讨病理性与非病理性室性期前收缩的心电图特征.方法 对比分析62例病理性室性期前收缩,56例非病理性室性期前收缩的心电图.结果 Ⅰ组室性期前收缩起源于右心室/右束支上部居多.结论 病理性室性期前收缩多起源于右心室/右束支上部,提示此标准可作为儿童病理性室性期前收缩的重要辅助诊断标准.  相似文献   

9.
室性期前收缩 (VPC)是儿科常见的心律失常 ,约占小儿心律失常的 2 6.3 %~ 3 8.7% ,可见于器质性心脏病病儿 ,亦可见于健康儿童[1] 。小儿时期自主神经系统发育尚未成熟 ,其功能还不够稳定 ,易发生迷走神经和交感神经的功能失调。我们对 5 7例VPC病儿的临床特点及其与自主神经功能状态的关系进行了分析 ,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1990年 8月~ 2 0 0 0年 8月我院儿科确诊的VPC病儿5 7例 ,男 3 2例 ,女 2 5例 ;年龄 2 .5~ 12 .0岁 ,平均 ( 5 .0±3 .8)岁 ;病程 2d~ 10年 ,平均 ( 1.2± 1.3 )年。其中根据我国九省市心肌炎…  相似文献   

10.
非器质性心脏病频发室性期前收缩的治疗策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非器质性心脏病频发室性期前收缩的治疗策略.方法 选取50例非器质性心脏病频发室性期前收缩患者,为其制定治疗方案,并随访5年,观察其症状和治疗情况.结果 随访5年后24 h室性期前收缩总数与5年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大部分患者无症状,均能正常工作和生活,无死亡发生.结论 非器质性心脏病频发室性期前收缩治疗应以解释病情和安慰为主,无需长期抗心律失常药物治疗,但必须进行仔细的检查以排除器质性心脏病的可能.  相似文献   

11.
目的 特发性室性期前收缩患者无器质性心脏病证据,但可能存在心脏的潜在病变;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可能反映心脏的潜在病变,从而对室性期前收缩的预后评估具有一定的价值。方法 对2010~2015年在笔者医院心内科住院的特发性室性期前收缩患者进行24h动态心电图检查,分析室性期前收缩的临床特点,并计算心率振荡指标(振荡初始和振荡斜率)评价心脏自主神经功能。采集静脉血,检测hs-CRP水平,将患者分为hs-CRP正常组和hs-CRP升高组,分析hs-CRP水平与室性期前收缩临床特征的相关性。结果 共纳入109例特发性室性期前收缩患者,其中hs-CRP正常组88例,hs-CRP升高组21例。hs-CRP升高的患者血压水平较高,心脏自主神经功能减退,多形性室性期前收缩的发生率显著增加,Logistic回归表明hs-CRP水平是多形性室性期前收缩的危险因素。结论 在特发性室性期前收缩患者中,hs-CRP升高可能反映心脏的潜在病变和心脏自主神经功能减退,与多形性室性期前收缩的发生相关,对特发性室性期前收缩的预后评估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使用三维电解剖指导右室流出道室性早搏(室早)射频消融方法的可行性及效果。方法 选择连续入院行射频消融的频发室早患者共49例,分为两组,一组使用CARTO3三维电解剖系统指导消融(三维组,n=29),一组使用常规X线指导消融(常规组,n=20)。比较两组手术时间、X线透视时间、X线用量、手术费用、并发症、成功率和复发率等差异。结果 三维组即刻成功率为100%(29/29),常规组为95%(19/20);常规组有3例并发症,三维组无明显并发症;随访6个月,常规组复发3例(15.0%),三维标测组无复发。三维组X线透视时间少于常规组[(1.3±3.6)min vs (44.2±28.2)min,P<0.01],相应的X线用量也大为减少[(93±242)mGy vs (3 919±2 309)mGy,P<0.01],但手术费用较高(P<0.01)。两组手术总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三维组29例患者中,有20例(69.0%)完全无X线透视。结论 三维电解剖指导右室流出道室早射频消融是安全和有效的,可以显著减少X线透视时间和X线曝光量,部分可实现完全无X线透视完成消融手术。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频发性室性期前收缩(PVCs)对扩张型心肌病(DCM)患者炎症状态和心功能的影响。方法将188例DCM患者分为DCM+PVCs组(128例)以及DCM组(60例),比较两组患者的hs-CRP水平,NYHA心功能分级,N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水平,左心室舒张末内径(LVEDD),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的差异。结果 DCM+PVCs组hs-CRP水平(4.21±2.39mg/L),DCM组(3.75±2.25mg/L),两组hs-CRP水平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DCM+PVCs组与DCM组相比,NYHA分级更高(3.02±0.62级vs 2.68±0.66级,P<0.05),NT-proBNP浓度≥1800pg/m l者更多(105/128 vs 37/60,P<0.01),LVEDD更大(65.65±7.82mm vs 59.63±11.34mm,P<0.01),LVEF更低(34.32%±6.79%vs 38.02%±7.55%,P<0.05)。结论 DCM伴发PVCs患者比无PVCs患者心功能分级更高,左心室功能更差,提示临床应足够重视PVCs的诊断和治疗,可改善患者心功能水平以及预后。  相似文献   

14.
室性早搏属中医"心悸"范畴,其发病特点与中医"风证"有相似之处."风为百病之长",外风、内风均可导致室性早搏的发生.外风可由表及里或直中于心而发病,多伴有表证,治疗上应注重风药的使用;内风多由热极生风、痰热生风、肝风内动、血虚生风、阴虚动风等扰动心神而发病,在清热、化痰、平肝、养血、滋阴的基础上,亦当注重祛风熄风."邪...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特发性室性心动过速(IVT)和顽固性室性早搏(VPC)的射频消融(RFCA)治疗效果及该方法的可行性和必要性。方法对10例左室特发性室速(ILVT)、9例右室流出道室速(IRVT)及22例右室流出道(RVOT)室性早搏、2例左室流出道(LVOT)室性早搏,分别采用激动顺序标测法及起搏标测法行射频消融治疗。结果43例患者术中,总成功率为97.7%,室速成功消融率19/19(100%),室早成功消融率23/24(95.8%),术中、术后均无并发症;术后随访3-40mo,室速无复发,室早消融复发率低1/23(4.3%)。结论射频消融治疗特发性室速或室早是安全、有效且成功率高的一种方法。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丹参多酚酸盐注射液联合胺碘酮治疗冠心病合并室性早搏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冠心病并室性早搏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均给予胺碘酮治疗,治疗组加用丹参多酚酸盐注射液静脉注射,观察两周,治疗前后行动态心电图检查、观察冠心病合并室性早搏临床症状变化,评定室性早搏疗效和临床症状疗效。结果治疗两周后两组动态心电图(Holter)均明显改善,治疗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临床症状改善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丹参多酚注射液联合胺碘酮对冠心病室性早搏患者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7.
郑冬梅 《中外医疗》2016,(23):136-138
目的:探究心宝丸联合参松养心胶囊治疗窦缓伴室性早搏的临床效果。方法随机选择该医院自2015年2月—2016年3月期间接受治疗的窦缓伴室性早搏患者100例作为研究对象,在患者及其家属知情的情况下,将其动态随机化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两组均有患者50例。其中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治疗手段,实验组患者采用心宝丸联合参松养心胶囊治疗方案。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所得数据应用统计学方法进行分析。结果实验组中采用心宝丸联合参松养心胶囊治疗方案,治疗总有效率高达94.00%,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74.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心宝丸联合参松养心胶囊在治疗窦缓伴室性早搏中临床疗效显著,没有明显不良反应症状,具有广泛的临床推广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