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胃憩室6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胃憩室是一种少见疾病,占全部胃肠道憩室的4.1%,可发生在胃的任何部位,据统计,贲门区占80%,幽门区占10%,胃后壁占6.7%,胃大弯占3.3%。本文报告6例,3例发生于贲门部小弯侧,2例发生于大弯侧,1例发生于胃窦部。6例均经手术及纤维胃镜证实,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
胃憩室一般少见 ,本文回顾分析 1 1例 ,着重探讨其漏诊原因。1 临床资料本组病例均系经乡镇医院放射科行胃钡餐透视检查漏诊而在我院复查发现的病人。 1 1例中 ,男 3例 ,女 8例 ;年龄最小 2 6岁 ,最大 68岁 ,平均 47岁。临床表现主要为食后不适 ,无规律性上腹疼痛。对每例病人均详细了解其在当地医院接受X线检查时 ,钡剂调配及检查体位等情况。复查时做好钡剂调配 (钡水比约 1∶ 2 ) ,以便保证其良好的流动性 ;重视多体位、多角度的检查和观察。2  X线表现1 1例胃憩室均为单发 ,7例发生于贲门区下小弯侧后壁 ,2例发生于胃底近贲门后壁 ,2…  相似文献   

3.
胃憩室常常于两面端的部分 ,也就是在胃底小弯侧后壁贲门口下方和幽门前区 ,大弯侧极为罕见。胃憩室病因尚有争论 ,分先天性、后天性两种 ,常单发 ,有人认为主要是胃底环肌缺如 ,斜行肌薄弱 ,使贲门附近胃壁薄弱。由于胃内压作用 ,使它逐渐向外膨出而形成憩室 ,也有由于胃周粘连形成牵引性憩室 ,本文病例均为内压性憩室。现将本院收治 1例胃大弯侧憩室报告于下。患者男性 ,43岁。反复上腹部疼痛 5年余 ,近日加重 ,伴恶心呕吐收治入院 ,以前未经检查均按消化性溃疡治疗未见好转。无发热畏冷 ,无腹泻、腹胀 ,但有时感到胸闷、气促 ,无肝炎史。…  相似文献   

4.
孟斌 《中国实用医药》2009,4(4):177-177
在消化道中胃憩室较少见,多位于胃贲门附近小弯侧,有时可见于胃大弯,极少发生幽门前庭部,病因不清,有人认为是先天性异常,多数学者认为与肌肉发育有关,因胃底环形肌缺如,斜行肌薄弱,胃贲门压力较大引起。新疆武警兵团指挥部医院发现3例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
一、临床资料: 本组6例中男2例,女4例,年龄27~53岁,均有上腹部不适、疼痛,泛酸,呕吐等症状。 二、X线表现: 本组胃憩室均为单发性,位于食管胃连接处(贲门)以下小弯侧后壁,以右前斜位显示最清楚。憩室直径最大4cm,最小1.5cm,不同体位及呼吸相时大小可有改变、憩室呈球状或蘑菇状,轮廓光滑或边缘呈波浪状,憩室口部可见宽基底  相似文献   

6.
在消化道中胃憩室较少见,多位于胃贲门附近小弯侧,有时可见于胃大弯,极少发生幽门前庭部,病因不清,有人认为是先天性异常,多数学者认为与肌肉发育有关,因胃底环形肌缺如,斜行肌薄弱,胃贲门压力较大引起。我科2007年4月至2009年11月通过钡餐,X线检查发现16例,现结合临床及x线表现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7.
陈金星 《江苏医药》2000,26(7):572-573
我院外科于1990年~1998年间对26例胃癌术后复发有手术指征的病人采取再手术治疗,取得较好疗效,报告如下。一、临床资料1.一般资料:性别与年龄:26例中男17例,女9例,年龄23~65岁,以45~60岁为多。首次手术情况:3例胃窦部癌,6例胃角小弯侧癌均行根治性胃次全切除术(R2)。12例为胃贲门部癌行根治性上半胃切除术。胃体部癌5例行根治性全胃切除。组织学分类:管状腺癌12例,低分化腺癌9例,印戒细胞癌5例。2.复发部位:残胃吻合口6例,其中肝左外叶局限性转移2例,胃结肠瘘1例,贲门部小弯侧7例。切口种植转移2例。十二指肠断端复发1例伴阻塞性黄疸。…  相似文献   

8.
消化性溃疡主要是指发生在胃和十二指肠球部的慢性溃疡,也可发生于食管下端、胃十二指肠吻合口附近以及Meckel憩室。近年来,由于幽门螺杆菌(Hp)研究的进展,发现其与胃  相似文献   

9.
<正>消化性溃疡是指胃肠道黏膜被自身消化形成的溃疡,可发生于食管、胃、十二指肠、胃—空肠吻合口及含有胃黏膜的Mekel憩室,其中胃溃疡、十二指肠球部溃疡最为常见[1]。幽门螺杆菌(Hp)感  相似文献   

10.
1 病例报告 例1:患者,男性,44岁。因呕血、黑便3个月入院。胃镜检查示:胃体中上部小弯侧前壁有一4×3cm大小肿块。肝胆B超检查未见异常。经充分术前准备后,行手术治疗,术中见肿块位于小弯侧,胃体中下部,约4×3×1.5cm大小,包膜完整,包膜外血管丰富,行根治性远端胃大部切除术。病理诊断为:胃壁恶间质瘤,免疫组织化学为:CO34(+),S-100(+/  相似文献   

11.
胃憩室是消化道憩室中最少见的,笔者所在科室近两年来通过胃肠钡餐检查发现3例胃底憩室。其中1例胃底憩室病灶巨大,合并憩室炎及穿孔。  相似文献   

12.
原发性胃恶性淋巴瘤 (Primary gastric m aligmamtlymphoma)较少见 ,占胃恶性肿瘤约 5 %左右 ,其发病率仅次于胃癌。笔者收集我院 195 9~ 2 0 0 1年经手术、病理证实 12例 ,对其 X线表现及传统胃肠钡餐或数字胃肠 (DR)检查对本病诊断价值作一回顾性分析与讨论。1 临床资料本组 12例均作胃肠钡餐透视及照片 ,其中误诊为恶性溃疡或胃癌者 4例 ,6例患者行胃镜及胃刷细胞学检查 ,4例诊为胃恶性淋巴瘤。发病部位 :肿瘤累及全胃 2例 ,胃窦 5例 ,胃体小弯侧 2例 ,胃大弯侧 1例 ,贲门 2例。发病年龄 14~ 6 2岁 ,平均 38.8岁 ;男 8例 ,女 4例。…  相似文献   

13.
一男性48岁病人,主诉4月前劳累后突然呕血,量约200毫升,并发现左上腹痞块。发病时无腹痛及发热。体检,肝未及,脾肿大助下四指,质偏硬,无压痛,半月后出现腹水。X线食管、胃钡餐检查:图1,仰卧位。图2,俯卧位(见封三)。片示胃底,胃体小弯侧广泛结节状充盈缺损。结节大小不等,大可似鸽卵。向胃腔内突起,突起表面较光整,相应区胃壁显著肿厚,与正常胃壁交界处较柔软,无明显僵硬、狭窄改变。食管末段与贲门位置一起受压向下移位(大箭头)。食管末段通畅,皱襞整齐。胃底、胃体上部大弯侧相当脾床部位有明显压迹存在(小箭头)。诊断:胃底静脉曲张。手术中见胃底、胃体小弯侧粘膜下静脉支呈血管瘤样扩张,向胃腔内突起,酷似肿瘤。质地柔软,加压可使团块缩小。胃冠状静脉  相似文献   

14.
例一,男,69岁,病案号66049。因上腹部无规律性疼痛20余年,近半年来症状加重,入院诊治。纤维胃镜检查见贲门下2~3cm小弯侧和前壁有一4×5cm大小溃疡,细胞刷涂片找到癌细胞(腺癌),诊为贲门癌。行全胃切除,食道空肠端端Rou-en-y吻合术。术中发现胃底部贲门下1cm,胃后壁有一直径3cm大小硬块,肿块周有少数增大淋巴结。术后恢复良好。病理诊断:(1)胃贲门类癌;(2)萎缩性  相似文献   

15.
<正>胃黏膜下恒径小动脉破裂出血又称Dieulafory病(Dieulafory disease,DD)是一种少见的上消化道出血性疾病,主要表现为间歇性、反复性呕血或柏油样便。有效地控制出血和预防再出血是治疗本病的关键[1]。Dieulafory病是一种先天性胃肠道黏膜下血管畸形,据报道,恒径动脉主要来源于胃左动脉(85%),故其出血灶多位于贲门下方6.0 cm以内的小弯侧[2],少数也发生于食管、十二指肠、空肠、回肠、结肠、直肠等  相似文献   

16.
我院自1998~2003年共收治273例消化道溃疡及合并症行远端大切除的病人,其中165例病人胃空肠吻合,使用吻合器,现介绍如下。1临床资料本组165例,其中胃窦部溃疡性胃癌132例,合并幽门梗阻15例,合并穿孔18例,最大年龄72岁,最小年龄27岁。2具体方法应用口径34mm管状吻合器(GF)行胃空肠吻合。胃远端大部分切除后,十二指肠残端封闭,提起空肠,距Trize's韧带约15~20cm处,小园针7号丝号横行“U”字缝合,两排线距离约3~5mm,切开肠壁全层,置吻合器底座,收紧缝线,打结。在胃残端小弯侧用胃缝合器(TA)封闭,留大弯侧约3cm不予封闭,插入吻合器体部,与…  相似文献   

17.
胃粘膜一点癌临床少见,我院从1990年3月至1994年7月共进行1700例胃镜检查,发现1例胃粘膜一点癌,现报道如下:患者男,42岁。因工作疲劳后觉上腹闷痛1个月,服胃药症状未减而行胃镜检查。胃镜示胃窦部小弯侧直径为0.2cm不规则糜烂灶,上披薄白苔,周围粘膜轻度充血。取组织送病理检查,结果为高分化腺癌。半个月后行胃大部切除,检查胃壁软,未见肿块,胃旁淋巴结不大。切开胃壁见胃窦部小弯侧有0.2cm糜烂灶,胃标本作连续节段切片检查,未再发现癌组织,随访4年健在。  相似文献   

18.
<正>胃憩室是一种罕见病,在消化道憩室中最少见,占全部胃肠道憩室的4.1%[1]。胃憩室中以胃底和胃窦憩室多见,文献[2]报道认为男性发病率高于女性,文献[3,4]报道认为无明显性别差异,钡餐造影及胃镜是诊断胃憩室的主要方法。胃憩室分为典型胃憩室及非典型胃憩室,典型胃憩室是经消化道造影及胃镜可以诊断的,一般口径较大,非典型胃憩室  相似文献   

19.
刘铁梅 《河北医药》2001,23(9):695-695
我院自 1989~ 1999年以来 ,经手术后病理证实的早期胃癌有 39例 ,占同期胃癌5 6 4例的 6 .8%。现将临床资料分析如下。1 临床资料1.1 病例来源  39例病人中男 32例 ,女7例 ;平均年龄 44.7岁。患者无论病程长短均有不同程度的胃部疼痛、胀气、消瘦、纳差、嗳气、呕吐、黑便等症状。1.2 病理诊断  ( 1)病变部位 :胃角 7例 ,胃窦 19例 ,胃体下部 11例 ,胃体上部小弯侧 2例。 ( 2 )病变大小 :直径平均 1.76cm ,4cm以上 2例。 ( 3)早期胃癌的分型 :隆起型 1例 ;平坦型 14例 ,包括Ⅱa型 3例 ,Ⅱb型 2型 ,Ⅱc型 4例 ,Ⅱb +Ⅱc型 5例…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电子胃镜诊断贲门部隆起性病变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消化内科门诊胃镜室2010年12月1日至2021年6月11日间行电子胃镜检查发现144例贲门部隆起性病变者.结果:贲门部隆起性病变以单一部位141例(97.92%)为主,以大弯侧66例(45.83%)较为多见,其余为小弯侧25例(17.36%)、前壁15例(10.42%)、后壁21例(14.58%)、小弯侧后壁7例(4.86%)、小弯侧前壁3例(2.08%)、大弯侧后壁4例(2.78%)、二个部位(前壁+大弯侧)3例(2.08%);病灶大小主要为0.6cm~1.0cm者68例(47.22%);贲门部隆起性病变以合并慢性胃炎132例(91.67%)为主,其次为胆汁反流51例(35.42%)、消化性溃疡24例(16.67%).结论:贲门部隆起性病变好发于大弯侧,易合并慢性胃炎、胆汁反流等疾病,电子胃镜诊断贲门部隆起性病变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