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患者女,28岁。因头晕伴恶心,呕吐1个月入院。查体:视乳头水肿,右侧肢体肌张力增高。颅脑CT平扫:左中颅窝占位病变,中心低密度,颞骨鳞部骨质破坏穿透颅骨板,病灶周边骨壳样改变。增强扫描:病灶周边软组织均匀强化。MR I:左中颅窝底肿瘤,4 cm×4 cm×6 cm大小,前达颞下颌关节,后达颞骨岩部,大部分骨质被肿瘤代替,颞叶脑组织被推挤,病灶大部分等T1稍短T2信号,前上可见长T1长T2液样信号。增强MR I:肿瘤实质部分较明显强化,信号较均匀。外上角有硬脑膜尾征。拟诊:“左中颅窝骨巨细胞瘤”。术中见左中颅凹底肿瘤突破颅底及颞骨鳞部骨质,骨缺…  相似文献   

2.
位于颅、面、咽等结构之间侵犯颅底邻近部的肿瘤,手术显露困难.我们采用颅底前入路显微外科手术切除4例位于斜坡、蝶窦、筛窦、眶后等处的肿瘤,现报告如下.1 病例报告例1 男性,58岁.反复头痛近6个月于1995—05—17入院.自1994年11月底始感后枕及右额部阵发性钝痛,持续时间较短.2个月后症状明显加重,持续时间延长,且出现舌前部麻木,味觉减退.CT扫描:斜坡附近骨质均有明显浸润性破坏,双蝶窦及筛窦密度增高.提示:脊索瘤破坏斜坡,双蝶窦炎症.MRI检查:斜坡及蝶骨体编左侧处骨质破坏,并见软组织肿块形成,呈中等  相似文献   

3.
经扩大的前颅底入路切除鼻、蝶、斜坡肿瘤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颅底中线部位侵袭鼻、蝶、斜坡的肿瘤进行根治性切除时,遗留的颅底缺损修复十分困难。改良扩大的前颅底入路方法可以克服这些困难。方法:扩大的前颅底入路是在双额瓣开颅的基础上,再做一个双侧眶顶和额窦的游离骨瓣,以扩大显露。我科自1993年10月至1995年3月采用该方法对10例鼻、蝶、斜坡肿瘤进行根治性切除,取得良好效果。其中男5例,女5例,平均年龄50(34~63)岁。组织学诊断为脊索瘤4例,嗅神经母细胞瘤2例,垂体瘤1例,脑膜瘤1例,巨细胞瘤1例,鳞癌1例。肿瘤侵入副鼻窦8例、斜坡6例、眶内1例、颅内鞍上或前、中颅窝7例。结果:获肿瘤全切除者7例,近全切除者3例,无手术死亡和严重手术并发症,颅底缺损的修复也无困难。结论:我们采用扩大的前颅底入路的初步手术结果是令人满意的,该入路具有以下优点:①显露良好,不必过高抬起额叶底面即可增加术者在矢状面上的视角30°。②可显露和直视下切除的肿瘤范围广。③颅底重建可靠,基本上可避免脑脊液漏和颅内感染等并发症。  相似文献   

4.
原发性斜坡骨巨细胞瘤极其罕见, 容易误诊。2021年1月嘉兴学院附属第二医院神经外科收治1例斜坡骨巨细胞瘤, 患者表现为头痛伴复视, 头颅MRI提示颅底斜坡占位, 初步诊断为软骨肉瘤, 予手术部分切除, 病理学结果证实为骨巨细胞瘤。术后1年病变增大, 伴颅内转移。患者于术后1.5年死亡。  相似文献   

5.
颅内腺样囊性癌2例报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临床资料例1,女性,28岁。因左眼睑下垂伴左眼肿痛、视力下降2年,左面部麻木、前额胀痛1年,吞咽呛咳、声音嘶哑、走路不稳5个月入院。查体:左眼睑下垂、左眼外展麻痹、失明、瞳孔散大,左面部痛觉消失,咽反射迟钝,共济运动障碍。CT显示,左中后颅底肿瘤,大小约8cm×6cm×3cm,边界清楚,平扫呈等密度,强化明显,中颅底骨质破坏,诊断为左中后颅底脑膜瘤。术中见肿瘤骑跨于岩骨尖,前部抵蝶骨嵴,后部达幕下,与颅底硬脑膜及天幕游离缘紧密粘连,大部分位于硬膜内,少部分位于硬膜外。行肿瘤大部切除,病理报告为腺样囊性癌。耳鼻喉科会诊未发现鼻咽部病…  相似文献   

6.
淀粉样蛋白可沉积于局部或全身,并可累及任何组织,但以肿块形式侵及中枢神经系统(CNS)则属罕见。本文报告一例巨大颅底淀粉样瘤。患者64岁、女性,因左眼进行性视力障碍12个月,伴有鼻塞、嗅觉丧失6个月而入院。神经系统检查:嗅觉缺失,双侧视神经原发性萎缩,视野双颞侧偏盲。颅骨平片揭示蝶骨平台、蝶鞍、斜坡骨质破坏,鞍旁钙化。CT 扫描提示颅底有一等密度病灶,增强后发现肿块有结节状钙化。肿块充满鼻咽部、筛窦、蝶窦,且向第三脑室生长。MR 提示为异种信号强度的中线外肿块,该肿块使视交叉抬高、受压。各项内分泌检查均未见异常。术前诊断为脊索瘤或软骨瘤。  相似文献   

7.
骨巨细胞瘤又称破骨细胞瘤,是一种潜在恶性或临界肿瘤,好发于四肢长骨干骺段,但原发于颅骨罕见。我院近年收治2例,手术并病理证实为颞骨巨细胞瘤,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
经双额前颅窝底扩展入路切降斜坡蝶筛窦区肿瘤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总结11例经前颅窝底双额扩展入路切除斜坡蝶筛窦区肿瘤。术中采用双骨瓣开颅,双侧眉弓及部分眶顶骨瓣成形,使手术野暴露尽可能低,磨除蝶骨平台,沿蝶鞍下方切除肿瘤,切除肿瘤后,利用额部骨膜及颅骨内板行颅底重建。  相似文献   

9.
骨巨细胞瘤又称破骨细胞瘤,是一种潜在恶性或临界肿瘤,好发于四肢长骨干骺段,但原发于颅骨者罕见。我院近年收治2例,手术并病理证实为颞骨巨细胞瘤,现报告如下。 1 病例报告 例1,女性,30岁。农场工人。因发现右耳前逐渐增大的肿物3年,于1992-09-04入  相似文献   

10.
颅骨巨细胞瘤的诊断和治疗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探讨颅骨巨细胞瘤的诊断和治疗原则。方法对2001年6月至2004年5月间手术治疗经病理证实的颅骨巨细胞瘤11例进行总结。结果11例患者5例肿瘤位于颞骨,5例位于蝶骨,1例位于额骨,临床表现以第Ⅱ~Ⅷ颅神经受累多见,CT上可见局部颅骨的破坏,MRI上肿瘤在T1像和他像上多呈混杂信号,尤其是T2像上的低信号多见。手术则分别采用额颞开颅、颞部人路、经蝶人路和经额人路,3例全切除,5例近全切除,3例大部分切除。手术并发症包括视力减退和脑脊液耳漏各1例。术后9例患者经过11个月至4年的随访,其中6例接受了放疗,结果所有患者肿瘤均无明显复发,能够恢复正常工作和学习。结论颅骨巨细胞瘤可根据其特有的临床、影像学特点诊断,手术是首选的治疗方法,术后放疗的效果有待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11.
患者男,48岁。因右侧面部麻木、走路不稳3个月、视物模糊1个月入院。体格检查:全身无明显色素痣,右眼外展受限,双侧水平眼震、复视,右侧面部感觉减退、右侧角膜反射消失,右侧肌力减退,右侧指鼻试验欠稳准,闭目难立征阳性。双下肢肌张力增高,双侧踝反射增高,双侧Babinski征阳性,双侧Chaddock征阳性。颅脑CT:平扫见右侧桥小脑角低密度区,并向鞍上池发展,第四脑室受压移位;增强扫描见肿瘤囊壁有强化,低密度区的后方见一强化肿瘤影。颅脑MRI:T1像见右侧桥小脑角低信号区,其后方见等、高信号区,T2像见右侧桥小脑角高信号区,其后方为等、高信号区;增强扫描前方的肿瘤无强化,后方的肿瘤强化明显。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侵犯颅底及颌面部骨巨细胞瘤的诊断与手术治疗. 方法 对川北医学院附属医院神经外科自2001年3月至2009年4月收治的3例侵犯颅底及颌面部骨巨细胞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该病的诊断要点、鉴别诊断及手术治疗体会.3例患者肿瘤均位于中颅窝底,向外侵及颌面部,临床症状以颅神经症状和面容改变为主.CT及MRI提示病变呈膨胀、破坏性生长.3例患者均行手术治疗,2例患者术后行放射治疗. 结果 3例患者术后效果良好,术后病理证实均为骨巨细胞瘤.随访中1例患者肿瘤复发但生长缓慢,另一例未见明显复发. 结论 侵犯颅底及颌面部骨巨细胞瘤的诊断可根据其生长特点、其引起的颅神经症状及影像学特征来做出判断.手术是其治疗的首选方式,术后是否放疗仍存在争议.  相似文献   

13.
患者,女,58岁。晨起活动时突然跌倒,随之呕吐,意识不清,家人急送医院。查体:深昏迷,右侧瞳孔直径4.5 mm,光反射消失。左侧瞳孔直径2 mm,光反射迟钝。颈硬,四肢肌张力不高,双侧病理反射未引出。急行头颅CT检查显示:双侧额叶皮层及皮层下大片团块状高密度灶,以右侧为著,境界清楚,密度欠均匀,周围见低密度水肿带。双侧脑室额角受压明显,中线向左移位,右侧脑室体部亦见明显受压,左侧脑室体部轻度扩大。拟为“双侧额叶脑出血”。急行单侧右额颞瓣开颅,硬脑膜张力高,呈浅蓝灰色。弧形切开硬脑膜,基底留于中线侧。硬膜下有大量凝血块。清除凝血块发现肿块下有约6 cm×5 cm×5 cm黑色稍硬块状物,其外下侧在皮层下,内侧和脑组织间为陈旧血。周围脑组织易被吸除,肿块和脑组织间界限较清楚,完整切除肿块,术中出血不多。  相似文献   

14.
颅内软骨瘤的诊断与治疗(附七例报道)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颅内软骨瘤的临床特点及诊断与治疗原则。方法对1979-2004年我科收治的7例颅内软骨瘤患者的临床特点、影像表现及治疗方法与预后情况进行分析。结果7例颅内软骨瘤占本科同期收治的6303例颅内肿瘤的0.11%。本病多见于青壮年,病程2个月至10年。6例肿瘤位于颅底部中线旁硬膜外,并出现1例罕见的额顶部软骨瘤。6例颅底部肿瘤见骨质破坏与钙化,CT呈不均匀混杂密度影,2例有轻度强化;3例MRI显示T1WI呈低或混杂信号、T2WI呈高及混杂信号。肿瘤质地较硬。与重要神经血管相邻.不易全切除。2例病理报告肿瘤生长活跃,均复发。结论颅内软骨瘤发病率低,病程长,多见于颅底部中线旁,多见骨质破坏与钙化。诊断时需要与脑膜瘤、颅咽管瘤及脊索瘤相鉴别。颅内软骨瘤的治疗原则为手术切除,颅底部软骨瘤不易全切除。  相似文献   

15.
例 1 女 ,2 8岁。固头痛 ,呕吐2月余 ,走路不稳半个月入院。体检除跟膝胫试验阳性外 ,其它未见阳性体征。头部CT平扫见小脑蚓部偏右侧一类圆形囊状低密度影 ,边界清 ,其内可见瘤结节 ,增强后明显强化。于 1997年 9月 16日手术完全切除肿瘤。病理诊断 :血管网织细胞瘤。病愈出院后 2年复查无复发。其妹及其父分别于 1999年及 2 0 0 1年在我科手术证实 :小脑血管网织细胞瘤。  例 2 男 ,32岁。头痛伴视物不清 5 0天入院。家族史中其父于 2年前因血管网织细胞瘤在当地市医院手术。体检 :视力左 :0 6 ,右 :0 8,双侧视乳头水肿。其它未见…  相似文献   

16.
骨巨细胞瘤(Giant cell tumor of bone,GCT)是最常见的骨肿瘤之一,罕见于颅骨,我科2011年1月收治颅骨骨巨细胞瘤合并脑出血一例。1病例男,43岁。因剧烈头痛1天入院。既往有头痛病史,病程  相似文献   

17.
侵犯海绵窦的三叉神经鞘瘤伴卒中一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患者女,56岁。因右眼视物模糊1个月入院。1个月前开始无明显诱因出现右眼视物模糊,伴疼痛,复视。查体:右侧瞳孔大于左侧3·5mm 3·0mm,直接、间接对光反射灵敏,右眼外展受限,视野无明显异常,双侧眼底检查视乳头颜色正常,边界清楚。余神经系统未见异常。MR I:右侧鞍上池见约4·8 cm×3·8 cm×5·0 cm长T1长T2信号,边界较清,其内见更长T1长T2信号,视交叉受压上抬,右侧脑干及右侧颞叶受压,中线无明显移位。术前诊断:脑膜瘤(右海绵窦旁)。术中取右侧扩大翼点入路,切除部分右侧颞极,充分显露右侧颅中窝,见颅底硬膜膨隆,穿刺抽出暗红色不凝血…  相似文献   

18.
患者 女 ,40岁。头痛 6个月 ,双侧眼睑下垂 ,复视 ,双眼视力减退1个月。入院查体 :双眼睑下垂 ,左侧为重 ,双眼视力减退 ,左眼仅存光感 ,右眼眼前 3米指数。双侧瞳孔散大 ,光反射迟钝 ,左侧眼球固定 ,活动受限 ,右侧眼球外展尚可 ,向其他方向活动受限。左侧额部感觉减退。头部CT报告颅内未见明显异常。头部MRI可见斜坡骨质破坏 ,内见类圆形软组织信号影 ,呈混杂等T1等T2信号 ,肿瘤向上突入鞍上池 ,压迫视交叉 ,向下侵犯鼻咽顶壁及后壁 ,向前侵犯至筛窦 ,向两侧侵犯海绵窦并包绕两侧颈内动脉 ,肿瘤大小 4cm×4cm× 5cm。增强扫…  相似文献   

19.
颅骨巨细胞瘤很少见,我院自1956~1983年12月收治经手术和病理证实共14例,现报告如下: 临床资料 一般资料 本组男5例,女9例。年龄13~50岁,平均28岁。病程2个月~5年,平均14.2个月。 症状与体征 本组病例入院时意识均清醒。头痛14例。恶心、呕吐5例。面部麻木3例。复视2例。  相似文献   

20.
囊性脑膜瘤极为罕见,本文报告两例。例1,女,15岁。因头痛2年入院。神经系统检查:双侧视乳头水肿及腱反射对称亢进。颅骨平片示蝶鞍扩大,颅骨冠状缝分离。左侧颈动脉造影示左额部有一大的无血管肿物。行左额、颞部开颅,在额叶表面有一囊肿,肉眼诊断为星形细胞瘤。从囊内抽出黄色液体约150ml后,囊肿变小,液体迅速凝固。囊壁表面光滑,囊肿壁外下方有一实体性富有血管的肿块,肿物全切除。病理检查为混合型脑膜瘤。例2,男,24岁。因头痛,右侧听力丧失及周围性面瘫而入院。神经系统检查:双侧视乳头水肿,右侧Ⅶ、Ⅷ颅神经受累,左侧肢体轻瘫,双侧腱反射亢进。右侧颈动脉造影示右额、颞肿物,有颈外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