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目的:观察针刺腹部穴位对于椎动脉型颈椎病临床症状的改善情况.方法:选取腹部任脉上的穴位辨证施治.结果:16例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应用腹针治疗后总有效率达93.8%.结论:腹针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能调节全身经络系统,调节周身气血,使气血由任脉贯注督脉到达颈部,从根本上改善脑供血不足的状况.  相似文献   

2.
穴位埋线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50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穴位埋线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50例椎动脉型颈椎病人,应用埋线疗法,每20d埋线1次,3次为1个疗程。观察治疗前后疗效。结果治愈31例,显效11例,有效7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98.0%。结论椎动脉型颈椎病人采用穴位埋线疗法,有助于椎动脉功能的恢复,可明显提高治愈率,减少病人痛苦。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运动疗法配合穴位敷贴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效果。方法:60例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采用运动疗法配合穴位敷贴治疗,观察患者的临床疗效及临床症状体征评分情况。结果:经过1个月的治疗,患者总有效率为93.3%;治疗后临床症状体征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5)。结论:运动疗法配合穴位敷贴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疗效较好,能够明显改善患者症状体征。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穴位注射结合推拿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疗效。方法:穴位注射当归注射液后采用推拿治疗80例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观察其临床疗效。结果:治愈38例,好转31例,无效11例,总有效率为86.25%。结论:穴位注射结合推拿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5.
椎动脉型颈椎病是中老年人常见病,多发病之一,约占颈椎病发病率的20%~30%,且逐年增高,呈低龄化趋势。患者症状多而痛苦,笔者以穴位注射当归注射夜配合针灸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疗效显著,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温针灸加穴位注射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效果。方法采用随机的方法将180例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分为治疗组(120例)和对照组(60例),治疗组采取颈夹脊穴温针灸和穴位注射,对照组只采用颈夹脊穴电针法,10d为1疗程,疗程间休息2d,3个疗程后观察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7.5%,对照组总有效率88.3%,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温针灸加穴位注射颈夹脊穴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疗效可靠,复发率低,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采用穴位注射与药物静脉滴注相结合的方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疗效。方法200例用穴位注射与药物丹参静脉滴注相结合治疗,7天1个疗程,2个疗程评定疗效。结果显效195例,好转4例,有效1例,总有效率100%。结论穴位注射与药物结合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疗效好。  相似文献   

8.
采用电针、穴位注射相结合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在临床中易于操作,安全效显。通过运用该方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77例的观察分析,其临床治疗申取得了满意的疗效。总有效率为89.61%。  相似文献   

9.
颈椎病是临床常见慢性疾病,30岁以上发病率10%左右(3.8%~17.6%),从事伏案工作者发病率高,随着年龄的增加发病率亦增高,椎动脉型颈椎病是中老年人常见病、多发病之一,约占颈椎病的20%~30%[1]。患者发病时症状多而痛苦,希冀能在短时间内解除痛苦。笔者以穴位注射当归注射夜配合针灸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起效快,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0.
穴位埋药线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50例疗效观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张捷 《山西中医》2005,21(1):32-33
目的:比较颈椎夹脊穴穴位埋药线与口服西比灵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96例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50例采用颈夹脊穴埋药线疗法,对照组46例口服西比灵胶囊。两组各治疗1个疗程(4周)统计疗效。结果:治疗组治愈21例,有效28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为98.00%(95%CI=89.15%~99.50%);对照组治愈13例,有效18例,无效15例,总有效率为67.39%(95%CI=53.84%~80.94%)。两组综合疗效比较,差异显著(u=2.0517,P=0.0402)。结论:穴位埋线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优于口服西比灵胶囊,其收益为OR=0.04(95%CI=0.01~0.34),NNT=3(95%CI=2.20~6.37)。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运用数据挖掘技术分析针刺治疗男性不育症(MI)的选穴循经规律。方法 制定文献检索策略,检索数据库包含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万方数据库、维普资源系统以及Pubmed、Embase、Web of Science英文数据库。按照纳入及排除标准进行文献筛选,建立针刺治疗MI的处方数据库。利用SPSS Modeler 18.0以及Gephi 0.9.1软件分别进行描述性分析、关联规则分析和核心腧穴分析。结果 文献检索后最终纳入中文文献22篇,英文文献7篇;循经频次前5分别是任脉、足太阳膀胱经、足太阴脾经、足阳明胃经、督脉;关联规则分析显示支持度>30%的穴位配伍有16个;核心腧穴分别为关元、肾腧、三阴交、气海、足三里、百会、血海、太溪。结论 针刺治疗MI的治疗原则以补肾健脾、调和阴阳、益气养血为主。常用配伍为正面关元-气海-三阴交,背面为肾俞-次髎,足三里可兼配之;循经以任督二脉、膀胱经以及脾、胃二经为主。  相似文献   

12.
This article involves 325 patients suffering from cervical spondylopathy,amongthem 205 cases were treated by acupuncture and moxibustion on the governor vessel of the neck(treatment group),the other 120 cases were treated by common acupuncture(control group).Itwas observed that the cure rate,the total effective rate was 91.2%,98.5% in the treatmentgroup,and 55.8%,87.5% in the control group.There we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differences(P<0.01)in the cure rate and total effective rate between the two groups.It is concluded thatacupuncture and moxibustion on the governor vessel of the neck may improve Yang Qi circulationwithin the Dumai and promote the micro-circulation in the diseased areas.Thus it evidently in-creases the therapeutic effects.  相似文献   

13.
通调督脉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刘月芝 《中国针灸》2007,27(4):255-257
目的:探寻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有效疗法。方法:将98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50例)和对照组(48例)。对照组取C3~C7夹脊穴、风池;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风府、大椎、百会等督脉穴。观察两组患者眩晕症状的缓解情况。结果:治疗组治愈率56.0%,总有效率98.0%;对照组治愈率33.3%,总有效率79.1%;两组治愈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通调督脉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眩晕的疗效优于常规夹脊穴为主的针刺方法。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寻椎动脉型颈椎病针灸取穴规律。方法:检索CNKI、VIP,建立椎动脉型颈椎病针灸取穴数据库,采用SPSS17.0统计软件统计描述。结果: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针灸穴位共计72个,使用频次为1005次;所用腧穴归属为督脉、足少阳胆经、经外奇穴、足太阳膀胱经及足阳明胃经频次最多,其累积频率达82.29%;其中风池穴的频率为19.11%;夹脊穴的频率为17.13%;百会穴的频率为12.3%,三穴累积频率达64.28%。结论:针灸治疗本病,以疏通局部经络,调节阴阳气血,临床选取督脉、足少阳胆经、奇穴以及风池、夹脊、百会三穴治疗最多。  相似文献   

15.
扶阳理论以阴阳为总纲,重视阳气,主张阳主阴从。通过针对督脉的诊治,可以最大限度地激发人身之阳气,促成扶阳之效。在针灸临床上,督脉为阳脉之海,总督诸阳,联系脏腑,故根据督脉的生理基础和病候表现,提出通督扶阳和补督扶阳的方法,治疗脑卒中后手足浮肿、痉挛性瘫痪、腰椎间盘突出症、肌萎缩侧索硬化症、五更泻、类风湿性关节炎等疗效显著。应准确辨证,通补结合,方能达到最佳扶阳的效果,祛除病邪。  相似文献   

16.
穴位注射夹脊穴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疗效观察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 观察穴位注射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疗效。方法 对 4 3例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作丹参穴位注射颈夹脊穴治疗 ,治疗前后均做 TCD检查 ,并与常规治疗的对照组 4 0例进行比较。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 90 .7% ,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2 .5 % ,两组疗效比较有显著差异 (P<0 .0 5 ) ,经 TCD检测两组治疗前后均有差异 (P<0 .0 5 ) ,但治疗组比对照组更能改善椎-基底动脉的血流状况 (P<0 .0 5 )。结论 穴位注射夹脊穴能较好地改善椎动脉型颈椎病症状和椎 -基底动脉的血流状况 ,是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一种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7.
温针灸颈夹脊穴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40例   总被引:22,自引:0,他引:22  
目的 观察温针灸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疗效。方法 对 40例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作温针灸颈夹脊穴治疗 ,同时做TCD检查 ,并与常规治疗组比较。结果 温针灸颈夹脊穴患者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常规治疗组 (实验组总有效率 95 % ,对照组总有效率 75 % ) ,并能明显加快其椎动脉和基底动脉的血流速度 ,两组相比较有显著差异 (P<0 .0 1)。结论 温针灸颈夹脊穴是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一种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8.
百会穴久留针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疗效观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王希琳  黄海燕 《中国针灸》2007,27(6):415-416
目的:观察百会穴久留针与常规留针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疗效差异。方法:将120例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60例。治疗组采用百会穴久留针8小时和局部穴位电针疗法;对照组采用百会穴留针时间30分钟和局部穴位电针疗法。结果:治疗组治愈率为70.0%,总有效率为98.3%;对照组治愈率为45.0%,总有效率为86.7%,两组比较,治愈率和总有效率差异有非常显著或显著性意义(P<0.01,P<0.05)。结论:百会穴久留针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有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19.
从有关"头项寻列缺"的针灸理论基础、生理解剖基础、现代机理等方面分别进行探讨,从不同方面证实针刺列缺穴可以有效治疗头项部疾病。列缺穴为八脉交会穴之一,通于任脉,而任督二脉经气相通,督脉的循行路线过头项部,针刺列缺穴可疏通任督二脉的经气,能够有效治疗头项部的疾患,其机制可能与神经递质抑制疼痛信号的传递、筋膜通路相关。现代机理研究涉及穴位敏化机制、红外热像机制、血流动力学机制等多个方面。  相似文献   

20.
颈外夹脊穴为主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高海锋  沈小雷 《中国针灸》2005,25(3):173-175
目的:比较针刺颈外夹脊穴为主与针刺传统夹脊穴为主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疗效差异.方法:将72例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为颈外夹脊穴组(40例)与传统颈夹脊穴组(32例),2个疗程后进行疗效评定和头颅超声多普勒(TCD)检查.结果:颈外夹脊穴组总有效率为87.5%,传统夹脊穴组总有效率为65.6%,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两组TCD检测的血流速度和血管搏动指数(PI)差异有显著性或非常显著性意义 (P<0.05,P<0.01). 结论:颈外夹脊穴为主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效果优于传统颈夹脊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