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5 毫秒
1.
目的:研究NHE-1与肝星状细胞增殖的关系及姜黄素对其的影响, 初步探讨肝纤维化的形成机制.方法:选择肝星状细胞系作为体外研究对象,用不同浓度(1、10、20 μmol/L)的姜黄素处理大鼠肝星状细胞; 以MTT比色法测定肝星状细胞的增殖; 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Ⅰ型胶原含量, RT-PCR法检测肝星状细胞Na+/H-泵(NHE-1 mRNA)的表达.结果:各浓度姜黄素可明显下调肝星状细胞NHE-1 mRNA表达(0.6401±0.0063, 0.2391±0.0039, 0.1437±0.0044 vs 0.7214±0.0155,P <0.05), 降低培养上清液中Ⅰ型胶原的水平(199.40±16.22, 182.37±14.72, 169.91±15.80 ng/mg pro vs 216.35±17.19 ng/mg pro,P <0.05), 抑制肝星状细胞的增殖, 并呈剂量依赖性.结论:姜黄素可能通过调控肝星状细胞NHE-1mRNA的表达来抑制HSC的增殖及Ⅰ型胶原的合成等机制, 从而抑制肝纤维化的形成.  相似文献   

2.
益肝康抑制肝星状细胞Ⅰ型胶原合成的作用机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活血化瘀中药复方“益肝康”抑制肝星状细胞Ⅰ型胶原合成的作用机制。方法:应用West-ern印记检测p38的活化程度;3H-Pro掺入法检测Ⅰ型胶原合成。结果:IL-1β有明显促大鼠HSCⅠ型胶原合成作用,IL-1β(10μg/L)作用培养的HSC24小时后,3H-Pro掺入量明显高于对照组(618.33±52.69vs388.83±49.72,P<0.01),阻断p38通路后,IL-1β的促HSCⅠ型胶原合成作用受到抑制。经不同浓度p38特异性阻断剂SB203580(10μmol/L,20μmol/L,40μmol/L)预处理的各组细胞,3H-Pro掺入量分别为487.33±42.75、408.50±27.47、400.83±19.49,与对照组(未用SB203580预处理,629.67±69.88)相比,其掺入量均明显降低(P<0.01,P<0.01,P<0.01)。益肝康可抑制IL-1β诱导的HSC中p38活性,与未用IL-1β处理组相比,在分别刺激HSCs5分钟、15分钟、30分钟和60分钟,HSC p38活性受到明显抑制(P<0.05,P<0.01)。经益肝康浸膏预孵育的益肝康 IL-1β组与单纯IL-1β组相比,p38活性明显受到抑制(1.550±0.410vs2.973±0.953,P<0.01)。结论:IL-1β可促进大鼠HSCⅠ型胶原合成;细胞内p38信号蛋白参与了IL-1β促HSCⅠ型胶原合成;益肝康可通过阻断p38通路,从而发挥抑制HSCⅠ型胶原合成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肝素与大鼠肝星状细胞(hepatic stellate cells,HSC)作用后转化生长因子β1 (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β1,TGF-β1)和Ⅰ型胶原表达的变化及意义.方法:大鼠肝星状细胞以1×10~8/L浓度接种于96孔培养板,每孔100μL.实验分组为肝素Ⅰ组、肝素Ⅱ组、肝素Ⅲ组,加入肝素使各组培养液中肝素浓度分别是10,100,1000 mg/L,加生理盐水为对照组(每组6孔重复3次)培养48 h.培养终止后吸取上清液-20℃冰冻保存,ELISA法检测其上清液TGF-β1和Ⅰ型胶原水平,MTT法观察细胞增殖情况.结果:肝素Ⅱ组和Ⅲ组HSC培养上清液TGF-β1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4.59±1.27 ng/L,3.34±1.13 ng/L vs 5.95±1.72 ng/L,P均<0.01),肝素各组Ⅰ型胶原水平均低于对照组(87.20±9.30 ng/L,73.17±12.04 ng/L vs 95.61±12.55 ng/L,63.31±10.93 ng/L vs 95.61±12.55 ng/L,P均<0.05),肝素Ⅲ组平均吸光度低于肝素Ⅰ组和对照组(0.29±0.07 vs 0.42±0.12,0.46±0.17,P均<0.05).结论:大鼠肝星状细胞在肝素作用下TGF-β1和Ⅰ型胶原分泌受抑制,其增殖减少.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罗格列酮对大鼠肝星状细胞生物学特性的影响是否是通过PPARγ起作用.方法 设立10 μmol/L罗格列酮组、GW9662加10 μmol/L罗格列酮组、对照组、GW9662组.采用RT-PCR方法检测PPARγ及Ⅰ型前胶原mRNA表达;用Western blot法检测PPARγ及Ⅰ型胶原蛋白表达;电泳迁移分析法(EMSA)检测PPARγ蛋白的结合活性;用免疫细胞化学方法测定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表达的变化.结果 10 μmol/L罗格列酮组PPARγ mRNA及蛋白表达显著高于其他各组(P<0.01),Ⅰ型前胶原mRNA及蛋白表达明显低于其他各组(P<0.01);10 μmol/L罗格列酮组PPARγ蛋白结合活性最强,α-SMA表达明显低于其他组(P<0.05).结论 罗格列酮对大鼠肝星状细胞的影响是通过PPARγ起作用的.  相似文献   

5.
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PPAR γ)是一种由配体激活的核转录因子,其作用广泛,与肝纤维化也存在密切联系[1].本实验选择PPAR γ的高亲和配体罗格列酮作用肝星状细胞(HSC),观察罗格列酮对HSC增殖、细胞外基质的主要成分Ⅰ型胶原(Col Ⅰ)以及与细胞外基质降解密切相关的基质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因子1(TIMP-1)表达的影响,以期探讨罗格列酮对肝纤维化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木犀草素抑制肝星状细胞增殖及其胶原合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 研究木犀草素对体外培养的肝星状细胞(hepatic stellate cells,HSC)增殖及其胶原表达、合成的影响。方法 从Wistar大鼠肝脏分离培养HSC,并用~3H-TdR和~3H-pro同位素掺入实验,基因探针原位杂交等技术研究了木犀草素对HSC增殖、胶原基因表达合成的影响。结果 当木犀草素的浓度分别达到10 μmol/L和20 μmol/L 时抑制HSC增殖(t=2.542,P<0.05)和胶原合成(t=3.650,P<0.01),其作用具有剂量依赖关系;25 μmol/L木犀草素使Ⅰ、Ⅲ型前胶原mRNA的表达降低,其中Ⅰ型前胶原基因表达降低具有统计学差异(x~2=6.850,P<0.01)。结论 木犀草素在体外抑制HSC增殖和胶原表达合成,在体内可能会具有预防或冶疗肝纤维化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抗纤软肝颗粒(KXR)对血小板源生长因子(PDGF)诱导的肝星状细胞(HSC)增殖的影响.方法:采用无血清培养,不同浓度的KXR温育HSC 24 h后,PDGF-BB(10 ng/ml)刺激24 h,再加入上述浓度的KXR 3 h后,又加入PDGF-BB(10 ng/ml)作用5 min,然后收集细胞.采用细胞计数法及流式细胞仪测定细胞增殖及细胞周期.结果:无血清培养显示该方对于PDGF诱导的细胞增殖具有抑制作用,并呈剂量依赖性(P<0.01).流式细胞术分析提示KXR能抑制PDGF诱导的HSC DNA合成期及合成后期和分裂期DNA百分含量,阻断细胞由静止期/DNA合成前期向DNA合成期转化,呈剂量依赖性(5 mg/ml组作用最显著,P<0.01).结论:KXR能抑制PDGF诱导的HSC增殖.  相似文献   

8.
目的: 研究肝素与大鼠肝星状细胞(hepatic stellate cells, HSC)作用后转化生长因子beta1(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 beta1, TGF-beta1)和Ⅰ型胶原表达的变化及意义. 方法: 大鼠肝星状细胞以1×108/L浓度接种于96孔培养板, 每孔100 muL. 实验分组为肝素Ⅰ组、肝素Ⅱ组、肝素Ⅲ组, 加入肝素使各组培养液中肝素浓度分别是10, 100, 1000 mg/L, 加生理盐水为对照组(每组6孔重复3次)培养48 h. 培养终止后吸取上清液-20℃冰冻保存, ELISA法检测其上清液TGF-beta1和Ⅰ型胶原水平, MTT法观察细胞增殖情况. 结果: 肝素Ⅱ组和Ⅲ组HSC培养上清液TGF-beta1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4.59±1.27 ng/L, 3.34±1.13 ng/L vs 5.95±1.72 ng/L, P均<0.01), 肝素各组Ⅰ型胶原水平均低于对照组(87.20±9.30 ng/L, 73.17±12.04 ng/L vs 95.61±12.55 ng/L, 63.31±10.93 ng/L vs 95.61±12.55 ng/L, P均<0.05), 肝素Ⅲ组平均吸光度低于肝素Ⅰ组和对照组(0.29±0.07 vs 0.42±0.12, 0.46±0.17, P均<0.05). 结论: 大鼠肝星状细胞在肝素作用下TGF-beta1和Ⅰ型胶原分泌受抑制, 其增殖减少.  相似文献   

9.
目的 观察神经生长因子(NGF)对大鼠肝星状细胞(HSC)增殖的抑制作用,并探讨其作用机制. 方法 体外培养大鼠肝星状细胞株HSC-T6,将HSC-T6与不同浓度NGF孵育后,用XTT比色法检测NGF对HSC增殖的影响,流式细胞术分析NGF对HSC细胞周期的影响,透射电镜观察经100 ng/ml NGF作用24h后HSC形态学变化.结果 (100、200、400) ng/ml浓度时NGF对HSC的抑制作用经XTT法测得A值分别为0.66±0.03、0.69±0.03和0.66±0.03,与对照组(0.73±0.01)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无浓度依赖性(P>0.05).100、200、400ng/ml NGF作用于HSC 24h后,G2期比例分别为14.83%±5.41%、14.73%±2.50%和14.87%±2.06%,与对照组(7.47%±4.39%)比较,明显增加(P<0.05),透射电镜可以见到细胞凋亡的形态学变化. 结论 NGF可抑制HSC增殖,通过使HSC细胞周期停滞于G2期而抑制HSC增殖可能为其作用机制之一;经NGF作用的大鼠肝星状细胞可出现明显的增殖受抑、细胞凋亡的形态学改变.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PPARγ)对大鼠肝星状细胞(HSC)-T6生物学特性、脂联素表达的影响。方法将大鼠肝星状细胞培养后分成空白对照组;罗格列酮组;GW9662阻断组;罗格列酮+GW9662组。检测各组细胞的增殖情况;同时检测脂联素、PPARγm RNA及其蛋白表达情况。结果 MTT实验结果显示罗格列酮组的肝星状细胞增殖率较其他组明显减弱(P<0.01),脂联素、PPARγm RNA及蛋白表达量较其他组明显升高(P<0.01);且脂联素、PPARγ表达存在显著相关关系(P<0.01)。结论 PPARγ能上调脂联素的表达,抑制HSC增殖,抑制肝纤维化的发展。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川芎嗪对内毒素刺激肝星状细胞(HSC)增殖及瘦素表达的影响,并观察Ⅰ型胶原表达的变化。研究川芎嗪抗肝纤维化过程中的机制。方法内毒素刺激大鼠肝星状细胞的基础上,加川芎嗪分组培养。MTT法检测其吸光度,ELISA法检测其上清液瘦素水平和Ⅰ型胶原。结果内毒素刺激HSC增殖,川芎嗪抑制内毒素诱导的HSC增殖,并抑制Ⅰ型胶原表达和瘦素的表达。结论川芎嗪抑制内毒素诱导的HSC活化和Ⅰ型胶原表达。川芎嗪有可能通过抑制HSC增殖和抑制瘦素的分泌发挥抗纤维化作用。  相似文献   

12.
姜黄素对肝星状细胞增殖及分泌细胞外基质的影响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观察姜黄素对大鼠肝星状细胞 (HSC)增殖及分泌细胞外基质的影响。用不同浓度的姜黄素处理大鼠肝星状细胞 ;以MTT比色法测定细胞的增殖 ;放射免疫法测定透明质酸和层粘连蛋白 ;酶联免疫吸附法 (ELISA)测定Ⅰ型胶原的水平。姜黄素可剂量依赖性地抑制HSC增殖 ,不同程度抑制Ⅰ型胶原、透明质酸和层粘连蛋白分泌。姜黄素可显著抑制HSC的增殖及分泌细胞外基质。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观察内源性大麻素N-花生四烯酸氨基乙醇(AEA)及大麻素受体(CBR)2对肝星状细胞(HSC)增殖活化的影响,以探讨内源性大麻素及其受体系统在肝纤维化发展中的作用.方法 采用免疫荧光观察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PDGF)刺激前后HSC中CBR1和CBR2的表达.Western blot、PCR法观察不同浓度AEA及CBR2拮抗剂AM630对PDGF刺激下HSC增殖及活化的影响,同时用四甲基偶氮唑盐、流式细胞仪分析AEA对HSC活力及凋亡的影响.结果 HSC中CBR2的表达较CBR1高(F=116.797,P<0.01),且PDGF刺激后CBR2的表达明显增强(F=7.878,P<0.05).AEA可剂量依赖地抑制HSC的增殖,在浓度为10,20、50μmol/L时抑制率分别为7.12%±0.34%、12.52%±0.78%、80.13%±1.5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533.41,P<0.01);但对HSC凋亡的影响不明显.同时AEA可抑制HSC的活化指标α-平滑肌肌动蛋白、转化生长因子β1、Ⅰ型胶原、Ⅲ型胶原及基质金属蛋白酶抑制因子等的表达,但这种抑制作用在给予CBR2拮抗剂AM630后明显减弱,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BR2在AEA引起的HSC增殖及活化抑制中起关键作用,AEA和CBR2可望成为肝纤维治疗的新靶点.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舒肝颗粒对肝星状细胞(hepatic stellate cell,HSC)增殖及胶原分泌的影响.方法:体外培养HSC-T6.设空白对照组、正常对照组和舒肝颗粒干预组,其中,舒肝颗粒干预组设7个浓度梯度.前两者加入无血清的RPMI 1640胞培养液,后者加入含舒肝颗粒的无血清RPMI 1640细胞培养液,药物终浓度分别为0.56、0.28、0.14、0.07、0.035、0.018和0.009 g/L.采用MTT法检测细胞增殖,ELISA法检测Ⅰ、Ⅲ及Ⅳ型胶原含量.结果:经48 h,舒肝颗粒干预组HSC抑制率分别为48.59%、38.24%、28.12%、21.15%、8.47%、7.26%和0.33%,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且呈剂量效应关系.舒肝颗粒干预组细胞上清液中Ⅰ、Ⅲ、Ⅳ型胶原含量较正常对照组明显降低(5.437 μg/L±0.043 μg/L、3.26μg/L±0.217μg/L、2.18μg/L±0.245μg/L vs 13.817μg/L±0.787μg/L、8.629μg/L±0.178μg/L、5.29μg/L±0.315μg/L,均P<0.01).结论:舒肝颗粒可通过抑制HSC增殖和胶原蛋白的分泌,减少胶原纤维在肝脏内的沉积,这可能是其抗肝纤维化的作用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5.
目的 研究羟基喜树碱(HCPT)对大鼠肝星状细胞(HSC) -T6增殖、转化生长因子β 1、α-平滑肌肌动蛋白、I型胶原表达的影响,探讨HCPT抑制肝纤维化的机制.方法 体外培养肝星状细胞-T6,设立空白对照组和HCPT低剂量组(0.25 μ g/L)、HCPT中剂量组(0.50 μ g/L)、HCPT高剂量组(0.75μ g/L).四甲基偶氮唑盐比色实验测定细胞增殖的情况;RT-PCR检测转化生长因子β 1、α-平滑肌肌动蛋白、I型胶原基因表达;Western blot检测转化生长因子β 1、α-平滑肌肌动蛋白表达;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培养细胞上清液中的I型胶原的含量.组间差异用方差分析,两两比较用q检验.结果 (1) HCPT低剂量组、中剂量组、高剂量组A值分别为0.631±0.074、0.469±0.012、0.204±0.001,均较空白对照组(0.793±0.098)降低(F=82.86,P<0.01);(2)与空白对照组比较,HCPT低剂量组、中剂量组、高剂量组I型胶原(0.716±0.064、0.611±0.040、0.510±0.014、0.403 ±0.026)、α-平滑肌肌动蛋白(0.696±0.075、0.579±0.037、0.470±0.024、0.299±0.017)、转化生长因子β 1(1.019±0.056、0.835±0.022、0.696±0.055、0.322±0.104)mRNA表达均较显著下降(F值分别为133.304,244.501,100.164,P值均<0.01);(3)与空白对照组比较,HCPT低剂量组、中剂量组、高剂量组α-平滑肌肌动蛋白(0.858±0.050、0.620±0.045、0.525±0.042、0.434±0.052)、TGF β 1蛋白(0.872±0.053、0.654±0.047、0.545±0.042、0.436±0.039)表达均下降(F值分别为234.56,312.34,P值均<0.01);(4) HCPT低剂量组、中剂量组、高剂量组I型胶原含量分别为(168.367±16.453) ng/ml、(141.284±11.731)ng/ml、(132.910±10.048) ng/ml,均较空白对照组(188.733±18.299)ng/ml下降(F=15.49,P<0.01).结论 HCPT能下调肝星状细胞-T6 TGF β 1表达,抑制肝星状细胞-T6增殖、活化以及I型胶原的合成和分泌,这可能是HCPT抗肝纤维化的作用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交感神经系统在肝纤维化发生和发展中的作用. 方法采用免疫荧光和RT-PCR检测体外培养的肝星状细胞(HSC)中α1、β2-肾上腺素能受体的表达;用四甲基偶氮唑盐法检测不同浓度的去甲肾上腺素(NE)对HSC增殖活性的影响.同时用RT-PCR检测受NE作用后HSC的活化指标胶原蛋白-1、转化生长因子β(TGF β)及α-平滑肌动蛋白(α-SMA)的表达.用高效液相色谱-电化学法测定活化的HSC中交感神经递质NE的水平. 结果α1和β2-肾上腺素能受体表达于HSC的胞膜和胞质内;NE可呈剂量依赖性地促进HSC增殖,在浓度为100μmol/L时达到最大效应,F=140.464,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以NE 100 μmol/L作用细胞24h后,可显著促进反应HSC活化的指标上升,胶原蛋白-1表达为0.3022±0.0610,TGF β表达为2.2080±0.2151,α-SMA mRNA表达为0.5469±0.0108,与对照组胶原蛋白-1(0.1040±0.0556)、TGF β(1.1190±0.0070)、α-SMA mRNA表达(0.0759±0.0449)比较,t值分别为-4.160、-8.763和-17.651,P值均<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HSC可以合成并释放NE,且受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10ng/ml)刺激后HSC中NE含量为(14.24±0.21)ng/ml,对照组为(11.34±0.15)ng/ml,两组比较,t=-32.907,P<0.05,差异有统计意义.结论 抑制交感神经系统使HSC活性降低对临床上治疗肝纤维化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1mg/L脂多糖诱导体外培养的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表达高迁移族蛋白B1(HMGB1)及罗格列酮的干预作用。方法取体外培养的第37代HUVEC进行试验。实验分组:(1)空白对照组。(2)脂多糖组,用1mg/L脂多糖分别作用HUVEC 6、12、24h。(3)罗格列酮+脂多糖组(罗格列酮组):分别以罗格列酮0μmol/L、5μmol/L、10μmol/L、15μmol/L 4个浓度预先作用2h,然后再分别以罗格列酮加1mg/L脂多糖共作用24h。采用四唑盐比色法(MTT法)检测96孔板细胞的吸光度值。ELISA测定细胞培养液中HMGB1蛋白含量以检测HUVEC分泌HMGB1含量。结果与空白对照组比较,脂多糖组和0μmol/L罗格列酮组6、12、24h HMGB1分泌明显升高(P<0.01)。与脂多糖组比较,5μmol/L罗格列酮组6、12、24hHMGB1分泌明显降低(P<0.01)。5、10、15μmol/L罗格列酮组24hHMGB1分泌较脂多糖组明显降低[(165.77±20.29)ng/ml,(136.63±15.90)ng/ml,(112.25±12.23)ng/ml vs(338.74±18.22)ng/ml,P<0.05]。10、15μmol/L罗格列酮组24hHMGB1分泌较5μmol/L罗格列酮组明显降低(P<0.05,P<0.01)。结论脂多糖诱导HUVEC分泌HMGB1,罗格列酮可呈剂量依赖性地抑制脂多糖诱导的HMGB1分泌。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罗格列酮对血管紧张素Ⅱ诱导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的影响及可能的机制.方法 原代培养大鼠血管平滑肌细胞,取第4~8代细胞进行实验.用终浓度为1 μmol/L血管紧张素Ⅱ诱导6 h,随机分成对照组(含10% FBS的DMEM培养基)、1 μmol/L血管紧张素Ⅱ组、不同浓度罗格列酮(20、30、40及50μmol/L) 干预组,30 μmol/L罗格列酮干预不同时间组 (6、12、18及24 h).分别采用MTT和流式细胞术观察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和增殖周期的变化;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和免疫印迹法测定不同干预条件下血管平滑肌细胞血管紧张素Ⅱ2型受体mRNA和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 血管紧张素Ⅱ组吸光值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20、30、40及50μmol/L罗格列酮干预12 h及30μmol/L 罗格列酮干预6、12、18及24 h后,吸光值明显降低(P<0.05或P<0.01);血管紧张素Ⅱ组增殖指数和S期细胞分数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随着罗格列酮干预浓度的增加或干预时间的延长,增殖指数、S期细胞分数及处于S期分数均明显下降(P<0.05或P<0.01).与血管紧张素Ⅱ组相比,不同浓度(20、30及50μmol/L)罗格列酮干预12 h及同一浓度(30μmol/L)干预不同时间(6、12及24 h)显著升高血管紧张素Ⅱ2型受体mRNA和蛋白的表达(P<0.05或P<0.01).结论 罗格列酮至少部分通过上调血管紧张素Ⅱ2型受体表达,阻止血管平滑肌细胞从G0/G1期向S期、G2/M期转化,从而抑制血管紧张素Ⅱ诱导血管平滑肌细胞的增殖、迁移,发挥血管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9.
冯业霜  马红  岳兰萍  刘天会  丛敏  尤红  贾继东 《肝脏》2008,13(6):479-482
目的研究罗格列酮激活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PPARγ)后对大鼠肝星状细胞(HSC)表达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的影响,探讨罗格列酮对肝纤维化的影响。方法采用胶原酶原位循环灌流法分离大鼠HSC,MTT法检测不同浓度罗格列酮对HSC增殖的影响,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及酶谱法检测罗格列酮对MMP-2基因、蛋白及酶活性的影响。结果罗格列酮在0~40umol/L浓度范围内抑制HSC增殖。5umol/L、10umol/L罗格列酮对HSCMMP-2mRNA表达无明显影响。与对照组相比,5umol/L、10umol/L罗格列酮通过激活PPARγ抑制MMP-2蛋白分泌,使上清中MMP-2的酶活性呈剂量依赖性下降,10umol/L罗格列酮组可使HSC内MMP-2的酶活性下降。结论罗格列酮可抑制HSCMMP-2蛋白分泌及酶活性,这可能是其抗肝纤维化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黄芩甙对大鼠肝星状细胞活化、增殖及细胞外基质合成的作用,探讨黄芩甙抗肝纤维化的机制。方法采用胶原酶循环灌流法和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肝星状细胞。不同浓度黄芩甙作用后,通过观察细胞贴壁及细胞形态变化情况来检测细胞活化:采用MTT法检测细胞增殖;免疫细胞化学法检测Ⅰ、Ⅲ型胶原及层粘连蛋白的合成。结果黄芩甙(75~1200μg/mL)可抑制HSC活化,MTT法示75μg/mL、150μg/mL、300μmL、600μg/mL、1200μg/mL黄芩甙作用于HSC的A值分别为(0.060±6.53)×10^-2、(0.052±7.38)×10^9、(0.036±1.26)×10^-3、(0.023±1.72)×10^-3、(0.013±4.01)×10^-3,空白对照组A值为(0.065±1.32)×10^4,F值=1147.611,P〈0.05。黄芩甙可抑制活化的HSC增殖,减少HSCⅠ、Ⅲ型胶原及层粘连蛋白合成。结论黄芩甙抗肝纤维化作用主要机制可能为黄芩甙抑制肝星状细胞活化、增殖,抑制细胞胶原蛋白及糖蛋“等细胞外基质合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