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5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脑溢安颗粒对脑出血大鼠脑组织bcl—2表达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目的:探讨脑安颗粒(简称脑溢安)治疗脑出血的疗效机制。方法:立体定位于苍白球内注射Ⅶ型胶原酶诱导大鼠脑出血模型,舸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脑溢安组与各对照组脑组织内bcl-2蛋白表达。结果:模型组脑组织内bcl-2阳性细胞在1d开始增加,2d达峰值,7d时明显减少;脑溢安组其bcl-2阳性细胞在2d,4d,7d明显高于模型组。结论:脑溢安可上调bcl-2表达。  相似文献   

2.
目的 :研究脑出血大鼠脑内IL 6表达的细胞定位及脑溢安颗粒 (简称脑溢安 )对IL 6表达的影响 ,探讨脑溢安治疗脑出血的作用机制。方法 :采用胶原酶注射建立大鼠脑出血模型 ,以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脑出血后大鼠脑内白介素 6 (interleukin 6 ,IL 6 )的蛋白表达及胶质细胞反应。结果 :脑出血后 6h~ 4d血肿区域可以检测到小胶质细胞活性 ,6h~ 7d血肿外周可以见到星形胶质细胞反应 ;脑出血后 6h血肿区域即有IL 6表达 ,于 12h达高峰 ,7d时消失。结论 :脑出血后大鼠脑内IL 6阳性细胞主要为血肿区域的神经元和激活的小胶质细胞 ,脑溢安可能通过维持IL 6的上增性表达在脑出血损伤中发挥神经保护和神经营养作用  相似文献   

3.
脑溢安对脑出血大鼠脑内含铁血红素氧合酶—1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脑溢安对脑血血后含铁血红素氧保酶-1(heme oxygenase-1,HO-1)表达的影响。方法:采用胶原酶复制大鼠脑出血模型,以免疫组化法观察脑出血后脑内HO-1的表达情况,计数HO-1的阳性细胞。结果:脑出血后,模型组大鼠脑内HO-1第12h即有表达,第2d达高峰,第7d仍有表达;脑溢安在第24h即明显增强大鼠脑内HO-1表达。结论:脑出血后,脑内HO-1表达增加;脑溢安可能通过上调HO-1的表达,实现其神经元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实验性脑出血大鼠脑内ICAM-1表达的变化及脑溢安对其的影响.[方法]Ⅶ型胶原酶立体定位法建立大鼠脑出血模型,分别观察ICAM-1原位杂交和Westem blot的变化及脑溢安对其的干预作用.[结果]模型组可见ICAM-1表达增强,脑溢安能明显降低ICAM-1的表达(P<0.01).[结论]实验性脑出血大鼠脑内ICAM-1表达增强,脑溢安对其具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5.
脑溢安对脑出血大鼠脑内p38MAPK信号转导通路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目的研究脑溢安对脑出血大鼠脑内p38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itogen-activated protein kinase,p38MAPK)信号转导通路的影响,探讨中药脑溢安颗粒(简称脑溢安)对脑出血的保护作用机制.方法采用胶原酶注射建立大鼠脑出血模型,应用免疫共沉淀、激酶反应及Western blot技术检测脑出血大鼠脑内p38MApK活性变化及脑溢安对p38MAPK活性的影响.结果脑出血损伤后1 h p38MAPK活性增强,出血损伤后6 h达高峰,12 h后下降,至24 h p38MAPK活性消失,脑溢安治疗组(简称治疗组)在脑出血损伤后1,6和12h各时间点p38MAPK活性均较模型组减低.结论脑出血大鼠脑内p38MAPK活性增强,脑溢安能抑制脑出血损伤激活的p38MAPK信号转导通路.  相似文献   

6.
目的:为探讨脑溢安颗粒治疗急性脑出血的疗效机制。方法:对33例急性脑出血患者采用脑溢安颗粒(脑溢安组)和西药(西药对照组)治疗,观察患者血清中白介素-6(Interleukin-6,IL-6)水平的动态变化。结果:西药对照组患者血清中IL-6含量在发病第1d,第3d,第7d均较健康人对照组明显增高(P<0.01),且在发病第1d达峰值,第14d已趋于恢复;脑溢安组患者血清IL-6含量在发病第1d,第3d与西药对照组相当,但第7d仍维持较高水平,第14d仍高于健康人对照组,与西药对照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患者脑出血量越大或病情越重则IL-6水平越高,尤以病程第1d最明显,结论:提示发颗粒能有效地维持急性脑子同血患者血清IL-6含量的恒定表达,在脑出血损伤中发挥神经保护作用,脑出血24h内患者血清IL-6产生水平可能预示最终的脑损伤程度,因此测定脑出血急性期血清L-6水平,可能有助于判断脑出血量和预后。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脑出血后丝氨酸/苏氨酸(Serine/threonine Kinase Akt)的表达及中药制剂脑溢安的干预作用。方法:用Ⅶ型胶原酶于脑内定位注射诱导大鼠脑出血模型,用免疫组织化学法观测脑内有Akt表达的阳性神经元细胞与数目。结果:大鼠脑出血后12h时Akt开始表达增加,4d时Akt达到高峰,7d时仍有表达均高于假手术组(P<0.01),脑溢安治疗组在脑出血后24h,2d,4d,7d各时间占Akt的表达均较模型组明显增高(P<0.05),结论:大鼠脑出血后Akt表达增加,脑溢安对Akt有上调作用。  相似文献   

8.
脑溢安颗粒对脑出血大鼠脑组织bcl-2表达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脑溢安颗粒 (简称脑溢安 )治疗脑出血的疗效机制。方法 :立体定位于苍白球内注射Ⅶ型胶原酶诱导大鼠脑出血模型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脑溢安组与各对照组脑组织内bcl 2蛋白表达。结果 :模型组脑组织内bcl 2阳性细胞在 1d开始增加 ,2d达峰值 ,7d时明显减少 ;脑溢安组其bcl 2阳性细胞在 2d ,4d ,7d明显高于模型组。结论 :脑溢安可上调bcl 2表达  相似文献   

9.
脑溢安对脑出血大鼠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蛋白表达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湖南医科大学学报》2003,28(5):485-489
  相似文献   

10.
脑溢安颗粒对脑出血大鼠脑内IL-6mRNA及蛋白表达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脑溢安颗粒 (简称脑溢安)对脑出血的保护作用机制。方法:采用胶原酶注射建立大鼠脑出血模型,以原位杂交及Western blotting方法检测实验性脑出血大鼠脑内白介素6(interleukin-6,IL-6)mRNA与蛋白的表达及脑溢安的影响。结果:脑溢安治疗组脑内IL-6 mRNA表达信号在术后4~7 d较模型组增强,且IL-6蛋白表达在术后6 h~7 d均明显高于模型组(P<0.01)。 结论:上调IL-6蛋白的表达、维持IL-6 mRNA及蛋白的高水平表达可能是脑溢安保护脑出血损伤的作用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脑溢安对脑出血后含铁血红素氧合酶 1(hemeoxygenase 1,HO 1)表达的影响。方法 :采用胶原酶复制大鼠脑出血模型 ,以免疫组化法观察脑出血后脑内HO 1的表达情况 ,计数HO 1的阳性细胞。结果 :脑出血后 ,模型组大鼠脑内HO 1第 12h即有表达 ,第 2d达高峰 ,第 7d仍有表达 ;而脑溢安在第 2 4h即明显增强大鼠脑内HO 1表达。结论 :脑出血后 ,脑内HO 1表达增加 ;脑溢安可能通过上调HO 1的表达 ,实现其神经元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2.
脑溢安对出血性中风大鼠脑损伤保护作用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采用胶原酶建立大鼠脑出血模型,进行神经症状记分和脑组织内亚硝酸盐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检测。结果表明脑溢安颗粒剂治疗组大鼠神经损症状恢复快,脑组织内亚硝酸盐及iNOS呈低水平表达。提示脑溢安颗粒剂抑制大鼠实验性脑出血后脑内iNOS的过度表达可能是其药效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3.
脑溢安对出血性中风大鼠脑损伤保护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胶原酶建立大鼠脑出血模型 ,进行神经症状记分和脑组织内亚硝酸盐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 (iNOS)检测。结果表明脑溢安颗粒剂治疗组大鼠神经缺损症状恢复快 ,脑组织内亚硝酸盐及iNOS呈低水平表达。提示脑溢安颗粒剂抑制大鼠实验性脑出血后脑内iNOS的过度表达可能是其药效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4.
脑溢安对实验性脑出血大鼠细胞色素c氧化酶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3  
目的:从神经元能量代谢的角度,探讨脑溢安治疗脑出血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胶原酶诱导大鼠脑出血模型,以组织化学方法结合灰度值半定量法测定细胞色素c氧化酶(cytochrome c oxide,CO)活性,配合Nissl’s染色和细胞计数。结果:脑溢安可维持大鼠海马CA1区CO活性,减少细胞缺失。结论:脑溢安在脑出血中的神经元保护机制可能与其维持CO活性,改善细胞有氧代谢,增加细胞供能有关。  相似文献   

15.
目的 :从神经元能量代谢的角度 ,探讨脑溢安治疗脑出血的作用机制。方法 :采用胶原酶诱导大鼠脑出血模型 ,以组织化学方法结合灰度值半定量法测定细胞色素c氧化酶 (cytochromecoxide,CO)活性 ,配合Nissl’s染色和细胞计数。结果 :脑溢安可维持大鼠海马CA1区CO活性 ,减少细胞缺失。结论 :脑溢安在脑出血中的神经元保护机制可能与其维持CO活性 ,改善细胞有氧代谢 ,增加细胞供能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