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2016,(26)
目的探讨终末期糖尿病肾病患者血液透析护理对策。方法选取2012年1月~2016年1月我院透析室进行血液透析治疗的终末期糖尿病肾病患者100例为研究对象,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血液透析护理服务,观察组采用细节管理护理服务,比较两组患者血透治疗不安全事件的发生率。结果观察组发生血透不安全事件4例,明显少于对照组的11例,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终末期糖尿病肾病患者血液透析护理对策是采用细节护理服务。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终末期糖尿病肾病患者血液透析的护理对策。方法对该院从2012年8月—2013年8月收治的100例终末期糖尿病肾病患者进行研究,并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且每组中都有50例患者;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的护理治疗,观察组中的患者在给予常规护理治疗的同时,再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制定科学有效的个性化护理措施。然后对观察组和对照组中患者的临床治疗情况,分析终末期糖尿病肾病患者血液透析的有效办法。结果对比两组中患者的护理质量发现,对照组的有效率为50.0%,观察组的有效率为90.0%,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对终末期糖尿病肾病患者进行血液透析中实施人性化护理,有助于改善患者的病情,减低血液透析患者并发症的产生,提高疾病治愈率。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终末期糖尿病肾病患者血液透析的护理对策。方法对该院从2012年8月—2013年8月收治的100例终末期糖尿病肾病患者进行研究,并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且每组中都有50例患者;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的护理治疗,观察组中的患者在给予常规护理治疗的同时,再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制定科学有效的个性化护理措施。然后对观察组和对照组中患者的临床治疗情况,分析终末期糖尿病肾病患者血液透析的有效办法。结果对比两组中患者的护理质量发现,对照组的有效率为50.0%,观察组的有效率为90.0%,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对终末期糖尿病肾病患者进行血液透析中实施人性化护理,有助于改善患者的病情,减低血液透析患者并发症的产生,提高疾病治愈率。 相似文献
4.
《糖尿病新世界》2015,(22)
目的探讨为终末期糖尿病肾病(ESDN)患者进行血液透析治疗临床效果。方法选取该院于2011年6月—2013年6月期间所收治的30例终末期糖尿病肾病患者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根据治疗结果将他们分为ESDN死亡组和ESDN存活组,比较两组尿素氮(BUN)、肌酐(CR)情况。结果本组研究对象中有6例患者在一年之内死亡,有12例患者在两年内死亡,即ESDN死亡组共计18例,分别包括3例患者死于感染性并发症,有7例患者死于心力衰竭,有8例患者死于脑出血。从两组尿素氮(BUN)、肌酐(CR)情况来看,ESDN存活组患者的初检BUN水平较低,但与死亡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CR水平较高,与死亡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及时有效的血液透析治疗对于挽救终末期糖尿病肾病患者生命具有重要意义,但在血液透析治疗过程中应密切观察各项指标变化情况,以确保患者在最佳状态下接受治疗,减少死亡情况的发生。 相似文献
5.
夏宇欧 《糖尿病天地(学术刊)》2021,(6):141-142
目的:分析影响糖尿病肾病血液透析患者死亡的危险因素.方法:选用回顾性分析,我院自2015年1月至2019年1月进行透析治疗的终末期糖尿病肾病死亡患者40例作为观察组;另选同期进行血液透析治疗的糖尿病肾病存活患者60例作为对照组,对比两组患者一般资料、血生化情况、透析参数等.结果:(1)一般资料对比,死亡组平均年龄高于对... 相似文献
6.
终末期糖尿病肾病血液透析患者危险因素分析 总被引:32,自引:2,他引:32
目的 :探讨影响终末期糖尿病肾病 (DN)血液透析患者生活质量及长期存活的各种危险因素及防治方法。方法 :选择 5 0例终末期糖尿病肾病血透患者和同期 6 0例相同年龄段非糖尿病血透患者 ,分别观察死亡原因、存活率、并发症、内瘘使用情况及血生化改变。结果 :①糖尿病肾病组 1年和 2年存活率分别为 80 %和 72 %。主要死因是心血管病变 ,其次是感染。②首次透析时的肌酐值与病死率成正比。③影响透析效果的主要并发症是心血管病变 (84% )、高血压 (90 % )、透析低血压 (32 % )、感染 (5 0 % ) ,与非糖尿病肾病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结论 :糖尿病肾病终末期患者较非糖尿病患者应更早进行血透 ,血肌酐 >5 0 0 μmol/L即应透析 ,控制两次透析期间的体重增加<2 .5kg ,减少透析时血糖波动 ,防治并发症是减少危险因素 ,提高存活率及生活质量的关键。 相似文献
7.
刘青 叶鹏 Duranton F Kramer A Szwarc I Bieber B Gayrard N Jover B Vetromile F Massy ZA Combe C Tentori F Jager KJ Servel MF Argilés 《中华高血压杂志》2018,(1)
正季节和气候对一般人群以及血液透析患者的血压调节有影响。目前这个现象在世界各地是否有所不同尚不清楚。研究者对来自7个欧洲国家(西班牙、意大利、法国、比利时、德国、英国和瑞典)2005-2011年间参加国际透析预后与实践模式研究(dialysis outcomes and practice patterns study,DOPPS)的患者进行了研究,目的是探究来自不同地理位置的血液透析患者的血压季节差异。方法:纳入来自263家医疗机构的患者9655例(年龄中位数为68岁,男性占59%),每4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血液透析早期对终末期肾病(ESRD)患者心脏结构的影响。方法 32例ESRD患者,分别在进入血液透析前及进入血液透析后半年至1年内行超声心动图检查,比较血液透析前后各参数的变化,同时选取29例慢性肾脏病(CKD)3~4期非透析患者作为对照组。结果与血液透析前比较,ESRD患者血液透析后的干体质量[(60.8±8.8)kg比(64.7±10.3)kg,P=0.004]及体质指数[(22.68±2.35)kg/m~2比(24.08±2.32)kg/m~2,P=0.004]明显下降。收缩压轻度升高,舒张压显著升高[(84.67±11.14)mm Hg比(77.33±9.17)mm Hg,P<0.05]。血白蛋白[(38.73±2.42)g/L比(34.07±3.75)g/L,P<0.05]、血红蛋白[(111.50±12.85)g/L比(83.73±13.65)g/L,P<0.05]均显著上升。对照组左心室肥厚(LVH)发生率37.93%,血液透析前组71.88%,血液透析后组50%。血液透析前ESRD患者的左心室质量指数(LVMI)较对照组显著升高[(152.01±44.37)g/m~2比(120.68±44.60)g/m~2],血液透析后下降为(135.98±34.87)g/m~2,与透析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液透析前ESRD患者的左心房直径[(40.75±7.11)mm比(34.97±5.80)mm]、室间隔厚度[(11.63±1.48)mm比(10.66±2.02)mm]、左心室后壁厚度[(11.56±1.46)mm比(10.31±1.56)mm]、左心室舒张末直径[(48.28±5.53)mm比(45.62±4.64)mm]和左心室舒张末容积[(110.81±29.45)ml比(96.83±22.74)ml]较对照组明显增大(均为P<0.05),血液透析后与透析前比较,室间隔厚度[(10.84±1.25)mm比(11.63±1.48)mm]和左心室后壁厚度[(10.88±1.18)mm比(11.56±1.46)mm]显著下降(均为P<0.05)。结论 ESRD患者LVH发病率高,部分LVH在血液透析早期可以逆转。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血液透析治疗的终末期肾病老年患者外周血免疫细胞水平及分型的变化。方法经血液透析治疗的终末期肾病的患者98例根据透析月份分为观察组(透析龄≥12个月)61例和对照组(透析龄<12个月)37例,比较两组外周血免疫细胞及其亚型比例的水平、外周血免疫因子白细胞介素(IL)-8、营养水平;分析观察组CD4~+/CD8~+T细胞比值与IL-8、血红蛋白(Hb)、白蛋白(Alb)相关性。结果两组性别、年龄、平均体质指数(BMI)和合并糖尿病和高血脂的比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T淋巴细胞亚型CD3~+T细胞、CD4~+T细胞、CD8~+T细胞比例和CD4~+/CD8~+T细胞比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血清IL-8水平较对照组显著升高(P<0.01);观察组平均Hb、Alb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CD4~+/CD8~+T细胞比值与IL-8水平呈负相关(P<0.05),与Hb、Alb呈正相关(P<0.05)。结论维持性血液透析的老年患者外周血免疫细胞紊乱,CD3~+T细胞、CD4~+T细胞、CD8~+T细胞和CD4~+/CD8~+T细胞比值减少,随着患者透析龄的增加,减少程度逐渐增加,且患者免疫抑制状态和营养水平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0.
系统指导对终末期肾病患者血液透析的体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医疗技术的发展,经济条件的允许,血液透析(hemodialysis,HD)已被绝大多数终末期肾病的病人所接受,越来越多的终末期肾衰患者依赖透析生存并长期存活^[1]。终末期肾病是无法治愈的疾病,患者需要依靠透析维持生命,但是血液透析作为一种负性生活事件,使患者产生明显的悲观、恐惧、抑郁、不合作等行为;同时患者对疾病本身不正确认识或因经济问题不能正规进行血液透析治疗而导致严重的并发症,甚至死亡。因此,我院血液净化部对50例终末期肾病患者进行系统的血液透析指导,取得良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1.
《糖尿病新世界》2017,(16)
目的分析糖尿病肾病患者血液透析过程中血压变化的特点,并探讨相应护理措施。方法选取86例该院于2016年1月—2017年1月所收治的糖尿病肾病患者,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所有患者均行血液透析,于透析过程当中给予对照组患者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针对性护理,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透析前、透析1 h、透析2 h和透析3 h的血压水平及低血压的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低血压的发生率为4.65%,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8.6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糖尿病肾病患者在行血液透析过程当中血压极易发生较大浮动,从而引起各类并发症,给予针对性护理可保持患者血压水平平稳,减少低血压的发生,促进患者早日康复。 相似文献
12.
终末期肾病患者脂质过氧化水平的变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研究慢性终末期肾病 (ESRD)脂质过氧化状况及肾替代治疗对其的影响。 方法 :观察对象分为正常对照组、慢性肾功能不全非透析 (CRF)组、持续性不卧床腹膜透析 (CAPD)组和血液透析 (HD)组 ;测定各组以及HD前后血浆丙二醛 (MDA)、脂氢过氧化物 (LOOH)含量和血浆抗氧化型LDL抗体 (anti oxLDLAb)水平。 结果 :ESRD患者血浆MDA、LOOH和anti oxLDLAb水平均比正常对照组明显升高 (P均 <0 0 5 ) ;CRF组血浆MDA、LOOH和anti oxLDLAb水平与SCr浓度呈正相关 (P均 <0 0 1) ,与Ccr呈负相关 (P均 <0 0 1) ;CAPD组血浆MDA含量比CRF组显著升高 (P <0 0 5 ) ;HD组血浆MDA、LOOH和anti oxLDLAb水平均比CRF组明显增高 ,MDA和LOOH浓度比CAPD组明显升高 (P均 <0 0 5 ) ;单次HD前后上述指标无明显变化 (P均 >0 0 5 )。 结论 :ESRD患者脂质过氧化反应增强 ,并随肾功能恶化而加重 ,HD可能进一步加剧这种病理生理改变。 相似文献
13.
韩名力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2023,(4):22-24
目的 探讨终末期肾病血液透析患者并发高血压的相关影响因素。方法 本次研究为回顾性分析,将2021年8月至2022年8月收治并确诊的终末期肾病患者70例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进行血液透析,血液透析时间≥6个月,将血透期间是否发生高血压作为分组依据,将我分为发生组与未发生组。收集所有患者临床资料,记录其血压水平,并检测清C反应蛋白(CRP)、同型半胱氨酸(HCY)、血清磷(P)、血清钙(Ca)、血尿素氮(BUN)、血肌酐(SCr)、血红蛋白(HB)等实验室指标,分析终末期肾病血液透析患者并发高血压的危险因素。结果 两组患者性别、年龄、体重指数、原发疾病、营养状况、舒张压、Ca、BUN以及SCr对比无显著差异(P>0.05),两组患者血液透析时间、收缩压、促红细胞生成素使用情况、CRP、HCY、P以及HB指标对比有统计学差异(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收缩压、促红细胞生成素使用情况、CRP、HCY、P、HB六项指标是终末期肾病血液透析患者发生高血压的高危因素(P<0.05)。结论 血液透析时间长、收缩压高、使用促红细胞生成素、以及CRP、HCY...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以糖尿病肾病患者为研究对象,分析并探讨了血液透析中的血压变化的特点,并总结此过程中的护理体会。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3年12月来该院就诊的需要血液透析的患者30例,作为1组;同时,选取同期入院的30例慢性肾炎尿毒症患者,作为2组。透析前,测量两组患者的基础血压值;进行3 h、2 h、1 h的透析后,再次测量两组患者的血压值。计算出不同时段血压改变的值,研究透析前后引起的血压变化。结果透析前,测得1、2两组基础血压的平均值分别为19.9 k Pa、20.1 k Pa,两组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接受3 h、2 h、1 h、0 h的透析后,1组患者血压平均值(k Pa)分别为:9.97 k Pa、6.34 k Pa、4.78 k Pa、3.27 k Pa,2组患者分别为:4.38 k Pa、3.19 k Pa、2.92 k Pa、1.89 k Pa。两组数据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2、P0.02、P0.05)。结论与肾炎尿毒症患者相比,在进行血液透析的过程中,糖尿病肾病患者的血压下降幅度和速率较大,改变迅速而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因此,应在血液透析进行的过程中,实时监测患者的血压,以保证可及时控制和处理各种情况。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以糖尿病肾病患者为研究对象,分析并探讨了血液透析中的血压变化的特点,并总结此过程中的护理体会。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3年12月来该院就诊的需要血液透析的患者30例,作为1组;同时,选取同期入院的30例慢性肾炎尿毒症患者,作为2组。透析前,测量两组患者的基础血压值;进行3 h、2 h、1 h的透析后,再次测量两组患者的血压值。计算出不同时段血压改变的值,研究透析前后引起的血压变化。结果透析前,测得1、2两组基础血压的平均值分别为19.9 k Pa、20.1 k Pa,两组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接受3 h、2 h、1 h、0 h的透析后,1组患者血压平均值(k Pa)分别为:9.97 k Pa、6.34 k Pa、4.78 k Pa、3.27 k Pa,2组患者分别为:4.38 k Pa、3.19 k Pa、2.92 k Pa、1.89 k Pa。两组数据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2、P〈0.02、P〈0.05)。结论与肾炎尿毒症患者相比,在进行血液透析的过程中,糖尿病肾病患者的血压下降幅度和速率较大,改变迅速而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因此,应在血液透析进行的过程中,实时监测患者的血压,以保证可及时控制和处理各种情况。 相似文献
16.
2010年10月-2014年10月收治的60例终末期DN血透患者作为观察组,选择同期60例非糖尿病血透患者作为对照组。结果观察组透析前空腹血糖(FBG)、血肌酐(SCr)水平高于对照组,血清白蛋白(Alb)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透析过程中感染(35.0%)、心血管病变(63.3%)、高血压(86.7%)、内瘘血栓(21.7%)、透析导管感染(23.3%)等并发症的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5年内死亡率为43.3%,高于对照组36.7%(P0.05);两组患者的主要死因均为心脑血管疾病和感染。结论影响终末期DN患者血液透析效果的因素主要有患者透析前基础状况差,透析过程中感染、心脑血管病变、高血压、通路血栓和导管感染等并发症发生率较高。 相似文献
17.
《糖尿病新世界》2017,(3)
目的分析糖尿病肾病患者血液透析过程中的血压变化特点及有效护理方式。方法择取2015年8月—2016年8月该院收治的120例糖尿病肾病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两组,每组60例。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以此为基础,观察组患者实施针对性护理,分析患者血压变化情况,总结护理结果。结果透析前,两组患者的SBP无显差异(P0.05)。透析后,观察组病患血压变化幅度比对照组小,组间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实施透析治疗过程中,对照组低血压发生率为16.67%,观察组为5.00%。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发生低血压概率更小(P0.05)。结论在进行血透过程中,糖尿病肾病患者血压浮动较大,容易出现并发症,对患者实施针对性护理,可缩减血压下降幅度,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提升治疗依从性和效果。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腹膜透析联合血液透析(PHD)治疗因腹膜透析(PD)欠充分的终末期肾病(ESRD)患者的临床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南京军区南京总医院全军肾脏病研究所PD中心11例PD治疗不充分的ESRD患者,改用PHD治疗后的临床疗效。随访观察患者的一般临床表现、透析充分性、营养指标及降压药的使用情况。结果:本组患者男性8例、女性3例。透析时年龄50.6±16.5岁(23~74岁)。原发病分别为慢性肾小球肾炎9例(81.8%),糖尿病肾病2例(18.2%)。PHD前的平均行PD治疗3.1±1.2(1.2~4.4)年。经过PHD治疗后患者食欲改善,饮食限制减少;所有患者的不安腿症状得以改善;皮肤瘙痒不同程度减轻。小分子物质清除率增加,每周尿素Kt/V由1.54±0.2增至1.96±0.4(P<0.05)。血浆白蛋白由39.4±4.1 g/L升至40.7±3.8 g/L(P>0.05);血红蛋白由86±10 g/L升至96±13 g/L(P<0.05)。结论:PHD能提高透析的充分性,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和营养状态,可作为一种新的肾脏替代治疗模式在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9.
血液透析过程中患者常发生血压过高或过低等并发症,我们通过对40例透析患者的血压监测及积极的防护措施,取得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0.
《中国老年学杂志》2014,(5)
目的研究终末期肾病(ESRD)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生存率情况及有关死亡的影响因素。方法从2007年1月至2012年12月于该院120例ESRD病患接受MHD疗法治疗。依据原发病分为慢性型肾小球肾炎组60例,糖尿病肾病(DN)组42例,高血压肾病组8例,多囊肾组5例,慢性间质型肾炎5例。按年龄分成<50岁组53例,≥50岁组67例。按是否死亡分成死亡组55例和生存组65例。对比各组病患原发病及生存率,不同年龄组病患的生存率,ESRD病患接受MHD疗法的死亡因素,并观察体质量指数(BMI)及血清清蛋白(Alb)与病患死亡率的相关性等。结果 DN组的3年生存率为59.52%(25/42),显著低于慢性型肾小球肾炎组的86.67%(52/6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837,P<0.05),与其他各组相比,差异虽不显著,但3年生存率最低。糖尿病肾病组的5年生存率为35.71%(15/42),均显著低于慢性型肾小球肾炎组的60.00%(36/60)、高血压肾病组的35.71%(15/42)、多囊肾组的60.00%(3/5)、慢性间质型肾炎组的60.00%(3/5)(χ2=5.829,3.009,3.275,3.183,均P<0.05)。年龄<50岁组的3年生存率为96.23%(51/53),5年生存率为84.91%(45/53),均显著高于对照组的59.70%(40/67)及25.37%(17/67)(χ2=21.541,41.997,均P<0.05)。收缩压(95%CI为1.0211.059,OR=1.044,P<0.01)和年龄(95%CI为1.0141.059,OR=1.044,P<0.01)和年龄(95%CI为1.0141.066,OR=1.039,P<0.01),血糖(Glu)(95%CI为1.1171.066,OR=1.039,P<0.01),血糖(Glu)(95%CI为1.1171.737,OR=1.399,P<0.01)及Alb(95%CI为0.7991.737,OR=1.399,P<0.01)及Alb(95%CI为0.7990.885,OR=0.828,P<0.01)均为ESRD病患死亡的独立性危险因素。BMI及Alb与病患死亡率均呈负相关(r=-0.352,-0.397,均P<0.05)。结论 ESRD病患行MHD后生存率伴随年龄增长而下降,DN以及营养不良可能是影响生存率的主要因素,而心血管病以及脑血管意外可能为死亡原因,应予以重视。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