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目的了解还原型谷胱甘肽(GSH)对梗阻性黄疸继发肝功能损伤治疗的有效性。方法选取梗阻性黄疸患者40例,20例进行常规治疗,另外20例除常规治疗外,加用GSH,观察两组患者肝功能指标恢复情况。结果GSH治疗组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总胆红素(TBIL)、直接胆红素(DBIL)水平均较常规治疗组明显下降。结论GSH可以通过减轻肝脏细胞的脂质过氧化以及发挥抗氧自由基的作用,有效治疗梗阻性黄疸患者造成的肝功能损伤。  相似文献   

2.
目的:对肝门部胆管癌致梗阻性黄疸介入引流治疗的效果进行探讨与分析。方法从我院2009年10月-2013年10月期间收治的肝门部胆管癌致梗阻性黄疸患者中抽取68例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均实施经皮介入引流术+胆道支架置入术治疗,对患者术后1个月当中肝功能化验指标进行统计,并对比术前肝功能指标。结果手术前后相比,所有患者TBIL(血清总胆红素)降低30%以上,总有效率达到了94.1%(64/68),黄疸消除率达到了86.8%(59/68)。在TBIL、ALT(谷丙转氨酶)、SGOT(谷草转氨酶)等肝功能指标上,术后要显著低于术前(P<0.05)。结论对于肝门部胆管癌致梗阻性黄疸患者来说,实施经皮介入引流术+胆道支架置入术治疗能起到较好效果,使黄疸得到减轻,肝功能得到明显改善,有着重要临床使用价值。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重度梗阻性黄疸患者术后早期肠内营养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34 例重度梗阻性黄疸患者分为早期肠内营养组(EEN 组) 和常规肠内营养组(EN 组) 各17 例.术前及术后第1、3、7 天检测血清白蛋白、前白蛋白、转铁蛋白、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并记录并发症、术后肠道恢复肛门排气时间和营养费用.结果: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肝功指标变化无明显差异性;血清白蛋白、前白蛋白和转铁蛋白恢复基本相似;相关并发症发生率基本相同.而肛门排气时间时间EEN 组快于EN 组(P〈0.05) ;营养费用EEN 组明显低于EN 组(P〈0.01).结论:术后早期肠内营养是安全有效的,可有效改善患者营养状况,促进胃肠道功能恢复和降低营养治疗费用.  相似文献   

4.
硒对梗阻性黄疸肝细胞保护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硒对梗阻性黄疸肝细胞的保护作用,方法;用大鼠制备成梗阻性黄疸动物模型,通过生化检测和电镜观察补硒大鼠肝功能变化和肝细胞超策结构改变。结果:硒能明显降低梗阻性黄疸大鼠血清谷丙转氨酶,总胆红素及直接胆红素,减轻肝细胞超微结构的损伤。  相似文献   

5.
吴峰  梁鹤  邢栋 《现代保健》2012,(17):12-13
目的:探讨茵陈蒿汤对梗阻性黄疸患者术后胆红素的影响。方法:将54例梗阻性黄疸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葡醛内酯静滴)26例和试验组(葡醛内酯静滴+茵陈蒿汤口服)28例。对两组患者手术前后总胆红素及直接胆红素值予以观察对比。结果:两组患者术后TBIL、DBIL均明显下降,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俨〈0.05),试验组胆红素下降更为明显,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梗阻性黄疸患者在手术解除梗阻的基础上应用茵陈蒿汤,能够加速黄疸的消退,促进肝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6.
杨海明  郭应兴 《现代保健》2013,(20):105-106
目的:探讨PTCD对梗阻性黄疸的治疗效果及其临床价值。方法:对42例梗阻性黄疸患者行超声引导下PTCD治疗。并对治疗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所有42例病患均一针穿刺成功,穿刺成功率为100%;术后患者的丙氨酸转氨酶、血清总胆红素、r-谷氨酰转移酶、碱性磷酸酶、直接胆红素均呈现显著下降,与手术前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超声引导下对梗阻性黄疸病患行PTCD治疗,具有操作简单、定位准确、创作小、恢复快、并发症少等优势;同时,还可以在较短时间内有效降低患者体内胆红素水平,效果尤为显著;对保护病患的肝功能以及后续性的治疗具有极高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7.
目的 分析比较胆肠吻合手术与胆道支架置入术在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姑息性治疗中的效果.方法 选取不能行根治性手术切除的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40例,其中20例行经皮经肝胆道内支架置入术(支架组),20例行胆肠吻合手术(手术组).比较两组术后病死率;术前及术后4,7,14 d总胆红素水平变化;术后高热、恶心、呕吐及再次黄疸的发生率.结果 两组术后均无死亡病例,总胆红素水平均呈现出逐渐降低趋势,但两组术前及术后4,7,14 d总胆红素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组术后高热发生率低于支架组(0比4/20)(P<0.05).结论 对于恶性梗阻性黄疸的姑息性治疗,只要无明显手术禁忌证,应首选胆肠吻合术.  相似文献   

8.
梗阻性黄疸致急性肾功能损害相关因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分析梗阻性黄疸致急性肾功能损害(ARI)的相关因素。方法总结1992年1月~2004年2月48例梗阻性黄疸发生ARI患者(ARI组)的临床资料,与未发生ARI者(非ARI组)681例进行比较。结果ARI组与非ARI组患者之间,梗阻性黄疸发生时间、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胆道感染、术前低血压、尿素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0.05)。结论胆道感染、术前低血压、尿素氮升高是梗阻性黄疸时发生ARI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三维适形放疗治疗恶性梗阻性黄疸的疗效。方法2005年1月至2006年8月对40例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行三维适形放疗,每次剂量300~400cGy,照射10-12次。结果所有患者均完成治疗,治疗后2个月完全缓解2例,部分缓解32例,无变化5例,进展1例,总有效率为85.0%(34/40)。40例黄疸均有不同程度消退。6个月、1年、2年生存率分别为82.5%(33/40)、70.0%(28140)及27.5%(11/40)。治疗后2个月的肝功能检查指标(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碱性磷酸酶和丙氨酸氨基转移酶)较治疗前、治疗后1个月均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均未发生严重并发症。结论三维适形放疗对恶性梗阻性黄疸有较好的疗效,绝大多数患者均能耐受,是治疗恶性梗阻性黄疸的一种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S-腺苷蛋氨酸(SAMe)对梗阻性黄疸病人肝蛋白质合成的影响. 方法:将40例梗阻性黄疸病人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病人给予SAMe静脉滴注,1g/d,连续3d;对照组不予任何保肝药物.观察SAMe治疗后3d对梗阻性黄疸病人血清清蛋白、前清蛋白、转铁蛋白、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谷氨酸氨基转移酶、碱性磷酸酶、谷酰转肽酶等肝功能的影响. 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病人在胆道梗阻解除前SAMe能显著升高血清前清蛋白和转铁蛋白浓度(P<0.01),并能显著降低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谷氨酸氨基转移酶等指标(P<0.01),但对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碱性磷酸酶、谷酰转肽酶等的影响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SAMe能促进梗阻性黄疸病人肝蛋白质合成,降低转氨酶,改善肝功能.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低位恶性梗阻性黄疸应用介入引流治疗的预后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3年6月接受经皮介入引流治疗的142例低位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的临床资料,以性别、年龄、肿瘤类型、术前梗阻时间、术前感染、引流方式、肝功能Child-Pugh评分、血清总胆红素、白蛋白、血清肌酐、术后胆红素下降程度以及术后是否行抗肿瘤治疗作为研究参数,评估影响其预后的相关危险因素。结果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术前感染(P=0.006)、肝功能Child—Pugh评分(P=0.004)、血清肌酐(P=0.043)、血清总胆红素下降程度(P:0.001)及术后是否行抗肿瘤治疗(P=0.015)是影响低位恶性梗阻性黄疸介入引流治疗患者生存期的相关因素;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术前感染(0R=3.729,95%C11.332~6.363,P=0.040)、肝功能Child-Pugh评分≥10分(OR=0.513,95%CI0.375~1.276,P:0.018)及术后抗肿瘤治疗(OR=0.668,95%CI0.210~2.026,P=0.038)是影响低位恶性梗阻性黄疸介入引流治疗患者生存期的危险因素。结论在对低位恶性梗阻性黄疸介入引流治疗时,术前感染、肝功能Child—Pugh评分及术后是否行抗肿瘤治疗可能是影响患者生存期的相关因素,对评估该类患者的预后有重要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2.
李学超  王斌 《药物与人》2014,(8):130-131
目的:对改良胆肠Roux-en-Y吻合术治疗恶性梗阻性黄疸的临床效果进行研究。方法:从我院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中选取48例,并按照患者治疗方法将其分为治疗组(采用改良胆肠Roux-en-Y吻合术治疗)和对照组(采用传统胆肠Roux-en-Y吻合术治疗),均为24例,对比两组患者手术时间、肠功能恢复时间、住院时间和治疗前后总胆红素水平变化状况。结果:对比两组患者手术时间、肠功能恢复时间和住院时间,P〈0.05;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总胆红素水平没有明显差异性,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总胆红素水平显著低于治疗前的,P〈0.05;组间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后总胆红素水平没有明显差异性,P〉0.05。结论:在治疗恶性梗阻性黄疸的临床上改良胆肠Roux-en-Y吻合术具有良好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检测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活力及核因子-κB(nuclear factor-κB,NF-κB)在梗阻性黄疸大鼠肝脏中的表达,探讨其在梗阻性黄疸大鼠肝脏损害中的作用。方法:采用胆总管结扎法构建梗阻性黄疸大鼠模型,检测血清总胆红素(totalbilirubin,TB)、直接胆红素(direct bilirubin,DB)和谷丙转氨酶(alanine aminotransferase,ALT),以及肝脏组织行HE病理切片检查鉴定梗阻性黄疸大鼠模型。肝脏组织匀浆后检测组织中总SOD和CuZn-SOD活力,以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NF-κB在肝脏中的表达。结果:胆道结扎(Bile duct ligation,BDL)组血清TB、DB及ALT明显增高(P〈0.01);胆道结扎组肝组织中总SOD和CuZn-SOD活力较假手术组明显减低(P〈0.01)。胆道结扎组NF-κBp65蛋白激活并出现核移位,19d组较7d组更加显著。结论:脂质过氧化是梗阻性黄疸器官损伤的最重要的机制之一,而SOD活力的降低及NF-κB的激活,在梗阻性黄疸肝脏过氧化损害中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介入治疗在老年患者恶性梗阻性黄疸治疗过程中的临床效果、费用与安全性.方法 选择笔者所在医院2005 年1月-2010 年12 月住院治疗的恶性梗阻性黄疸老年患者126 例,将患者根据治疗方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进行经皮经肝穿刺胆管引流术介入治疗,对照组进行开腹手术引流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疗效、并发症与治疗费用.结果 两组患者治疗后的血清胆红素含量与治疗前相比均显著降低(P〈0.05),组间相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胆红素下降超过50% 的时间组间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与对照组相比显著降低(P〈0.05),与对照组相比平均住院时间、平均住院费用显著减少(P〈0.05).结论 介入治疗老年恶性梗阻性黄疸能够取得与开腹引流同样的显著疗效,还能够减少并发症,降低治疗时间与费用,应当掌握好治疗指征广泛推广.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经皮胆管内支架置入和肿瘤动脉内灌注化疗的双途径治疗胰腺癌并梗阻性黄疸的疗效。方法16例胰腺癌并梗阻性黄疸患者,先采用经皮肝穿刺胆管内支架置入术,术后10d左右再行胰腺肿瘤供血动脉选择性灌注化疗。结果16例患者全部置入胆管支架,胆汁引流术后1周左右黄疸明显减轻,血清胆红素、谷丙转氨酶明显下降,原发灶得到控制,无严重并发症,能延长患者生存期。平均生存17.7个月。结论经皮胆道支架成形和动脉灌注化疗双介入途径可安全有效治疗胰腺癌并梗阻性黄疸,改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6.
目的为了解输注脂肪乳剂对梗阻性黄疸病人术后肝功能及脂代谢影响。方法将36例梗阻性黄疸病人随机分为:Ⅰ组(n=25,10%和20%Lipovenous组),Ⅱ组(n=11,10%Intralipid组)术后经外周静脉营养支持,于术前、术后第3和6天测定肝功能及脂代谢指标。结果两组术后第6天肝脏酶学指标及胆红素均明显下降(P<0.05),转铁蛋白、前白蛋白和动脉血酮体比率恢复至术前水平。两组术后TG、CH、LDL逐渐下降,但Ⅰ组LDL下降更明显(P<0.05)。载脂蛋白(A1和B100)也逐渐下降,其中Ⅱ组apoA1下降更明显(P<0.05)。卵磷脂胆固醇酰基转移酶活性于术后第6天基本恢复至术前水平,Ⅰ组血磷脂渐下降而Ⅱ组则呈明显上升趋势(P<0.05)。结论梗阻性黄疸病人术后短期应用脂肪乳剂能促进肝脏蛋白质合成,不会加重肝功能损害和脂肛谢紊乱。输注低磷脂含量的脂肪乳剂对脂代谢影响较小,更适合此类病人能源的补充。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梗阻性黄疸术后急性肾功能衰竭的相关影响因素。方法 82例梗阻性黄疸患者,按照是否出现急性肾功能衰竭分为肾衰竭组及无肾衰竭组,比较2组年龄、术前肾功能、肝功能、手术时间、出血量、有无胆道感染;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的方法,探讨梗阻性黄疸术后,出现急性肾功能衰竭的相关性因素。结果 82例梗阻性黄疸患者,有7例术后发生急性肾功能衰竭,发生率为8.54%,2组患者术前肾功能均在相同水平;肾衰竭组患者谷氨酰基转肽酶(55.4±23.7)mmol/L、总胆红素(313.2±48.2)mmol/L、手术时间(5.6±0.9)h、出血量(800.5±100.7)ml、术前胆道感染6例,均高于无肾衰竭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logistic回归分析,患者年龄、谷氨酰基转肽酶、总胆红素、手术时间、出血量、术前有无胆道感染,与患者急性肾功能衰竭有显著相关性(P<0.05)。结论年龄、术前肝功能、手术时间、出血量、术前有无胆道感染,是梗阻性黄疸术后出现急性肾功能衰竭的重要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测定血清降钙素原(PCT)在治疗肝硬化腹腔积液患者中,指导临床抗菌药物使用的价值。方法选取某院2009年1月-2012年1月住院治疗的肝硬化腹腔积液患者100例,分为常规治疗组(给予常规综合治疗,20例)和抗感染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头孢噻肟抗感染治疗,80例)。将抗感染治疗组分为抗感染治疗A组(PCT<0.5 ng/mL)、B组(0.5 ng/mL≤PCT≤2 ng/mL)和C组(PCT>2 ng/mL)。比较各组肝功能、凝血酶原活动度(PTA)结果及疗效。结果治疗后,抗感染治疗A组与常规治疗组比较,血清丙氨酸转氨酶(ALT)、天门冬氨酸转氨酶(AST)、总胆红素(TBIL)、PTA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抗感染治疗B、C组与抗感染治疗A组、常规治疗组比较,ALT、AST及TBIL值显著降低, PTA值显著升高(均P<0.05)。常规治疗组及抗感染治疗A、B、C组患者治疗后综合疗效的总有效率分别为60.00%(12/20)、66.67%(18/27)、87.50%(28/32)、90.48%(19/2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04,P=0.03),抗感染治疗B、C组综合疗效的总有效率显著增高。结论参考PCT水平,对判断肝硬化腹腔积液患者是否并发细菌性腹膜炎,并决定是否行抗感染治疗,具有一定价值。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茵栀黄治疗新生儿黄疸的疗效。方法随机将87例病儿分为对照组(常规治疗)及治疗组(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茵栀黄注射液治疗),检测日均胆红素下降幅度及观察平均治疗天数,并进行比较。结果治疗组胆红素的日均下降值及平均治疗天数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P〈0.05)。结论茵栀黄注射液治疗新生儿黄疸,可迅速降低血清胆红素水平,明显缩短治疗时间,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了解慢性乙型肝炎患者重叠感染甲型或戊型肝炎对其肝功能及病情转归的影响。方法收集慢性乙型肝炎重叠甲型肝炎(慢乙肝+甲肝组)患者45例、慢性乙型肝炎重叠戊型肝炎(慢乙肝+戊肝组)患者47例和单纯慢性乙型肝炎(慢乙肝组)患者60例进行对比分析。应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乙型肝炎病毒(HBV)标志物及抗HAV IgM、抗HEV IgM,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 (FQ PCR) 法检测HBV载量,同时检测肝功能和凝血酶原时间。结果慢乙肝+戊肝组患者的总胆红素、转氨酶增高,清蛋白下降,总胆红素、转氨酶恢复正常时间和凝血酶原时间延长,重型肝炎发病率及病死率均显著高于慢乙肝+甲肝组和慢乙肝组(P<0.05)。慢乙肝+甲肝组患者的总胆红素、转氨酶增高,总胆红素、转氨酶恢复正常时间较慢乙肝组显著延长(P<0.05),但两组的清蛋白下降、凝血酶原时间延长、重型肝炎发病率及病死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甲型肝炎重叠感染对慢性乙型肝炎的转氨酶、胆红素有一定影响;戊型肝炎重叠感染对慢性乙型肝炎的肝功能及其预后均有严重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