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无抑制性神经源性膀胱,是脑血管意外遗留的不同程度的功能障碍之一,是由于大脑、脑干的排尿中枢及其下行纤维的不完全性双侧性损害,对膀胱的反射抑制作用减弱所致。病变部位在两侧大脑半球的旁中央小叶、脑干或其下行的锥体束。临床症状除原发病外,主要表现为尿频,尿急,每次排尿量减少和急迫性尿失禁。无抑制性神经源性膀胱是脑血管意外严重程度的一个指标,因为它不仅与死亡及残疾有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电针结合膀胱功能训练治疗卒中后神经源性膀胱的临床疗效。方法:对照组采取常规的膀胱功能康复训练,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电针治疗,观察并比较两组的康复疗效。结果:经过4周治疗后分别采用彩色B超测定,治疗组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电针结合膀胱功能训练治疗卒中后神经源性膀胱疗效优于单纯的常规膀胱功能康复训练。  相似文献   

3.
脑卒中患者除发生肢体功能障碍外,还会导致膀胱等的功能障碍,引发神经源性膀胱。中枢神经系统下尿路模型、中枢神经递质调节和脑功能成像为卒中后神经源性膀胱的发生发展机制提供了依据。保守治疗、神经调节疗法、生物反馈疗法、尿道重建术、生物工程等对卒中后神经源性膀胱有较好的治疗效果,特别是A型肉毒毒素注射、阴部神经调节、足部刺激、组织工程膀胱扩张、干细胞移植、基因治疗等方法为患者的康复指引了新的方向。  相似文献   

4.
5.
【目的】观察火针针刺“尿三针”治疗肾阳虚型卒中后神经源性膀胱(PSNB)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将90例肾阳虚型PSNB患者随机分为火针组、针刺组和常规组,每组各30例。常规组给予中西医常规治疗,针刺组在常规组的基础上给予普通毫针针刺“尿三针”治疗,火针组在常规组的基础上给予火针针刺“尿三针”治疗。2周为1个疗程,共治疗2个疗程。观察3组患者治疗前后每日排尿情况、尿动力学指标、日常生活能力改良Barthel指数(MBI)评分和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的变化情况,比较3组患者的尿潴留改善疗效、尿失禁改善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1)疗效方面,治疗4周后,火针组患者的尿潴留改善疗效、尿失禁改善疗效的总有效率分别为84.6%(11/13)和88.2%(15/17),针刺组分别为70.6%(12/17)和69.2%(9/13),常规组分别为55.6%(10/18)和50.0%(6/12);组间比较,火针组的尿潴留改善疗效和尿失禁改善疗效均优于针刺组和常规组,针刺组的尿潴留改善疗效和尿失禁改善疗效又均优于常规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每日排尿情况方面,治疗后...  相似文献   

6.
膀胱治疗仪治疗糖尿病神经源性膀胱临床观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惠蓉  畅雅学  张艳 《海南医学》2009,20(9):95-96,112
目的观察膀胱治疗仪对糖尿病神经源性膀胱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选择糖尿病神经源性膀胱患者70例,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实验组应用膀胱治疗仪治疗,观察两组治疗后患者的排尿症状和膀胱残余尿量的变化。结果试验组总有效率为75.0%,对照组总有效率为44.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治疗效果优于对照组。结论膀胱治疗仪对糖尿病神经源性膀胱患者有一定疗效,可为临床提供一个新的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电针深刺八髎穴治疗脊髓损伤(SCI)后神经源性膀胱(NB)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4例SCI后NB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2例.2组均给予常规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电针治疗;观察组采用电针深刺八髎穴治疗,6次为1个疗程,连续治疗3个疗程.治疗3周后,评价2组临床疗效,观察2组患者治疗前后24 h排...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电针结合膀胱功能训练治疗脊髓损伤后神经源性膀胱的临床疗效。方法:纳入2018年5月—2019年4月本院收治的74例脊髓损伤后神经源性膀胱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对照组37例进行膀胱功能训练,观察组37例则加用电针治疗。将两组的尿动力学指标进行比对。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最大膀胱容量、最大尿流率均高于对照组,而残余尿量少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脊髓损伤后神经源性膀胱患者采用电针结合膀胱功能训练治疗的效果确切,患者的尿动力学指标得到了显著改善。  相似文献   

9.
整理、归纳了国内近年来报道的有关电针治疗脊髓损伤(SCI)后神经源性膀胱功能障碍的动物实验文献,从电针对细胞凋亡、神经营养因子、组织形态、肌肉兴奋性、尿动力学等方面进行阐述,发现电针治疗SCI后神经源性膀胱功能障碍疗效显著。但是对于电针治疗SCI后神经源性膀胱功能障碍的机制,仍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电针治疗不完全性脊髓损伤神经源性膀胱的疗效。方法将43例脊髓损伤性神经源性膀胱患者按照入院顺序随机分为治疗组(23例)和对照组(2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膀胱训练4周,治疗组患者加用电针治疗。治疗前后观察两组24h排尿次数、每次尿量、每周尿失禁次数、膀胱容量和残余尿量的变化。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的24h排尿次数、每周尿失禁次数、残余尿量均较治疗前显著下降(P0.01),膀胱容量和每次尿量显著增加(P0.01);治疗组在降低膀胱残余尿量和升高膀胱容量方面显著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电针结合膀胱训练可明显改善脊髓损伤性神经源性膀胱患者的膀胱功能。  相似文献   

11.
脑血管病常见为高血压性颅内出血及脑栓塞,患者除意识,运动及感觉功能障碍等临床表现外,常出现排尿功能紊乱,急性期尿潴留十分常见,恢复期可出现尿频尿急及紧迫性尿失禁,也可出现逼尿肌收缩无力,充盈性尿失禁,膀胱不能排空尿液,遗留不同程度的残余尿,为细菌生长繁殖提供培养基,造成尿路感染,上行至肾,引起肾盂肾炎,我院自1999年4月-2003年1月对98例脑血管病人进行有效的护理,其中96例无任何并发症发生,2例出现急性膀胱炎,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2.
《中国现代医生》2020,58(21):142-145
目的 观察电针结合膀胱康复对脊髓损伤者神经源性膀胱的疗效。方法 选择2018年1~9月我院收治的62例脊髓损伤的神经源性膀胱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1例,两组均给予膀胱功能训练及间歇导尿术,治疗组针刺时间为15:00~17:00的任一时刻,按子午流注法选取每日开穴,并选取膀胱经相关治疗穴位,连接电针进行治疗;对照组针刺时间为8:00~12:00的任一时刻,选取膀胱经相关治疗穴位,常规留针。针刺时间每次30 min,每天1次,治疗30 d后评定疗效。于治疗前后对患者膀胱容量、残余尿量及膀胱功能积分进行比较评定,并参照《实用理疗手册》中的疗效标准评价疗效。结果 治疗30 d后,两组患者的膀胱容量、残余尿量及膀胱功能积分较治疗前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P0.05),治疗组治疗后的改善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根据疗效标准评价,治疗组有效率为90.32%,对照组有效率为80.64%(P0.05)。结论 在膀胱功能训练及间歇导尿术的基础上给予特定时段电针法比普通针刺法可更有效地改善脊髓损伤患者的膀胱功能,使患者尽早实现自主排尿,提高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3.
目的系统评价电针治疗脊髓损伤后神经源性膀胱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电子检索2019年6月1日前在The Cochrane Library、Clinical Trial、Pubmed、Google Schalor、中国知网(CNKI)、万方数据库(WF Data)和维普数据库(VIP Data)发表的电针治疗脊髓损伤后神经源性膀胱患者的临床随机对照试验(RCT)。由2名研究人员依据纳入标准与排除标准进行文献筛选、提取数据,采用RevMan5.3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 最终纳入19项RCT研究,共1 356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经电针治疗后,2组患者在临床有效率[RR=1.38,95%CI(1.22,1.56),P<0.000 01]、最大膀胱容量[MD=-41.86, 95%CI(25.07, 64.53),P<0.000 0]、最大尿流率[MD=1.15, 95%CI(0.40, 1.89),P=0.002]、最大尿道闭合压[MD=5.86, 95%CI(2.41, 9.32),P=0.000 9]、日平均排尿次数[MD=0.71, 95%CI(0.22, 2.31),P=0.5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当神经源性膀胱表现为尿失禁时,结果显示电针组对患者膀胱残余尿量的改善较为明显[MD=-14.32,95%CI(-23.56,-5.07),P=0.002];电针组不良反应事件的发生率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MD=0.71,95%CI(0.22,2.31),P=0.57]。结论 电针对脊髓损伤后神经源性膀胱有效,包括减少膀胱残余尿量、改善最大膀胱容量、最大尿流率、最大尿道闭合压、日平均排尿次数,且不会增加不良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14.
15.
电针次穴为主治疗糖尿病神经源性膀胱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电针次髎穴为主治疗糖尿病神经源性膀胱的疗效.方法 将8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40例和对照组40例.两组均在控制血糖的基础上口服吡斯的明片和甲钴胺片治疗,治疗组加电针治疗,2个疗程后观察疗效.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90%,对照组总有效率50.5%,两组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01).B超观察治疗前后膀胱残余尿量,治疗组治疗后较治疗前明显减少,较对照组治疗后也有所减少,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P<0.05).结论 电针次穴为主治疗糖尿病神经源性膀胱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观察电针俞募穴结合膀胱功能训练对脊髓损伤后神经源性膀胱的治疗效果.方法 选取SCI后神经源性膀胱患者80例,按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40例,膀胱功能训练治疗)和观察组(40例,电针俞募穴结合膀胱功能训练治疗).记录2组排尿日志并比较治疗前后尿流动力学、肾功能指标及尿失禁生活质量问卷(I-QOL)评分.结果 观察组...  相似文献   

17.
目的:评价电针加膀胱功能训练对脊髓损伤后神经源性膀胱排尿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脊髓损伤后神经源性膀胱患者32例为观察组,接受电针联合膀胱功能训练治疗;并选取同期接受膀胱功能训练的32例患者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排尿功能。结果:观察组治疗后尿流动力学、排尿状况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电针加膀胱功能训练能够改善脊髓损伤后神经源性膀胱患者排尿功能,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8.
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的神经病变是糖尿病的重要并发症之一。早期症状常不明显,主要是因膀胱收缩无力所引起的排尿次数频繁,每次尿量较少,排尿不畅,有时甚至为间断滴尿。患者在发生急性尿潴留发现下腹包块才就医。现将临床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9.
高瑞东 《吉林医学》2012,33(14):3003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神经源性膀胱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将50例糖尿病神经源性膀胱的病员予以中西医结合治疗。结果:50例中治愈32例,显效15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94%。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神经源性膀胱较传统针灸、西医西药及手术更简洁、方便、无创伤,病员依从性好,是治疗糖尿病神经源性膀胱的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20.
神经源性膀胱是指控制膀胱的中枢或周围神经病变引起的排尿功能障碍,是卒中后遗留不同程度的功能障碍之一。国外研究发现,中风患者6个月随访时的尿失禁比例可达11%~19%,其中大部分均为神经源性膀胱。神经源性膀胱治疗除导尿、针灸等方法,缺乏其他有效的治疗方法。笔者采用我院自制丁桂膏敷脐治疗卒中后神经源性膀胱患者40例,收到良好疗效,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