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目的:考察两面针分散片最佳处方,确定工艺流程。方法:采用单因素考察和正交试验,以分散均匀性和溶出度为综合指标筛选和优化两面针分散片的最佳处方与工艺。结果:按优化后的处方工艺制备的两面针分散片的崩解时间为20s,分散均匀性好;分散片体外释药参数T50和Td明显小于市售普通片的溶出参数(P<0.01)。结论:所制备两面针分散片具有溶散快,分散均匀,有效成分溶出速率快的特性。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复方柴芩分散片的成型工艺.方法:以分散均匀性、成型质量为指标筛选复方柴芩的处方及制粒方法.结果:复方柴芩分散片优选处方为微晶纤维素、低取代羟丙纤维素、交联聚乙烯吡咯烷酮,75%乙醇制颗粒.结论:复方柴芩分散片制备工艺简单,重复性好,有效成分黄芩苷溶出速率快,崩解迅速.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制备阿莫西林分散片的最佳处方工艺,提高成品分散均匀性,提高生物利用度。方法:通过系列实验考察辅料配比对成品分散时间的影响,以分散均匀性、溶出度为观察指标,对阿莫西林分散片的处方进行筛选,并对新工艺的产品稳定性进行考察。结果:用优选的处方工艺制备的阿莫西林分散片分散均匀性试验,表明混悬液能够在2min内全部通过2号筛,各项质量指标均符合国家标准规定,成品在有效期内质量稳定。结论:改进后的阿莫西林分散片制备工艺简单可行,成品质量达标,性质稳定,具有一定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4.
妇炎康分散片制备工艺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陶华明  王隶书  程东岩  徐满才   《中国中药杂志》2005,30(22):1742-1744
目的:考察妇炎康分散片的制备工艺和最优处方。方法:以分散均匀度为考察指标,采用正交设计试验,对妇炎康分散片处方进行筛选。结果:按优化处方制备的妇炎康分散片各项指标[1]合格,溶出度测定表明本品溶出度较普通片快。结论:本法研制的妇炎康分散片处方合理,工艺可行,体现了分散片的特点。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茵陈四逆散分散片的处方工艺。方法以茵陈四逆散提取物为模型药物,以分散均匀性为指标,采用正交设计法筛选茵陈四逆散分散片最佳的处方和制备工艺,并以绿原酸为指标测定的绿原酸的累积溶出率。结果优化的茵陈四逆散分散片处方工艺为:浸膏∶淀粉=1∶1,80%微晶纤维(MCC),20%淀粉,8%交联聚维酮(PVPP),0.2%硬脂酸镁和0.2%微粉硅胶,粉末直接压片,硬度控制在50N左右,分散均匀性测定结果为137s;绿原酸5min累积溶出率可达71.1%,30min完全溶出。结论茵陈四逆散分散片崩解快,分散均匀,有效成分溶出速率快。  相似文献   

6.
银杏达莫分散片的制备及处方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制备银杏达莫分散片并对该分散片的处方进行优化。方法采用正交设计法,以崩解时限和分散均匀性为指标,对银杏达莫分散片制备处方中各种关键辅料的处方比例进行优化。结果根据正交设计的处方优化结果,最终确定银杏达莫分散片的优选处方辅料比例为:15%微晶纤维素,6%低取代羟丙基纤维素和1%羟丙基甲基纤维素;用优化后的处方所制备出的银杏达莫分散片的崩解时间为(65±5)s,分散均匀性良好,外观为较均匀的混悬液。结论根据优化后的处方所制备出的银杏达莫分散片具有溶散快、分散均匀、有效成分溶出速率快的特点。  相似文献   

7.
《中药材》2010,(6)
目的:研究复方小叶枇杷分散片的制备,并进行质量评价。方法:以崩解时限为指标,采用正交试验,对复方小叶枇杷分散片处方进行优化。结果:处方组成为40%混合浸膏粉、15%微晶纤维素、18%交联羧甲基纤维素钠、25%硫酸钙、2%硬脂酸镁,压片后崩解时限符合药典要求。结论:所选处方合理,崩解快,分散均匀性好。与普通片比较,小叶枇杷分散片体外溶出度高,提高了制剂的生物利用度。  相似文献   

8.
元胡止痛分散片的制备工艺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苏乐群  顾卫平  张曼红  黄欣 《中成药》2006,28(10):1417-1420
目的:制备元胡止痛分散片(延胡索,白芷)。方法:采用单因素试验及U9(94)均匀设计试验以多个指标考察分散片的处方和制备工艺。结果:采用优化条件选择分散片片重为400 mg/片,淀粉34%、微晶纤维素40%、乳糖10%作为填充剂,8%的交联羧甲基纤维素钠(cCMC-Na)为崩解剂,15%PVPK30的乙醇溶液为黏合剂。结论:所制分散片处方合理、工艺可行,溶出快。  相似文献   

9.
目的 考察花红分散片的制备工艺和最优处方.方法 以分散均匀度为考察指标,对花红分散片处方进行筛选.结果 按优化后处方制备的花红分散片各项指标合格,溶出度测定表明本品溶出度较普通片快.结论 该方法研制的花红分散片处方合理,工艺可行,体现了分散片的特点.  相似文献   

10.
目的对玉夏稳压分散片的处方进行优化,并考察其制备工艺。方法以分散均匀性为指标,采用正交设计筛选最佳处方和工艺。结果优选出最佳处方:微晶纤维素(MCC)为填充剂,交联羧甲基淀粉钠(CCMS-Na)为崩解剂,微粉硅胶为润滑剂,1%PVPK30乙醇溶液为粘合剂,湿法制粒制备分散片,分散均匀性的时间小于60s。结论所制备的分散片处方合理,崩解快。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黄心分散片的处方工艺。方法:采用单因素法,以崩解时间为评价指标,筛选黄心分散片的制备工艺,并测定其溶出度。结果:黄心分散片的处方组成为:黄芩苷50%,穿心莲内酯12.5%,MCC22.5%,L-HPC10%,微粉硅胶5%;崩解时间为(75±4)s;黄心分散片中黄芩苷与穿心莲内酯的溶出速度与程度均高于黄心胶囊。结论:该黄心分散片处方合理,工艺可行。  相似文献   

12.
目的:建立小儿清肺分散片中黄芩苷的溶出度测定方法,为该制剂的质量控制提供参考。方法:采用HPLC测定黄芩苷的含量,流动相甲醇-水-磷酸(47∶53∶0.2),检测波长280 nm。以同一时间点的溶出度为评价指标,通过单因素试验考察溶出介质、溶出方式及转速对黄芩苷溶出度的影响,比较小儿清肺分散片和小儿清肺普通片的溶出度差异。结果:黄芩苷在0.025~0.125 g·L-1与峰面积呈良好线性关系(r=0.999 9),平均加样回收率100.41%,RSD 3.0%。小儿清肺分散片的溶出度测定采用桨法,以p H 6.8磷酸盐缓冲液为溶出介质,转速75 r·min﹣1,取样时间40 min。小儿清肺分散片在15 min累计溶出度70%,而小儿清肺片在15 min时累计溶出度刚达40%。结论:本方法操作简便、重复性好,可用于测定小儿清肺分散片中黄芩苷的溶出度。  相似文献   

13.
根黄分散片溶出度测定方法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建立根黄分散片中黄芩苷溶出度的测定方法。方法依据《中国药典》2010版溶出度测定法第1法(篮法),以蒸馏水为溶出介质,转速为100 r.min-1,于不同时间取样,采用RP-HPLC法在波长为280 nm处测定黄芩苷的含量,计算根黄分散片的累积释放度。结果该法加样回收率为97.27%,RSD为0.74%,在1.018~50.9μg.m l-1范围内浓度和峰面积呈良好的线性关系。使用该试验确定的方法,10 min时测定根黄分散片的累积溶出百分率达到标示量的99.10%。结论根黄分散片批内和批间黄芩苷的溶出累积释放百分率差异小,说明该方法简便易行、准确可靠且重现性好,可用于根黄分散片的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14.
北豆根总碱分散片的处方优化和稳定性实验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确定北豆根总碱分散片的处方并考察其稳定性。方法:采用单因素考察和正交实验法,确定北豆根总碱分散片的处方;同时制备3批样品,进行质量考察和稳定性实验。结果:优化后的处方可以满足《中国药典》对分散片体外溶出结果的要求。结论:该分散片制剂制备工艺简单易行,适合工业化生产。  相似文献   

15.
[目的]确定脑康通泰分散片的处方工艺,并建立其溶出度测定方法。并与自制普通剂型进行溶出度比较。[方法]以休止角、硬度、崩解时限、颗粒流动性等为指标考察处方,优化后确定终处方。采用2010年版中国药典二部附录溶出度测定法,以900 mL水为溶出介质,转速为100 r/min,并于270 nm波长处测定吸收度。[结果]优选出最佳处方:24%磷酸氢钙和20%微晶纤维素为填充剂,10%交联聚维酮与2%二氧化硅为混合崩解剂,1%硬脂酸镁为润滑剂,分散片的崩解时限小于3 min。30 min内溶出度不低于75%。[结论]湿法制粒压片制备脑康通泰分散片处方合理,工艺简单,溶出度测定方法结果准确,质量可控,开发脑康通泰分散片具有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6.
天麻素分散片的制备及稳定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席延卫  黄桂华  李林军 《中药材》2006,29(9):970-973
以崩解时限为指标,采用正交试验设计优化最佳处方,制备天麻素分散片,通过初步稳定性试验评价该制剂的质量。结果表明,L-HPC和CMS-Na两种崩解剂采用内外加法联合使用效果最优,最佳处方崩解时间为106 s,体外溶出百分率明显高于普通片,初步稳定性试验表明制剂质量稳定。  相似文献   

17.
根黄分散片处方工艺及体外溶出度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目的:优选根黄分散片的处方工艺,并对其溶出行为进行考察。方法:以崩解时限为考察指标,采用正交试验设计筛选出最佳处方,RP-HPLC测定根黄分散片中有效成分的含量,绘制其体外溶出曲线。结果:优选出最佳处方:40%的微晶纤维素(MCC)为填充剂,15%的交联聚乙烯吡咯烷酮(PVPP)和7%的低取代羟丙基纤维素(L-HPC)为联合崩解剂,分散片可在3 min内完全崩解并且全部通过2号筛,在10 min时累积溶出度可达到99%以上。结论:该工艺制备的分散片符合规定,可操作性强、重复性好、适合工业化生产的要求。  相似文献   

18.
目的: 优化葡萄内酯分散片的制备工艺及考察其体外溶出度. 方法: 以休止角、硬度、崩解时限为指标,考察交联聚乙烯吡咯烷酮(PVPP),微晶纤维素(MCC)、预胶化淀粉(PRS)、低取代羟丙基纤维素(L-HPC)、羧甲基淀粉钠(CMS-Na)等辅料对葡萄内酯分散片处方工艺的影响.采用HPLC测定分散片的体外溶出度,流动相甲醇-水(95:5),检测波长325 nm. 结果: 最佳处方为葡萄内酯10 g,MCC 40 g,L-HPC 20 g,PVPP 10 g,CSM-Na 20 g,PRS 30 g,淀粉20 g;崩解时间1 min,分散均匀性好,药物30 min内累积溶出率>85%. 结论: 制备的葡萄内酯分散片具有溶散快、分散均匀、溶出速率快的特性,适用于临床应用需要.  相似文献   

19.
中心组合设计优化法筛选独一味分散片制备工艺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中心组合设计法优化独一味分散片制备处方。方法 采用粉末直接压片,以分散片崩解时间、木犀草苷溶出的t80及分散片混悬后的混悬系数为考察指标,应用中心多点等距设计法及效应面优化法对独一味分散片处方进行筛选,通过对自变量各水平的多元线性回归及二项式拟合,选取较佳工艺,并进行预测分析。结果 考察指标与各因素间具有较好的相关性,优化后独一味分散片处方为12%PVPP为崩解剂、14%预胶化淀粉为溶胀剂、3%微粉硅胶为润滑剂和助流剂、45%MCC为填充剂。优化条件下制备的分散片崩解时间为20.6s,木犀草苷溶出的t80为1.68 min,分散片混悬后的混悬系数为0.068 9。结论 中心组合设计法具有应用简便、预测性好等优点,筛选的处方可以在最适宜的范围内制备一定硬度且具有可被接受口味的速释分散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