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为了提高我市尿液化学检验的质量 ,为临床提供具有诊断价值的尿液化学检验结果 ,我中心自 1 995年第二季度开始对辖区各医疗单位检验科的尿液化学检验进行室间质量评价 ,现将 1 995年至 1 998年开展情况总结如下 :1 材料和方法1 .1 材料1 .1 .1 基础尿液 :氯化钠 1 0 g/L、氯化钾 2 g/L、抗坏血酸4 mg/L、尿素 2 0 g/L、肌酐 1 g/L、尿酸钠 0 .6g/L,柠檬黄2 .4 mg/L。1 .1 .2 质控尿液 :在基础尿液中加入适量的葡萄糖、白蛋白、丙酮、血红蛋白、胆红素、亚硝酸钠等 ,使其达到期望的浓度 ,再加入 5ml/L氯仿 (或叠氮钠 1 g/L)防腐 ,充…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应用后腹腔镜肾蒂淋巴管结扎术治疗乳糜尿的手术方法、疗效和临床价值。方法:对5例乳糜尿患者行后腹腔镜肾蒂淋巴管结扎术,乳糜尿试验均为阳性,术前采用膀胱镜检查确定诊断。结果:5例患者手术均成功,手术时间60130 min,平均手术时间(69.0±11.9)min;术中出血量60130 min,平均手术时间(69.0±11.9)min;术中出血量60200m L,平均术中出血(124.0±55.9)m L;术中和术后均无明显并发症,术后平均住院时间(5.8±1.3)d。5例患者出院时尿液均清亮,尿乙醚试验全部阴性。随访12200m L,平均术中出血(124.0±55.9)m L;术中和术后均无明显并发症,术后平均住院时间(5.8±1.3)d。5例患者出院时尿液均清亮,尿乙醚试验全部阴性。随访1230个月无复发。结论:后腹腔肾蒂淋巴管结扎术具有微创、出血少、恢复快、术后无复发等优点,临床效果良好,达到开放手术临床效果,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3.
脲酶和亮氨酸脱氢酶偶联法动力学测定血清或尿液中尿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建立适合于自动化分析血清和尿液尿素的脲酶和亮氨酸脱氢酶偶联的连续监测法。方法 对pH、2 酮基异乙烯酸钠、亮氨酸脱氢酶和脲酶浓度等反应条件进行实验研究 ,并对建立的方法进行评价。结果 用双试剂连续监测法 ,试剂Ⅰ :10 0mmol/LN ,N 二乙醇胺基乙酸缓冲液 (pH 8.80 ) ,含 2 酮基异乙烯酸钠 3.0mmol/L、NADH 0 .3mmol/L、亮氨酸脱氢酶 2 .0kU/L。试剂Ⅱ :试剂Ⅰ中加入脲酶 70kU/L。本法线性范围血清 0 .5~ 15 0mmol/L ,尿液 8.0~ 6 5 0mmol/L。血清和尿液的平均回收率分别为 10 2 .1%和 10 1.5 %。血清批内和批间平均CV分别为 1.0 2 %和 1.70 % ;尿液批内平均CV为 1.98%。本法 (Y)和脲酶偶联谷氨酸脱氢酶法 (X)对比相关良好 (血清Y =0 .992X +0 .0 4 0 ,r=0 .993;尿液Y =0 .990X +0 .6 1,r=0 .991)。胆红素 <32 5 μmol/L、血红蛋白 <5g/L、抗坏血酸 <80 0 μmol/L、三酰甘油 (TG) <7.5mmol/L和NH+ 4 <0 .5mmol/L对测定无明显干扰。结论 本法简便、准确、线性范围广 ,可用于常规自动分析。  相似文献   

4.
电化学发光技术检测尿中角蛋白19片段的意义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1  
目的 检测膀胱癌患者尿液中细胞角蛋白 19片段 (cytokeratin 19fragment,CK19,Cyfra2 1 1)的水平 ,探讨CK19片段与膀胱癌的关系。方法 应用电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技术 (ECLIA) ,对 45份膀胱癌患者尿液中CK19片段含量进行测定 ,并与正常对照组和泌尿系良性疾病组及其他肿瘤组进行对照分析。结果 膀胱癌组尿CK19平均值为 ( 12 2 0 0± 12 6 0 ) μg/L ,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 1 97± 0 88) μg/L和泌尿道良性疾病组 [尿路感染组 ( 6 70± 2 42 ) μg/L、肾炎组 ( 3 40± 1 41) μg/L、前列腺炎组 ( 1 6 8± 0 5 4) μg/L]及其他肿瘤组 ( 4 10± 1 80 ) μg/L ,差异具显著性意义 ( P <0 0 1)。以3 9ng/ml为临界值 ,尿CK19对膀胱癌的敏感性为 93 3% ,特异性为 82 7% ,阴性预测值高达 97 7%。结论 尿液中CK19片段含量可作为膀胱癌的辅助诊断指标 ,因其具有灵敏、快速、无痛性的优点 ,适用于膀胱癌的筛查和术后复发的监控。  相似文献   

5.
Escherichiafergusonii(弗格森埃希菌 ,原称肠道菌群 10 ) ,系临床少见的分离菌。我们从一老年女性中段尿中分离出 1株 ,报道如下。1 病历摘要患者 ,女性 ,6 5岁 ,2 0 0 2年 11月 12日因尿频、尿急、尿痛来我院就诊。体温 38.7℃ ;血常规Hb 12 2 .0g/L ,RBC 3.83× 10 12 /L ,WBC 9.6× 10 9/L ,N 0 .82 ,L 0 .15 ,M 0 .0 3;尿常规 :外观微混 ,蛋白微量 ,隐血 (3+) ,镜检 :WBC 10~ 15 /HP ,RBC 4~ 9/HP ;中段尿培养分离出弗格森埃希菌纯培养。临床应用环丙沙星治疗。 1周后临床症状消失 ,中段尿培养阴性。2 材料与方法药敏纸…  相似文献   

6.
肝移植术后并发胆总管结石行EST 1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 0 2年 8月 2 0日我们为 1例肝移植术后 2年伴胆总管结石患者行EST治疗获得成功 ,现报告如下 :1 病例资料患者男性 ,6 0岁 ,藏族 ,因原发性肝癌 ,肝硬化失代偿期 ,低蛋白血症 ,于 2 0 0 0年 8月 7日行经典肝移植术 ,术后恢复良好。 2 0 0 2年 7月患者出现皮肤、巩膜轻度黄染且进行性加重 ,无发热寒颤 ,无腹痛 ,大便呈灰黄色 ,小便呈茶色。查体 :体温正常 ,全身皮肤及巩膜中度黄染 ,腹平坦 ,无压痛 ,肝脏肋下 4cm ,质软 ,移动性浊音阴性。实验室检查 :WBC :3.4 8× 10 9g/L ,ALT :310u/l,TBIL :180 .10μmol/L ,DBIL :5 5 .3μmol…  相似文献   

7.
尿分析仪与显微镜下RBC、WBC结果对照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1 对象和方法随机抽取 4 2 6份住院患者新鲜尿液 ,各取尿液 6 ml,分别用CL INITE尿液分析仪测定结果 ,然后以 30 0 0 r/ min,离心 10min,对尿沉渣镜检。镜检报告方式参照《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1 ]。2 结果2 .1 尿 10 A RBC与镜检结果比较见表 1。 330例尿 10 A RBC阴性而镜检阳性者 15例 (4.5 % ) ,其中 5~ 9/ HP细胞者有 9例 ,“+”者为 6例。而 99例 10 A RBC阳性标本中 ,出现镜检阴性者 2 1例 (2 1.2 % )。其中在 38例 10 A RBC为“+”,显微镜镜检阴性者 13例 (34.2 % ) ,2例已被证明是陈旧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 (PNH)…  相似文献   

8.
本文介绍一种简便、快速测定人尿液中硫氰酸盐含量的方法 ,以监测人体内氰化物的摄入量。该方法原理是高锰酸钾对硫氰酸盐的定量氧化释出HCN。在一密闭小瓶中加待测尿液 1ml,并加入 1mol/L的H2 SO4 1ml和 0 .1mol/L的KMnO4 0 1ml,将含有苦味酸盐的黄色试纸条置入其中。在 30℃ (常温 )反应 16h后 ,硫氰酸盐经氧化生成HCN ,后者与苦味酸盐反应生成有色化合物 ,使试纸条变为棕色。将试纸条与标准图谱进行比较 ,可半定量得出硫氰酸盐的含量。若将试纸条上有色化合物洗脱于 5ml水中 ,在 5 10nm处测定其吸光度 …  相似文献   

9.
急性大叶性肺炎误诊为急性黄疸型肝炎2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 病历简介例 1:男 ,43岁。因畏寒、发热、头痛、纳差、乏力 4天伴尿黄 2天。于 1997年 2月 2日以“急性黄疸型肝炎”收入院。查体 :T39℃皮肤、巩膜轻度黄染 ,无肝掌及蜘蛛痣。心脏无异常。肺部叩诊呈清音 ,左下肺闻及少许干性音及细湿音。腹平软 ,肝、脾肋下未及 ,莫非征阴性 ,肝区无叩痛 ,腹水征阴性。实验室检查 :尿胆红素 ( )、尿胆元 ( ) ;血常规 :Hb147g/ L、WBC15 .2× 10 9/ L、N0 .83、L 0 .17;肝功 :总胆红素6 1. 5μmol/ L、直接胆红素 44 . 0μm ol/ L、 AL T正常 ,抗HAVIg M、抗 HCV、抗 HEV、HBVM均阴性 ,B…  相似文献   

10.
用氯化钡沉淀法作尿胆红素定性试验,可提高灵敏度,且无假阳性,介绍于下.取新鲜尿液4~5ml,加入20g/dl BaCl_2 3~4滴,混匀.1000rpm 离心5分钟,轻轻倒去上清液.  相似文献   

11.
一、试剂称取6.5g 尿素,溶于约30ml 蒸馏水中,缓缓加入浓硫酸5ml,混合,再加固兰B(FastBlue B,Flulka)1.6g,玻棒研溶后,加蒸馏水至100ml,滤纸过滤后贮棕色瓶4℃保存.二、操作方法与结果取新鲜待检尿液4滴,加上述试剂1ml,混匀,3min 后观察结果:阴性呈淡黄色;弱阳性呈淡红色;阳性呈棕红色或淡绿色;强  相似文献   

12.
加热法检查本—周氏蛋白尿往往受其它蛋白质的干扰 ,影响结果判断 ,我们对本试验做了一点改进 ,现介绍如下。1 试剂  2 mol/L醋酸盐缓冲液 :取醋酸钠 (含 3个结晶水 ) 1 7.5g,加冰乙酸 4 .1 ml、蒸馏水 1 0 0 ml,调 p H至 4 .9。2 方法2 .1 取患者尿液 4 ml置于玻璃试管中 ,加入醋酸盐缓冲液 1 ml,混匀 ,56℃水浴 1 5min,出现浑浊沉淀。将试管置离心机以 1 50 0 r/min离心 3min,将上清液倒入一玻璃试管内 ,并保留原试管中的沉淀物。2 .2 将盛有上清液的试管放入沸水中煮沸 3min,若上清液中有沉淀 ,再以 30 0 0 r/min离心 5min,将上清…  相似文献   

13.
患者 ,女 ,5 4岁 ,因双下肢瘀点于 2 0 0 2年 3月在我院就诊。既往体健 ,发病前无感染史、服药史和毒物接触史 ,家族中无类似患者 ;体检无肝、脾肿大。血常规 :WBC 5 .5× 10 9/L ,Hb 112 g/L ,BPC 6 1× 10 9/L ,中性粒细胞 0 .6 4 ,淋巴细胞0 .35 ,单核细胞 0 .0 1。骨髓检查示增生明显活跃 ,粒、红比为2 .4 6∶1,粒系 0 .5 8,红系 0 .2 3,淋巴细胞 0 .16 ,巨核细胞 >2 0 0个 /片 ,颗粒型巨核细胞比例明显增高 ,并可见典型小巨核细胞 ,红系偶见类巨幼变 ,粒系未见形态异常 ;肝、肾功能正常 ,PAIgG阴性。予泼尼松 1mg/kg治疗 3个月 ,…  相似文献   

14.
维生素C对尿液葡萄糖测定结果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往已知葡萄糖浓度的尿液中加入不同剂量的维生素C对尿液葡萄糖测定结果的影响。方法:用桂林华通XT-2000型尿液分析仪测定500例已知葡萄糖浓度的尿液标本,按尿糖检测半定量结果分为2.8mmol/L(Ⅰ组)130例,5.5mmol/L(Ⅱ组)102例,14mmol/L(Ⅲ组)165例和28mmol/L(Ⅳ组)103例,在加入不同浓度维生素C后,用干化学试纸条分别进行检测,并观察尿液葡萄糖测定结果为阴性时维生素C的剂量。结果:当Ⅰ、Ⅱ、Ⅲ、Ⅳ组尿液标本中分别加入5、7.5、15和40mg的维生素C时尿液葡萄糖浓度测定的结果变为阴性。结论:随着维生素C浓度逐渐增加,尿糖测定结果呈逐渐下降趋势,说明维生素C起着负干扰作用。  相似文献   

15.
干化学法尿白细胞假阴性原因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干化学法白细胞 (WBC)常规检查 ,有时出现试纸条呈阴性而显微镜检查WBC量较多 ,而导致临床漏诊或误诊。为此 ,我们对 6 1例WBC试纸条阴性而镜检WBC较多的尿样进行了分析 ,并做了相关试验以探讨其因。现将结果报道如下。1 材料与方法1.1 仪器 F— 10 0尿液分析仪及配套试纸条 ,试纸条批号 :2 0 0 30 6 0 3,有效期 1年。严格按仪器及试纸条使用要求进行操作。1.2 方法 对 2 0 0 0例试纸条WBC阴性的尿标本 ,按临床检验操作规程进行离心 ,镜检。镜检WBC较多的标本 6 1例 ,其中蛋白尿 4 9例 ,葡萄糖尿 12例。取试纸条WBC阳性 (3+ )…  相似文献   

16.
目的建立快速检测尿液中有机磷浓度的方法.方法基于尿液中有机磷在碱性条件下与4-(4-硝基苄)吡啶(NBP)反应生成蓝色化合物可在520nm波长比色测定的原理,通过对实验条件的优选和方法学评价,建立了本法.结果本法回收率在91%~113.1%,批内CV%为3.25%~7.63%,批间CV%在7.68%~9.3%,敌敌畏浓度在0~120mg/L、甲胺磷浓度在0~130mg/L范围内线性良好.结论本法准确度和精密度均较好,能符合临床要求.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介绍一种采用尿素酶(EC3.5.1.5)和亮氨酸脱氢酶(EC.1.4.1.9)测定血清或尿液中尿素氛(UN)的新的连续监测分析法。原理血清或尿液中的内源性氨离子能与2一酮异己烯酸、NADH和亮氨酸脱氢酶(LED)起反应,而NADH被氧化成NAD+的反应速车取决于内源性氨离子的生成是。反应原理如下试剂试剂1:为在100mmol/I,N,N-二乙醇胺基乙酸缓冲液(pH8.75)中含2-酮基异乙烯酸3.0mmol/L,β-NADH0.3mmol/L和亮氨酸脱氢酶1.5ku/L。试剂2:为在试剂1中加入尿素酶70ku/L。标准波:为含有17.86mmol/L的UN和不含有UN…  相似文献   

18.
2型糖尿病肾病变患者血和尿中IL—6含量检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伟民  李华  周云  傅祖植 《临床荟萃》2001,16(16):730-731
目的 :检测 2型糖尿病肾病 (DN )患者血和尿中IL 6含量及其与糖尿病微血管病变的关系。方法 :采用ELISA双抗夹心法对 48例 2型糖尿病肾病 (组 1)患者尿液、血液及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HA体外刺激培养上清液(CPBMCS)中的IL 6含量进行检测 ,并与 46例肾功能正常的 2型糖尿病 (组 2 )及 48例健康人 (组 3 )比较。结果 :组 1尿液和血浆中的IL 6含量明显升高 ,其尿液中含量与组 2和组 3比较 ,分别为 (P <0 .0 1和P <0 .0 0 1)。血浆中含量与组 2和组 3比较 ,分别为 (P <0 .0 5和P <0 .0 1)。组 2与组 3之间比较 ;尿液及血浆中含量均无明显差异 (P均 >0 .0 5 )。组 1患者CPBMCS中的IL 6含量与组 2 ,组 3之间无明显差异 (P均 >0 .0 5 )。结论 :尿液和血浆中IL 6含量检测可能作为判断 2型糖尿病肾病病情活动的一项有意义指标  相似文献   

19.
速尿注射液致过敏反应1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1 病例报告 男,62岁.因进行性排尿困难1 a余,无明显诱因出现恶心、厌食、乏力、嗜睡,继而昏迷2 d,到当地医院就诊,行导尿术,流出约1 500 ml混浊尿液,略呈血性,查血生化示:BUN30 mmol/L,Cr560 μmol/L诊断为尿毒症,行血液透析1次,给予对症治疗,静脉输液5 d,神志渐恢复,病情好转,为进一步治疗转入我院.  相似文献   

20.
张静  房芳  邵常岩 《齐鲁护理杂志》2005,11(15):1048-1049
1病历资料 患者女,35岁,因乏力、头晕、心悸4个月加重2d收入院.患者神志淡漠,精神差,重度贫血貌,全身皮肤及巩膜黄染,肝肋下1.5cm,质韧无触痛,脾未触及,双上肢及双下肢凹陷性水肿,自感头晕加重,尿液呈浓茶色,诊断为"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实验室检查:WBC 6.2×109/L,Hb33g/L,PLT 175×109/L.骨髓穿刺报告:红系明显增生,H-J小体.Coomb's试验阳性.符合溶血性贫血的诊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