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3 毫秒
1.
1990年~1996年,我们在中国预防医学科学院的大力支持下,承担了伤寒沙门氏菌噬菌体的研究协助项目,对我国12省区1957~1995年部分年份检出的940株伤寒沙门氏菌进行型别鉴定及流行情况的分析,基本代表了我国伤寒暴发流行的主要菌群及型别分布,为...  相似文献   

2.
一起鼠伤寒沙门氏菌引起的食物中毒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起鼠伤寒沙门氏菌引起的食物中毒李柏桂1王章云1向延松1褚保林1胡志林1李中平1李国平2董中红21997年8月16日,我县通津铺乡四坪村村民陈某,大操大办酒宴,因食物被污染而引起食物中毒,经调查证实为鼠伤寒沙门氏菌所引起,现报告如下。1流行病学调查通...  相似文献   

3.
目的调查了解沙门氏菌引起的感染性腹泻暴发疫情的流行特征及流行因素,为制定预防控制对策提供依据。方法采用现场调查、采样检测及病例个案调查。结果共发病191例,罹患率7.52%,经实验室检测,63份病例及食堂工作人员粪便中,检出鼠伤寒沙门氏菌2份,污水中检出1份鼠伤寒沙门氏菌。结论证实为一起由鼠伤寒沙门氏菌引起的感染性腹泻暴发疫情,传播途径前期主要为接触传播,后期主要为水污染传播。  相似文献   

4.
20个省市区鼠伤寒沙门氏菌噬菌体分型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从医院污水中分离出的30株沙门氏菌噬菌体中选出11株,与Felix0-Ⅰ噬菌体组成为一个分型噬菌体配套,用于沙门氏菌各个血清型的分型。有20个省市自治区送来菌株,从集中分型的2348株中分出31个型和20个未定型。检出最多的9个型依次为7774(48.0%)、0774(17.1%)、6774(7.7%)、4774(7.3%)、5774(3.3%)、3774(2.2%)、4000(2.1%)、0000(1.8%)和7000(1.7%)。医院内感染爆发和食物中毒爆发,大多数均由7774和4774型引起。还分析了家鸭、猪、鼠类、螺蛳及污水中鼠伤寒沙门氏菌的型别及其在流行中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1988~1993年北京伤寒沙门氏菌噬菌体型别鉴定北京市卫生防疫站(100013)张凤琴,王劲,赵贵苏为了掌握北京伤寒沙门氏菌的噬菌体型别及流行型别,我们将12个单位1988~1993年送检的伤寒沙门氏菌进行噬菌体型别鉴定。现将结果报告如下。材料与方...  相似文献   

6.
1989年10月4日~11月12日十堰市某医院儿科,56例住院病儿中发生17例腹泻病儿,其中死亡5例。从病儿的粪便、部分门把手、床沿、桌面上分离出鼠伤寒沙门氏菌。同时,查出4名医务人员为鼠伤寒沙门氏菌健康带菌者。现将结果报告如下。1医院概况该医院儿科病房位于住院部东楼1楼。医院儿科病房有病床56张,病儿多来自于十堰市及襄樊。1楼后门约3~4 m的地方有一垃圾堆,有老鼠、苍蝇活动。病房消毒人员2名为临时工,缺乏卫生常识、无菌观念差。该医院儿科陪伴互串病房,来往人员频繁。发生鼠伤寒流行后,儿科消毒人…  相似文献   

7.
1989年以来,我们在对伤寒噬菌体分型的基础上,又分别对伤寒沙门氏菌做了药物敏感性测定,了解伤寒杆菌对抗生素产生耐药性情况,以指导伤寒病人的临床治疗及控制伤寒的暴发流行,我室将1989年~1996年收集的部分菌株进行了十六种抗生素的耐药性测定,现将结...  相似文献   

8.
利用PCR扩增标记的Dig-dUTP-16SrRNA基因为探针,分析我国不同时间和地区分离的119株伤寒沙门氏菌和1株鼠伤寒沙门氏菌染色体经PstⅠ消化后的16SrRNA基因限制性图谱。结果发现,各菌株的杂交片段范围为7.0~26.5kb,每个菌株有5~10条杂交带不等。通过对每个菌株的杂交结果进行数值分类,119株伤寒沙门氏菌可分为38个RTs,其中新疆伊犁1991年流行菌株和大连1990年爆发菌株大部分(13/20)为同一RT;从国内各高发省份分离的一些流行株也有相同的RT;而一些地区的散发菌株具有独特的RT;鼠伤寒沙门氏菌的RT则更为特别。对39个RTs,进行聚类分析发现:国内的一些流行菌株,爆发菌株在遗传距离0.55处聚成一大类;而散发菌株,非流行菌株则在0.70处聚成另一类。此外,从健康带菌者分离的菌株251所具有的RT单成一类。鼠伤寒沙门氏菌的距离更远。  相似文献   

9.
温州市瓯海区1998~2002年伤寒疫情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伤寒是由伤寒沙门氏菌引起的急性肠道传染病.每年散发病例时有发生,部分地区仍见有爆发.为探讨伤寒发病动态及流行趋势,对我区1999~2002年伤寒疫情报告资料进行统计分析,为今后伤寒的防治工作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0.
筠连县伤寒暴发流行菌株的耐药谱、噬菌体定型及质粒分析刘衡川,王南志,余倩,叶梅君,周蓉华西医科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成都610041)质粒分析近年来被广泛用于流行病学研究中。肖黔林[1]等对伤寒沙门氏菌引起的暴发和散发流行进行了研究,用质粒分析可将84株...  相似文献   

11.
目的为掌握和了解天津市学校集体用餐的卫生状况,找出学生集体用餐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方法采用问卷调查和现场检查的方法,对天津市156所学校集体用餐情况进行了调查。结果学校食堂食品卫生持证率为59.57%,学校卫生设施普遍不足,学校食品从业人员及卫生管理人员食品卫生知识缺乏,存在导致食物中毒的隐患。结论提示应加强卫生监督执法力度,进一步做好食品卫生知识培训工作。  相似文献   

12.
2007—2011年广州市部分食品添加剂监测结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2007—2011年广州市食品添加剂使用情况。方法于2007—2011年在广州市12个区(县级市)的居民主要消费场所(包括餐饮业、超市、肉菜市场、批发市场、零售点等)采用多阶段分层抽样方法选取采样点,以随机采样方式采集不同商家样品,每一批次的同类食品只采1份样品,按国家标准方法对食品中的添加剂(包括防腐剂、甜味剂、漂白剂、护色剂及着色剂)进行检测及评价。结果共采集各类食品样品1 996份,合格1 596份,合格率为79.96%;总监测项目数为11 999项,合格项目数为11 531项,项目合格率为96.10%;检出项目数为2 433项,项目检出率为20.28%。其中防腐剂(苯甲酸、山梨酸)的总合格率为95.17%(3 113/3 271)、甜味剂(糖精钠、甜蜜素、安赛蜜)的总合格率为88.65%(789/890)、漂白剂(二氧化硫)的合格率为84.66%(276/326)、护色剂(亚硝酸盐)的合格率为99.90%(1 001/1 002)、着色剂(胭脂红、苋菜红、柠檬黄、日落黄、亮蓝)的总合格率为97.57%(6 352/6 510)。5大类食品的合格率分别为熟肉制品86.72%(875/1 009)、凉果蜜饯57.94%(146/252)、饮料100.00%(212/212)、米面制品73.22%(134/183)、凉拌菜67.35%(229/340),5类食品的合格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广州市5类食品中12种食品添加剂均存在不同程度的超标使用情况,建议继续加强食品添加剂的监测工作。  相似文献   

13.
目的 了解大连市食品中食品添加剂使用与残留情况.方法 按照《2012年食品中化学污染物和有害因素监测工作手册》规定方法进行检测.结果 10份饮料中安赛蜜超标4份,超标率为40%;5份果冻中安赛蜜超标3份,超标率为60%;60份熟肉制品中,亚硝酸盐检出6份超标,超标率10%;5份海蜇制品中,4份铝残留量超标,超标率为80%;腐竹与银耳各1份二氧化硫超标;此外,2份非发酵豆制品检出苯甲酸,超标率为6.67%,属于超范围使用.结论 市售饮料、果冻安赛蜜超标严重,熟肉制品与海蜇制品中亚硝酸盐、铝残留污染明显,需进一步加强监管,控制污染.  相似文献   

14.
2011年北海市海产品污染状况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黄坚  包贤艳 《职业与健康》2012,28(19):2370-2371
目的了解北海市海产品污染状况。方法采集北海市市售海产品共90份进行重金属(铅、无机砷、镉、总汞)、甲醛、食源性致病菌(霍乱弧菌、副溶血性弧菌、沙门菌、单增李斯特菌、创伤弧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等项目的检测。结果在所检测的90个样品中,合格率为46.7%。铅、无机砷、镉、总汞、甲醛、食源性致病菌的合格率分别为93.3%、94.4%、65.6%、100.0%、94.4%、80.0%,铅、无机砷、镉、总汞的检出率分别为82.2%、54.4%、87.8%、98.9%,甲醛仅在甲壳类干制品中检出。90份样品中共检出副溶血性弧菌18株。结论结果显示,重金属在海产品中存在不同程度的积累,对人体健康存在潜在的威胁。且海产品中存在一定程度的致病菌污染,可能是导致食源性疾病的高危食品。  相似文献   

15.
南京市2007年-2010年食源性致病菌监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南京市食品中食源性致病菌的污染状况,为食源性疾病的监测和预警提供科学依据。方法:2007年-2010年采集南京市售食品共计459份,对沙门菌、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大肠埃希菌O157∶H7、金黄色葡萄球菌、空肠弯曲菌和副溶血性弧菌6种食源性致病菌进行监测分析。结果:459份食品样品中,检出致病菌61株,总检出率13.3%。2007年-2010年食源性致病菌检出率分别为25.3%2、1.3%7、.9%和6.9%。生肉的污染情况最为严重,检出率为45.8%,其次是生速食米面制品,检出率为24%,水产品、熟肉制品和凉拌菜的检出率分别为14.1%、13.3%和5.9%。结论:沙门菌和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对南京市食品的污染普遍存在。生肉、生速食米面制品和熟肉制品是可能导致食源性疾病的高危食品。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安康市食品中微生物污染状况及分布,为有效预防食源性疾病提供科学依据,以保障本市居民饮食安全。方法在全国食品污染物监测网与食源性疾病监测网控制体系下,2011—2012年共采集6大类444个样品,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以下简称单增李斯特菌)、沙门菌、阪崎肠杆菌、0157:H7出血性大肠埃希菌等进行监测与分析。结果444份食品样品中,分离出致病菌46株,总检出率10.36%。其中金黄色葡萄球菌27株(6.08%);阪崎肠杆菌3株(5.77%);单增李斯特菌15株(4.36%);沙门菌1株(0.24%);0157:H7未检出。6大类食品中致病性阳性率最高的是凉皮(30.00%),其次为凉拌菜(11.11%)和糕点及饼干(7.95%),熟肉制品、婴幼儿食品均有不同程度的污染。结论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单增李斯特菌在本市市售食品中广泛存在,应有针对性的防范和控制各类食品致病菌的污染。  相似文献   

17.
夏淳  宋春华 《职业与健康》2012,28(19):2414-2416
目的了解天津开发区餐饮业食品安全管理员的一般情况和卫生行为,以及食品安全知识的期望获得途径,为以后更好的对食品安全管理员进行培训及管理提供参考。方法在开发区随机抽取134家餐饮业,对其食品安全管理员进行问卷调查。结果食品安全管理员以男性为主(67.4%);平均年龄为33.7±8.67岁;食品行业工作年限两年及以上的占80.3%;学历以高中(中专)为主(40.2%),高中(中专)及以上占总人数的69.7%;按学历分组,各组的卫生行为平均得分总体存在差异(F=3.866,P0.01);大、中、小型餐饮服务业专兼职食品安全管理员的构成不一致(χ2=8.124,P0.05),大型餐饮业中专职食品安全管理员构成比为61.5%;主要期望的知识获得途径为培训讲座60人次、网络41人次、科普宣传材料38人次,全年培训时间40 h及以上的仅为14.4%。结论应进一步明确和细化食品安全管理员准入标准,提高全社会对食品安全管理岗位的认识,以多次、多种形式进行培训,从而使食品安全管理员获得更多知识,减少食品安全事故发生。  相似文献   

18.
目的了解食源性疾病发生规律,做好预防控制工作。方法收集大连市食源性肠道传染病和食源性疾病(食物中毒)发病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两类食源性疾病中,以食源性肠道传染病为主,其中细菌性痢疾和其他感染性腹泻占90%。发病高峰在7-8月,5岁以下儿童发病率高于成人,家务及待业人员和散居儿童为主要发病人群。11起食源性疾病(食物中毒)中,高发月份为7月,致病因素主要为微生物性和有毒植物,主要发生在餐饮饭店。结论本文数据仅反映大连市食源性疾病部分情况。大连市的食源性疾病预防应以预防菌痢和其他感染性腹泻为主,同时加强夏季餐饮单位的卫生监管和对旅行团体以及自采自食野生蘑菇人群的宣传教育。  相似文献   

19.
BackgroundFood frequency questionnaires (FFQs) are often used to evaluate individuals' food intakes in epidemiologic studies because of their simplicity and low cost.ObjectiveTo assess the validity of a short (24 items), qualitative FFQ used in the MONA LISA-NUT study.DesignCross-sectional study of a representative sample in three French counties.Participants/settingThe sample included 2,630 participants aged 35 to 65 years from the MONA LISA-NUT study.Main outcome measuresFood consumption was measured with the FFQ and via food records for 3 consecutive days. Plasma fatty acids were measured from a subset of participants.Statistical analyses performedThe FFQ items' validity was assessed by calculating crude and deattenuated Pearson correlation coefficients between frequencies reported by the FFQ and average weights reported by the food records. Furthermore, the validity of some items of the FFQ measuring the consumption of fatty foods was assessed by calculating Pearson correlation coefficients between frequencies of consumption of these foods and dosages of the corresponding plasma fatty acids: fish and eicosapentaenoic acid (EPA) and docosahexaenoic acid (DHA), olive oil and oleic acid, margarine and elaidic acid, and dairy products and pentadecanoic and heptadecanoic acids.ResultsThe mean of the deattenuated Pearson correlation coefficients for all items was 0.46, with values ranging from 0.22 (fried food) to 0.77 (breakfast cereal). The correlation coefficient was ≤0.4 for one third of the 24 items. Moderate correlations were found between fish and EPA/DHA (EPA: r=0.43, 95% CI 0.33 to 0.51; DHA: r=0.39, 95% CI 0.30 to 0.47), but not for other food items.ConclusionsOne third of the 24 items in the short, qualitative FFQ evaluated here were not sufficiently valid. However, for the food groups most commonly studied in the literature, this FFQ had the same degree of validity as other questionnaires designed to classify subjects according to their level of intake.  相似文献   

20.
2004年深圳市食品污染状况调查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梁浩  李慧  黄薇  王舟  吴丽明 《职业与健康》2005,21(9):1334-1336
目的 了解目前深圳市食品污染状况,为制定食品安全指数提供依据。方法 严格按照详细的采样实施方案,在该市7个食品污染物监测区域共14个监测点,采用整群抽样的方法抽取14类829件食品,进行重金属、有机氯、有机磷、黄曲霉毒素B1等化学污染物和沙门菌等病原微生物污染物指标的测定。结果 共获得6282个有效监测数据,其中11件食品中的铅,13件食品中的镉以及9件食品中的砷超出国家标准;六六六、DDT、有机磷农药残留量检出率分别为1.45%、1.72%、53.8%,9种食源性肠道致病菌平均检出率为2.7%,其余食品受污染的水平均大大低于国家标准和CAC标准。结论 深圳市果蔬类食品是农药污染的高危食品,肉及肉制品是肠道致病菌污染的主要食品,部分农副产品重金属超标,今后需重点加强监督管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