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6 毫秒
1.
本文报告以2,4—二硝基氟苯制遣大鼠溃疡性结肠炎模型的方法和结果。造模完成后12天内观察的36只大鼠中32只的结肠有明显的溃疡形成和炎性细胞浸润;与37只健康大鼠比较,溃疡期大鼠离体结肠的肠腔基础压降低,推进活动表现为节律异常增高、相对性肛向出超或单纯无力型改变。而造模后第12~第50天观察的11只大鼠仪1只发现溃疡;本组大鼠结肠的炎性细胞浸润减轻,其中8只的肠壁尚有较明显的纤维组织增生,属溃疡恢复期。该恢复期大鼠结肠的推进行为较溃疡期明显好转。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益气活血化痰汤对溃疡性结肠炎(UC)模型大鼠结肠黏膜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和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基因表达的作用。【方法】采用三硝基苯磺酸(TNBS)法复制UC大鼠模型,将60只大鼠分为正常组,模型组,中药高、中、低剂量组(剂量分别为52、26、13 g·kg~(-1)·d~(-1))和美沙拉嗪组(剂量为0.5 g·kg~(-1)·d~(-1)),分别检测各组大鼠体质量、结肠黏膜病理变化,以及肠黏膜VEGF、ICAM-1基因表达水平。【结果】模型组体质量显著降低,结肠黏膜出现明显病理改变,VEGF和ICAM-1基因相对表达量均显著高于正常组(P0.01)。中药各剂量组均可显著升高大鼠体质量,改善结肠黏膜病理变化,显著降低VEGF、ICAM-1表达水平(P0.01),其中中药高剂量组作用更佳。【结论】益气活血化痰汤对VEGF和ICAM-1基因表达有下调作用,这可能是其治疗UC作用的机理之一。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溃结2号方对实验性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模型大鼠结肠溃疡组织白细胞介素1β(IL-1β)、白细胞介素10(IL-10)mRNA表达的影响。【方法】采用2,4,6-三硝基苯磺酸(2,4,6-trinitrobenzene sulfonic acidTNBS)及免疫诱导法复制UC大鼠模型,将造模成功的36只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中药组(剂量为16.76 g.kg-1.d-1)、柳氨磺吡啶(SASP)组(剂量为0.206 g.kg-1.d-1),每组各12只。观察各组大鼠治疗14 d及21 d后结肠组织的病理改变,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方法检测大鼠结肠组织中IL-1βmRNA、IL-10 mRNA的表达。【结果】给药14 d时,中药组大鼠结肠组织中IL-1βmRNA、IL-10 mRNA表达与模型组及SASP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给药21 d时,中药组大鼠结肠组织中IL-1βmRNA表达量显著低于模型组(P<0.01),IL-10 mRNA表达显著高于模型组(P<0.01)。中药组对UC大鼠结肠组织病理损伤具有修复作用,且效果优于SASP组。【结论】溃结2号方对UC的治疗作用与其能调节结肠组织IL-1βmRNA、IL-10 mRNA表达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4.
实验性溃疡性结肠炎大鼠模型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目的 建立溃疡性结肠炎大鼠模型。方法 经结肠给大鼠注入 8%乙酸溶液 ,每日观察大鼠一般情况 ,10d后处死大鼠取出结肠 ,肉眼观察并做组织学切片进行镜下观察 ,同时应用免疫组化技术检测结肠黏膜内TNF α、IL 10、NF κB细胞因子的表达。结果 大鼠的一般情况、大体病理及组织学病理均与人类溃疡性结肠炎类似 ,并且结肠黏膜TNF α、NF κB表达明显升高 ,IL 10表达明显降低 ,上述细胞因子变化亦与人类溃疡性结肠炎的变化基本一致。结论 该大鼠模型重复性好 ,方法简单 ,短期内即可出现明显症状 ,适合于研究溃疡性结肠炎的发病机制及临床新药开发 ,同时还可用于评价新药疗效。  相似文献   

5.
张冰  谢晶日  孙涛 《中华全科医学》2021,19(9):1447-1450,1577
目的 探讨肠愈宁对溃疡性结肠炎(UC)模型大鼠结肠组织紧密连接(TJ)关键蛋白咬合蛋白(occludin)、闭合蛋白-1(claudin-1)、带状闭合蛋白-1(ZO-1)表达的影响.方法 将60只健康雄性SD大鼠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空白对照组、模型对照组、肠愈宁组、美沙拉嗪组,每组各15只.采用2,4,6-三硝基苯磺...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清热祛湿法联合培菲康对2,4,6-三硝基苯磺酸(TNBS)诱导的溃疡性结肠炎(UC)大鼠的疗效,以及对结肠组织中白细胞介素-10(IL-10)、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的影响。【方法】选用成年雌性SD大鼠40只,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培菲康组(剂量为175 mg/kg)、中药组(肠涤清3.6 g/kg灌肠+肠炎清1号方10 g/kg灌胃)、中药+培菲康组。经不同处理和治疗后,观察各组结肠黏膜损伤程度;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察各组结肠组织中IL-10、TNF-α的表达水平。【结果】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结肠黏膜损伤程度最严重,炎症反应最明显(P0.01);与模型组比较,各治疗组结肠黏膜损伤程度和炎症反应均显著减轻(P0.01);各治疗组间比较,中药联合培菲康组可显著降低大鼠结肠黏膜损伤指数(CMDI),能有效抑制炎症反应,促进肠黏膜愈合(P0.05)。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结肠黏膜TNF-α表达水平显著增加(P0.01),IL-10表达水平显著降低(P0.01);与模型组比较,各治疗组可显著降低结肠黏膜TNF-α表达水平(P0.01),增加IL-10表达水平(P0.01);各治疗组间比较,中药联合培菲康组、中药组可显著降低结肠黏膜TNF-α表达水平,增加IL-10表达水平,其作用优于培菲康组(P0.05);中药联合培菲康组作用优于中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清热利湿法联合培菲康对溃疡性结肠炎大鼠有良好的治疗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增加IL-10表达水平、降低TNF-α表达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 分析缝隙连接蛋白(Cxs)在二硝基苯磺酸(DNBS)诱导的溃疡性结肠炎(UC)大鼠模型中的表达和分布差异,探究缝隙连接蛋白在UC中的可能作用机制.方法 选取3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和DNBS诱导的UC组,通过免疫荧光检测对照组和UC组中Cx32和Cx43蛋白的表达和分布的差异.通过实时定量PCR,Wes...  相似文献   

8.
鸟氨酸脱羧酶表达水平与溃疡性结肠炎病变时相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观察鸟氨酸脱羧酶(ODC)表达水平与不同时相溃疡性结肠炎(UC)模型大鼠结肠病理变化的关系。【方法】Wistar大鼠60只,随机分为正常组(12只),模型1、2、3组(各16只),以90 mg/kg三硝基苯磺酸(TNBS)结肠注射复制UC模型,分别于实验第10、20、30天处死模型1、2、3组大鼠,正常组于第30天处死;分别对各组大鼠结肠进行大体和组织病理学评分,并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结肠ODC的表达。【结果】随着实验周期的延长,模型大鼠结肠病变从急性炎症、组织坏死向慢性炎症、溃疡修复进展,ODC在正常结肠粘膜低表达,在溃疡形成、组织坏死阶段的表达略高于正常组,在溃疡修复、细胞大量增生时ODC表达明显增强,在病灶修复处于稳定阶段时ODC表达有所回落。【结论】不同时相UC模型大鼠结肠ODC表达变化特点与结肠病理变化特点相符。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溃结灵对溃疡性结肠炎(UC)大鼠结肠粘膜核因子-κB(NF-κB)p65蛋白表达及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影响。【方法】将SD大鼠60只随机分为6组,即正常组,模型组,柳氮磺胺吡啶(SASP)组(剂量为0.5 g.kg-1.d-1),溃结灵高、中、低剂量组(剂量分别为18.3、9.2、4.6 g.kg-1.d-1)。除正常组外,其他各组均采用三硝基苯磺酸(TNBS,100 mg.kg-1)复制UC模型;采用酶联免疫(ELISA)法检测血清样本中TNF-α的含量;处死动物,取结肠组织固定,组织切片进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光镜下计数NF-κB p65阳性细胞表达率,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溃结灵高、中剂量组血清TNF-α含量及结肠粘膜NF-κB p65蛋白阳性细胞表达率显著性低于模型组(均P<0.01)。【结论】溃结灵可降低大鼠结肠粘膜NF-κB p65蛋白表达及血清TNF-α的含量,这可能是其治疗UC作用的机理之一。  相似文献   

10.
实验性溃疡性结肠炎模型的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索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肺泡上皮结构改变的潜在机制.方法 建立大鼠COPD模型,于建模第28天,42 d分批处死大鼠,采用免疫组化观察大鼠肺泡上皮紧密连接中闭锁蛋白(Occludin)和闭锁小带蛋白1(zonula occludens-1,ZO-1)的分布和表达.结果 COPD时,42 d实验组肺泡上皮细胞Occludin 和Zo-1表达明显下降(P<0.05);28 d实验组肺泡上皮细胞Occludin 和Zo-1 表达有所降低,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2 d实验组和28 d实验组相比肺泡上皮细胞Occludin表达明显降低,P<0.05,ZO-1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OPD时,紧密连接蛋白表达减少,并随时间的延长,Occludin表达进一步降低,由此证明,Occludin 和Zo-1 表达与肺泡上皮屏障的破坏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观察清肠化湿方对实验性大鼠结肠炎结肠组织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紧密连接跨膜蛋白claudin-1表达水平的影响,以探讨其治疗溃疡性结肠炎(UC)的可能机制。方法 使用TNBS/无水乙醇造模成功后,分为空白组、模型组、清肠化湿方组12.8 g/(kg·d)、美沙拉嗪组(0.67 g/(kg·d)。一次性ig给药,连续10 d后,处死大鼠,留取结肠组织;ELISA法检测结肠组织TNF-a水平,免疫组化法观察结肠上皮claudin-1蛋白的表达情况,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claudin-1 mRNA相对表达水平。结果 清肠化湿方可以降低大鼠结肠炎模型结肠组织TNF-α水平[模型组,清肠化湿组分别为(99.40±32.37),(55.07±12.80)pg/mL],(P<0.01),提高claudin-1 mRNA相对表达水平[模型组,清肠化湿组分别为(2.18±0.78),(3.94±0.91)](P<0.01),减轻对claudin-1蛋白的损伤(P<0.05),清肠化湿方组与美沙拉嗪组疗效无明显差异。结论 清肠化湿方降低结肠组织TNF-α水平,保护紧密连接蛋白claudin-1,是其治疗UC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3.
王伟  王英德 《实用全科医学》2010,8(1):4-5,8,F0003
目的建立大鼠溃疡性结肠炎(UC)模型,检测UC大鼠结肠黏膜基质金属蛋白酶-1(MMP-1)、基质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因子-1(TIMP-1)的表达。方法采用硫酸葡聚糖(DSS)诱导大鼠UC模型,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测定大鼠结肠黏膜MMP-1、TIMP-1在转录水平的表达;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测定MMP-1、TIMP-1蛋白水平的表达。结果在转录水平上,UC大鼠病变结肠黏膜的MMP-1、TIMP-1的表达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两者具有显著差异,而以MMP-1的增高程度更为明显;蛋白水平的表达与此一致。结论DSS诱导的大鼠溃疡性结肠炎与MMP-1的过度表达及TIMP—1的相对不足有关,MMP-1/TIMP-1的比例失调在UC的损伤过程中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观察黄连水煎液微粒体系对大鼠小肠上皮细胞紧密连接结构与紧密连接蛋白-1(zonula occludens-1,ZO-1)表达的影响。方法 通过常规煎煮获得黄连水煎液,经高速离心得黄连水煎液微粒及去微粒水煎液。采用大鼠肠循环灌注模型,分别用空白Kreb-Ringers(K-R)液、黄连水煎液、微粒重悬液和去微粒水煎液对大鼠空肠段进行循环灌注。2 h后取下肠段,以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细胞紧密连接结构的变化,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空肠黏膜中ZO-1的表达水平。结果 空白K-R液组与去微粒水煎液组小肠上皮细胞间连接紧密无明显间隙,ZO-1蛋白呈蜂窝或点状聚集于上皮细胞周围;黄连水煎液组与微粒重悬液组小肠上皮细胞间隙增大,且ZO-1表达水平显著降低(P<0.05)。结论 黄连汤剂中活性成分肠吸收与黄连水煎液微粒体系调节小肠紧密连接结构和ZO-1表达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15.
刘耿  邢金春 《医学综述》2012,(19):3204-3206
紧密连接是细胞黏附的4种连接形式之一,它可维持机体内环境的稳定,保持上皮细胞的极性,影响细胞的运动、增殖、分化,调节细胞功能的发挥。Claudins是紧密连接分子的重要组成蛋白;claudin-7是claudins的24个家族成员之一,目前已有多项研究证实其在多个肿瘤中存在异常表达。肾细胞癌是泌尿系统中最常见的肿瘤之一,其诊治现状目前仍不理想,已经发现的各种标志物均无令人满意的特异性及敏感性,新的生物标志物有待发掘用于肾细胞癌的早期诊断、治疗和预后以及易患人群的早期干预。现就claudins的相关基础研究、claudin-7的研究进展及其在肾细胞癌中的相关研究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6.
紧密连接蛋白(Claudins)是细胞间紧密连接的主要结构之一,它与闭锁蛋白、细胞黏附蛋白、连接黏附分子、跨膜蛋白和细胞黏附分子共同组成细胞间紧密连接,可维持细胞极性和紧密连接的选择透过性。目前,至少26种Claudin分子已被发现,它们分布于多种组织中,其表达由多种途径参与,并具有组织特异性,其异常表达更与肿瘤的发生发展有密切联系。其中Claudin-1、Claudin-3、Claudin-4和Claudin-5在肺癌中有明显异常表达,可作为肺癌检测、诊断、治疗及预后判断等方面的分子标志,为肺癌及其他恶性肿瘤的诊断和治疗提供了新思路。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紧密连接及紧密连接蛋白ZO-1在氯胺酮相关性膀胱炎中的改变及其意义。方法:60只6-8周龄的C57小鼠随机分为氯胺酮组和对照组,2组分别按时间梯度再分为4、8、12周组,每组各10只。氯胺酮组给予氯胺酮100mg/(kg·d)腹腔注射,对照组给予等量的生理盐水腹腔注射;电镜观察膀胱组织超微结构,免疫组化分析ZO-1蛋白表达。结果:氯胺酮组4周时出现指状突起减少,细胞电子密度减低,斑点状结晶减少,紧密连接疏松。8周时细胞管腔面变平,指状突起消失,紧密连接间距离进一步增大。12周时,除上述变化外,紧密连接几乎破坏,黏膜层出现断裂,黏膜下纤维化明显。氯胺酮组从4周开始,ZO-1蛋白表达于细胞质中,部分呈斑块状表达,细胞膜中表达极少,部分标本未见表达。对照组4,8,12周异常表达所占比例分别为0/10,1/10,1/10;实验组分别为7/10,7/10,9/10;Fisher确切检验后P值分别为0.003,0.02,0.001。结论:紧密连接破坏及ZO-1蛋白的异常表达与氯胺酮导致的膀胱炎相关,尿路屏障的破坏可能导致了氯胺酮相关性膀胱炎。  相似文献   

18.
摘要:目的:建立溃疡性结肠炎(UC)大鼠模型,研究溃克灵(KKL)对大鼠溃疡性结肠炎的治疗作用及对结肠组织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基因表达的影响,探讨溃克灵防治溃疡性结肠炎的作用机理。方法:采用TNBS法(100 mg/kgTNBS+50%的乙醇0.25 mL)灌肠复制出溃疡性结肠炎大鼠模型。将72只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SASP(柳氮磺吡啶)组、溃克灵大、中、小剂量组。观察结肠大体形态损伤、组织学变化,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检测结肠组织ICAM-1基因的表达。〖HTH〗结果:与正常组相比,模型组大鼠结肠组织中ICAM-1基因表达显著增高(P<0.01),而溃克灵大剂量组、SASP组较模型组明显降低(P<0.01)。结论:溃克灵对大鼠UC有显著的治疗作用,抑制ICAM-1基因的表达可能是其治疗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9.
溃结灵对溃疡性结肠炎大鼠结肠黏膜ICAM-1基因表达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溃结灵对溃疡性结肠炎(UC)模型大鼠结肠黏膜细胞间粘附分子-1(ICAM-1)基因表达的作用.[方法]取SD大鼠48只,随机分成正常组,模型组,溃结灵低、中、高剂量组(剂量分别为4.6、9.2、18.3 g/kg),柳氮磺胺吡啶组(SASP组,剂量为0.5 g/kg);采用三硝基苯磺酸(TNBS)法复制UC大鼠模型,3 d后各组按设计剂量连续灌胃给药10 d,正常组及模型组给予等容积蒸馏水;取各组大鼠结肠黏膜组织,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法检测ICAM-1基因表达水平.[结果]模型组ICAM-1表达水平显著高于正常组(P<0.01);溃结灵中、高剂量组ICAM-1表达水平显著低于模型组(P<0.05或P<0.01),作用与SASP组相仿(P>0.05).[结论]溃结灵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作用可能与其能抑制UC模型大鼠结肠黏膜ICAM-1基因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强力霉素对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的治疗效果及其可能作用机制。方法采用三硝基苯磺酸/乙醇灌肠诱导实验性溃疡性结肠炎大鼠模型,并分别以小剂量、中剂量和大剂量强力霉素(100mg/kg、200mg/kg和400mg/kg体重)灌肠干预2周,通过肉眼和光镜分别观察结肠组织大体损伤及黏膜病理变化,测定结肠黏膜组织髓过氧化物酶(mydoperoxidase,MPO)活性,原位杂交法分别检测基质金属蛋白酶-2、9(MMP-2、9)mRNA表达,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Ⅳ型胶原蛋白表达。结果溃疡性结肠炎大鼠经不同剂量强力霉素干预2周后,腹泻、稀血便等症状不同程度缓解,结肠组织大体观察,黏膜糜烂、溃疡减少或消失,镜下表现为炎症病变减轻,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明显减少,溃疡不同程度愈合,MPO活性明显下降。MMP-2、9mRNA表达水平下调,Ⅳ型胶原蛋白降解不同程度减少。不同剂量强力霉素治疗组与模型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且在强力霉素一定剂量范围内呈荆量依赖性。结论强力霉素对溃疡性结肠炎有明显的治疗作用,其可能的机制为抑制MMP-2、9mRNA的表达,减少基底膜主要成分Ⅳ型胶原的降解,从而维持细胞外基质成分(extracellular matrix,ECM)的代谢平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