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探讨体外循环术后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cute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ARDS)的早期诊断和呼吸机"肺保护性"通气治疗.方法:手术病人分成传统机械呼吸 终末正压通气(positive end expiratory pressure,PEEP)组(13例)和呼吸机"肺保护性"通气组(21例).回顾分析两组病人体外循环术后ARDS的诊治过程.结果:传统机械通气 PEEP组带机时间(7.2±3.6)d,死亡8例,病死率61.5%;呼吸机"肺保护性"通气组带机时间(4.8±2.1)d,死亡5例,病死率23.8%,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诊断和及时治疗是该病治疗的关键,呼吸机"肺保护性"通气治疗ARDS比传统机械呼吸 PEEP效果更优越,同时积极处理原发损伤和预防各种并发症也很重要.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肺开放策略治疗重症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的临床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18例重症ARDS患者采用压力控制通气模式,预设吸气压40~45 cmH2O,通气频率15~20次/min,吸呼比1.5~2:1,FiO2 80%~100%.外加呼气末正压(PEEP)25~30 cmH2O持续约1 min后,均在20 cmH2O时维持约15~30 min,同时降低吸气压达到潮气量稳定、动脉血气指标理想(PaCO2 PaO2>400 mmHg).肺完全开放后逐渐降低吸气压和PEEP到最佳水平,继续进行肺保护性通气.动态观察肺开放策略实施前后动脉血气指标、中心静脉压(CVP)和平均动脉压(MAP)的变化.结果 18例重症ARDS患者采用肺开放策略治疗,肺的顺应性明显提高,氧合功能障碍明显改善,有效率为83.3%.结论 肺开放策略治疗重症ARDS明显改善了患者的氧合功能,对血流动力学影响小,安全有效地提高了抢救成功率.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足月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的有效治疗方法。方法:对9例患儿采用较低吸气峰压及吸入较低氧浓度策略,机械通气后密切监测血氧饱和度和血气。结果:9例ARDS患儿平均机械通气时间(68.6±24·3)h,治愈7例(77.8%),平均住院时间(15.2±5.98)d,合并呼吸机相关性肺炎4例,多脏器损害2例,气胸1例,肺出血1例。死亡2例(22.2%)。结论:对ARDS患儿早期使用较低吸气峰压及吸入较低氧浓度可提高治愈率。  相似文献   

4.
肺保护性机械通气策略抢救新生儿急性呼吸衰竭临床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肺保护性机械通气策略在新生儿急性呼吸衰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将126例急性呼吸衰竭患者随机分为三组,A组40例,未用机械通气;B组41例,用传统策略机械通气(CMV),潮气量(VT)12~15 ml/kg,呼吸频率(RR)30~40次/分,气道峰压(PIP)<3.43 kPa,呼气末正压(PEEP)(1.12±0.34)kPa;C组45例,运用肺保护性机械通气策略(LPSV),潮气量6~8 ml/kg;呼气末正压(0.84±0.21) kPa,吸入氧浓度(FiO2)由0.8逐渐降至0.3,吸/呼比(I:E)1:1.5~2.0.结果 A组与B、C组相比,未实施机械通气患者的病死率显著升高(P<0.05);传统策略机械通气组病例率及并发症高于运用肺保护性通气策略组(P<0.05).结论 机械通气可显著降低新生儿呼吸衰竭的病死率;肺保护性机械通气策略可进一步减少呼吸衰竭的并发症,降低病死率.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机械通气后并发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的相关危险因素,为提高机械通气后并发ARDS的诊断及预防提供参考。方法选择2005年12月—2010年6月我院收治的接受机械通气超过48 h的148例患者,根据入院后48 h内有无发生ARDS分为ARDS组(121例)和非ARDS组(27例),对比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入院病因、简化急性生理评分(SAPS)、气管切开情况、呼衰指数、pH值、吸气峰值、肺顺应性、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动脉血氧分压(PaO2)、呼气末正压(PEEP)、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呼吸频率、红细胞计数、肌酐及血糖等17项资料,对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对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入院病因、SAPS评分以及气管切开情况进行对比后发现,两组各项资料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检验指标比较显示,ARDS组患者的呼衰指数、肺顺应性、吸气峰值、PEEP与非ARDS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患者肺顺应性、呼衰指数上升,PEEP、吸气峰值升高为导致患者机械通气后发生ARDS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6.
部分液体通气对兔海水淹溺型肺水肿的治疗作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观察肺内注入全氟萘烷(FDC)形成的部分液体通气(PLV)对海水淹溺型肺水肿(PE-SWD)家兔动脉血气、肺顺应性、气道峰压、体循环功能及肺损伤程度的影响.方法:健康成年雄性新西兰兔42只,体质量(2.35±0.21)kg,经气管插管注入配方海水制备成PE-SWD模型后,随机分为3组(n=14):阳性对照组(PE);常规机械通气组(CMV),即常规通气(CMV) 呼气末正压(PEEP)治疗;部分液体通气组(PLV),即肺内注入FDC CMV PEEP.分别观察各组治疗前及治疗后5、15、30、60、120、180 min动脉血气、呼吸力学、体循环参数、肺病理组织学的变化和存活时间.结果:PLV组动脉血氧分压明显提高,达到(262.84±64.33)mmHg(1 mmHg=0.133 kPa),肺静态顺应性提高约31.3%,气道峰压下降约23.4%,血浆TNF-α较PE组减低约24.9%.但存活时间与PE组无显著差异,少于CMV组.结论:PLV可明显改善PE-SWD家兔的动脉血气和肺顺应性、降低气道峰压、减少肺组织损伤,对体循环无明显影响,但治疗结束后存活时间少于CMV.  相似文献   

7.
胸外伤后ARDS的呼吸治疗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目的探讨严重胸外伤后发生呼吸窘迫综合征(acuterespiratorydistresssyndrome,ARDS)的早期诊断和呼吸治疗。方法回顾分析62例胸外伤后ARDS的诊治过程。结果该组分成两组,传统机械呼吸+终末正压通气(PEEP)组39例,带机时间平均(6.2±1.6)d。死亡18例,病死率46.16%;呼吸机“肺保护性”通气组23例,带机时间平均(4.8±2.1)d,死亡6例,病死率21.09%。两组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早期诊断和及时治疗是该病治疗的关键,呼吸“肺机保护性”通气治疗ARDS比传统机械呼吸+PEEP效果更优越,同时积极处理原发损伤和预防各种并发症也很重要。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食管压指导创伤性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患者呼气末正压(PEEP)选择是否优于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协作网(ARDSNet)建议根据吸入氧浓度滴定PEEP的氧合法。方法选择2013年9月至2015年3月厦门市第三医院重症监护病房创伤性ARDS患者12例,均放置食管测压气囊导管,12例患者同时应用食管压与ARDSNet两种方法滴定最佳PEEP。根据PEEP选择方法的不同,分为食管压组与ARDSNet组。记录入组0、24、48及72 h时两种方法滴定最佳PEEP时的气道峰压、食管压、呼气末跨肺压、吸气末跨肺压、肺顺应等指标的变化。结果 (1)食管压与ARDSNet两种方法选择的PEEP值分别为(10.98±4.36)cm H_2O和(7.13±2.21)cm H_2O,食管压组选择的PEEP值高于ARDSNet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食管压滴定PEEP法呼气末跨肺压均为正值,均值为(0.71±0.62)cm H_2O,与ARDSNet组的(-2.29±3.49)cm H_2O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ARDSNet组中73%患者呼气末跨肺压0 cm H_2O。结论食管压通过测量胸膜腔内压计算跨肺压指导创伤性ARDS患者机械通气PEEP选择,能个体化调节PEEP,识别出能从高PEEP获益的ARDS患者,使PEEP设置更符合患者需要。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早期俯卧位通气在小儿脓毒症合并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中的应用效果。 方法 选取湖州市中心医院儿科2017年1月—2019年12月期间收治的脓毒症合并ARDS患儿42例,按数字随机表法将患儿分为观察组(21例)和对照组(21例)。2组患儿在常规气管插管机械通气基础上,均采用俯卧位通气策略,对照组在开始使用呼吸机24 h及以后实施俯卧位通气,观察组在开始使用呼吸机6 h内实施俯卧位通气。对比2组患儿相关指标和并发症发生情况。 结果 观察组较对照组心率更加稳定[(96.3±6.4)次/min vs.(109.6±10.1)次/min],且能降低气道平台压[(17.5±5.5)cm H2O vs.(24.7±4.1)cm H2O,1 cm H2O=0.098 kPa]、明显提高动脉氧分压[(109.8±24.7) mm Hg vs.(67.5±22.8)mm Hg,1 mm Hg=0.133 kPa]、更好地改善氧合指数(114.2±20.6 vs. 89.1±17.2),并明显缩短了患儿气管插管机械通气时间[(7.0±0.8)d vs.(11.6±1.8) d],提高了治愈率(95.23%vs. 6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而2组相关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 结论 早期俯卧位通气的实施能更明显改善脓毒症合并ARDS患儿的氧合指数,稳定心率和降低气道平台压,缩短气管插管机械通气时间并提高治愈率,且相关并发症无明显增加,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0.
黄坚强 《中华全科医学》2014,(11):1876-1877
目的 对比分析肺保护性通气与传统机械通气措施在严重胸部创伤并发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患者的急诊施救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择2011年2月—2013年6月来宁波镇海龙赛医院就诊的胸部严重创伤并发ARDS患者共42例,男性28例,女性14例,平均年龄35.5岁;均给予急诊对症治疗,依据机械辅助通气方式的不同,分为肺保护性通气组(n=30)和传统机械通气组(n=12),比较2组患者的动脉血气分析值、呼吸机相关肺损伤发生率及病死率的差异性。结果 肺保护性通气组患者比传统机械通气组的动脉血氧分压显著增高[(82.45±13.56)vs.(65.72±14.46)mm Hg,t=4.267,P=0.016],二氧化碳分压显著降低[(34.10±12.29)vs.(48.21±11.26)mm Hg,t=-3.064,P=0.023],动脉血氧分压与吸入气氧浓度比值显著增高[(341.76±32.48)vs.(252.12±30.89),t=6.924,P<0.001],呼吸机相关肺损伤发生率及病死率显著降低(10.0%vs.41.7%,P<0.001;13.3%vs.50.0%,P<0.00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严重胸部创伤患者并发ARDS采取肺保护性通气措施可在一定程度上改善血气分析、肺损伤发生率及减少病死率,改善临床预后。  相似文献   

11.
Wu XY  Zheng RQ  Liu HG  Huang DY  Huang YZ  Qiu HB 《中华医学杂志》2011,91(43):3086-3089
目的 研究以膈肌电活动( EAdi)指导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肺复张后呼气末正压(PEEP)的选择.方法 盐酸吸入法复制兔ARDS模型,充分肺复张后分为EAdi法选择最佳PEEP组(EAdi组)、最佳氧合法选择最佳PEEP组(最佳氧合组),两组潮气量(VT)维持6 ml/kg,分别机械通气3h.观察两组在基础、成模、机械通气1、2、3h时的呼吸力学、气体交换及血流动力学的变化.结果EAdi组PEEP为(10.4±1.0) cm H2O,最佳氧合组为(9.7±2.1) cm H2O,组间比较差异尤统计学意义(P>0.05);呼吸力学:机械通气1、2、3h,EAdi组与最佳氧合组气道峰压(Ppeak)、气道平均压(Pm)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气体交换:机械通气1、2、3h,EAdi组氧合指数(PaO2/FiO2)较成模时显著升高(P<0.05),EAdi组PaO2/FiO2、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与最佳氧合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血流动力学:机械通气1、2、3h,EAdi组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与基础、成模时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最佳氧合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EAdi法选择PEEP能够明显改善ARDS低氧血症,且对血流动力学无显著影响,可指导ARDS最佳PEEP的选择.  相似文献   

12.
杨峰  周晓光  肖昕 《广东医学》2005,26(7):892-894
目的探讨肺保护性通气策略在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机械通气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需进行机械通气治疗的60例NRDS患儿随机分成两组,即保护通气组和传统通气组,每组30例。对两组呼吸机设置、血气分析结果、呼吸机相关性肺损伤及其他临床资料进行比较分析。结果保护通气组呼吸机参数吸气峰压(PIP)和平均气道压(MAP)分别为(24.2±2.3)cmH2O和(9.7±2.8)cmH2O,显著低于传统通气组(28.6±3.4)cmH2O和(12.6±3.1)cmH2O(P均<0.01);呼气末正压(PEEP)为(5.8±0.6)cmH2O显著高于传统通气组(4.9±0.9)cmH2O(P<0.01);两组吸入氧浓度(FiO2)、吸气时间(Ti)和通气频率(VR)差异无显著性。保护通气组PaCO2为(53.4±6.7)mmHg高于传统通气组(40.8±10.6)mmHg,二者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两组PaO2分别为(63.5±19.6)mmHg和(67.8±18.1)mmHg,差异无显著性(P>0.05)。保护通气组呼吸机相关性肺损伤(VALI)的发生率为3%,显著低于传统通气组20%(P<0.05);两组脑室内出血(IVH)的发生率分别为20%和27%,动脉导管开放(PDA)的发生率分别为30%和23%,慢性肺疾病(CLD)的发生率分别为3%和10%,二者之间差异均无显著性(P均>0.05);两组上机时间、氧疗时间、住院时间和病死率之间比较差异亦无显著性(P均>0.05)。结论实施肺保护性通气策略可维持适当的肺气体交换,显著降低VALI的发生率,并不增加IVH、PDA和CLD的发生率,PaCO2尚维持在患儿可耐受的范围且无副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分析俯卧位通气(PPV)治疗儿童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中的效果及评估其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儿童重症监护室(PICU)采用俯卧位进行呼吸机辅助呼吸的ARDS患儿50例(俯卧位组),根据患儿基线资料进行配对50例非俯卧位进行呼吸机辅助呼吸的ARDS患儿(非俯卧位组),比较两组患儿的吸气峰压(PIP)、呼气末正压(PEEP)、呼吸频率(RR)、吸入氧浓度(FiO2)、血pH值、动脉氧分压(PaO2)、动脉二氧化碳分压(PaCO2)、氧合指数、血氧饱和度(SpO2)、并发症、病死率、住院时间及机械通气时间等指标。结果 治疗后俯卧位组患儿的p H值、PaO2、氧合指数高于治疗前与非俯卧位组(P<0.01),PaCO2、PEEP、RR、FiO2、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低于非俯卧位组(P<0.01或0.05),面部水肿发生率高于非俯卧位组(P<0.05);PICU住院时间与机械通气时间均短于非俯卧位组(P<0.05)。结论 俯卧位通气治疗能够显著改善ARDS患儿的氧合指数,缩短呼吸机使用及PICU住院时间,护理并发症发生率少。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肺保护性策略在治疗新生儿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和并发症的疗效。方法回顾分析60例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患儿,分两组,观察组用肺保护性机械通气,调整PIP使VT保持6~8 ml/kg,调整FIO2和PEEP,使SPO2维持在85%~95%,呼吸频率为40~60次/min,调整呼吸机相关参数,通常以调节FiO2和呼吸频率为主,潮气量基本保持不变。对照组用传统机械通气。对照组潮气量10~15 ml/kg,气道峰压(PIP)〈25 cm H20,呼气末正气(PEEP)5.0±1.5 cm H20,呼吸频率(R)40~60次/min;并观察两组并发症,用氧时间,机械通气时间,住院时间及死亡率。结果:肺保护性策略组急性肺损伤发生率、机械通气时间、用氧时间、住院时间明显少于常规通气组。结果PDA、IVH发生率、病死率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观察组VALI、IVH发生率、机械通气时间、用氧时间、住院天数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于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患儿,应用肺保护性策略进行机械通气,可以减少相关并发症,缩短机械通气时间、用氧时间和住院时间。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机械通气(MV)联合肺表面活性物质(PS)治疗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NRDS)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7月至2012年6月东莞市横沥医院78例NRDS早产儿临床资料,46例使用肺表面活性物质联合机械通气为研究组,32例单用机械通气为对照组,观察2组患儿的治疗效果、主要血气指标、氧合指数、呼吸机参数、机械通气时间、总吸氧时间和住院时间以及并发症、转归等。结果研究组使用PS 6h后呼吸窘迫症状明显改善;研究组氧合指数(OI)、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呼吸机参数吸入氧浓度(FiO2)、最大吸气峰压(PIP)、平均气道压(MAP)、呼气终末气道正压(PEEP)在治疗后6、12、24h均明显小于对照组,而动脉血氧分压(PaO2)、pH值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或P<0.01);研究组机械通气时间、总吸氧时间和住院时间均明显小于对照组(P<0.01);研究组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呼吸机相关性肺损伤(ventilator associated lung injury,VALI)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2组间气胸、肺出血和颅内出血的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S联合MV能迅速有效地治疗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临床症状、机械通气等均有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肺泡表面活性物质治疗足月新生儿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13年2月-2016年2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90例足月ARDS患儿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45例,对照组患儿采用机械通气治疗,观察组患儿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肺泡表面活性物质进行治疗,比较分析2组患儿治疗前后血气变化、治疗总有效率、并发症发生率和病死率的差异.结果 观察组患儿治疗后动脉血氧分压(PaO2)、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和氧合指数(PaO2/FiO2)明显好于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7.78%,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2.22%;且观察组患儿并发症发生率和病死率明显低于对照组,2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肺泡表面活性物质治疗足月ARDS的临床疗效显著,可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提高治愈率,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小儿重症手足口病合并神经源性肺水肿的呼吸机管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小儿重症手足口病合并神经源性肺水肿(NPE)时的呼吸机管理方法和临床价值.方法 对16例小儿重症手足口病合并严重肺水肿给予机械通气为主的综合治疗,全部患儿均给予同步间歇指令通气(SIMV)加呼气末正压(PEEP)通气治疗,初调参数吸气峰压(PIP)为25~35 cmH2O,呼气末正压为5~15 cmH2O,吸气时间(Ti)0.60~1.0 s,通气频率(VR)20~30 次/min,吸入氧浓度(FiO2)80%~100%,氧流量(Flow)8~12 L/min,以后根据血气随时调整呼吸机参数.结果 经治疗16例肺水肿患儿存活12例(75%),死亡2例(12.5%),放弃治疗2例,3例遗留有神经系统后遗症.12例患儿缺氧症状迅速改善、经皮脉搏氧饱和度达90%的时间为10~45 min,平均(23±21)min,两肺湿啰音完全消失时间为30~80 min,平均(56±21)min,肺水肿后平均机械通气时间为(80.7±7.4) h,平均住院时间为(18.2±4.7) d,所有患儿未发生机械通气并发症.结论 早期机械通气,适当提高呼气末正压、吸气峰压和延长吸气时间是提高手足口病并NPE抢救成功率和降低病死率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8.
比较传统通气策略和肺保护性通气策略(LPSV)应用于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机械通气治疗的效果和相关并发症的发生情况,评价LPSV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将不同原因引起的符合ARDS诊断标准并符合上机指征的54例患儿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每组27例。A组用传统通气策略,B组运用LPSV。对2组呼吸机设置、血分析结果、肺氧合指数、呼吸机相关性并发症、呼吸机运用时间、住院时间的数据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B组患儿的气道峰压(PIP)、潮气量(VT)均低于A组(P<0.01);B组呼气末正压(PEEP)高于A组(P<0.01)。B组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高于A组(P<0.01),2组动脉血氧分压(PaO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氧合指数(OI)B组高于A组(P<0.01)。B组呼吸机相关性肺损伤、气胸的发生率低于A组(P<0.05),2组病死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的上机时间及住院时间均短于A组(P<0.05)。结论采用LPSV治疗ARDS可改善肺部气体氧合,维持适当血氧分压,减少并发症,缩短患儿的上机时间和住院时间,是一种相对安全有效的通气策略。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婴儿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的诊治和转归。方法:回顾分析2000年3月~2003年12月我院ICU科收治的6例婴儿ARDS机械通气的时机、模式、时间及呼吸机参数的调节和并发症。结果:6例患儿中2例治愈,3例放弃治疗,1例死亡,开始用呼吸机的时间最短于发病后2h,最长于发病后18h,平均(10.7±6.3)h,平均通气时间(8.1±5.9)d,呼吸机参数最高PIP(27.1±8.8)cmH2O,PEEP平均(6.6±4.8)cmH2O,平均气道压(MAP)(15.6±6.4)cmH2O,FiO2(65±35)%,最高PIP持续时间(36.7±10.6)h,最高FiO2持续时间(26.8±12.7)h。合并气胸2例,多脏器损害3例。结论:ARDS患儿要早期诊断、早期机械通气治疗。选择保护性肺通气策略即最佳PEEP、限制性PIP(低潮气量)、短时间高氧浓度吸入后尽快降低氧浓度的模式,患儿病情逐渐好转,同时亦减少患儿呼吸机相关性肺损害发生的机会,提高治愈率。  相似文献   

20.
低氧血症一般氧疗法难以缓解,为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一大临床特点.故及早、正确使用机械呼吸,是救治ARDS的主要措施之一.应用呼吸机治疗ARDS,可以选用间歇正压通气(IPPV)、呼气末正压通气(PEEP)及周期性PEEP、高频通气(HFPPV、HFIV)等通气方式,以达到重新吹开萎缩的肺泡、减少肺血分流量、增加肺功能残气量,从而改善通气和换气功能,提高动脉血氧分压,有效纠正缺氧的目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