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白蛋白尿与颈动脉内中膜厚度的关系。方法:将146例2型糖尿病(type 2 diabetes mellitus,T2DM)患者行24小时尿微量白蛋白检测,根据结果分为正常白蛋白尿组(86例)和异常白蛋白尿组(60例)(包括微量白蛋白尿组和大量白蛋白尿组),对两组患者分别进行各项生化指标及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ntima-media thickness,IMT)的检测,并对两组数据进行单因素、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进一步经方差分析比较正常尿、微量白蛋白尿(micro - albuminuria,MAU)以及大量白蛋白尿三组间颈动脉IMT的差异。结果:①单因素logistic回归显示病程、视网膜病变发生率、甘油三酯(triglyceride,TG)、颈动脉IMT和血肌酐(creatinine,Cr)是2型糖尿病白蛋白尿的危险因素;②多因素logistic回归示病程长、甘油三酯高、颈动脉内中膜厚度增厚、血肌酐增高是2型糖尿病患者白蛋白尿的独立危险因素(OR值分别为 1.105,1.528.12.781,1.029)。③方差分析结果显示: 正常白蛋白尿组、微量白蛋白尿组、大量白蛋白尿组三组间颈动脉IMT均数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而微量白蛋白尿组与大量白蛋白尿组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805)。结论:2型糖尿病患者颈动脉IMT是白蛋白尿的一个独立危险因素(OR=12.871),糖尿病肾病的严重程度与颈动脉IMT无明显相关性(P=0.805)。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合并脑梗死患者的颈动脉中层厚度(IMT)与危险因素。方法测定106例2型糖尿病合并脑梗死(DM+CI)及101例单纯糖尿病(DM)患者的颈动脉IMT,对两组间临床数据进行比较及回归分析。结果DM+CI组的年龄、高血压病比率、尿微量白蛋白排泄率比单纯DM组明显升高,DM+CI组的平均IMT比单纯DM组明显增厚,随着颈动脉IMT的增厚CI发生危险性增大。回归分析显示,年龄、高血压、高甘油三酯是DM+CI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2型糖尿病颈动脉IMT与脑梗死有明显关系,2型糖尿病患者,年龄、高血压、高甘油三酯是发生脑梗死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微量白蛋白尿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方法根据24h尿蛋白测定结果,将143例患者分为正常白蛋白尿组(NAU)96例,微量蛋白尿组(MAU)47例。应用高频多普勒超生检测颈动脉内膜中层(IMT)及颈动脉粥样斑块,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颈动脉IMT增厚的危险因素。结果143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微量蛋白尿的阳性率为33%,MAU组颈动脉IMT明显增厚(1.04±0.25),NAU组颈动脉IMT(0.79±0.18),两组相比较有明显的差别。MAU与颈动脉IMT增厚有明显的相关性。结论MAU是高血压患者颈动脉IMT增厚的一个预测指标,可作为颈动脉粥样硬化的早期指标。  相似文献   

4.
目的 观察2型糖尿病患者尿微量白蛋白与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的相关性,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 2型糖尿病患者76例,按测得的尿微量白蛋白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其中尿微量白蛋白≥30 mg/L归入实验组,共34例,尿微量白蛋白<30 mg/L归入对照组,共42例.采用高分辨率彩色多普勒,分别测量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采用SPSS V17.0软件进行统计处理.结果 两组测得的IMT值分别为(1.22±0.30)mm和(1.06±0.24)mm,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T2DM患者尿微量白蛋白与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靶器官损害与血浆醛固酮(ALD)水平的关系。方法:选择原发性高血压患者122例,男71例,女51例,年龄(51.57±10.77)岁,根据超声心动图计算左室质量指数(LVMI)将患者分为左室肥厚(LVH)组和无LVH组;根据颈动脉超声测定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及有无斑块将患者分为颈动脉IMT增厚组和无颈动脉IMT增厚组;根据微量白蛋白尿测定将患者分为有微量白蛋白尿组和无微量白蛋白尿组。测定患者收缩压(SBP)、舒张压(DBP)、体质量指数(BMI)、空腹血糖(FBG)、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等,并用放射免疫方法检测患者血浆肾素(PRA)及ALD水平。比较有、无靶器官损害组间ALD水平的差异。结果:LVH组和无LVH组、颈动脉IMT增厚组和无颈动脉IMT增厚组、微量白蛋白尿组和无微量白蛋白尿组间血浆ALD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原发性高血压患者LVH、颈动脉IMT增厚和微量白蛋白尿与血浆ALD水平可能无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2型糖尿病患者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和血脂的关联性。方法选取诊治的50例2型糖尿病患者(观察组)和50例健康患者(对照组)。2型观察组中27例颈动脉内膜增厚患者(颈动脉增厚组),23例颈动脉内膜正常患者颈动脉正常组。检测所有患者的空腹血糖、总胆固醇、三酰甘油、餐后2h血糖、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结果观察组三酰甘油、总胆固醇、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 P <0 m.05)。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低于对照组( P <0.05),颈动脉中层增厚组患者血脂、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和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明显高于正常组( P <0.05)。结论检测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和血脂对2型糖尿病患者的诊断意义极大,值得在临床工作中加大使用范围。  相似文献   

7.
陆明  刘方平  任启飞  刘帅 《淮海医药》2022,(3):244-247+252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T2DM)患者外周血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LR)、血小板/淋巴细胞比值(PLR)与尿白蛋白/肌酐比值(UACR)的相关性。方法:选取某院收治的85例T2DM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UACR检测结果,将患者分为正常白蛋白尿组(UACR<30 mg/g)32例、微量白蛋白尿组(30 mg/g≤UACR<299 mg/g)31例及大量白蛋白尿组(UACR≥300 mg/g)22例。比较3组患者一般资料,分析NLR、PLR与UACR的相关性,采用多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T2DM患者UACR的因素。结果:3组患者性别、糖尿病病程、吸烟、BMI、舒张压、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总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大量白蛋白尿组和微量白蛋白尿组患者年龄、收缩压均高于正常白蛋白尿组,估算的肾小球滤过率(eGFR)低于正常白蛋白尿组,且大量白蛋白尿组收缩压高于微量白蛋白尿组,eGFR低于微量白蛋白尿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患者NLR和PLR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l...  相似文献   

8.
王榕枫  邹玲梅  欧红芹 《安徽医药》2018,39(10):1218-1221
目的 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尿白蛋白水平与血尿酸、血糖、血脂、血压之间的关系。方法 选取2013年1月至2017年4月在蚌埠市第三人民医院住院的168例2型糖尿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尿白蛋白排泄率(UAER)、24 h尿白蛋白量将研究对象分为3组,即正常白蛋白尿组63例,微量白蛋白尿组58例,大量白蛋白尿组47例。分析各组间患者血尿酸、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三酰甘油、总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低密度脂蛋白水平之间的差异。采用Pearson相关与多元线性回归法分析UAER与血尿酸等各项指标之间的相关性,采取多因素logistic回归法分析白蛋白尿异常的影响因素。结果 正常白蛋白尿组患者血尿酸、高尿酸血症发生率、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三酰甘油、总胆固醇均低于其他两组(P<0.05);微量白蛋白尿组患者血尿酸、三酰甘油水平低于大量白蛋白尿组(P<0.05)。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UAER与血尿酸、糖化血红蛋白、三酰甘油呈正相关(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糖尿病病程越长、收缩压越高、血尿酸及三酰甘油水平越高是白蛋白尿异常的危险因素。结论 2型糖尿病患者尿白蛋白水平与血尿酸、血糖、血脂、血压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9.
2型糖尿病肾病相关危险因素分析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目的 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糖尿病肾病(DN)相关危险因素。方法 对258例2型糖尿病患者根据尿微量白蛋白/肌酐值(ACR)分为3组,分别是正常白蛋白尿组、微量白蛋白尿组、大量白蛋白尿组,同时对3组采集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大量白蛋白尿组和微量白蛋白尿组的糖尿病病程、糖化血红蛋白(HBA1C)、血尿酸(UA)、同型半胱氨酸(Hcy)、超敏C反应蛋白(CRP)高于正常白蛋白尿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itic回归分析中糖尿病病程和糖化血红蛋白被纳入回归方程,是糖尿病肾病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2型糖尿病病程长、血糖控制欠佳是糖尿病肾病发生发展的关键因素。血尿酸、同型半胱氨酸及C反应蛋白与糖尿病肾病具有相关性。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血尿酸、尿微量白蛋白水平与2型糖尿病颈动脉内膜病变的关系。方法选取我院2009年1月至2012年6月216例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成研究1组、对照1组,研究2组和对照2组,对比分析四组患者的病程、BUA、FBG、TG、TC、LDL、HDL、UAER、颈动脉IMT变化情况。结果四组患者所测得的BUA、UAER进行比较,其差异都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血尿酸、尿微量白蛋白水平与2型糖尿病颈动脉内膜病变之间存在相关性。结论血尿酸、尿微量白蛋白水平与2型糖尿病颈动脉内膜发生病变具有相关性,而BUA、UREA水平变化是其主要测得指标,如异常需马上治疗,防止患者出现颈动脉内膜病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