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8 毫秒
1.
2.
3.
分析染色体畸变人外周血淋巴细胞培养时间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人外周血中淋巴细胞培养时间进行了研究,在动态观察中外周血的淋巴细胞36小时开始出现分裂相、40小时达第一次高峰,分裂指数为7.2%,分裂细胞全部为M_1期。52小时M_2细胞相达51.3%,M_3细胞相为0.3%。40小时淋巴细胞培养的分裂相10例均值为9.08%,分裂相中的中期为74.0%,全部为M_1细胞相,因而质量完全符合需要,故40小时培养的人外周血淋巴细胞实验法是分析染色体畸变的较好的方法。  相似文献   

4.
本实验对45例卵巢肿瘤患者与10名正常人外周血淋巴细胞染色体的SCE、微核、染色体脆性部位进行分析和对比,发现恶性肿瘤患者上述三个指标比良性肿瘤患者和正常人都显著升高。6915-924断裂频率最高。本文还对恶性肿瘤发生机制及预后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人淋巴细胞遗传物质在NaAsO2作用下受到损伤的情况,进一步探讨砷对人体细胞遗传物质损伤的作用机理.方法用不同浓度的NaAsO2(2.01×10-6 m ol/L、4. 13×10-6 mol/L、6.24×10-6 mol/L)对在体外培养的人淋巴细胞进行染毒, 对淋巴细胞出现的染色体畸变率、姊妹染色单体互换率进行分析.结果不同浓度NaAsO2处理的淋巴细胞,出现的染色体畸变率(8%、10.5%、15%)、姊妹染色单体互换率(11%、15%、21%)显著高于对照组(2.5%、2%). 结论 NaAsO2直接作用人淋巴细胞的染色体,是人淋巴细胞遗传物质的毒性因子.  相似文献   

6.
7.
作者对14例恶性骨肿瘤和14例良性骨肿瘤患者与15例正常成人的外周血淋巴细胞染色体数目改变。结果畸变及微核变进行了研究,结果:恶性组染色体的平均值,正常二倍体81.9%,非正常二倍体18.1%,结构畸变率5.9%,微核率7.3‰,与良性骨肿瘤组的94.4%,5.6%,2.14%,3.1‰及正常人群的97.6%,2.4%,0.93%〉2.4‰相比较,存在高显著差异,P〈0.01。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染色体数目畸变与膀胱癌分期、分级及预后的关系。方法对20例膀胱癌患者行外周血淋巴细胞染色体数目畸变进行分析。结果患者组中亚二倍体、超二倍体、多倍体的出现率及总畸变率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结论随着肿瘤恶性程度的增加,染色体变异范围扩大,多倍体的出现可能预示着肿瘤的恶性倾向和患者的预后不佳  相似文献   

9.
为了解橡胶制品生产中排放废气物对居民染色体畸变的影响,采用WHO推荐的微量血培养方法和Buckton外周血淋巴细胞染色体畸变分类法,对居住于包头橡胶制品厂下风向居民我居民40例和上风向居民区居民48例进行了外周血淋巴细胞染色体畸变调查。调查结果显示:两组之间细胞染色单体畸变率、染色体畸变率及细胞为率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不论是调查组还对照组,细胞染色单体畸变率、染色体畸变率及细胞总畸变率男女性别之  相似文献   

10.
11.
对广西某肝癌高发区饮水类型和主食口粮不同的各组人群共122例进行了SCE检测.结果表明:长期饮用塘水、主食玉米占口粮50%以上人群与长期饮用自来水、主食大米人群的SCE频率相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提示:SCE频率升高可能与长期摄入黄曲霉毒素B_1和饮用塘水有关.  相似文献   

12.
本文报道30例离体培养的人体外周血淋巴细胞于加入登革Ⅱ型病毒前后的SCE值改变.结果表明:登革Ⅱ型病毒可以提高人体外周血淋巴细胞的SCE值,说明该病毒对人体淋巴细胞染色体具有损伤作用。实验还观察到不同个体的淋巴细胞在加入登革Ⅱ型病毒后,其SCE率的升高有一定的个体差异,说明了染色体或DNA损伤程度的不等。  相似文献   

13.
本文对12例习惯性流产夫妇外周血淋巴细胞染色体作了乙醇致畸敏感性研究.以SCE、微核及其染色体畸变为检测指标.结果提示乙醇是一种较强的染色体致畸剂.总体讲,习惯性流产夫妇细胞染色体稳定性较差,并对乙醇的致畸效应较常人更为敏感  相似文献   

14.
本文采用巨细胞病毒(CMV)AD-169株感染人胚肺二倍体细胞后,分别在24、48、72、96h 制作染色体,经核型分析发现,CMV 可致染色体畸变,发生畸变的细胞占36%。初步证明染色体畸变主要发生在 C 组,其次为 A组。故先天性 CMV 感染引起的致畸现象可能与此二组染色体畸变有关。  相似文献   

15.
本实验通过将正常人体外周血淋巴细胞经HESW处理后培养96小时制片,观察染色体损伤指标(染色体畸变率,异常细胞率),以期了解国产JT-Ⅱ型水槽式碎石机对正常人体细胞遗传物质染色体力影响情况。实验结果表明HESW对正常人体细胞遗传物质有影响,且与接受冲击被处理次数,标本距F_2的距离成正相关  相似文献   

16.
目的 :研究和比较色氨酸 (Trp)、异亮氨酸 (Ile)、甘氨酸 (Gly)、脯氨酸 (Pro)、苏氨酸 (Thr)、组氨酸(His)、精氨酸 (Arg)、赖氨酸 (Lys) 8种氨基酸对人外周淋巴细胞和植物根尖细胞姐妹染色单体交换 (SCE)的影响 ,探讨氨基酸的诱变性在人和植物中的异同。方法 :人外周淋巴细胞和植物根尖细胞 SCE。结果 :8种氨基酸都能显著诱导人外周淋巴细胞和蚕豆根尖细胞 SCE增加 ,但并不随着氨基酸浓度的增加而增加 ,而是当增加到一定程度后再增加氨基酸浓度并不能再增加 SCE频率 ;它们都能显著降低大麦根尖细胞的自发 SCE发生频率。但其降低的 SCE并不随着氨基酸浓度的增加而持续降低 ,而是当降低到一定程度后再增加氨基酸浓度并不能再降低 SCE频率。结论 :氨基酸对人外周淋巴细胞和植物根尖细胞 SCE影响是不完全相同的 ,甚至在不同的植物中也表现不同。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和比较4种三磷酸脱氧核苷(dNTP)对人外周血淋巴细胞和植物根尖细胞姐妹染色单体交换(SCE)的影响,探讨其发生的机理。方法:人外周血淋巴细胞和植物根尖细胞SCE。结果:4种dNTP中dGTP能显著诱导人外周血淋巴细胞和大麦及蚕豆根尖细胞SCE增加,且随着dGTP浓度的增加而增加。dATP能显著降低人外周血淋巴细胞和大麦及蚕豆根尖细胞的自发SCE发生频率,但其降低的SCE并不随着dATP浓度的增加而增加,而是当降低到一定程度后再增加dATP浓度并不能再降低SCE频率。dCTP和dTTP不影响人外周血淋巴细胞SCE,但能显著降低蚕豆根尖细胞的自发SCE发生频率,增加大麦根尖细胞自发SCE发生频率,且均呈剂量依赖性。在人外周血淋巴细胞中,dGTP对SCE的诱导能力完全被相同浓度的dATP和dCTP所抑制,但不受dTTP的影响。在植物中每种dNTP对SCE的诱导能力都可以被其它任何一种dNTP所抑制。相同浓度的4种dNTP混合处理不影响SCE的发生频率。续集:dNTP对人外周血淋巴细胞和植物根尖细胞SCE影响是不完全相同的,甚至在不同的植物中也表现不同。dNTP库的不平衡是影响SCE发生的一个因素,其影响可能是诱导SCE发生,也可能是降低SCE发生频率。单独一种dNTP改变会影响SEC,但这种影响可以被另一种dNTP抑制。4种dNTP保持平衡能保持SCE的低发生频率。  相似文献   

18.
本文研究了急性呼吸道和肠道病毒感染婴幼儿的染色体畸变率与SCE频率。初步探讨了病毒感染与染色体畸变率及SCE频率的关系。实验结果表明,病毒感染后染色体畸变率及SCE频率明显增加,与正常婴幼儿比较有非常显著差异。染色体畸变率与SCE频率之间不相关,r=-0.222。不同病毒感染不同个体所引起的染色体畸变类型不同,SCE频率变化也不同。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青霉胺和硫酸锌对正常人外周血淋巴细胞DNA的损伤程度。②方法采用染色体分析技术,分别对对照组、青霉胺组(0.01μg/L)、硫酸锌组(0.02μg/L)和青霉胺+硫酸锌组(青霉胺0.01μg/L,硫酸锌0.02μg/L)体外培养的淋巴细胞姐妹染色单体交换(SCE)频率进行了观察。③结果对照组、青霉胺组、硫酸锌组和青霉胺+硫酸锌组的SCE计数平均值分别为5.43±0.53,8.15±1.36,5.66±0.59和6.71±0.74,除对照组与硫酸锌组之间差异无显著性(t=1.264,P>0.05)外,其他各组之间差异均有极显著性(t=4.054~8.120,P<0.001)。④结论硫酸锌对染色体稳定性无影响,青霉胺对DNA损伤有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自1974至1994年期间对院内外转来的3392例进行外周血核型鉴定。3392例中和泌尿科有关患者1141例,将其分为三大类:1.可疑染色体畸变者523例。2.外阴部男女难分者193例。3.男性不育或妻子患习惯性流产者425例,其畸变检出率分别为41.9%,13.5%,3.5%,总的畸变检出率22.4%。核型鉴定对这三大类患者的重要性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