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探讨恩替卡韦治疗乙型肝炎肝硬化的临床疗效。方法随机选取本院收治的46例应用恩替卡韦治疗乙型肝炎肝硬化的患者为观察组,46例应用拉米夫定治疗乙型肝炎肝硬化的患者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谷丙转氨酶(ALT)、Child-Pugh评分变化及不良反应的发生率。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ALT检查结果及Child-Pugh评分较前均有好转。观察组患者治疗后ALT水平、Child-Pugh评分结果均明显小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用药治疗期间均无药物不良反应发生,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恩替卡韦治疗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具有较高的安全性及临床有效性,有利于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可作为治疗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的主要药物,值得临床上进一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糖代谢异常状况及合并糖尿病的发生率。方法 46例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按Child-Pugh肝功能分级分为:A级;B级;C级3组,21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为对照组。行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采用葡萄糖氧化酶法测定血糖浓度。结果肝硬化各组OGTT 2h平均血糖浓度均高于7.8mmol/L,肝硬化A级稍高于对照组,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肝硬化B、C级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46例肝硬化患者中,诊断糖调节异常12例(26.1%),糖尿病16例(34.8%)。结论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的糖代谢异常,糖尿病发生率高,有必要对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进行糖耐量试验,做到早期发现,早期干预。  相似文献   

3.
42例乙型肝炎后肝硬化患者胰岛素检测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乙肝)后肝硬化患者胰岛素变化的规律及临床意义。方法对我院住院的乙肝后肝硬化患者共42例进行胰岛素检测。结果随着乙肝后肝硬化病情的加重,肝功能损害的加深,胰岛素值也随之升高。结论乙肝后肝硬化患者通过测定胰岛素值有助于治疗和预后的判断。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后肝硬化伴发糖代谢异常并进行临床分析。方法对126例乙型肝炎后肝硬化患者进行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依据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中餐后血糖高峰值在7.8~11.1 mol/L的范围内为糖耐量减退,而>11.1 mol/L者为糖尿病分为糖耐量正常组41例,糖耐量减退组59例,糖尿病组26例。并选取同期进行健康体检人员50例为正常组。结果正常组与肝硬化糖耐量减退组、糖尿病组血糖、胰岛素水平、C肽、胰岛素敏感性检测并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乙型肝炎后肝硬化伴发糖代谢异常应进行血糖检测,及早诊断,选择合理方法控制血糖,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5.
柯美华 《中国基层医药》2014,(24):3807-3808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乙型肝炎(乙肝)后肝硬化的临床疗效。方法122例乙肝后肝硬化患者按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1例,对照组口服还原型谷胱甘肽治疗,观察组联合应用中医药治疗。观察两组治疗前后肝功能、肝硬化4项指标(血清HA、PC-Ⅲ、LN、C-Ⅳ)及B超指标的变化,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两组治疗后肝功能(ALT、AST)及肝硬化血清学指标(HA、PC-Ⅲ、LN、C-Ⅳ)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观察组:t =9.523、12.388、10.193、11.137、8.452、7.017,对照组:t =8.621、8.965、3.147、6.471、4.597、5.652,均P<0.05),观察组上述指标均优于对照组(t =6.520、5.317、4.368、3.785、5.681、4.863,均P<0.05);两组治疗后脾脏厚度分别为(43.23±2.62)mm、(43.42±2.41)mm,门静脉内径分别为(12.33±0.86)mm、(12.52±0.84)mm,均较治疗前降低(观察组:t=3.710、4.635,对照组:t=3.125、3.417,均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1.8%,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8.7%(χ2=4.171,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乙肝后肝硬化,能有效改善肝功能,降低血清肝硬化指标,优于单独还原型谷胱甘肽治疗。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乙型肝炎后肝硬化反复发作因素分析.方法 2005年1月至2010年1月门诊或住院诊治的符合入选标准的乙型肝炎后肝硬化患者326例,分为肝硬化反复发作≥3次者为反复发作组156例,肝硬化发作≥1次者为稳定组170例;观察两组病例能够诱发肝硬化反复发作因素,并进行比较.结果 两组反复发作因素(病程、损肝药物、精神刺激、过度劳累、手术创伤、饮酒史、过量甜食摄入、PCR-HBVDNA 定量)进行比较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充分认识乙型肝炎后肝硬化反复发作因素进行积极采取针对性措施,减少和防止肝硬化反复发作.  相似文献   

7.
酒精性肝硬化46例临床特点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秀彦  赵捷 《临床医药实践》2006,15(10):769-770
目的:了解酒精性肝硬化在山西地区的临床特征。方法:将1999年1月-2005年10月在我院治疗,资料较完整的山西籍酒精性肝硬化患者46例与同期住院的48例病毒性肝硬化(随机抽取)患者的特点进行分析。结果:酒精性肝硬化组的乏力、纳差、肝区疼痛、腹腔积液的出现率明显高于肝炎后肝硬化组的乏力、纳差(P<0.05),肝区疼痛、腹腔积液(P<0.01);而酒精性肝硬化组的肝大明显高于肝炎后肝硬化(P<0.01),而脾脏轻度以上增大者低于肝炎后肝硬化(P<0.01);酒精性肝硬化组的r-GT、ALP明显高于肝炎后肝硬化(P<0.05),而腹胀、肝掌、蜘蛛痣、A ST、ALT、B IL、A/G两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山西地区酒精性肝硬化具有其临床特点,只要认真询问病史,掌握其临床特点不难作出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8.
乙型肝炎肝硬化伴发脊髓病变尚少报道,我们现遇到1例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
目的 对乙型肝炎(乙肝)后肝硬化伴发糖代谢异常进行临床分析。方法 乙型肝炎后肝硬化患者96例(肝硬化组),对患者采取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根据试验结果将患者分为糖耐量减退组、糖耐量正常组和糖尿病组,各32例,并选取健康体检人员32例为正常组,观察比较各组空腹和餐后2 h血糖、胰岛素、C肽指标以及β细胞功能指数(HBCI)水平。结果 正常组与糖耐量减退组、糖尿病组的空腹和餐后2 h血糖、胰岛素水平、C肽以及HBCI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乙型肝炎后肝硬化伴发糖代谢异常情况进行及早诊断,采取合理措施控制患者血糖,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生活水平,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后肝硬化并发糖代谢异常的临床特点。方法选取本院2009年1月~2012年12月96例乙型肝炎后肝硬化患者,经糖耐量检测,将其分成糖耐量异常组、糖调节健康组、糖尿病组,并选取32例健康者做对比,对其予以C肽释放检测,分析对比血糖(GLU)、胰岛素(INS)及C肽含量。结果糖耐量异常组、糖调节健康组和糖尿病组在胰岛素分泌指数、胰岛素抵抗指数方面无差异性,数值上升。结论乙型肝炎后肝硬化患者具有高胰岛素血症,其胰岛素敏感性下降,出现糖代谢异常需及时防治,首先确保血糖值正常。  相似文献   

11.
肝硬化腹水并发低钠血症在临床上比较常见,不及时处理或处理不当将影响疾病的预后。现将本院2004年12月至2006年12月收治的肝硬化腹水并发低钠血症46例进行分析,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肝硬化并发自发性腹膜炎(SBP)的危险因素及有效的临床诊治措施。方法 46例肝硬化并发SBP患者,探讨SBP的临床特征、发生的危险因素及有效的诊疗,提高临床医师对该病的认识,以其早诊断、早治疗,改善预后并寻求该病的预防措施。结果 SBP发生的高危因素与消化道出血、感染、腹水蛋白浓度等密切相关。结论 消化道出血、肠道感染、腹水蛋白浓度降低是肝硬化并发SBP的危险因素,应对此类患者常规腹水穿刺,以便早发现早治疗,针对危险因素积极对症处理,以降低SBP的发生率和致死率。  相似文献   

13.
阿德福韦酯治疗代偿性乙型肝炎肝硬化疗效已得到公认,为进一步提高疗效,我们应用阿德福韦酯联合苦参素胶囊治疗代偿性乙型肝炎肝硬化46例,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4.
15.
胡雯雯  赵娟 《现代医药卫生》2001,17(12):1025-1025
我院从1996年6月~1998年6月共收治乙型肝炎后肝硬化168例 ,对患者心理状态分析如下 :1临床资料168例患者的临床诊断标准系参照1995年第五次全国传染病寄生虫病会议修订的标准。其中男145例 ,女23例 ,年龄17~83岁。2心理状态分析随着医学模式的改变 ,心理社会因素对疾病的发生与转归的影响也越来越受到医学界的关注。乙型肝炎后肝硬化患者绝大多数都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心理变异 ,这给医疗及护理带来许多困难 ,造成患者生存质量下降。因此 ,我们对乙型肝炎后肝硬化的患者进行临床分析 ,根据不同的文化层次、不…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后肝硬化反复发作的影响因素。方法选取该院2010年1月-2013年6月收治的乙型肝炎后肝硬化患者326例,对其基础资料进行分析,并统计患者各个相关实验指标,判定乙型肝炎后肝硬化反复发作的各类影响因素。结果经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体力劳动、慢性乙型肝炎病史、重叠HEV病毒感染、父亲乙型肝炎史、母亲乙型肝炎史、手术史、饮酒史、甜食摄入、血型、PCR-HBV DNA定量、肝组织炎性反应程度高、肝组织免疫组化HBeAg阳性、白细胞均会对慢性乙型肝炎肝硬化反复发作程度造成一定影响。结论乙型肝炎肝硬化疾病复发的影响因素很多,但肝活检能较为有效地诊断其是否存在复发的可能性,并可根据其复发程度有效调整治疗方案,临床应用价值较为明显。  相似文献   

17.
目的对乙型肝炎后肝硬化反复发作影响因素进行分析。方法选取乙型肝炎后肝硬化反复发作患者86例,根据患者肝硬化发作次数进行分组,以反复发作次数〉3次的40例患者为观察组,以反复发作次数为1—3次的46例患者为对照组,对两组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对比。结果两组患者性别比例与年龄间均无显著差异,观察组乙肝病毒DNA定量高、病程为5年及5年以上、有精神刺激、有饮酒史、过度劳累、应用损肝药物与甜食摄取量大的比例均显著高于对照组。结论乙肝病毒DNA定量高、病程长、精神刺激、劳累、损肝药物、饮酒、饮食不当均是乙型肝炎后肝硬化反复发作的影响因素,在治疗中应指导患者避免上述因素的影响,促使肝硬化发作频次有效降低,从而提高其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8.
乙型肝炎后肝硬化反复发作的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肝硬化反复发作的影响因素。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以在郑州市第六人民医院住院两次以上的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为病例组。同期住院的首次发病的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为对照组。采用问卷方式了解一般情况,定量分析两组患者肝组织病理检查及免疫组化检查结果。结果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得出:CHB病史、父、母患有乙型肝炎史、手术史、饮酒史、甜食摄入、重叠HEV病毒感染、白细胞低、胆碱酯酶低下、胆固醇低、胃底静脉曲张、高PCR-HBVDNA定量、肝脏组织炎症程度高和肝脏组织免疫组化HBcAg表达是影响乙型肝炎肝硬化反复发作的因素重要危险因素。结论从事体力劳动、慢性乙型肝炎病史、父、母患有乙型肝炎、手术史、饮酒史、吸烟史,甜食摄入、重叠HEV病毒感染、肝脏组织炎症程度高、肝脏组织HBeAg表达、PCR-HBVDNA定量高、血清球蛋白高、血清前白蛋白低、白细胞低、胆碱酯酶低下、凝血酶原活动度低是乙型肝炎肝硬化反复发作的影响因素。使用抗病毒药物是保护性因素。  相似文献   

19.
肝硬化腹水是慢性肝病发展至晚期的主要症候,是各种致病因素长期或反复损害肝脏,肝功能失代偿的结果。笔者临床护理肝硬化腹水患者46例,现总结资料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后肝硬化伴发糖代谢异常的护理方法及效果。方法根据随机双盲法将本院自2011年11月~2013年11月收治的70例乙型肝炎后肝硬化伴发糖代谢异常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参考组,参考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给予血糖监测、预防并发症、饮食护理、心理护理等干预,观察两组患者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水平、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患者空腹血糖及餐后2 h血糖水平明显优于参考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参考组(P〈0.05)。结论乙型肝炎后肝硬化患者可出现糖代谢异常等,引起多种并发症,通过有效的护理干预能够更好控制患者血糖,减少并发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