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目的 了解大学生自我防御机制与自我和谐、社会支持的关系,为高校心理卫生工作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社会支持评定量表(SSRS)、自我和谐量表(SCCS)和防御方式问卷(DSQ),对河南省3所普通本科高校的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对561 份有效问卷进行分析.结果 大学生的社会支持总分、对支持的利用度与不成熟防御机制呈显著负相关(P值均<0.01).除灵活性以外,自我和谐总分及各维度与不成熟防御机制和中间型防御机制呈显著止相关(P值均<0.01).自我和谐总分与成熟防御机制呈显著负相关(P<0.05).自我和谐量表总分可进入回归方程.结论 应加强大学生自我意识的教育,使其正确认识自己以及自己和周围环境的关系,必要的时候寻求社会支持,以较好地适应环境.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精神分裂症患者童年期虐待经历特点,并探讨其与患者自我病耻感水平的相关性.方法:对符合ICD-10诊断标准的191例精神分裂症患者进行精神疾病患者病耻感量表、童年期虐待问卷评估,并对200例正常被试者进行童年期虐待问卷评估.结果:①精神分裂症患者在童年期虐待问卷各维度得分及总分上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②精神分裂症患者童年期虐待问卷得分与患者的起病年龄、病程均无显著相关(P>0.05).③精神分裂症患者童年期虐待问卷各维度得分与患者病耻感量表中歧视因子得分均呈显著正相关(r=0.179~0.428,P<0.05),并且情感忽视、躯体忽视因子得分与病耻感量表中积极效应因子得分亦呈显著正相关(r=0.229~0.387,P<0.01).结论:精神分裂症患者较正常被试者有更多的童年期虐待经历,并且对自我病耻感产生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特殊监管场所羁押人员人格特征与童年期躯体情感虐待的流行情况。方法使用自制的"生活经历调查(童年期虐待问卷)"及艾森克人格量表,由10名国家注册心理师进行面对面的调查。结果 病例组、对照组的躯体虐待、情感虐待、性虐待、其他经历方面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病例组选择"常常"选项的比例均高于对照组。用艾森克人格量表分别调查内外向(E)、神经质(N)、精神质(P)3个维度。病例组、对照组的神经质(N)量表、内外向(E)量表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病例组得分高于对照组得分,精神质量表得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特殊监管场所羁押人员童年期受躯体情感虐待发生率较高,人格量表有所差异,是违法犯罪的高危因素,需要进行一定的干预。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大学生童年期心理虐待与忽视、社会支持和自伤行为的关系。方法采用童年期心理虐待与忽视量表、社会支持问卷和青少年自我伤害问卷对909名大学生施测,并运用SPSS21.0进行Pearson相关分析和回归分析对收集的数据进行处理。结果 (1)童年期心理虐待(责骂、恐吓和干涉)、心理忽视(情感、教育、身体)与社会支持呈负相关,与自伤行为呈正相关(Ps0.01);(2)社会支持分别在童年期责骂、恐吓、干涉虐待与自伤行为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中介效应依次为24.53%、23.35%和25.16%;(3)社会支持分别在童年期教育、情感、身体忽视与自伤行为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中介效应依次为21.53%、20.34%和22.68%。结论童年期心理虐待与忽视对自伤行为的作用部分通过社会支持来实现。  相似文献   

5.
大学生自我和谐及其与应对方式的关系   总被引:17,自引:1,他引:16  
李志凯 《中国学校卫生》2006,27(11):960-961
目的了解大学生自我和谐的特征及其与应付方式之间的关系,为有针对性地促进大学生自我和谐的完善与发展提供依据。方法采用自我和谐量表(SCCS)及简易应对方式问卷对420名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高职大学生自我的灵活性得分显著高于本科大学生;总分和各因子分的性别和专业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应对方式与自我和谐总分及其分量表得分存在不同程度的相关。结论采用积极应对方式有助于促进大学生的自我和谐,而消极应对对自我和谐存在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大学生自杀意念、A型人格和防御方式特点及关系.方法 整群抽取江西某高校406名大学生,采用自杀意念自评量表(SIOSS)、A型行为类型问卷和防御方式问卷(DSQ)进行调查.结果 11.8%的大学生存在自杀意念;有自杀意念组A型行为发生率为54.2%,高于无自杀意念组的19.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有自杀意念组在时间匆忙感、竞争敌意、A型人格总分、不成熟防御机制、中间防御机制上得分[(15.81±3.4)、(13.65±3.09)、(29.46±5.63)、(4.91±1.00)、(4.66±0.53)]高于无自杀意念组[(11.72±3.56)、(11.83±3.40)、(23.54±6.03)、(3.80±0.76)、(4.43±0.60)],在成熟防御机制(5.30±1.02)上低于无自杀意念组(5.61±0.85) (P <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时间匆忙感、竞争敌意、不成熟防御机制、成熟防御机制对自杀意念各因子及总分有预测作用.结论 大学生自杀意念受A型人格及防御方式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大学生需求与自我和谐的关系,为高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提供参考。方法采用自我和谐量表和大学生需求调查问卷,对362名医学生的需求状况和自我和谐程度进行测量。结果不同性别、独生与否和不同成长地的大学生需求和自我和谐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自我和谐程度与需求状况存在一定的相关。自我和谐的高分组与低分组在需求状况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需求状况是影响自我和谐程度的参考因素。  相似文献   

8.
大学生不良情绪自我管理团体训练效果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标准化不良情绪自我管理团体训练对提高大学生自我效能的有效性,为减少大学生不良情绪、提高自我效能提供依据。方法选取杭州万向职业技术学院国际贸易专业大二学生200人,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100人,对干预组进行标准化不良情绪自我管理团体训练,为时5周,每周1次。2组学生在入组时和6个月后分别完成应付方式问卷、领悟社会支持量表(PSSS)以及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GSES)评估。结果干预6个月后,干预组成熟型应付方式评分、家庭外支持评分、一般自我效能感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干预组不成熟型应付方式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结论标准化不良情绪自我管理团体训练能有效改善大学生应对方式和社会支持,减少不良情绪发生,提高大学生自我效能。  相似文献   

9.
目的 了解童年期不良经历对大学生非自杀性自伤(non-suicidal self-injury, NSSI)行为的影响,为防控大学生NSSI行为提供参考。方法 2020年10—12月,采用整群抽样方法,选取苏州某高职院校在校大学生6 366名,通过童年期不良经历国际问卷与非自杀性自我伤害问卷,调查童年期不良经历及NSSI发生情况,分析不同类型的童年期不良经历与NSSI行为间的关联性。结果 受访在校大学生NSSI行为检出率为19.0%,男性、大一、家庭经济状况较差、亲密伙伴个数≤2的大学生NSSI检出率较高(χ2值为28.62~100.78,P值均<0.01)。童年期不良经历检出率为76.8%,其中情感忽视检出率高达75.1%,其他依次为躯体忽视(15.7%)、躯体虐待(15.1%)、情感虐待(14.8%)、性虐待(4.8%)。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有童年不良经历者是大学生发生NSSI行为的危险因素(OR=5.15,95%CI:4.04~6.56),且不同类型童年期不良经历均是发生NSSI行为的危险因素(OR值3.04~5.50,P值均<0...  相似文献   

10.
探讨留守经历大学生童年期创伤的影响因素,为有效干预留守经历对个体的负性影响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分层整群抽样方法,抽取天津5所高校和2所高等职业院校的2 468名学生,使用自编问卷和童年期创伤问卷开展调查.结果 留守经历学生在情感虐待、性虐待、情感忽视、躯体忽视和童年期创伤总分上高于无留守经历学生(t值分别为3.01,3.13,3.24,2.27,3.60,P值均<0.05);父母外出情况和父母回来频率对留守经历大学生童年期创伤总分存在交互作用(F=2.37,P<0.05);性别与生源、父母外出时对象年龄、父母外出累积时间和同父母联系频率的交互作用下对留守经历学生童年期创伤总分主效应均有统计学意义(F值分别为4.49,5.23,5.93,5.11,P值均<0.05);父母离家时对象年龄与生源、性别、是否独生、父母外出情况和父母回来频率的交互作用下,以及同父母联系频率与生源、性别、是否独生和父母外出累积时间的交互作用下主效应均有统计学意义(F值分别为3.88,4.25,3.32,2.86,3.45;3.82,4.02,2.64,3.29,P值均<0.05).结论 有必要高度重视相关人口学和留守信息对留守经历学生身心健康的影响,以更有针对性地开展相应预防和治疗工作.  相似文献   

11.
高校艺术学生自我和谐与焦虑抑郁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了解高校艺术生的自我和谐与焦虑、抑郁的关系,为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及心理咨询提供参考。方法采用整群抽样方法,抽取青岛大学艺术学院大一新生343人,利用国内修订版自我和谐量表(SCCS)、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进行问卷调查。结果SAS的平均分为40.77±7.71分,SDS的平均分为43.45±9.26分。焦虑和抑郁检出率分别为15.08%和14.79%。SCCS的总分为83.03±14.46分。调查对象的焦虑、抑郁得分和自我与经验的不和谐、自我的刻板性呈正相关,与自我的灵活性呈负相关(P〈0.01)。结论高校艺术生自我和谐状况与焦虑抑郁密切相关,并且对心理健康有明显的影响,应注意根据其特点做好心理辅导及咨询工作。  相似文献   

12.
探讨儿童期虐待与成年后安全感之间的关系以及儿童期留守的调节作用,为促进大学生心理健康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方便抽样方法,抽取湖南中医药大学1 115名大一学生进行调查.采用儿童期创伤问卷简化版(Childhood Trauma Questionnaire Short Form,CTQ-SF)和安全感量表(Security Questionnaire,SQ)测量学生心理及行为特征.结果 儿童早期虐待组的人际安全感和确定控制感得分均低于非虐待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人际安全感与情感虐待、躯体虐待、性虐待、情感忽视、躯体忽视均呈负相关(r值分别为-0.295,-0.127,-0.132,-0.252,-0.196,P值均<0.05),确定控制感与情感虐待、躯体虐待、性虐待、情感忽视、躯体忽视均呈负相关(r值分别为-0.311,-0.138,-0.115,-0.205,-0.125,P值均<0.05).情感虐待和情感忽视均对人际安全感得分(β值分别为-0.227,-0.147,P值均<0.05)和确定控制感得分有预测作用(β值分别为-0.274,-0.076,P值均<0.05).儿童期留守在儿童期虐待与成年后安全感之间起调节作用(P=0.004).结论 情感虐待和情感忽视对安全感起负向预测作用,儿童期留守在儿童期虐待与成年后安全感之间起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医学生的一般自我效能感、自我和谐与应付方式及其相互关系,为医学生的人格培养和心理健康建设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分层随机抽样方法,抽取某医学院300名在校大学生进行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自我和谐量表和应付方式问卷调查。结果医学生一般自我效能感与自我和谐状况得分分别为(2.64±0.46)分,(86.51±12.10)分,均处于大学生群体的中等水平。一般自我效能感与解决问题、合理化呈显著正相关(r=0.382,P<0.01;r=0.174,P<0.01),与自责、退避呈显著负相关(r=-0.170,P<0.01;r=-0.127,P<0.05);自我和谐总分与自责、幻想、退避呈显著正相关(r=0.363,P<0.01;r=0.379,P<0.01;r=0.282,P<0.01),与解决问题、求助呈显著负相关(r=-0.388,P<0.01;r=-0.247,P<0.01)。结论医学生的应付方式与一般自我效能感和自我和谐密切相关,要引导医学生采取积极的应付方式、提高心理健康水平,医学院校应注重提升医学生自我效能感、促进自我和谐的发展。  相似文献   

14.
高中生自我和谐与应对方式及其相互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彭虎军 《中国学校卫生》2007,28(11):972-974
目的了解高中生自我和谐、应对方式的特征及其相互关系,为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依据。方法采用自我和谐量表及简易应对方式问卷,对755名高中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高中生总分和各因子分在性别、是否独生子女、城乡、文理科等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自我和谐总分存在年级差异;积极应对和消极应对维度在性别、是否独生子女、城乡、文理科等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消极应对维度存在年级差异。应对方式与自我和谐总分及分量表得分存在不同程度的相关。结论采用积极应对方式有助于促进高中生的自我和谐,而消极应对方式对自我和谐存在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15.
【目的】 了解儿童期忽视与中学生应对方式的相关性,为相关部门制定干预措施提供依据。 【方法】 采用多级抽样方法,使用自编问卷对烟台市中学生进行应对方式的横断面调查和儿童期忽视经历的回顾性调查,分析两者相关性。 【结果】 中学生在儿童期最常见的忽视类型是交流忽视;中学生主要采用积极应对方式解决问题,其中不同性别在合理解释、求助、发泄三个维度的分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简单相关分析结果显示儿童期忽视与中学生积极应对方式负相关,与消极应对方式正相关;典型相关分析结果显示情感忽视与逃避应对方式正相关,安全忽视与幻想应对方式正相关;多重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性别、交流忽视和情感忽视是消极应对方式的主要影响因素。 【结论】 中学生在儿童期受到的情感忽视等状况越严重,青春期遇到困难和压力时越倾向于选择逃避现实或幻想等消极应对方式。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高校国防生心理韧性和幸福感的特点与关系。方法采用问卷法对390名国防生进行调查。结果国防生心理韧性的平均分为(3.74±0.43),所有因子的总均分均高于普通大学生;幸福感总分平均为(76.15±11.08)。不同年级国防生心理韧性总分和情绪稳定、朋友支持、家人支持等因子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2.15,P〈0.01)。城镇出生的国防生幸福感得分为(77.68±11.69),农村为(75.24±10.6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98,P〈0.05);不同年级国防生幸福感总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4.15,P〈0.01)。国防生心理韧性的所有因子均与幸福感呈显著正相关,自我效能、自我接纳、情绪稳定、家人支持等因子是预测国防生幸福感的主要因素。结论高校国防生心理韧性和幸福感的总体水平较好,不同年级和城乡出生地国防生的幸福感存在差异,心理韧性可以有效预测国防生的幸福感。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出国留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及应付方式特点。方法采用SCL-90自评量表、应付方式问卷及自编个人信息问卷,对388名出国留学生进行心理测量。结果留学生心理异常率为20.36%,男生阳性筛查率为18.47%,女生阳性筛查率为21.65%。不同性别、不同学历留学生心理症状各因子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留学生SCL-90各因子分均低于对照组和1986年全国常模,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应付方式以解决问题、求助等积极应付方式为主。结论出国留学生心理健康水平好于对照组和全国常模,应付方式积极。  相似文献   

18.
目的调查军校大学生学校领域生活满意度(CSLSS)和整体生活满意度(LSR)现状,分析影响因素,为提高军校大学生生活满意度提供依据。方法使用人格分量表(MMPI)、CSLSS、LSR、个人评价问卷(PEI)、简易应对方式问卷(Pc和Nc)、社会适应不良量表(SOC)、一般自我效能感觉量表(GSES)量表和一般情况调查表调查473名军校各年级大学生和168名地方各年级大学生。结果 (1)军校大学生的CSLSS(25.26±3.08)和LSR(18.36±2.19)与地方大学生的CSLSS(24.77±2.78)和LSR(18.55±1.84)差异无显著性(P〉0.05);军校大一学生CSLSS均分分别显著高于大二、大三、大四年级学生(P〈0.01)。(2)社会内向(Si)、外显性焦虑(Mas)、社会责任感(Re)、人格特征、积极(Pc)和消极(Nc)应对方式S、OC、PEI(自信)、GSES都与军校大学生生活满意度显著相关(r=0.130~0.465,P〈0.01)。(3)以上述诸因素和年级为自变量,按标准回归系数大小,进入CSLSS为因变量回归模型的因素依次是年级、PEI、GSES;进入LSR为因变量回归模型的因素依次是Mas、GSES、Pc、Re、PEI。结论军地大学生生活满意度相当;军校大一学生生活满意度显著高于其他3个年级。年级、自信、一般自我效能感是军校大学生学校生活满意度的预测因素;情绪稳定性、应激能力等人格特征,一般自我效能感、积极应对方式、自信是军校大学生整体生活满意度的预测因素。  相似文献   

19.
探讨儿童期虐待经历与大学生实施网络欺凌的关系,为大学生实施网络欺凌的早期干预提供理论支持.方法 采用分层随机整群抽样方法抽取山西省6所高校的大二和大三共3 850名学生,采用《网络欺凌情况调查问卷》和《儿童期虐待问卷中文版》进行调查.结果 男生性虐待、情感忽视、躯体忽视的报告率均高于女生(x2值分别为5.22,4.39,7.53),父母离异大学生儿童期虐待各因子报告率均高于父母未离异大学生(x2值分别为86.80,134.06,130.18,175.64,118.46);除躯体忽视外,独生子女的情感虐待、躯体虐待、性虐待、情感忽视等因子报告率均高于非独生子女(x2值分别为9.44,12.44,21.18,21.26),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男生实施网络欺凌网络言语欺凌、隐匿身份、网络伪造欺诈因子得分及总分均高于女生(t值分别为9.35,5.59,5.83,7.57),独生子女实施网络欺凌各因子得分及总分均高于非独生子女(t值分别为2.79,3.74,4.78,4.40),父母离异学生实施网络欺凌各因子得分及总分均高于父母未离异学生(t值分别为6.99,6.78,8.04,11.3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多重线性回归模型显示,大学生儿童期各虐待因子与实施网络欺凌状况呈正相关(β值分别为0.10,0.11,0.05,10.08,0.06,P值均<0.05).结论 儿童期受虐待经历会增加大学生实施网络欺凌行为的风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