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内窥镜技术主要用于鼻腔和鼻窦外科手术,使鼻道窦口复合体开放、病变得到彻底清除、窦口保持通畅,且保留生理功能.患者鼻腔解剖结构、病变范围、术中切除范围及术后处理的不同,将会直接影响术后术腔转归及病变预后.因此,是否能够妥善处理中鼻甲与术后疗效密切相关.现将69例慢性鼻窦炎、鼻息肉患者行鼻窦内窥镜手术时鼻甲处理与术后粘连的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鼻内镜鼻窦手术 (ESS)后造成鼻腔粘连的因素及处理方法,从而减少 ESS后鼻腔粘连,提高 ESS的疗效.方法:回顾 275例行 ESS患者的临床资料,发现 36 例术后出现鼻腔粘连,分析其临床资料及观察粘连后的处理方法和效果.结果:中鼻甲与鼻腔外侧壁粘连 20例,中鼻甲与鼻中隔粘连 6例,上颌窦口或筛窦内粘连闭锁 7例,下鼻甲与鼻中隔粘连 3例;经微波治疗成功分离 21例,经清除残留病变或中鼻甲处理(固定或部分切除 )成功分离 13例.结论:手术中窦口鼻道复合体病变未清除干净,鼻腔黏膜不恰当损伤,术后中鼻甲向外漂移以及换药不及时、不恰当是造成 ESS后鼻腔粘连的主要原因;用微波治疗鼻腔粘连是简单、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3.
功能性鼻窦内窥镜外科手术(function endoscopic sinus surgery, FESS)是手术治疗慢性鼻窦炎有效的方法,其手术宗旨主要是处理鼻道窦口复合体的病变及解剖变异结构,改善各鼻窦通气及引流从而达到治疗目的;由于中鼻甲是构成鼻道窦口复合体的解剖结构之一,其解剖结构异常是慢性鼻窦炎形成与发展重要原因,特别是近年来如何处理泡状中鼻甲,对慢性鼻窦炎术后疗效的影响成为人们所关注内容。  相似文献   

4.
由于中鼻甲在鼻腔通气引流中的生理作用,过度手术可能会带来术后中鼻道粘膜创伤造成粘连而形成一系列不良后果,故内窥镜鼻窦手术如何正确处理中鼻甲成为一个难题。本文对80例有不同程度粘膜病变的中鼻甲患者作鼻内窥镜手术处理后的病人进行观察,现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80例鼻内窥镜手术中,男 52例,女28例。年龄17~68岁。平均年龄36岁,均为双侧慢性鼻窦炎鼻息肉患者。1.2 方法 80例均用电动切吸器完成鼻窦及鼻息肉手术。其中58例作中鼻甲保留或大部分保留。术中切除中鼻甲外侧面病变粘膜及下…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慢性鼻窦炎鼻窦内窥镜手术后鼻腔粘连的原因及处理方法.方法 参照Messerklinger鼻内镜手术方法,行鼻内镜手术635例,术后定期随访1 a以上.结果 术后发生鼻腔粘连45例,其中7例双侧粘连.结论 术中对中鼻甲、下鼻甲适当处理,矫正鼻中隔偏曲,减少术中鼻腔黏膜损伤,有助于减少术后粘连,提高手术效果.  相似文献   

6.
下鼻甲黏骨膜下切除30例失败原因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下鼻甲黏骨膜下切除术失败原因。方法:对1996—2002年间30例下鼻甲黏骨膜下切除术失败的患者进行鼻内窥镜检查和鼻窦CT扫描,在鼻内窥镜下完成修正手术。结果:术后3~12个月28例鼻塞症状全部消失,2例鼻塞明显改善。结论:在行下鼻甲黏骨膜下切除术前应常规做鼻内窥镜检查,条件允许加做鼻窦CT扫描,对同时伴有鼻腔鼻窦病变者应予以处理,鼻内窥镜下行下鼻甲黏骨膜下切除术可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鼻内窥镜鼻窦手术保留或切除病变中鼻甲对术后筛窦术腔的影响。方法:回顾分析接受功能性鼻内窥镜鼻窦手术伴中鼻甲病变的慢性一鼻窦炎鼻息肉患者73例,观察中鼻甲切除组35例和中鼻甲保留组38例的术后筛窦术腔闭塞的发生率。结果:术后6个月保留组患者的中鼻甲大小形态基本恢复正常的29例(76%)。中鼻甲保留组和切除组筛窦术腔闭塞率分别为7.9%和37%(P<05)。筛窦术腔闭塞的病变中鼻甲主要为息肉形成型。结论:鼻内窥镜鼻窦手术对病变中鼻甲作适当处理后予以保留有利于筛窦术腔的恢复。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功能性鼻内窥镜手术(PESS)中对病变中鼻用的处理。方法:在50例慢性鼻窦炎患者FESS中,对病变中鼻甲适当处理,并术后观察中鼻甲,筛窦术腔及上颌窦口开放情况。结果:术后6个月中鼻甲恢复正常112例,发生粘连8例;上颌窦开放46例,狭窄4例,病变中鼻甲大多恢复正常。结论:在FESS中,适当处理病变中鼻甲,对提高临床疗效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慢性鼻窦炎鼻息肉有很多的致病因素,有治疗、职业及环境因素等方面的原因。应用传统手术方法由于出血造成术野不清,无法彻底清除鼻窦病灶,是术传统手术后息肉复发率很高的主要原因。方法本文针对该科2012年至今天的200例鼻窦内窥镜手术对鼻窦炎鼻息肉治疗效果观察,本人认为鼻窦内窥镜手术在治疗鼻窦炎鼻息肉方面有优势。基本手术方式是:从前向后的手术方式进行,以上颌窦自然窦口为基础进行窦口扩大,一般情况下选择局部浸润麻醉,对老年耐受差的患者,只能在全麻下手术,以防止患者术中因疼痛不能坚持或引起其他并发症而终止手术。结果对于中鼻甲它是本次手术及以后现次手术的重要标志,术中仅去除病灶不能全切除,以免现次手术时缺少相应解剖标记。结论术后定期随访,早期每日进行鼻腔冲洗及换药后期根据患者恢复情况延长随访时间,以免鼻腔形成粘连,影响患者疗效。  相似文献   

10.
功能性鼻内窥镜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通过鼻内窥镜下清除鼻腔鼻窦内病变组织,尽量保留鼻腔鼻窦正常解剖标志与组织功能.方法 在电视内窥镜下利用圈套器摘除大息肉,剥离器切开钩突,筛窦咬钳咬除钩突骨质、黏膜组织及小息肉,开放筛窦,吸引器吸除血液、脓液及筛泡组织,扩大上颌窦内骨窗口,显微剪剪除肥厚息变的中鼻甲组织.结果 功能性鼻内窥镜手术及上颌窦鼻内开窗术较传统的鼻息肉摘除术 上颌窦根治术更能彻底清除病变组织,损伤小,保留了正常的生理解剖标志及组织功能,保证了鼻道窦口复合体的引流.结论 功能性鼻内窥镜术远期效果好、复发率低,效果很满意.  相似文献   

11.
鼻内窥镜手术治疗鼻息肉、鼻窦炎是鼻科领域中的一种先进手术方法.手术范围小,能彻底清除广泛的鼻息肉,鼻窦病变,且减少复发,保持鼻窦的生理功能.通过对139例接受此手术治疗患者的护理,认为术前进行必要的心理护理,术后重点观察鼻腔出血情况、眶内有无血肿和有无复视、—过性失明及定时进行鼻腔清理及相应的处理措施,是防止术后鼻腔粘连,改善鼻腔通气功能,减少并发症,提高治愈率之关键.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鼻内镜手术对病变中鼻甲处理方法与慢性鼻窦炎Ⅱ型 2、3期手术疗效及鼻功能恢复之间的关系。方法 :按摒弃Ⅰ型Ⅱ型 1期及Ⅲ型病变的原则分组 ,为 2 14例慢性鼻窦炎Ⅱ型 2、3期患者行功能性鼻内镜手术。依中鼻甲病变程度行中鼻甲下缘激光烧灼 ,中鼻甲外侧部矢状切除及外侧部加下部部分切除术。结果 :术后 3~ 6个月中鼻甲形态基本恢复正常 ,无 1例发生鼻腔粘连 ,慢性鼻窦炎Ⅱ型 2、3期的治愈好转率 86 4%。结论 :对慢性鼻窦炎Ⅱ型 2、3期患者 ,在术中酌情处理病变中鼻甲 ,既防止鼻腔粘连的发生 ,形成一个开放的窦口 鼻道通气引流系统 ,缩短换药时间 ,提高治愈好转率 ,又符合人体鼻腔生理、解剖功能  相似文献   

13.
中鼻甲在鼻腔生理功能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又是鼻窥镜术中重要解剖标志,所以强调术中保留中鼻甲,但中鼻甲异常却可导致鼻腔、鼻窦功能障碍,本文探讨在去除病变基础上,保留中鼻甲及其功能。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1996年1月~1999年5月我院收治的慢性鼻窦炎、鼻息肉患者96例,其中男56例,女40例。术前接受CT检查,随诊时间3~24(平均10)个月。依据CT扫描,鼻内窥镜检查和手术结果,分析中鼻甲处理意义。手术采用直径4mm分别为0°、30°、70°,硬性鼻内窥镜。手术器材为杭州桐庐尖端医疗设备厂生产。手术均在局麻下进行。1.2 中鼻甲术…  相似文献   

14.
王丛  张玉萍  黄忠柏  肖斌  雷杰  张萌  吴波 《华西医学》2005,20(2):351-351
中鼻甲在鼻腔生理功能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同时又是鼻内窥镜鼻窦手术中最重要的解剖标志之一;但中鼻甲自身的异常,又可导致鼻腔鼻窦的通气引流的功能障碍,成为鼻窦炎的发源地。不仅影响手术操作,而且影响术后治愈率。我科从1998年10月~2003年2月为274例慢性鼻窦炎患者行鼻窦内窥镜下鼻中甲成形,鼻窦开放术,收到了较好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5.
功能性内窥镜鼻窦手术是在彻底清除病变的基础上将重建鼻腔、鼻窦通气和引流、作为改善和恢复鼻腔、鼻窦黏膜形态及生理、功能的基本条件,以治愈鼻窦炎、鼻息肉及鼻腔阻塞性疾病,此术式不需做面部切口,手术损伤轻,术后恢复快。我院自2003年10月~2004年10月,对320例鼻息肉和鼻窦炎患者行内窥镜下鼻窦手术,现将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6.
鼻内窥镜下鼻窦鼻息肉手术60例疗效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观察鼻内窥镜下鼻窦鼻息肉手术治疗的效果.方法 对60例(107侧)慢性鼻窦炎鼻息肉患者行鼻内窥镜下手术,术后随访1年.结果 治愈39例(65.0%),好转16例(26.7%),无效5例(8.3%).总有效率91.7%.术后并发症主要为鼻腔粘连.结论 鼻内窥镜下鼻窦鼻息肉手术治疗具有良好的疗效,术中正确处理中、下鼻甲及鼻中隔,术后定期随访可提高治愈率,减少并发症.  相似文献   

17.
鼻内镜术后鼻腔粘连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鼻内镜术后鼻腔粘连的原因及处理措施。方法对496例患者(704侧)施行鼻内镜手术后发生鼻腔粘连46侧进行分析。结果中鼻甲与鼻腔外侧壁粘连21侧,上颌窦口封闭18侧,中鼻甲与鼻中隔粘连5侧,下鼻甲与鼻中隔粘连2侧。结论加强围手术期治疗,认真的术前准备,准确、轻柔、熟练的手术操作,术后定期随访,及时清理术腔及综合治疗,是防止鼻腔粘连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8.
功能性鼻窦内窥镜手术治疗鼻窦炎及鼻息肉,是借助内窥镜的良好照明,清晰观察鼻腔深部结构,将传统的根治性或者全部刮除鼻窦内粘膜的破坏性手术,转变为彻底清除病变的基础上,尽可能保留鼻腔及副鼻窦的正常结构,形成良好的通气和引流,促使鼻腔、鼻窦粘膜的形态和生理功能恢,复的功能性手术。具有创伤小、术中及术后痛苦小.  相似文献   

19.
功能性鼻内窥镜手术(简称FESS)是近年来开展的一项新技术,使鼻外科的临床水平有了极大的提高,开创了鼻外科新领域。其手术方法是采用0度、30度、70度角的鼻内窥镜结合鼻腔显微手术器械直视下行鼻息肉摘除及鼻窦开放术,通过小范围的手术,彻底切除鼻腔鼻窦病变,保留鼻腔、鼻窦的生理功能,建立良好的鼻腔通气。鼻窦的通畅和引流,使鼻腔、鼻窦病变的彻底治愈成为可能,术后复发率低。  相似文献   

20.
目的:对鼻内窥镜下Ho-YAG激光3切除中鼻甲潴溜囊肿的临床观察.方法:采取回顾性分析,对61例病理诊断为中鼻甲潴溜囊肿的患者分成两组.Ho-YAG激光组:32例在局部麻醉下行鼻内窥镜Ho-YAG激光切除中鼻甲潴溜囊肿.常规组:29例在局部麻醉下行常规中鼻甲部分切除术1切除中鼻甲潴溜囊肿.对比两种手术方式、术后中鼻甲潴溜囊肿复发、中鼻甲形态大小及鼻腔粘连情况,时间为1年,均采用术前术后副鼻窦CT对比.结果:Ho-YAG激光组:治愈率为90.6%,有效率为96.8%.常规组:治愈率为55.1%,有效率为75%.结论:鼻内窥镜下Ho-YAG激光切除中鼻甲潴溜囊肿操作简单,视野清晰,无出血,中鼻甲形态大小好,囊肿复发机会少,鼻腔无粘连.优于常规中鼻甲部分切除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