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缺血性脑血管病是一种严重影响人类健康的常见病.除溶栓治疗外,目前缺血性脑血管病的其他治疗方法已经被证明都不理想.因此,不断探索新的有效防治脑血管病的方法极为重要.目前,研究证明过氧化物酶体增殖受体γ(peroxisome proliferators activated receptor gamma,PPARγ)激动剂对...  相似文献   

2.
3.
目的 观察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后不同时间点iNOS表达及行为学变化。方法 线栓法制备大鼠大脑中动脉闭塞再灌注模型,术后不同时间点进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并动态检测iNOS活性变化。结果 缺血后6h大鼠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最严重,iNOS表达在缺血后6h开始出现,缺血后48h达峰,7d时基本降至基线水平。结论 由iNOS产生的NO参与了脑缺血再灌注后的迟发性病理损伤过程。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pemxisome proliferator-activated receptor gamma,PPARγ)激动剂对小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 制作小鼠大脑中动脉阻塞再灌注(MCAO/R)模型.分别采用3%氯化三苯四唑(TTC)染色法、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法观察PPARγ激动剂对小鼠脑梗死体积和行为学的影响;紫外分光光度法检测脑组织髓过氧化物酶(myeloperoxidase,MPO)活性;逆转录一聚合酶链反应、免疫组织化学、Western blot法观察炎性因子[细胞间黏附因子-1(ICAM-1)、白细胞介素-1β(IL-1β)、环氧合酶-2(COX-2)]mRNA和蛋白表达变化.结果 PPARγ激动剂能够显著降低小鼠脑梗死体积(mm3,29.1±6.6,模型组为57.8±9.7,t=5.980,P<0.01)和行为学评分(1.2±0.4,模型组3.3±0.8,t=5.812,P<0.01);能减轻缺血脑组织MPO活性(U/g,0.049±0.005,模型组0.083±0.008,t=5.904,P<0.01);减少缺血脑组织炎性因子ICAM·1、IL-1β和COX-2 mRNA表达和蛋白表达.结论 PPARγ激动剂对小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有一定的保护作用,其作用机制与减轻缺血脑组织的炎症反应有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后不同时间点iNOS表达及行为学变化。方法线栓法制备大鼠大脑中动脉闭塞再灌注模型,术后不同时间点进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并动态检测iNOS活性变化。结果缺血后6h大鼠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最严重,iNOS表达在缺血后6h开始出现,缺血后48h达峰,7d时基本降至基线水平。结论由iNOS产生的NO参与了脑缺血再灌注后的迟发性病理损伤过程。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PPARγ激动剂毗格列酮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I/R)的保护作用,并对其作用机制进行初步探讨。方法复制大鼠大脑中动脉阻断再灌注模型(MCAO/R),分别采用TTC染色法、神经功能评分法观察PPARγ激动剂对大鼠脑梗死体积和行为学评分的影响,同时观察PPARγ激动剂对脑组织内白细胞介素-1β(IL-1β)、白细胞介素-6(IL-6)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含量的影响。结果PPARγ激动剂能够减少I/R大鼠脑梗死体积和行为学评分,降低脑组织中IL-1β、IL-6和TNF-α的含量(P〈0.05)。结论PPARγ激动剂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有一定保护作用,其作用机制与降低脑组织中IL-1β、IL-6和TNF-α含量有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PPARγ激动剂吡格列酮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I/R)的保护作用,并对其作用机制进行初步探讨。方法复制大鼠大脑中动脉阻断再灌注模型(MCAO/R),分别采用TTC染色法、神经功能评分法观察PPARγ激动剂对大鼠脑梗死体积和行为学评分的影响,同时观察PPARγ激动剂对脑组织内白细胞介素-1β(IL-1β)、白细胞介素-6(IL-6)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含量的影响。结果PPARγ激动剂能够减少I/R大鼠脑梗死体积和行为学评分,降低脑组织中IL-1β、IL-6和TNF-α的含量(P<0.05)。结论PPARγ激动剂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有一定保护作用,其作用机制与降低脑组织中IL-1β、IL-6和TNF-α含量有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人工合成E-选择素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I/R)损伤后脑组织一氧化氮合酶(NOS)及血清一氧化氮(NO)含量的影响.方法 采用改良的Zea Longa法建立脑I/R损伤模型.66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和人工合成E-选择素治疗组(治疗组).治疗组大鼠采用股静脉注射人工合成E-选择素10 mg·kg-1.应用硝酸盐还原法测定血清中NO含量和免疫组化法检测缺血区脑组织神经型一氧化氮合酶(nNOS)、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阳性细胞数.结果 ①NO:以对照组NO含量为正常生理数据,模型组脑缺血2h/再灌注2~24h NO含量呈上升趋势,24 h时达高峰,72 h有所降低但仍高于对照组,各时间点与对照组比较明显增高(P<0.01);治疗组NO变化趋势同模型组,NO含量较模型组减少(P<0.05),较对照组增多(P<0.01).②NOS:以对照组nNOS、iNOS阳性细胞数为正常生理数据,模型组nNOS阳性细胞在脑缺血2h/再灌注2h后开始表达,12h达高峰,至24h开始降低,各时间点与对照组比较明显增高(P<0.01);模型组iNOS阳性细胞在脑缺血2h/再灌注2h开始出现,并持续增多,随时间延长呈上升趋势,24h达高峰,至72 h出现下降,各时间点与对照组比较明显增多(P<0.01);治疗组各时间点nNOS、iNOS阳性细胞变化趋势同模型组,但较模型组减少(P<0.05),较对照组增多(P<0.01).结论 大鼠脑I/R损伤后脑组织NOS活性表达增多,NO浓度升高导致脑组织损伤;人工合成E-选择素通过降低NOS表达,减少NO释放、减轻炎症反应和脑I/R损伤,起脑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 观察5种甘氨酸受体激动剂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神经保护作用,从中筛选出作用最佳的氨基酸.方法 大鼠70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对照组、牛磺酸组、L-丝氨酸组、甘氨酸组、β-丙氨酸组、L-α-丙氨酸组,每组10只.用大脑中动脉线栓法制作大鼠缺血再灌注模型,再灌注时各组分别腹腔注射相应的药物,对照组注射等剂量生理盐水,12 h后各组重复注射1次.所有动物于再灌注后24 h进行神经行为学评分,各组中6只采用TTC法测量脑梗死体积,剩余4只用尼氏染色观察脑组织病理学改变.结果 5种甘氨酸受体激动剂中,牛磺酸组、L-丝氨酸组与对照组相比,可明显改善大鼠神经功能缺损(均P<0.01),减少脑梗死体积(均P<0.05),同时逆转脑缺血损伤侧顶叶皮质神经元的变性坏死与丢失;而其余氨基酸的神经保护作用不明显.结论 5种甘氨酸受体激动剂中,L-丝氨酸、牛磺酸的抗脑缺血损伤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观察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PPARγ)在脑缺血再灌注损伤中核移位的改变,并初步探讨该改变在脑缺血损伤中的意义.方法 健康雄性SD大鼠制作大脑中动脉阻塞再灌注模型,缺血60 min,再灌注4、8、24 h.采用Western blot法、免疫组织化学和免疫荧光染色法观察PPARγ核移位的改变以及PPARγ激动剂和拮抗剂对PPARγ核移位的影响;同时,2,3,5-氯化三苯四唑(TTC)染色法观察脑梗死体积的改变.结果 (1)Western blot检测显示,脑缺血再灌注4 h即引起PPARγ核蛋白增加,同时胞质蛋白减少,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随再灌注时间的增加,PPARγ核移位呈时间依赖性增强.免疫组织化学和免疫荧光染色均显示,与假手术组48.3%相比,缺血再灌注24 h胞核PPARγ阳性增加到80.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8.63,P=0.00).(2)与单纯缺血再灌注组相比,PPARγ激动剂进一步增加PPARγ核蛋白表达,同时减少胞质蛋白表达,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相反,PPARγ抑制剂GW9662则降低核蛋白水平而增加胞质表达,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3)经TTC染色显示,与单纯缺血再灌注组相比,PPARγ激动剂使脑梗死体积减少了48.40%(15.46±4.94与29.96 ±3.39,t=5.93,P=0.00);而PPARγ抑制剂则使脑梗死体积增加了58.95%(47.62±4.93与29.96±3.39,t=7.23,P=0.00).结论 脑缺血再灌注损伤使大鼠PPARγ核移位增加,该改变可能是脑组织的一种自我保护性反应.  相似文献   

11.
背景:近年来动物实验和体外细胞培养研究证实促红细胞生成素对脑缺血具有神经保护作用,有关促红细胞生成素脑保护的作用机制目前尚未阐明。目的:通过观察缺血损伤区域脑组织细胞学形态,检测脑组织超氧化物歧化酶、丙二醛浓度,探讨促红细胞生成素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采用线栓法建立Wistar大鼠局灶性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分别于缺血后2 h腹腔注射生理盐水3 000 U/kg、促红细胞生成素3 000,1 000 U/kg,并设假手术组。缺血再灌注损伤24 h后,应用苏木精-伊红染色法检测大鼠脑组织病理学变化,应用黄嘌呤氧化酶法和硫代巴比妥酸法分别测定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和丙二醛浓度。结果与结论:形态学结果显示促红细胞生成素高剂量组较生理盐水组皮质神经细胞存活数量增多,损伤程度减轻;促红细胞生成素高、低剂量组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均明显高于假手术组和生理盐水组(P < 0.05),丙二醛浓度明显低于假手术组和生理盐水组(P < 0.05);促红细胞生成素高剂量组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明显高于促红细胞生成素低剂量组,丙二醛含量明显低于促红细胞生成素低剂量组(P < 0.05)。提示经腹腔注射促红细胞生成素,可使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区神经细胞存活数量明显增加,可显著改善组织的病理学改变,其保护作用可能是通过促红细胞生成素清除自由基,拮抗过氧化损伤实现的。  相似文献   

12.
Rosuvastatin对局灶性脑缺血的神经保护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新型降血脂药rosuvastatin对缺血性脑损伤的保护作用及机制。方法用腔内线栓法制造小鼠脑缺血再灌注动物模型,用脑血流激光多普勒监测脑缺血过程中脑血流的变化,用甲酚紫染色法显示脑梗死区并用imageJ软件计算梗死体积和脑水肿,用Western blot分析脑缺血前后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eNOS)和活化的caspase-3(activated caspase-3)的变化,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观察rosuvastatin对脑缺血再灌注后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的影响。结果Rosuvastatin 20mg/kg可以明显减少梗死体积,减轻脑水肿。脑缺血前脑组织eNOS表达为(100±43.3)%,缺血后明显升高至(1668.9±112.2)%(P<0.001),使用rosuvastatin后非缺血区脑组织eNOS表达为(511.4±68.7)%,缺血区脑组织eNOS表达为(1678.8±121.3)%。非缺血区皮层无活化的caspase-3表达,脑缺血后活化的caspase-3表达上升,rosuvastatin可使之显著降低(P<0.01)。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显示非缺血脑组织无iNOS阳性细胞表达,脑缺血再灌注后iNOS表达增多,rosuvastatin可明显减少iNOS的表达。结论Rosuvastatin可能通过增加eNOS、抑制iNOS和活化的caspase-3的表达而起到神经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3.
胰岛素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目的 :研究胰岛素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 :用线栓法建立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模型 ,按胰岛素不同给药时间分为 4组 ,检测各组不同时限的血糖、神经功能缺陷评分以及梗死灶体积 ,并在电镜下对缺血边缘区进行超微结构观察。结果 :在 6h内给予胰岛素治疗 ,可使神经功能缺陷评分显著降低 ,梗死灶体积明显缩小 ,缺血边缘区超微结构损伤明显减轻。结论 :在有效治疗时窗内 (6h) ,胰岛素可明显减轻脑缺血再灌注损伤  相似文献   

14.
EGb761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 EGb76 1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 :45只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 (A组 ) ,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组 (B组 ) ,EGb76 1治疗组 (C组 ) ,每组 15只。以线栓法制作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每组 10只缺血 6 0 min再灌注 6 0 min后断头处死 ,取脑测定 NO、NOS、MDA和 SOD变化 ,其余 5只缺血 3h再灌注 2 4h后断头处死 ,观察常规病理、Niss小体及凋亡细胞变化。C组于实验前 3天开始灌胃给 EGb76 1(15 0 mg/ kg,每日 2次 ,术前 1h、术后 12 h灌 EGb76 115 0 mg/ kg)。结果 :脑缺血再灌注后 ,B组 NO、MDA含量 ,NOS活性较 A组升高 ,SOD活性降低 (P<0 .0 5 ) ,病理变化明显 ,凋亡细胞增多。C组 NO、MDA含量及 NOS活性降低 ,SOD活性升高 (P<0 .0 5 ) ,C组病理变化减轻 ,凋亡细胞减少 (P<0 .0 5 )。结论 :EGb76 1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具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七叶皂苷钠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小胶质细胞(MG)及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表达的影响,探讨其脑保护作用的可能机制。方法将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对照组、七叶皂苷钠组。改良线栓法制备建立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动物模型(MCAO模型),分别于手术后1d、3d、7d免疫组化法观察大鼠海马一区OX-42及iNOS的表达情况。结果对照组、七叶皂苷钠组3d时OX-42达峰,7d时明显降低;iNOS 1d达峰,3d明显下降,7d时接近正常。七叶皂苷钠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七叶皂苷钠可能通过抑制小胶质细胞的活化和iNOS的表达,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发挥脑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环孢素A(CsA)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大鼠海马CA1区iNOS以及胼胝体区髓鞘碱性蛋白(MBP)表达的影响,探讨其对髓鞘保护作用的可能机制。方法将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环孢素A组。改良线栓法制备建立大脑中动脉闭塞(MCAO)模型,环孢素A组从手术后2h~2周,每天腹腔注射环孢素A(20mg/kg),模型组和假手术组每天腹腔注射等体积的生理盐水;分别于手术后1d、3d、7d、14d免疫组化观察大鼠海马一区iNOS以及胼胝体区MBP的表达情况,同时对大鼠胼胝体区髓鞘染色。结果模型组、环孢素组iNOS 1d达峰,3d时下降但仍高于正常,7d及14d时接近正常。胼胝体MBP阳性纤维1d即有减少,3d更为明显,7d有所恢复,14d仍低于正常,经检验环孢素A组好于模型组(P<0.05)。结论环孢素A可显著减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脑组织中iNOS的表达,促进MBP的恢复,有一定的髓鞘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7.
脊髓组织发生缺血,经处理恢复血流后损伤反而加重的现象称为脊髓缺血再灌注损伤,可能与血流恢复后脊髓组织的氧自由基过剩、细胞凋亡加重等有关[1]。本研究探讨脊髓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发病机制及防治途径,采用大鼠脊髓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观察白藜芦醇造模前给药的效果。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3型—氧化氮合酶(NOS)在脑内表达的变化,了解知母总皂苷(SAaB)对它们表达的影响。方法大鼠灌胃给药7d,采用线栓法制作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观察大鼠神经功能损害,利用免疫组织化学法观察脑组织中3型NOS表达。结果缺血再灌注组大鼠表现出明显神经功能障碍,神经元型NOS(nNOS)含量明显升高,内皮型NOS (eNOS)仅轻度升高。SAaB低、高剂量治疗组大鼠神经功能障碍较轻,同时脑组织中nNOS表达明显降低,而eNOS的表达增强,经图像分析比较后显示各组表达强度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各型NOS的表达变化在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机制中起着重要作用,推测SAaB因其减低nNOS表达同时增加eNOS表达的作用,而表现出一定的神经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明确不同剂量的PPARγ激活剂对缺血再灌注脑组织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对PPARγ表达变化的影响.方法 健康雄性SD大鼠分为假手术组、生理盐水干预组、小剂量吡格列酮(PPARγ激活剂)干预组、大剂量吡格列酮干预组.MCAO前3d分别给予吡咯列酮,每日一次灌胃给药.剂量分别是:小剂量组为10mg/kg·d,大剂量组为15mg/kg·d;生理盐水干预组仅给予等量生理盐水;假手术组亦给予等量生理盐水.以缺血后24h作为观察时间点,对各指标进行比较分析.TTC染色测定脑梗死体积,RT-PCR和Western blotting方法分别检测PPARγmRNA和蛋白的表达.结果 PPARγ激活剂可以明显降低脑梗死体积,并且大剂量干预组较小剂量干预组效果显著;两种不同剂量的PPARγ激活剂对动物的血糖、血脂、胰岛素水平及血压变化无影响;PPARγ激活剂可以促进PPARγ mRNA和蛋白表达的增加,并且呈现出随吡格列酮剂量的增加而增高的趋势.结论 PPARγ激活剂可以促进缺血再灌注脑组织PPARγ mRNA和蛋白的表达,并且当干预剂量增加的同时,伴随着PPARγ表达的进一步增加,其所呈现出的对缺血脑组织的保护作用也进一步增强,以上提示将PPARγ作为一靶点,利用其激活剂对其进行干预可以对缺血再灌注脑组织产生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短期高压氧预处理后是否可减轻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方法选取成年雄性Wister大鼠,采用连续5d,每天1次,3.0ATA,100%O2高压氧(HBO)预处理,每次60min,末次预处理后24h,运用改良的经典线栓法制作MCAO模型,再灌注2h。将实验大鼠分为假手术组、MCAO组、HBO+MCAO组(n=5)。造模后24h观察各组动物的一般精神状态及体重变化情况、用Rogers DC and Hunter AJ描述的神经功能7分评分法对神经功能损伤进行评估,TTC染色测梗死面积,并对脑组织进行石蜡切片,行Nissl、TUNEL染色,利用显微镜对神经细胞进行计数。结果假手术组无神经功能缺失,TTC染色未见梗死灶,镜下观察未见坏死细胞。MCAO组和HBO+MCAO组均有不同程度的神经功能缺损,且HBO+MCAO组神经功能缺失较MCAO组轻;TTC染色MCAO组的梗死面积明显大于HBO+MCAO组;镜下观察,MCAO组梗死区内尼氏小体明显少于HBO+MCAO组。结论短期高压氧预处理后可减轻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