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作者发现40例MR上副鼻窦低信号强度灶病人,所有病人均做过5mm层厚的横断及冠状连续CT 扫描,大多数病例做了增强。MR使用1.5或0.5T的设备,多层面成象,自旋回波质子密度加权、T_2加权或T_1加权序列。T_1加权象重复时间(TR_s)200~600msec,回波时间(T E_s)20~50msec,质子密度加权和T_2加权的TR_s 为1500~2500msec,,第一回波TE_s20~50msec,第二回波  相似文献   

2.
螺旋CT血管造影术在夹层动脉瘤诊断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评价螺旋CT血管造影技术在夹层动脉瘤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21例夹层动脉瘤行螺旋CT连续容积增强扫描,并将获得的数据传至工作站行三维重建,结合横断面及三维重建图像进行分析。结果根据Debakey分型,De.bakeyⅠ型10例,DebakeyⅢ型11例,两型中不典型夹层各2例。典型夹层动脉瘤的CT征象主要是分离移位的内膜、真假腔、主动脉壁增厚、钙化、主动脉不规则扩张;不典型主动脉夹层动脉瘤的征象为主动脉壁呈半月状或环状增厚,伴或不伴有内膜钙化内移。结论螺旋CT血管造影检查在诊断主动脉夹层动脉瘤中是一种安全有效的便于治疗后观察对比的方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主动脉夹层动脉瘤的螺旋CT扫描技术及三维重建技术在诊断中的应用。方法:主动脉夹层动脉瘤患者13例行螺旋CT增强扫描.原始图像在工作站进行MPR或三维重建。结果:横轴位图像上可以观察到真假腔内膜片、破口位置及主动脉壁钙化。MPR及三维重建图像能观察主动脉弓受累情况,确定内膜剥离范围,显示内膜与血管之间的关系.按DeBaKey分类法,Ⅰ型5例,Ⅱ型3例,Ⅲ型2例。结论:多层螺旋CT是诊断主动脉夹层较好的影像方法,其多种后处理方法对临床诊断及治疗帮助较大。  相似文献   

4.
作者对11例术后随访的夹层动脉瘤患者行MRI检查。年龄30~80岁,男性占73%,包括9例A型及2例B型,手术至MR检查间隔时间2月~10年,平均58个月,A型中7例(1例始于升主动脉起始部)仅行升主动脉修补,1例取代升主动脉,并行左冠状动脉移植,1例局限于升主动脉及弓部,行升主动脉移植,右冠状动脉搭桥移植,和主动脉瓣假体。2例B型均以移植物替代近端降主动脉。作者使用0.35 T超导MR系统横断层面自旋-回波成像。初始使用非同步触发,双自旋回波技术(重复时间TRs=1.5和2.0sec;回波时间  相似文献   

5.
作者研究38例MRI诊断胸主动脉病变的价值,其中29例并有CT检查;17例并有常规血管造影或DSA;6例仅用MRI。全部检查均用自旋回波法,并有ECG触发装置。标准层面选用额面及横轴面。层厚8或10mm。最终诊断4例为主动脉异常,12例动脉硬化性动脉瘤,12例夹层主动脉瘤,4例主动脉穿破,4例外伤后动脉瘤及4例主动脉壁病变。29例MR与CT诊断价值比较见到,MR明显优于CT者16例,MR与CT相等者11例,MR较CT为差者2例。MR与血管造影比较,如MRI质量达及格水平,血管造影无1例优于MRI;  相似文献   

6.
作者描述了使用相位补偿技术在3例囊状胸主动脉瘤病人,不依靠相对的信号强度来区别缓慢流动的血液与血栓。病人年龄为40,64,76岁。1例已经历了主动脉缩窄修复20年并在主动脉弓移植吻合口产生一个囊状假动脉瘤。另2例患缓慢增大的降胸主动脉动脉瘤。使用0.6T的超导磁共振系统,自旋回波脉冲伴30msec回波延时,用1.0cm层厚  相似文献   

7.
作者对85例前列腺癌病人进行了MR检查,年龄57-74岁,检查使用0.35T,采用自旋回波(SE)技术。T_1加权图象脉冲序列重复时间(TR)为0.5s,回波时间(TE)为28~40msec。T_2加权图象TR为2秒,TE为56~80msec,每例均行横断层面的T_1和T_2加权成象,75例增加了冠状面的T_2加权图象,10例还做了矢状面成象。层厚7mm,间距3mm。根据病人情况CT扫描采用不同位置,  相似文献   

8.
作者对25例可疑垂体腺瘤的病人用CT和MR作了前瞻性研究,女18例,男7例,年龄19~64岁。9例得到经蝶窦手术证实,3例用溴隐亭治疗后肿块明显缩小。采用高分辨力CT,静脉团注60%造影剂100ml后静脉滴注30%者,行直接冠扫,层厚1.5—3mm;2例大腺瘤者仅行横断扫描。采用超导型1.5T MR作T_1和T_2加权序列检查,均用256×256矩阵获取和显示。T_1加权序列采用自旋-回波技术,使用TR500至600msec和TE30和60,或50和100msec。首先获得连续的5mm厚的冠状图象,随后作了2mm的体积采集。T_2加权序列用自旋-回波技术,TR1500至2000msec,TE30和60或50和100msec,获取连续5mm厚的冠状图象。作者见到的17例微腺瘤、4例大腺瘤  相似文献   

9.
多层螺旋CT及MPR在主动脉夹层动脉瘤中的临床应用探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及多平面重建(MPR)技术在主动脉夹层动脉瘤(ADA)的诊断和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26例主动脉夹层动脉瘤病人进行多层螺旋CT平扫加增强扫描并利用原始数据在AW 4.2工作站进行MPR重建。结果:横轴位图像上可观察到真假腔形态、大小、剥脱的内膜瓣片、破口位置及内膜和主动脉壁钙化。MPR重建图像能观察主动脉弓受累情况,确定内膜剥离范围,显示内膜与各分支血管之间的关系。按De Bakey分型,表现为Ⅰ型3例,Ⅱ型1例,Ⅲ型22例。结论:多层螺旋CT扫描及MPR重建能对夹层动脉瘤明确分型,是诊断ADA有效的首选影像学检查方法,具有准确、快捷、简便及价格低廉的特点,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0.
作者对17例心肌梗塞病人用Gd-DTPA做了门控MRI。9例为前壁心肌梗塞,5例为下壁,3例为非穿透性心肌梗塞。男性16例,女性1例,年龄39~67岁。冠状动脉造影证实14例为单一血管狭窄,1例为两支,2例为三支(>75%狭窄)。11例发现与梗塞相应的冠状动脉已闭塞。MR磁场强度为1.5T。用自旋回波技术,TE=35或75msec,TR时间依心率确定,使T_R等于ECG的R-R间期  相似文献   

11.
作者对5例病理证实的骨骼肌血瘤(SMHs)作了7次MR检查。病人年龄17~21岁,男4例,女1例,MRI是在0.5T超导装置施行,T_1加权影像用自旋回波技术,重复时间(TR)为450~1083msec,回波时间(TE)20~25msec,T_2加权影象用自旋回波脉冲技术,TR2000~2350msec,TE  相似文献   

12.
作者回顾了64例夹层动脉瘤的MR资料。男36例,女28例,年龄16~79岁。42例患马-凡氏综合征(Marfan syndrome),4例并发其它结缔组织病,20例有高血压病史,8例无明确危险因素。检查由1.5T(43例)或0.6T(21例)MR设备施行。病人均在预饱和及心电门控下取得SE T_1加权象。检查范围包括从主动脉根至分叉的主动脉全长,胸部做了横断面及左前斜矢状面扫描,腹部只做横断面扫描。1.5T MR仪检查的患者中,32例还采用了梯度回波系列。夹层动脉瘤的典型特征为真假腔之间有内膜分隔,64例中9例仅表现为异常主动脉增厚,其中对称性环形增厚1例,不对称性增厚8例。9例中3例在腹主动脉见内膜瓣,另6  相似文献   

13.
特殊类型主动脉夹层的电子束CT表现及诊断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表现特殊的主动脉夹层的电子束CT(EBCT)影像特征及诊断.材料和方法20例表现特殊的主动脉夹层,其中不典型夹层13例,三腔以上夹层动脉瘤3例,合并升主动脉壁内血肿的Stanford B型夹层2例,动脉瘤样夹层1例,外伤性主动脉夹层1例.结果主动脉不典型夹层为主动脉壁新月形或环形的低密度血肿包绕,常可见穿透性溃疡或钙化内移等征象;三腔以上夹层动脉瘤有2~3个内膜片,3~4个腔,瘤体管径较大;合并升主动脉壁内血肿的B型夹层见升主动脉管壁低密度新月形或环形增厚,降主动脉则见内膜片及真假两腔形成;动脉瘤样主动脉夹层见降主动脉局限性瘤样扩张,破口大,内膜片不易发现.1例外伤性夹层于主动脉弓峡部及降部起始见破裂内膜片.结论特殊类型的主动脉夹层表现各具特征,EBCT可清晰显示,是极适用于胸部急症的快速、无创的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14.
作者论述了磁共振断层诊断胸、腹主动脉瘤的可能性。13例39~77岁患者,男8例,女5例,在磁共振检查之前与其它检查方法作比较(常规X线诊断,超声、IVDSA、造影增强后CT和主动脉造影),其中6例手术证实7例主动脉瘤在腹部,4例在胸部,2例在胸腹部,其中3例为夹层动脉瘤。磁共振断层采用超导磁,磁场强度为0.35T,应用自旋-回波式,脉冲回波时间400~800msec,回波时间35msce,均作冠状面,矢状面及横轴断层,  相似文献   

15.
作者通过膝关节MRI发现并确认膝关节的韧带和滑液囊的正常变异及其出现频率。作者使用0.35T超导型MR机。检查时膝关节自然放松,外旋15°。利用自旋回波(SE)技术,5mm层厚,将90°肢体线圈贴近作冠状(RT 1000 msec)及矢状面(RT 1500msec)扫描。回波延迟时间(TE)均为40msec。每次扫描均四次激发,矩阵256×256,空间分辨力0.95mm。作者见到,膝横韧带厚度可不同或缺如,它与外半月板前角的连  相似文献   

16.
MRI和螺旋CT对主动脉夹层的对比研究及其临床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对比分析磁共振成像(MR I)和螺旋CT诊断主动脉夹层(AD)的影像特征,评价2种技术对临床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或临床证实的18例AD的MR I和螺旋CT表现。结果2种先进检查技术诊断AD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均较高,能不同程度地显示AD的范围及其分型、真假腔、内膜片和内膜破口、附壁血栓和壁内血肿、主动脉的扩张和狭窄及其分支血管受累情况。结论对疑有AD者应行MR I或螺旋CT检查,MR I与CT对病变范围及分型、真假腔及主动脉的狭窄和扩张的显示相似;而内膜片、内膜破口、附壁血栓和壁内血肿、主动脉整体及分支受累的显示MR I明显优于螺旋CT;对内膜及主动脉壁钙化、急危重者的检查螺旋CT优于MR I。  相似文献   

17.
为减少MR图象上伪影的数量,作者发展了一种新针,其含镍是Mueller针的4倍,是标准的CT穿刺针的5倍。将该针置于一含2.5mM Nicl溶液中作MRI,使用0.3T永磁型MR机,256~2矩阵,25.6cm视野,10×10mm象素,3.5mm层厚成象。利用标准自旋回波序列,TE 14msec,TR400msec。另于一病人行新针MR导向穿刺。作者见到,和标准的不锈钢及Mueller肝穿刺相比,新型穿刺针在自旋回波和场回波序列中显示的伪影最少。针尖的斜面、韧性或长度没有有意义的影响。作者的新型MR增加了镍的成份,减少碳铬成份,从而减少了合金和周围组织间不同磁化率差别。诱导  相似文献   

18.
作者对20例颞颌关节内部紊乱的患者同时做了MR、CT或关节造影。结果表明,在显示如颞颌关节那样小的解剖区域,必须重视技术因素,通过使用表面线圈,可以提高上述小关节的诊断能力。病人仰卧于扫描床上,按要求张口至颞颌关节刚要发出弹响以前的位置,在病人口中放置一咬合板,以保持这种位置。将直径为10cm的表面线圈放在需要检查的关节上面,应用双自旋回波脉冲程序TR1000msec,TE25msec,TE80msec。然后表面线圈放到对侧关节上,重复上述过程。  相似文献   

19.
作者对20例颅咽管瘤做了MR与CT检查。全部病例获得相对的T_1加权与T_2加权自旋回波序列。16例病人用0.35T,1000或2000m sea重复时间(TR)与28或56msec的回波时间(TE)取得多层多回波影象。3例病人用0.3T,TR=500/2000msec、TE=28/56msec取得多层单回波影像。2例用0.5T,TR=1000/20000msec、TE=40/80或60/120msec取得多层双回波成像。至少在两个平面获取影像。结果见到,在T_1加权成像上,9例肿瘤显示信号强度增加,与T_1缩短一致;10例肿瘤显示中等强度,其信号强度大于脑脊液,但不均匀;1例囊性肿瘤显示强度降低。在T_2加权成像上,除1例外,所有病例的颅咽管瘤具有高信号  相似文献   

20.
主动脉夹层的CT及MRI诊断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主动脉夹层的CT及MRI表现,评价CT及MRI的诊断价值。方法18例经手术或临床证实的主动脉夹层患者均经CT及MRI检查,CT检查15例,MRI检查14例。结果本组18例中,I型8例,Ⅲ型10例。主动脉夹层位于主动脉轮廓外,CT平扫和增强扫描显示层状密度瘤体,早期强化和显影,MRI显示主动脉夹层壁厚薄不均和信号不均质,均有破裂口。结论CT及MRI对主动脉夹层的诊断有重要价值且操作简单、安全、诊断明确,能帮助和指导手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