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低位直肠癌的腹腔镜治疗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流行病学资料显示我国大肠癌的发病部位正逐渐从直肠趋向于近端大肠,但直肠癌,特别是低位直肠癌仍在我国大肠癌的发病中占有重要比例。由于低位直肠癌根治术解剖位置的特殊,且往往涉及到保留肛门括约肌的问题,因此手术难度大,对手术者技术要求高,始终是结直肠外科医师关注的焦点之一。随着近年来腹腔镜手术技术的不断普及与发展,  相似文献   

2.
低位直肠癌保肛术既能确保癌症的根治 ,又能保存患者的排便功能 ,综述了低位直肠癌保肛手术的理论依据、手术方法及综合治疗。  相似文献   

3.
低位直肠癌保肛术既能确保癌症的根治,又能保存患者的排便功能,综述了低位直肠癌保肛手术的理论依据、手术方法及综合治疗。  相似文献   

4.
1999年 11月~ 2 0 0 0年 5月低位直肠癌 (距肛缘 4~ 8cm)保肛手术 41例 ,艾恒组为 2 1例保肛手术并应用艾恒化疗 6个周期 ;对照组为另 2 0例保肛手术后用传统化疗方案 ( 5 FU CF)化疗 6个周期。艾恒组 3年生存率95 2 % ( 2 0 /2 1) ,1例术后 12个月死亡 ,1例术后半年复发改行腹会阴联合直肠癌切除术。化疗毒副反应较轻。对照组术后半年内吻合口复发 4例 ,1年内并肺 肝转移 7例 ,3年生存率 65 0 % ( 13 /2 0 )。初步研究结果提示 ,用艾恒化疗对降低低位直肠癌保肛手术后的复发及转移效果满意 ,应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5.
低位直肠癌腹会阴联合切除并全直肠系膜切除术(total mesorectal excision,TME)被认为是直肠下段癌标准的治疗方法,这种治疗方法彻底切除了肿瘤并清扫了区域淋巴结。但同时伴有较高手术并发症,如伤口感染、盆腔脓肿、  相似文献   

6.
应用国产吻合器对 3 8例中低位直肠癌行低位前切除吻合术。本组术后吻合口瘘 1例 ,吻合口狭窄 1例。随访3个月~ 5年 ,局部复发 2例 ,死亡 1例。认为应用吻合器提高了低位直肠癌的保肛手术的成功率 ,手术方便简捷 ,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7.
1993年3月~1997年10月,我院收治老年患者早期低位直肠癌5例,全部经肛门局部切除术,术后近期效果良好,无并发症发生,结果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本组5例,男3例,女2例。年龄64~73岁。患者同时患有高血压1例,冠心病2例,糖尿病1例。直肠肿瘤生长部位距齿状线6cm以内(分别为2、2、4、5、6cm)。肿瘤直径2~3cm。菜花型3例,溃疡型2例。术前活组织病理检查为直肠腺癌。B超、CT等检查未发现肝脏及其他内脏、腹腔淋巴结转移。临床分期:Duke’sA期3例、Duke’sB期2例。1.2 治疗方法1.2 .1 术前准备 对拟行手术患者需进行全面系统查…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Ⅰ期低位直肠癌局部切除术后加与不加放疗的疗效及失败模式。方法 回顾分析2000—2008年间进行了局部切除术的 77例Ⅰ期低位直肠腺癌患者资料,其中 41例为术后放疗。54例病理T1期,23例病理T2期。Kaplan-Meier法计算生存率并Logrank法检验,并行单因素预后分析。结果 随访时间满 5年者为 40例。低危组患者单纯局部切除术与术后放疗 5年无局部或区域复发生存率和总生存率均相似(86%∶83%,χ2=0.29,P=0.588和100%∶100%,χ2=1.50,P=0.221),高危组患者的 5年无局部或区域复发生存率相似(80%∶82%,χ2=0.27,P=0.600),但总生存率不同(92%∶66%,χ2=4.64,P=0.031)。全组 5年总生存率、无局部或区域复发生存率分别为83%、82%。单因素分析示病变大小、切缘状态、分化程度、肿瘤距肛缘距离及病理T分期影响 5年总生存率。全组总复发率为29%,局部或区域失败占70%,若行挽救性根治性手术 5年总生存率可达69%。结论 Ⅰ期低位直肠癌低危患者单纯局部切除术疗效可能较佳,高危者术后放疗价值待商榷;术后失败以局部复发多见,复发后行挽救性手术者有望长期生存。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经腹肛门内括约肌切除保肛术治疗超低位直肠癌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05年5月至2012年9月间收治的88例T1期和他期超低位直肠癌患者实施经腹肛门内括约肌切除保肛术,术后随访观察患者术后3个月、6个月及12个月的肛门括约肌功能并进行Kirwan分级,观察患者术后局部复发率、肛门括约肌功能和5年生存率。结果88例患者术后随访观察1—8年不等,平均随访时间4.3年,其中随访5年以上者36例,术后发生吻合口瘘3例(3.4%),吻合口狭窄4例(4.5%),发生应激性溃疡1例(1.1%)。随术后评估时间的延长,患者肛门括约肌功能逐渐改善,Kirwan分级水平不断减低;术后中位生存时间为80个月,5年生存率为75.0%。结论经腹肛门内括约肌切除保肛术是超低位直肠癌较理想、安全的术式,术后根治效果良好,肛门括约肌功能较满意。  相似文献   

10.
早期低位直肠癌手术治疗有多种术式选择,传统的经腹根治性手术风险及并发症明显较局部切除高,而经肛局部切除,术野显露不够满意,手术切除的范围有限.  相似文献   

11.
中低位直肠侧方淋巴结引流的客观存在使中低位直肠癌侧方淋巴结的清扫成为必要。近年来,中低位直肠癌侧方淋巴结清扫成为研究热点,其临床意义及疗效等方面存在争议。本文阐明侧方淋巴结清扫的本质和重要性,深入了解目前中低位直肠癌治疗中侧方淋巴结清扫的现状及进展,以揭示直肠癌进一步治疗的趋势和方向。  相似文献   

12.
应用国产吻合器对38例中低位直肠癌行低位前切除吻合术。本组术后吻合口瘘1例,吻合口狭窄1例。随访3个月~5年,局部复发2例,死亡1例。认为应用吻合器提高了低位直肠癌的保肛手术的成功率,手术方便简捷,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13.
中低位进展期直肠癌治疗现状及发展趋势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按传统手术方法治疗后,直肠癌的5年生存率只有50%左右,局部复发率高达359/5~40%。因此,探索新的治疗手段以提高直肠癌的疗效成了许多学者努力的目标。经过多年探索,已取得了显著成绩。但迄今为止,关于中低位进展期直肠癌的治疗尚存在许多争论。欧美一些国家将术前放疗、  相似文献   

14.
超高龄低位直肠癌保肛手术对控便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超高龄(≥75岁)低位直肠癌保肛手术对肛门控便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39例年龄≥75岁,肿瘤距离肛缘≤7cm的低位直肠癌患者,分别采用不同的保肛手术治疗,对患者术后控便情况进行了对比研究。结果36例患者入组研究,患者排便次数达到正常的时间为(9.8±2.86)个月;贮袋组术后(7.67±1.66)个月排便次数趋于正常,与直吻组(10.56±2.83)个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术后36.1%患者出现I度失禁的表现,贮袋组与直吻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67;保肛术后贮袋组直肠测压指标优于直吻组。术后1年91.7%的患者对控便情况表示满意。结论超高龄老年患者虽然保肛术后对于控便能力有所下降,但是这种控便能力的下降是可接受的,且采用结肠贮袋直肠肛管吻合术能够明显改善超高龄患者近期的控便功能。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评价Ⅱ、Ⅲ期低位直肠癌新辅助治疗加手术与手术加术后辅助治疗的效果。方法 回顾分析本院2009—2013年收治的Ⅱ、Ⅲ期(T3、T4和/或N1、N2)低位直肠癌患者资料。根据治疗手段分为A、B组,A组为行新辅助治疗后行根治性手术切除患者共 98例,B组为直接行根治性手术切除后行术后辅助治疗患者共 93例。采用χ2检验或Fisher′s精确概率法进行组间比较,Kaplan-Meier法生存分析。结果 随访率92.1%,A组 3年LR、DM率均低于B组,分别为12.9%∶32.2%(P=0.002)、13.5%∶37.8%(P=0.001);A组生存期优于B组,3年OS、DFS率分别为84.7%∶69.9%(P=0.022)、77.6%∶50.3%(P=0.004)。结论 Ⅱ、Ⅲ期低位直肠癌患者新辅助治疗可明显降低LR、DM率,延长生存期,是安全可靠的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16.
直肠癌超低位切除术的理论基础与临床效果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文章在对保存肛门括约肌功能手术进行准确定义和解释的基础上,阐述了超低位直肠癌前切除(AR)的适应证及不同Dukes’分期病例的手术方法,强调了侧方淋巴结清扫的重要性,描述了直肠癌超低位AR的具体实施及肿瘤下缘的切断距离,要求严格遵守无瘤操作的原则,同时对直肠癌超低位切除的并发症、排便功能及局部复发和5年生存率等进行了评价。  相似文献   

17.
随着吻合器的发展和应用,低位直肠癌保肛手术的越来越 多,术后吻合口漏仍是主要并发症之一,发生率国外报道为3% ~19%[1],国内报道为2.5%~9.3%[2],另有报道显性漏10% ~20%,隐性漏30%~50%[3];吻合口漏与许多因素有关。我 院行低位直肠癌前切术73例,4例发生吻合口漏,均行保守治 疗痊愈,总结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我院1998年3月10日~2002年12月20日行低位直肠癌 前切术73例患者中,男51例,女22例。年龄35~68岁,中位 年龄46岁。肿瘤下缘距肛缘5~9cm。Duke’s分期[4]:A期 6例,B期31例,C期2…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Tis-1N0M0期低位直肠癌经肛门局部切除的合理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1996-01-01-2002-12-30经肛门局部切除治疗的53例Tis-1N0M0期直肠癌患者的资料.其中TisN0M0 18例,T1N0M0 35例.6例T1患者接受了术后放疗.结果:所有患者术后恢复良好,住院时间7 d(5~8 d).无吻合口漏、直肠狭窄、肛瘘及其他手术并发症.术后肛门括约肌功能良好.总5年生存率为98.11%(52/53),Tis、T1期5年生存率分别为100%(18/18) 和97.14%(34/35).总5年复发率为3.78%(2/53),Tis、T1期5年复发率分别为0(0/18)、5.71%(2/35).结论:对Tis-1N0M0期低风险低位直肠癌患者,经肛门局部切除术既保证了生存率,又兼顾了患者的生存质量,是一种较为理想的术式选择.  相似文献   

19.
低位直肠癌保肛手术后吻合口瘘防治   总被引:3,自引:3,他引:3  
回顾性分析我院1997年1月~2005年10月行低位直肠癌(距肛缘≤7cm)保肛手术155例患者临床资料,其中17例术后发生吻合口瘘,发生率为10·09%(17/155),经非手术治疗治愈10例,暂时性横结肠造口术7例。结果提示,吻合口瘘是低位直肠癌保肛手术后一种常见并发症,非手术综合治疗多可治愈。  相似文献   

20.
低位直肠癌前切除术后肛门直肠功能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低位直肠癌前切除术 全系膜切除(totalmesorectalexcision,TME) 保留植物神经(autonomicnervepreservation,ANP)已成为外科治疗低位直肠癌的常规术式,低位直肠癌的外科治疗越来越倾向于在彻底切除肿瘤的前提下尽量保留肛门,但保留肛门后患者肛门直肠功能常常并不令人满意。许多学者从肛肠动力学角度探讨了前切除术后综合征的发生机制及改善前切除术后肛门直肠功能的方法。前切除术后综合征的发生与新建直肠的容量、顺应性改变、肛门内外括约肌功能损伤内括约肌神经反射通路损伤、及排便感觉等病理生理机制有关。针对以上前切除术后的病理生理改变,许多学者提出了一系列方法来改善前切除术后的肛门直肠功能,包括术中保留植物神经、保留耻骨直肠肌及肛门直肠角重建以及增加新建直肠的容量。目前的研究表明,通过手术方式的改进在一定程度上可改善直肠前切除术后肛门直肠功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