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87 毫秒
1.
许振宗  高伟  王丕明 《山东医药》2011,51(51):47-48
目的探讨胃癌患者手术前后外周血CD28和T淋巴细胞亚群的表达变化及其意义。方法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55例胃癌患者(胃癌组)手术前后外周血CD28和T淋巴细胞亚群变化,并与40例健康体检者(对照组)及41例胃良性肿瘤患者(良性组)比较。结果胃癌组术前CD3+、CD4+、CD4+/CD8+、CD8+CD2+8水平明显低于、CD8+水平显著高于术后及对照组、良性组,(P〈0.05);分期Ⅲ、Ⅳ患者CD3+、CD4+、CD4+/CD8+、CD8+CD2+8水平明显低于、CD8+水平显著高于Ⅰ、Ⅱ期者(P〈0.05);结论胃癌患者CD3+、CD4+、CD4+/CD8+、CD8+CD2+8表达水平低下,影响B7-CD28共刺激通路,使T细胞不能有效的清除肿瘤,手术切除肿瘤有助于改善患者的细胞免疫功能。  相似文献   

2.
目的检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体内各类T淋巴细胞的亚群,了解COPD患者的细胞免疫功能状态。方法采用免疫荧光双标记法和流式细胞仪检测COPD患者外周血中的T淋巴细胞及其亚群。结果与健康对照组相比较,急性期COPD组患者CD3+T细胞及CD4+T细胞亚群下降,CD8+T亚群细胞升高,导致CD4+/CD8+比值下降并倒置;CD4+CD45RA+亚群、CD4+CD45RA+/CD4+CD45RO+比值下降,CD4+CD45RO+亚群上升;CD8+CD45RA+亚群、CD8+CD45RO+亚群和CD8+CD45RA+/CD8+CD45RO+比值均有所上升;自身免疫性疾病有关的CD4+CD28+亚群下降。结论 COPD患者体内存在细胞免疫功能的紊乱。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观察T淋巴细胞亚群水平变化与恶性肿瘤疗效之间的相关性和化疗对恶性肿瘤患者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及免疫支持治疗的临床意义。方法通过流式细胞检测技术检测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CD3+CD4+、CD3+CD8+、CD4+/CD8+水平;应用蛋白芯片技术检测相关肿瘤标志物水平。结果与健康人群相比,恶性肿瘤患者存在细胞免疫功能低下;9例化疗有效的肺癌病人化疗后T淋巴细胞亚群CD3+CD4+、CD4+/CD8+水平明显高于化疗前;22例卵巢癌病人化疗前后T淋巴细胞亚群水平变化不明显,但化疗后肿瘤标志物(CA125)水平较化疗前有明显降低;经过免疫治疗后的肾癌病人T淋巴细胞亚群水平与治疗前比较均有明显好转。结论化疗并不损害恶性肿瘤患者的细胞免疫功能;免疫治疗有助于提高恶性肿瘤患者的细胞免疫功能。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老年肺癌患者T淋巴细胞亚群和自然杀伤(NK)细胞水平及临床意义。方法该校附属医院80例老年肺癌患者作为观察组,回顾分析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和NK细胞检测结果,与另选的80例健康受检者(对照组)进行对比分析,并于术后20 d复查肺癌患者的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和NK细胞,对比缓解者与未缓解者的检查结果。结果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与NK细胞表达水平检测中,观察组CD3+、CD4+、CD4+/CD8+比值与NK细胞水平较对照组明显降低(P0.05),CD8+表达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于术后20 d复查T细胞亚群和NK细胞,根据结果分为两组进行分析,发现缓解组CD3+、CD4+、CD4+/CD8+和NK表达均较化疗前明显上升,CD8+表达显著降低(P0.05)。而未缓解组各项指标化疗前后无明显变化(P0.05)。结论 NK细胞与外周血T淋巴亚群对诊断、评价肺癌的疗效、判断预后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5.
目的通过分析消化道肿瘤患者在化疗前后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水平、主观全面评价法(PG-SGA)评分的变化及二者之间的相关性,探讨消化道恶性肿瘤患者经过化疗后的免疫功能变化及对患者营养状况的影响。方法对消化道肿瘤患者进行化疗,分别于化疗前和化疗后对不同疗效的患者进行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水平检测和PG-SGA评估,同时对化疗前后患者的PG-SGA评分和T淋巴细胞亚群水平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所有患者治疗的缓解率为43.3%,经过4个疗程化疗后,化疗后各疗效组患者外周血CD3^+和CD8^+ T细胞水平较化疗前显著升高,化疗后CD4^+/CD8^+较化疗前显著降低。化疗后患者的PG-SGA评分较化疗前显著增加。患者在化疗前和化疗后PG-SGA评分和外周血CD3^+和CD4^+T淋巴细胞亚群水平及CD4^+/CD8^+呈显著负相关。结论 T淋巴细胞亚群水平能够影响到胃肠道肿瘤患者的营养状况。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PBC)患者的T淋巴细胞亚群及共刺激信号表达的特点及临床意义.方法 以未经治疗的98例PBC患者为研究组,性别、年龄匹配的健康人30名作为对照组.以流式细胞仪技术检测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以及T淋巴细胞表面的共刺激信号CD28.结果 PBC与对照组T细胞亚群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BC组CD4+T淋巴细胞升高,CD8+T淋巴细胞下降,CD4+/CD8+比值上升(P<0.05);CD4+CD28-T细胞和CD8+CD28-T细胞明显增加(P<0.05).结论 PBC存在免疫调节功能的异常,其中CD28的表达明显减少;CD8+CD28-的细胞群可能在PBC中有一定的免疫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化疗对老年晚期结直肠癌病人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的影响。方法收集30例老年晚期结直肠癌初治病人治疗前及化疗后的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数据,与匹配的30例中青年结直肠癌病人及30例健康老年人群进行比较。结果化疗前老年晚期结直肠癌组病人T淋巴细胞亚群CD3+、CD3+CD4+、NK、CD4+/CD8+表达明显低于老年健康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0.01),CD3+、CD3+CD4+、CD4+/CD8+值低于中青年结直肠癌病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0.01)。老年晚期结直肠癌病人化疗后T淋巴细胞亚群CD3+、CD3+CD4+、CD4+/CD8+表达较化疗前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老年晚期结直肠癌病人治疗前存在明显的免疫抑制状态,化疗可以显著减轻晚期机体肿瘤负荷,从而一定程度上改善病人的免疫功能。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慢性HBV感染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CD3+、CD4+、CD8+和CD4+/CD8+)及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IL)15、IL-16表达水平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选择2014年7-12月在兰州市第二人民医院治疗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63例(CHB组),慢性HBV携带者112例(ASC组),健康对照者84例(对照组),运用流式细胞术检测3组患者血清中T淋巴细胞亚群水平,酶联免疫法检测IL-15、IL-16表达水平,运用聚合酶链反应检测HBV DNA载量。多组间比较采用方差分析,组内数据的相关分析采用Pearson相关法。结果与健康对照组相比,ASC组和CHB组CD3+、CD4+T淋巴细胞百分数以及CD4+/CD8+T淋巴细胞百分数比值均显著降低,CD8+T淋巴细胞百分数显著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ASC组和CHB组IL-15、IL-16表达水平均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CHB患者中HBV DNA高载量组CD3+、CD4+、CD4+/CD8+T淋巴细胞百分数比值较HBV DNA低载量组显著降低,CD8+T淋巴细胞百分数显著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ASC组HBV DNA高载量者CD4+、CD4+/CD8+T淋巴细胞百分数比值显著低于HBV DNA低载量组,CD8+T淋巴细胞百分数显著高于HBV DNA低载量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CHB患者外周血CD4+表达水平与IL-15呈正相关(r=0.516,P0.05),CD8+表达水平与IL-16呈正相关(r=0.665,P0.05)。ASC组外周血CD3+表达水平与IL-15呈正相关(r=0.618,P0.05)。结论 HBV感染者存在T细胞亚群比例异常,IL-15、IL-16可能导致机体存在不同程度细胞免疫功能障碍和细胞免疫调节异常。  相似文献   

9.
目的 观察初发过敏性紫癜(HSP)患儿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CD4+ CD28-T细胞和CD8+ CD28-T细胞)的表达变化,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流式细胞技术(FCM)检测89例初发HSP患儿(HSP组)和30例健康儿童(对照组)外周血T淋巴细胞免疫表型.结果 HSP组CD4+ CD28+、CD8+ CD28+、CD3+ CD4+T淋巴细胞表达水平及CD4+/CD8+比率较对照组显著降低(P均<0.05);HSP组CD3+和CD3+ CD8+T淋巴细胞表达水平与对照组相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HSP组CD4+ CD28-T细胞和CD8+ CD28-T细胞较对照组明显增高(P均<0.05),但在皮肤型、关节型、腹型、混合型和紫癜性肾炎五种临床类型间无明显差别(P均>0.05).结论 HSP患儿存在T淋巴细胞亚群的紊乱,CD4+ CD28-T细胞及CD8+ CD22-T细胞的异常增高可能参与了其发病过程,但与HSP临床类型无关.  相似文献   

10.
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26例银屑病患者(观察组)外周血淋巴细胞CD28及T细胞亚群表达,并以15例健康查体者作为对照组。结果观察组CD4、CD4/CD8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CD28、CD8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进行期银屑病患者CD4、CD4/CD8均显著低于静止期。认为外周血淋巴细胞CD28表达增高及T细胞亚群异常可能与银屑病的发生有关。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CC族趋化因子受体9( CCR9)在非小细胞肺癌( NSCLC )肿瘤免疫机制中的作用。方法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42例NSCLC患者和30名健康人手术前后T细胞亚群以及外周血中CD4+T淋巴细胞表面CCR9的表达情况,计数各组细胞表达的百分率。免疫磁珠分选外周血CD4+T淋巴细胞,采用transwell实验检测并分析CCL25/CCR9对CD4+T淋巴细胞迁移的影响。结果 NSCLC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均降低,术后外周血CD4+T淋巴细胞、CD4+/CD8+比值均明显高于术前[(49.11±8.32) vs (46.17±8.71),P=0.031和(1.66±0.09) vs (1.44±0.06),P=0.001];术前CD4+CCR9+T淋巴细胞的百分率低于术后[(3.33±1.11) vs (6.57±1.92),P<0.05]和健康对照组[(3.33±1.11) vs (11.06±1.37),P<0.05]。在CCL25诱导下,NSCLC患者外周血CD4+T淋巴细胞趋化指数(CI)为3.14,明显低于健康对照组的3.83( P<0.05)。经过anti-CCR9单抗处理后,CD4+T淋巴细胞的CI为0.62,与未经anti-CCR9 mAb处理者相比明显降低( P<0.05)。结论 NSCLC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调节机制紊乱,CL25/CCR9相互作用可介导外周血CD4+T淋巴细胞迁移,NSCLC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中CCR9低表达,影响淋巴细胞迁移,可能与肿瘤逃避免疫监视的机制有关。手术可以逆转CD4+T淋巴细胞表面CCR9的表达变化, CCR9可能作为评价肺癌治疗后免疫重建的指标。  相似文献   

12.
目的通过检测肺癌患者外周血CD4+CD2+5CD127-调节性T(CD4+CD2+5CD127-Treg)细胞及相关免疫细胞水平和血浆IL-10、IFN-γ水平,探讨肺癌患者的细胞免疫功能异常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流式细胞仪(FCM)和酶联免疫吸附(ELISA)法分别检测45例原发性肺癌患者、14例肺部良性病变患者和20例健康者外周血中CD4+CD2+5CD127-Treg细胞及相关免疫细胞水平和血浆IL-10、IFN-γ水平。结果与肺部良性病变患者和健康者比较,肺癌患者外周血CD4+CD2+5CD127-Treg细胞水平及CD4+CD28-T细胞水平升高,CD4+、CD8+CD2+8-T细胞、CD5+6NK细胞水平及CD4+/CD8+值降低,血浆IL-10水平升高,IFN-γ水平降低。肺癌患者外周血CD4+CD2+5CD127-Treg细胞水平与血浆IL-10水平呈正相关,与血浆IFN-γ水平呈负相关。CD4+CD2+5CD127-Treg细胞、CD4+CD28-T细胞、CD5+6NK细胞水平及血浆IL-10、IFN-γ水平与临床分期有关。结论 CD4+CD2+5CD127-Treg细胞在肺癌发生、发展过程中可能起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CD8+CD28+T淋巴细胞胞外钙离子摄取与心脏移植急性排斥反应的相关性。方法用流式细胞仪分选对照组T0(正常SD大鼠组)、假手术组T1(sD大鼠除不进行心脏移植外,其他操过程都相同)、实验组T2(同种心脏移植组,WISTAR--}SD大鼠)术后第1、3、5、7、9、11天外周血CD8+CD28+T淋巴细胞,并用液闪仪测量CD8+CD28+T淋巴细胞胞外钙离子摄取量,分析CD8+CD28+T淋巴细胞胞外钙离子摄取量与心脏移植急性排斥反应程度的相关性。结果移植组CD8+CD28+T淋巴细胞胞外钙离子摄取率较假手术组、对照组明显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心脏移植后CD8+CD28+T淋巴细胞胞外钙离子摄取水平显著升高,与急性排斥反应严重程度成显著正相关,Spearman相关系数为0.488(P〈0.001)。结论通过测量外周血CD8+CD28+T淋巴细胞胞外钙离子摄取量,有助于早期监测心脏移植术后排斥反应,指导相应治疗。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外周血T淋巴细胞比例特点与HBV相关慢加急性肝衰竭正虚机制的关系。方法选取2010年1月-2012年12月在本院就诊的HBV相关慢加急性肝衰竭早期患者(肝衰竭组)40例与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CHB组)50例,以门诊同期健康体检者20例为健康对照组,应用流式细胞仪测定外周血CD3+T淋巴细胞、CD4+和CD8+T淋巴细胞比值、CD4+CD25+调节性T细胞所占比例,比较组间差异。3组间比较采用方差分析。结果肝衰竭组外周血CD3+T淋巴细胞(34.12%±22.33%)、CD4+/CD8+比值(1.78±1.25)和CD4+CD25+调节性T细胞(0.83%±1.00%)所占比例与健康对照组(分别为50.31%±12.09%、1.32%±0.31%、2.93%±1.31%)和CHB组(分别为49.72%±20.11%、1.31%±0.52%、3.17%±2.29%)相比较均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HBV相关慢加急性肝衰竭一旦形成,外周血T淋巴细胞及相关效应T淋巴细胞便处于"耗损"状态,体现其"正虚"的病机特点。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复发性阿弗他溃疡(RAU)患者的免疫学发病机制.方法 应用流式细胞仪检测法测定270例RAU患者(RAU组)和44例健康人(对照组)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水平.结果 RAU组外周血CD+3、CD+4T淋巴细胞水平及CD+4/CD+8均明显低于对照组, CD+8T淋巴细胞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均〈0.001.结论 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功能紊乱在RAU发病中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6.
流式细胞仪检测1型糖尿病(T1DM)患者外周血CD4^+CD25^+与CD8^+CD28^-调节性T细胞的水平,发现其外周血CD4^+CD25^+T淋巴细胞水平[(2.02±0.43)%]显著低于2型糖尿病(T2DM)组[(6.79±1.75)%]和健康对照(NC)组[(7.84±1.45)%],而CD8^+CD28^-调节性T细胞水平三组间无差异。  相似文献   

17.
Graves病患者外周血CD4^+CD25^+T细胞及Foxp3mRNA表达的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比较Graves病患者和正常人外周血中CD4^+和CD8^+T细胞占淋巴细胞、CD4^+CD25^+T细胞占CD4^+T细胞的比例以及相关基因Foxp3mRNA表达的变化,探讨Graves病患者免疫机制中CD4^+CD25^+T细胞亚群所起的作用。方法选择40例初次确诊Graves病的患者和40名健康自愿者,通过流式细胞仪检测外周血CD4^+CD8^+T细胞占淋巴细胞、CD4^+CD25^和CD4^+CD25^high细胞占CD4^+T细胞的比例以及CD4^+CD25^+T细胞的荧光强度。应用Real—Time PCR检测外周血单个核细胞Foxp3mRNA的表达。结果Graves病患者外周血中CD4^+T细胞比例以及CD4^+/CD8^+的比值明显升高,而CD4^+CD25^和CD4^+CD25^highT细胞占CD4^+T细胞的比例以及CD4^+CD25^+T细胞的荧光强度与正常人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Graves病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Foxp3mRNA的表达也无明显减少。结论Graves病主要通过效应性CD4^+T细胞的体液免疫反应对甲状腺组织产生影响,CD4^+CD25^+T细胞的免疫抑制作用减弱可能仅是Graves病发病机制中的一个次要环节。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CD28-T细胞亚群在类风湿关节炎(RA)患者外周血和关节液中的变化和意义。方法 随机选择RA患者45例,取新鲜抗凝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其中15例同时提取关节液单个核细胞( SFMC),以流式细胞技术检测CD28-T细胞数量及其表面可诱导共刺激分子(ICOS)的表达。2 组间比较用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 ①与PBMC相比,RA患者SFMC中CD4+CD28+ ICOS+、CD4+CD28-ICOS+、CD8+ CD28+、CD8+ CD28+ ICOS+T细胞明显升高[(36±19)%与(15±8)%,t=-4.234,P<0.01;(2.1±2.2)%与(0.6±1.4)%,t=-3.143,P<0.01;(62±15)%与(47±18)%,t=-2.885,P<0.01;(9±9)%与(3±3)%,t=-2.131,P<0.05];CD8+CD28-T细胞明显降低[(38±15)%与(54±18)%,t=2.975,P<0.01];CD8+ CD28- ICOS+、C1D4+CD28+和CD4+CD28-T细胞无明显变化(P>0.05)。②同一RA患者SFMC与PBMC相比,CD4+CD28+ICOS+、CD8+ CD28+T细胞明显升高[(38±18)%与(16±10)%,t=-4.065,P<0.01;(61±16)%与(41±21)%,t=-2.883,P<0.01];CD8+ CD28-T细胞明显降低[(39±16)%与(59±21)%,t=2.949,P<0.01]。③缓解期与活动期RA患者相比,PBMC中CD4+CD28-、CD8+ CD28-、CD28-ICOS+T细胞无明显变化(P>0.05)。结论 RA患者关节液中CD28-T细胞亚群失衡和ICOS分子表达异常,可能是导致RA关节损伤的重要机制。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小细胞肺癌(SCLC)患者外周血中T淋巴细胞亚群的水平,探讨SCLC免疫变化及其意义。方法采用流式细胞技术,根据白细胞表面抗原分化群(CD)检测33例SCLC患者外周血中的CD+3、CD+4、CD+8、CD+19及CD+16CD+56、活化T细胞比例,以30例健康人做对照,结合临床病理及随访资料,比较其差异。结果 SCLC患者外周血CD+3、CD+19细胞较对照组低;活化T细胞两组间无明显统计学意义。结论SCLC患者机体的细胞免疫异常,与病情发展、临床分期密切相关。检测T淋巴细胞亚群有助于观察患者的免疫状态。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肺表面活性物质(PS)对发作期哮喘患者T细胞亚群细胞周期及其调节蛋白的影响,揭示PS对CD4+、CD8+T细胞增殖周期的具体作用机制及其在哮喘治疗中的意义。方法利用细胞培养技术,通过体外PS干预,流式细胞仪测定经PS干预和未经PS干预的CD4+、CD8+T细胞的细胞周期分布和CD4+、CD8+T细胞内细胞周期调节蛋白p27kip1、cyclinE、cyclinA、cyclinB的表达水平。结果哮喘患者CD4+、CD8+T细胞分别与PS体外共同培养后,加PS组的S期、G2/M期的CD4+T比例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G0/G1期的CD4+T细胞比例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加PS组的S期CD8+T比例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G2期的CD8+T细胞比例略低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G0/G1期的CD8+T细胞比例高于对照组(P〈0.05)。CD4+T细胞内p27kip1的表达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CD4+T细胞内cyclinE表达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CD4+T细胞内cyclinA、cyclinB的表达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CD8+T细胞内p27kip1的表达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CD8+T细胞内cyclinE、cyclinA表达水平低于对照组(P〈0.01);CD8+T细胞内cyclinB的表达水平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S通过抑制CD4+T细胞的正性细胞周期调节蛋白cyclinE、cyclinA、cyclinB的表达和上调其负性细胞周期调节蛋白p27kip1的表达,抑制CD4+T细胞的DNA合成和细胞分裂,进而抑制CD4+T细胞增殖;通过下调CD8+T细胞内cyclinE、cyclinA的表达,上调p27kip1的表达,抑制CD8+T细胞DNA合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