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探讨慢性心力衰竭(CHF)的社区规范化管理方法及实施效果,为慢性疾病的社区管理提供实践支持。在桐乡市内选取4个相似的社区,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对照组仅做好健康信息网络登记和随访工作,干预组对CHF患者及社区居民进行统一的规范性管理,进行为期2年的随访研究。比较两组CHF患者患病率住院率、死亡率及规范化服药率,在研究初始及结束后采用明尼苏达中文版心力衰竭生活质量量表(LiHFe)评定CHF患者的生活质量。结果显示,干预组CHF患病率、住院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3.66、73.44,P=0.001),干预组死亡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3.03、P=0.064);规范性服药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1.40,P=0.001)。研究初始,干预组、对照组LiHFe得分分别为(52.68±14.32)分、(53.25±12.45)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41,P=0.06)。研究结束时,干预组LiHFe得分(32.06±8.40)低于对照组(61.27±10.23)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0.23,P=0.007 6);与研究初始比较,干预组LiHFe得分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6.8,P0.01),对照组LiHFe得分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0.688,P=0.007 0)。通过实施规范化的社区CHF管理,提高社区及医院医生的理论水平和患者自我保护及健康意识,降低CHF的患病率、再住院率和死亡率,具有较高的治疗康复效果和卫生经济学效率,对CHF乃至其他慢性疾病的社区规范化管理具有一定的指导和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耐多药结核患者不良情绪及睡眠的影响。方法选取50例耐多药结核患者按随机数字法分成研究组和对照组各25例。对照组实行常规护理,研究组在常规护理的同时予以护理干预。分别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和匹兹堡睡眠指数(PSQI)对患者的不良情绪及睡眠进行评价。对比两组患者入、出院时的不良情绪及睡眠情况。结果研究组入院时SCL-90总得分为(3.76±0.44)分,对照组为(3.75±0.32)分,两组之间无明显差别(P〉0.05);研究组出院时SCL-90总得分为(2.45±0.23)分,对照组为(2.59±0.22)分,两组之间存在明显差异(P〈0.05);研究组入院时PSQI总得分为(3.72±0.87)分,对照组总得分为(4.53±0.92)分,两组之间无差异(P〉0.05);研究组出院时PSQI总得分为(1.76±0.55)分,对照组为(2.17±0.67)分,两组之间存在差异(P〈0.05)。结论护理干预可有效的改善耐多药患者的不良情绪及睡眠质量。  相似文献   

3.
目的 通过对2005-2013年参与高血压社区规范化管理的高血压患者进行随访,了解患者血压控制及心脑血管病事件的发生状况,评价高血压规范化管理的远期效果。方法 通过随访研究,对接受高血压规范化管理5年及以上1 156例管理组患者及958例非管理组患者进行分析,了解心脑血管病事件的发生及死亡情况。结果 参加高血压规范化管理满5年及以上的管理组患者的收缩压平均值为(131.82±9.76) mmHg,低于非管理组的(134.99±9.28) mmH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7.59,P<0.05)。管理组的舒张压均值为(81.78±7.30) mmHg,非管理组为(82.35±6.39) mmHg,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89,P>0.05)。管理组血压控制率为89.62%,高于非管理组的61.3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34.65,P<0.05),不同性别、年龄组管理组与非管理组患者血压达标率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管理组患者心脑血管事件发生率为4.93%,低于非管理组的7.4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67,P<0.05),但是管理组与非管理组中心脑血管死亡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27,P>0.05)。结论 高血压规范化管理可提高高血压患者的血压控制率,减少心脑血管事件的发生与死亡,提高患者的生命质量,有良好的高血压防治效果。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血清中性粒细胞明胶酶相关脂质运载蛋白(NGAL)在急性心力衰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分别使用乳胶增强免疫比浊法和微粒子化学发光法检测83例急性心力衰竭患者出院时血清NGAL和BNP水平,比较30 d随访全因死亡和复发组(研究组)患者与对照组差异。结果出院时研究组患者血清NGAL和BNP水平分别为(144.9±38.2)ng/ml和(692.9±251.1)pg/ml,显著高于对照组(80.1±36.2)ng/ml和(297.3±109.3)pg/ml,P0.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血清NGAL和BNP有弱的相关性,r=0.16,P=0.033。结论出院时AHF患者外周血NGAL水平升高是其30 d全因死亡和再次入院的有力预测因子,降低外周血NGAL水平对于AHF患者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和延长生存期有一定帮助,临床应加强对高水平NGAL患者的管理。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微信在糖尿病出院患者管理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4年6月——2015年6月本院糖尿病出院患者242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组,其中122例糖尿病出院患者为对照组,接受常规出院教育及电话随访,120例糖尿病出院患者为观察组,通过建立手机微信交流平台进行随访及健康指导,评估两组患者出院6个月后治疗依从性、护理满意度及服务投诉情况。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随访结果显示,观察组出院患者治疗依从性评分为(93.1±3.4)分,护理满意度评分为(91.5±1.9)分,生活质量评分为(92.8±2.2)分,对照组出院患者治疗依从性评分为(81.8±5.0)分,护理满意度评分为(84.7±4.5)分,生活质量为(83.6±5.8)分,观察组出院患者治疗依从性、护理满意度、生活质量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对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对照组投诉率为20.49%,观察组投诉率为0.00%,观察组糖尿病出院患者服务投诉例数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微信信息化管理对糖尿病患者出院进行出院健康指导,可实现糖尿病患者出院后延续性护理干预,对提高患者护理满意度、生活质量及治疗依从性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目的 研究胰岛素强化疗法(IIT)在严重心力衰竭合并肺部感染高血糖患者中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至2012年8月在ICU住院治疗的严重心力衰竭合并肺部感染高血糖患者104例,其中胰岛素常规治疗者48例(对照组),IIT治疗者56例(观察组).观察并比较两组各时间点血糖变化情况及抗生素使用时间、肺部感染控制情况、病死率.结果 观察组和对照组治疗前血糖分别为(15.8±4.3),(15.3±5.1) mmol/L,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24、48、72 h和治疗后1周血糖分别为(8.3±2.1),(8.0±1.2),(7.9±1.3),(7.9±1.1) mmol/L,对照组分别为(12.5±3.2),(11.7±2.1),(11.3±1.5),(11.2±1.7) mmol/L,两组患者血糖均下降,而观察组各时间点血糖与对照组相比下降更加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患者抗生素使用时间为(14.3±2.5)d,显著少于对照组的(20.1±3.2)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0.368,P<0.01).观察组肺部感染治疗的总有效率为87.5%(49/56),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8.8%(33/4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5.448,P<0.05).观察组病死率为8.9%(5/56),显著低于对照组的22.9%(11/4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6.423,P<0.05).结论 将IIT用于严重心力衰竭合并肺部感染高血糖患者的治疗中,可显著改善患者临床预后,降低病死率,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 比较老年冠心病患者单用氯吡格雷与氯吡格雷联用不同代谢途径他汀的疗效.方法 入选1021例2000年1月至2011年2月服用氯吡格雷的老年冠心病患者,其中单用氯吡格雷178例,氯吡格雷联用他汀843例[经细胞色素P-450家族3A亚家族多肽4(CYP3A4)代谢的他汀636例和非CYP3A4代谢他汀207例).研究主要终点为随访期内全因死亡,次要终点为心绞痛或心肌梗死再入院、血管再通术(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或冠状动脉搭桥术)、脑卒中和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结果 单用氯吡格雷组和氯吡格雷联用他汀组发病密度(全因死亡)分别是6.86‰和3.18‰,RR=2.15 (95%CI:1.39~ 3.33),两组全因死亡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3.53,P<0.01);终点事件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所有混杂因素倾向评分后,按1∶1匹配,氯吡格雷联用他汀组较单用氯吡格雷组明显降低全因死亡率,RR=0.42(95%CI:0.19~ 0.9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7.23,P<0.01);不同代谢途径他汀匹配前后全因死亡率及终点事件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老年冠心病患者氯吡格雷联用他汀的全因死亡率明显低于单用氯吡格雷;而不同代谢途径他汀(经CYP3A4途径代谢和不经CYP3A4途径代谢)对死亡率及不良事件发生率影响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相似文献   

8.
栾英 《中国卫生产业》2014,(36):146-147
目的探讨采用心理健康护理模式来改善精神分裂症患者照料者的心理问题可行性,以期改善其生活质量。方法选择2012年9月—2013年12月"痊愈"出院的精神分裂症患者照料者140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70例,对照组照料者仅给予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照料者在此基础上给予心理健康干预。在出院前及出院后6个月,分别对两组患者照料者的抑郁自评分量表(SAS)、焦虑自评分量表(SDS)、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问卷(GQOLI-74)、家庭功能评定量表(FAD)进行评分。结果出院前,两组照料者SAS、SDS评分,GQOLI-74评分,FAD评分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6个月后SAS、SDS观察组(53.34±9.32)分,(50.87±8.48)分VS对照组(59.39±8.78)分,(58.47±9.06)分、GQOLI-74(除外物质生活维度)观察组(284.48±23.47)分VS对照组(228.49±20.18)分,FAD评分观察组(2.39±0.29)分VS对照组(2.65±0.32)分,以上数据均差异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心理健康指导可以改善了精神分裂症患者家属的心理健康,提高了其生活质量,从而使得他们能在照料精神病患者中发挥更重要功能。  相似文献   

9.
目的 对比动力加压钢板(DCP)与有限接触动力加压钢板(LC-DCP)内固定治疗四肢长骨干骨折的临床疗效,为临床内固定的选择提供一定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采用DCP和LC-DCP内固定治疗的172例四肢长骨干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LC-DCP组101例,DCP组71例,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骨折愈合时间、骨折不愈合发生率、日常活动能力和关节功能评分及临床疗效.结果 LC-DCP组手术时间、骨折愈合时间、骨折不愈合发生率均优于DCP组[(62±13) min比(88±20) min、(60.0±20.5)d比(85.0±25.5)d、1.0%(1/101)比7.0%(5/7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两组术中出血量与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LC-DCP组Barthel和Harris评分分别为(72.61±8.63)分和(69.28±7.63)分,均优于DCP组的(52.58±5.53)分和(55.07±6.26)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C-DCP组优良率优于DCP组[99.0%(100/101)比90.1%(64/7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5.71,P<0.01).结论 四肢长骨干骨折采用LC-DCP治疗,能提高临床疗效,减少手术并发症,提高患者的日常关节功能,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医院、社区协同健康管理对出院后老年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的影响,为建立社区老年CHF患者综合管理模式提供依据。方法纳入228例老年CHF患者为研究对象,以社区为单位将患者随机分为社区管理组(106例)与协同管理组(122例)。社区管理组出院后转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管理,医院不再提供后续健康干预治疗;协同管理组由医院、社区协同管理。1年后比较两组患者用药依从性、因心力衰竭再住院率、病死率、平均再住院天数、医疗费用及明尼苏达心力衰竭生活质量(LiHFe)评分。结果两组一般临床资料无明显差异,具有可比性。经过1年的健康管理,与社区管理组相比,协同管理组用药依从性明显提高()(2=8.97,P〈0.05)。协同管理组再住院率、人均住院天数、住院费用与社区管理组相比均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9.91,t=3.78、3.61,P〈0.05)。在进行健康管理前,两组患者的LiHFe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42、0.81、0.66、0.44、0.41,P〉0.05),出院1年后,协同管理组的各项评分均优于社区管理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37、11.81、6.16、9.64、9./3,P〈0.05)。但两组患者的病死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247,P〉0.05)。结论医院、社区协同健康管理是老年CHF患者降低再住院率、减轻医疗负担、提高生活质量切实有效的管理措施。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健康管理对老年代谢综合征患者下肢动脉疾病的疗效。方法老年代谢综合征伴下肢动脉疾病118例,分为对照组60例和健康管理组58例,于入组当时和研究结束后分别测量血压、踝臂指数(ABI)、血脂、血糖等指标,并进行健康问卷。对照组由专人监督用药;健康管理组由专人制定全面的健康管理计划,并监督实施。随访12个月。结果两组基线数据无统计学差异。两组观察前后比较收缩压和空腹血糖均显著下降,健康管理组的收缩压[(141±10)、(146±11)]mmHg(1mmHg=0.133kPa)(t=2.581,P=0.011)和空腹血糖[(5.32±1.33)、(5.92±1.61)]mmol/L(t=2.231,P=0.028)的改善优于对照组。健康管理组的三酰甘油[(5.51±0.51)、(5.11±0.49)]mmol/L(t=4.307,P=0.000)和ABI(0.77±0.17)、(0.84±0.19)(t=2.091,P=0.039),较干预前也有显著改善。其他指标干预前后和两组间无显著性变化。SF-36量表中的8个方面评分,两组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健康管理组在因生理功能角色受限(72.2±12.4)、(65.2±20.1)(t=2.268,P=0.025)、情绪角色受限(73.9±18.0)、(65.6±21.1)(t=2.295,P=0.023)和心理健康(63.9±13.3)、(58.3±12.5)(t=2.358,P=0.020)改善优于对照组。结论健康管理可以改善老年代谢综合征伴下肢动脉疾病患者的临床指标和生活质量,效果优于单纯药物治疗。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血清抵抗素对心力衰竭预后评估的价值。方法:选取2011年2月-2013年2月在本院收治的85例慢性收缩性心力衰竭患者,入院时采血测定患者血清抵抗素水平、N末端B型钠尿肽(NT-proBNP)及生化指标,心脏彩色超声测定左室射血分数(LVEF)和左心室舒张末内径(LVEDD)等。随访1-2年,记录患者发生心源性死亡、慢性心力衰竭恶化需再住院等主要心血管事件。结果: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显示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血清抵抗素水平与NT-proBNP水平呈正相关(r=0.562,P〈0.05);与EF呈负相关(r=-0.454, P〈0.05)。对比未发生心血管事件的患者,发生心血管事件的患者NT-proBNP为(3583±2872)pg/mL,明显高于未发生心血管事件患者的(1894±1234)pg/mL,抵抗素为(19.2±2.3)ng/mL,明显高于未发生心血管事件患者的(13.5±3.1)ng/m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血清抵抗素水平曲线下面积为0.79,P=0.0001,说明抵抗素预测心力衰竭患者心血管事件有显著意义。结论:血清抵抗素水平检测对心力衰竭患者心血管事件的发生存在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13.
目的:评价超高速成像技术下测量的颈动脉脉搏波速度与年龄和性别相关性。方法:随机选取健康体检、无动脉粥样硬化危险因素的292名受试者,其中男性104名,年龄22-65岁,平均年龄(45.02±9.75)岁;女性188名,年龄22-62岁,平均年龄(47.63±10.50)岁。男性和女性受试者按年龄各分为22-39岁组、40-49岁组和50-65岁组。通过Aixplorer型超高速成像仪对其颈动脉脉搏波(PWV)进行测量。分别比较脉搏波收缩期开始[PWV(BS)]和收缩期结束[PWV(ES)]在两性别组间及同性别组内各年龄组间的差异。结果:在男性组和女性组中,ES在各年龄组间均有差异(男性F=12.18,P〈0.05,女性F=5.815,P〈0.05);随着年龄增长而增加,男性22-39岁组ES为(5.98±1.33)m/s,40-49岁组为(7.96±1.00)m/s,50-65岁组为(9.28±2.02)m/s;女性22-39岁组ES为(6.20±1.50 m/s,40-49岁组为(7.14±2.20)m/s,50-65岁组为(8.26±2.34)m/s;在男性组和女性组中其与年龄的相关系数有统计学意义(r=0.37,r=0.36;P〈0.05)。BS在各年龄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男性F=1.41,P〉0.05,女性F=0.14,P〉0.05)。结论:超高速成像技术下测量颈动脉PWV中ES与年龄有明显相关性。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对社区高血压患者进行群组干预管理,分析评价实施6个月后患者的生命质量变化情况。方法:按照随机对照试验研究设计,将400名参加该研究的高血压病人随机分为200名干预组和200名对照组。干预组接受高血压群组干预管理,对照组接受常规的高血压三级管理。6个月后比较2组病人在项目实施前后的生命质量量表(SF-36)评分及部分生物检测指标的变化情况。结果 :干预6个月后,除生理机能和躯体疼痛外,干预组患者的生理职能、情感职能、精力、精神健康、社会功能以及一般健康状况等SF-36各维度变化值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6个月后干预组患者的收缩压和舒张压分别比对照组多下降4.84 mmHg和2.07 mmHg(P均0.05)。体质指数、腰臀比的变化无显著差异。结论 :与常规的三级管理相比较,社区高血压群组干预管理能更好地提高患者的生命质量,改善患者的血压控制。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索促红细胞生成素(EPO)对慢性心力衰竭(CHF)合并贫血患者的临床疗效的影响。方法选入2012年1月—2014年1月在我院住院收治的101例CHF(NYHAⅡ-Ⅳ级)合并贫血的患者,采用数字随机法随机分为治疗组51例和对照组50例。治疗组在常规心力衰竭治疗基础上加用EFO皮下注射及口服铁剂治疗,对照组常规心力衰竭治疗及口服铁剂治疗。两组持续治疗6个月后(铁剂口服时间不超过3个月),观察心功能NYHA分级、Nt-proBNP、心脏B超、血红蛋白(Hb)、6 min步行试验(6-MWT)、再入院率等指标。结果治疗6个月后,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心功能NYHA分级明显降低(P〈0.05)、Nt-proBNP明显降低(P〈0.01)、左室舒张末内径(LVDd)降低(P〈0.05)、左室射血分数(LVEF)明显升高(P〈0.01)、Hb明显升高(P〈0.01)、6-MWT距离明显增加(P〈0.01)、再入院率明显减少(P〈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联合使用EPO治疗CHF合并贫血患者可改善其心功能及运动耐量,降低心衰复发和加重的风险,改善预后,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急性加重患者入院时收缩压水平与心功能及预后的关系。方法将204例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急性加重患者按照收缩压水平分为四组:A组(37例,收缩压≤100mmHg,1mmHg=0.133kPa),B组(73例,收缩压101-140mmHg),C组(56例,收缩压141—180mmHg),D组(38例,收缩压〉180mmHg)。测定四组左室舒张末容积(LVEDV)、左室射血分数(LVEF)、心胸比、N末端B型利钠肽前体(NT.proBNP)、肌酐等指标。1年后根据有无心源性死亡事件分为死亡组(53例)和存活组(151例),并比较各指标。结果C、D组合并高血压的比例明显高于A、B组[82.1%(46/56),89.5%(34/38)比35.1%(13J37)、37.O%(27,73)],C、D组合并缺血性心脏病及心功能纽约心脏病协会(NYHA)分级Ⅳ级的比例明显高于A组[69.6%(39/56)、73.7%(28,38)比29.7%(11/37),53.6%(30/56)、57.9%(22/38)比21.6%(8/3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O.05)。四组lgNT-proBNP、心胸比、LVEF、LVEDV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A组分别为3.95±0.34、0.73±0.05、(36.60±5.21)%、(125.36±44.38)ml,B组分另0为3.65±0.29、0.66±0.07、(41.34±6.19)%、(110.72±50.39)ml,C组分别为3.32±0.25、0.60±0.05、(48.25±5.68)%、(90.47±33.64)ml,D组分别为3.07±0.26、0.52±0.04、(56.47±7.12)%、(72.49±38.36)ml,P〈0.05]。A组患者心源性死亡事件导致的病死率为56.8%(21/37),明显高于B组[23.3%(17/73)]、C组[17.9%(10/56)]及D组[13.2%(5/3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死亡组吸烟史、心功能NYHA分级Ⅳ级患者比例、三酰甘油(TG)、尿酸、空腹血糖(FBG)、餐后2h血糖(2hPBG)、糖化血红蛋白(HbA1c)、肌酐、IgNT—proBNP、心胸比、LVEDV均明显高于存活组,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LVEF及收缩压明显低于存活组[(0.85±0.29)mm01]L比(1.12±0.36)mmol/L、(40.28±5.62)%比(51.75±8.96)%、(124.38±22.67)mmHg比(141.57±24.39)mmHg],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显示,收缩压与lgNT.proBNP、心胸比、LVEDV呈负相关(r=-0.379、-0.498、-0.413,P〈0.05),与LVEF呈正相关(r=0.625,P〈0.05)。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LVEF、肌酐、收缩压(OR=0.942、0.829、1.033)与慢性心力衰竭急性加重的预后关系密切。结论收缩压水平是反映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急性加重患者心功能受损程度及预后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比较原发性EB病毒(EBV)和巨细胞病毒(CMV)合并感染的流行病学特征。方法将208例原发性EBV和CMV合并感染患者分为4个年龄组,回顾性分析发病季节、年龄和性别分布情况,并比较4个年龄组之间的临床特征、并发症和实验室检查情况。结果原发性EBV和CMV合并感染的高发年龄段为0—7岁和16~23岁。各组发热、头颈部淋巴结肿大、扁桃体咽喉炎发生率均高于80%。0~7岁组患儿肝肿大比例明显高于24~71岁组成人患者(79.5%:17.6%,x2=68.500,P〈0.01),8-15岁组明显高于16~23岁组(73.7%:12.7%,X2=13.500,P〈0.01);但0~7岁组肝功能异常的比例明显低于16~23岁组(67.0%:96.4%,X2=17.811,P〈0.01)。0~7岁组白细胞明显高于2,4~71岁组,平均值分别为[(15.5±6.6)×109/L]和[(10.2±5.0)×109/L](F=4.496,P〈0.05)。0~7岁组血小板减少症的发生率明显低于16~23岁组(1.7%:18.2%,x2=6.741,P〈0.05)。0—7岁组肺炎的发生率最高,为21.4%,明显高于其他组(3组均为0%,X2=4.720、13.751、4.720,P〈0.05)。结论原发性EBV和CMV合并感染可表现为多个系统受累,儿童血液系统损害发生率比成人高,但肝功能受损的发生率比成人低。发热、头颈部淋巴结肿大、扁桃体咽喉炎等临床表现特征与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患者相似,并发症如肺炎则发生率更高。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延续护理对介入治疗中晚期肝癌患者自我护理能力和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择58例经皮导管肝动脉灌注化疗治疗中晚期肝癌病者,随机均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研究组给予延续护理,出院前3d进行护理评估和出院指导,出院后4周进行电话随访和每隔2周的家庭访视。采用自我护理能力测定量表评定患者的自我护理能力、自我责任感和健康知识水平,采用SF-36评估患者的情感指数、健康指数和生活满意度。结果护理前,两组患者的自我护理能力和生活质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研究组的自我护理能力、自我责任感和健康知识水平分别为(116.32±13.96)、(22.36±3.94)和(52.36±5.78)分,明显高于对照组的(102.24±12.30)、(19.72±3.21)和(48.16±4.02)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研究组的情感指数、健康指数和生活满意度分别为(6.76±1.79),(8.24±1.88)和(9.72±1.97),显著高于对照组的(5.64±1.52),(7.08±1.96)和(8.16±1.3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延续护理显著提高介入治疗中晚期肝癌患者的自我护理能力和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9.
周琴 《职业与健康》2012,28(11):1376-1378
目的探讨心理护理干预对慢性心衰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调查2009年1月1日—2010年12月31日期间入院的患者,随机分为心理干预组和对照组。入院前均行院内临床检查及填写抑郁自评量表(SDS)及生活质量量表(SF-36)。出院后3个月随访患者心脏超声指标及SDS和SF-36评分。结果纳入200例患者,其中干预组98例和对照组102例。两组入院基线指标及SDS和SF-36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出院后3个月随访发现,干预组SDS标准分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42.2±7.9比49.1±11.1,P0.05)。干预组SF-36总分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585.3±142.1比551.9±112.3,P0.05)。并且SF-36量表各维度中5项指标评分均于随访时发生显著变化(P0.01)。结论心理护理干预可通过改善心衰患者心理异常而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