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14 毫秒
1.
目的 评价瑞芬太尼复合异丙酚靶控全静脉麻醉用于支撑喉镜下手术的临床可行性。方法 ASAⅠ-Ⅱ级择期支撑喉镜下声带息肉摘除术病人60例,随机分为TCI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记录两组各时段平均动脉压、心率及术毕停药后病人自主呼吸恢复时间、呼之睁眼时间、拔管时间、定向力恢复和离开恢复室时间;观察病人拔管后即刻、离开恢复室、拔管后1h、4h的意识状况;术中、术后并发症及满意度。结果 (1)TCI组各时段血流力学平稳,对照组在插管中,及手术关键步骤等时段平均动脉压和心率高于TCI组,有统计学意义;(2)在苏醒过程中,自主呼吸、睁眼、拔管、定向力恢复及离开恢复室时间TCI组均短于对照组;(3)拔管即刻、离开恢复室、拔管后1h,OAAS评分TCI组高于对照组。结论 瑞芬太尼复合异丙酚靶控输注全静脉麻醉能满足支撑喉镜手术,和常规的静吸复合全麻相比,血流动力学更平稳、苏醒更快。  相似文献   

2.
目的:评价瑞芬太尼和异丙酚靶控全静脉麻醉的诱导、维持和术后苏醒过程。方法:ASAⅠ-Ⅱ级择期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病人60例,随机分为TCI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记录两组各时段平均动脉压、心率及术毕病人苏醒过程中各时段所需时间,观察病人拔管后各时段的意识状况;术后并发症及满意度。结果:(1)TCI组各时段血流力学比对照组平稳;(2)在苏醒过程中,自主呼吸、睁眼、拨管、定向力恢复及离开恢复室时间TCI组均短于对照组;(3)术后各时段OAAS评分TCI组高于对照组。结论:瑞芬太尼复合异丙酚靶控全静脉麻醉能满足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和常规的静吸复合全麻比较,血流动力学更平稳、苏醒更快。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瑞芬太尼异丙酚双通道靶控输注全凭静脉麻醉在支撑喉镜下声带息肉摘除术的效果。方法:选择60例,ASAI-Ⅱ级无合并症,择期行声带息肉摘除患者。随机分为瑞芬太尼复合异丙酚静脉全麻(R)组和静吸复合麻醉(C)组,每组各30例。R用异丙酚-瑞芬太尼诱导和维持麻醉;C组用异丙酚-芬太尼诱导,七氟醚吸入和异丙酚维持麻醉。观察两组麻醉诱导和维持期间血流动力学变化,术毕停药后病人自主呼吸恢复时间、呼之睁眼时间、拔管时间等。结果:R麻醉中循环波动小,病人自主呼吸恢复快,苏醒时间,拔管时间明显较C组快。结论:瑞芬太尼异丙酚双通道靶控输注全凭静脉麻醉于声带息肉手术麻醉,能有效预防麻醉诱导刺激和手术操作应激反应,循环波动小;术野稳定,便于手术操作;术后呼吸恢复时间和拔管时间短,提高手术效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 通过临床上对老年手术患者采用瑞芬太尼复合异丙酚靶控输注麻醉方法,观察并探讨该方法的麻醉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2010年1月至2011年2月期间收治的80例需手术治疗的老年患者,将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40例和对照组40例,其中治疗组患者按照靶控输注的浓度不同分为治疗A组(4μg/L瑞芬太尼)和治疗B组(6μg/L瑞芬太尼),采用瑞芬太尼复合异丙酚麻醉方法,对照组患者采用静吸复合麻醉方法,并观察两组患者的拔管时间、苏醒时间、呼吸恢复时间、术中术后的心率、平均动脉压变化以及术后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治疗组患者在拔管时间、苏醒时间、呼吸恢复时间均短于对照组,术前术后患者的心率及平均动脉压,治疗组也优于对照组(P<0.05),且治疗A组优于治疗B组(P<0.05).结论 4 ug/L瑞芬太尼复合3ug/L异丙酚的麻醉效果明显,同时用药量相对较少,可以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适合在临床上推广和使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 较进行靶控输注(TCI)静脉麻醉时瑞芬太尼与芬太尼在麻醉诱导、气管插管及围手术期对血流动力学的影响及患者术后苏醒过程中意识恢复情况。方法 择ASAⅠ~Ⅱ级择期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100例,随机分为瑞芬太尼(RF)组和芬太尼(F)组各50例,均联合异丙酚行靶控血浆浓度输注,观察麻醉诱导、气管插管及围手术期血压及心率的变化,术毕停麻醉药后患者自主呼吸恢复时间、送术后恢复室(PACU)时间以及呼之睁眼时间、拔管时间、定向力恢复时间和离开PACU时间。根据警觉/镇静评分法(OAA/S)及口述描绘法(VRS)评分,观察并记录两组患者拔管后即刻、离开PACU时、拔管后1,5及24 h的意识状态、疼痛评分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 F组麻醉诱导时血压低于F组,心率慢于F组;RF组插管时心血管反应低于F组;RF组术毕停药自主呼吸恢复时间明显早于F组;两组患者自主呼吸恢复后送PACU、呼之睁眼时间、拔管时间均差异无显著性,但RF组定向力恢复时间和出PACU时间早于F组;RF组患者在拔管后即刻、离开PACU时以及回病房后1,5 h和术后24 hOAA/S及VRS评分高于F组,RF组需要镇痛者多于F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显著性。结论 丙酚联合瑞芬太尼靶控静脉麻醉诱导及气管插管心血管反应小;异丙酚复合芬太尼靶控静脉麻醉在苏醒质量上较优,但瑞芬太尼半衰期短,患者术后会感到疼痛,应及时行镇痛治疗。  相似文献   

6.
赵晓亮  杨毅 《安徽医药》2014,18(3):560-562
目的 观察靶控输注瑞芬太尼控制性降压用于维吾尔族及汉族鼻内镜手术患者临床效果.方法 纳入该院2013年3-6月期间择期行鼻内镜手术患者60例,ASA I或Ⅱ级,其中汉族患者30例(A组),维吾尔族患者30例(B组).桡动脉穿刺置管监测有创动脉血压.瑞芬太尼起始效应室靶浓度5 μg·L-1,每隔2 min增加靶浓度0.5 μg·L-1,直至平均动脉压维持在50~70 mmHg至手术结束.分别记录控制性降压即刻(T1)、术中5 min(T2)、30 min时刻(T3)及停药10 min时(T4)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并于T1、T3时刻抽静脉血测定乳酸水平.术毕记录瑞芬太尼总用药量、达到目标血压瑞芬太尼靶浓度、达到目标血压所用时间、手术持续时间、控制性降压持续时间及术野出血评分.结果 T1、T3两时点乳酸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瑞芬太尼总用药量、达到目标血压瑞芬太尼靶浓度、达到目标血压所用时间明显多于A组(P<0.05).结论 汉族与维吾尔族患者采用靶控输注瑞芬太尼控制性降压均可得到满意的降压效果;其中维吾尔族患者控制性降压所用瑞芬太尼总量、达到目标血压所用时间及瑞芬太尼靶浓度大于汉族患者.  相似文献   

7.
目的:评价舒芬太尼复合异丙酚靶控输注(TCI)全凭静脉麻醉用于神经外科手术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并与静吸复合麻醉作比较。方法:30例择期行开颅神经外科手术患者,随机分为静吸复合组(对照组)和靶控输注组(TCI组),每组15例。TCI组采用异丙酚血浆靶控浓度3μg/mL、舒芬太尼效应室靶控浓度0.2~0.6ng/mL维持麻醉;对照组采用持续吸入1%~2%异氟醚维持麻醉。连续监测并于麻醉前(T0)、诱导后(T1)、气管插管后(T2)、切头皮(T3)、锯颅骨(T4)、切除肿瘤(T5)、缝头皮(T6)及气管拔管后(T7)记录脑电双频谱指数(BIS)、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记录麻醉苏醒时间、拔管时间、麻醉不良反应、拔管后即刻和拔管后30min的清醒程度(OAAS评分)及伤口疼痛程度(VRS评分)。结果:术中两组患者的BIS值均明显降低,维持在40~60范围,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MAP、HR出现明显波动,TCI组各时点较平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TCI组苏醒时间及拔管时间明显降低(P〈0.05),拔管后即刻OAAS评分升高,拔管后30min VRS评分降低,拔管后烦躁及恶心呕吐数减少(均P〈0.05)。结论:舒芬太尼复合异丙酚TCI全凭静脉麻醉用于神经外科手术,具有麻醉效果满意、血液动力学稳定、苏醒及拔管快速、术后平稳、无空气污染等优点。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舒芬太尼与瑞芬太尼靶控输注静脉麻醉用于胸外科手术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本院2003-2007年胸外科择期开胸手术患者42例,ASAⅠ~Ⅱ级,随机分为舒芬太尼组(SF组)和瑞芬太尼组(R组),每组均21例。分别采用舒芬太尼和瑞芬太尼为主诱导和维持麻醉,观察两组患者麻醉诱导及维持期血流动力学变化、苏醒期相关时间、术后30min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随访记录术中知晓发生率和术后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情况。结果SF组麻醉术中循环较稳定,苏醒与R组无差异,术后30minVAS评分R组高于SF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均未出现术中知晓。术后恶心、呕吐发生率无统计学差异。结论舒芬太尼靶控输注静脉麻醉用于胸外科手术比瑞芬太尼更优越、镇痛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不同靶控方法输注异丙酚和瑞芬太尼的麻醉效果,为临床选择最佳的麻醉用药方式提供参考资料。方法选择本院2012年10月-2013年10月进行胆囊切除术治疗的110例患者,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55例靶控血浆浓度,观察组55例靶控效应室浓度,比较分析两组的麻醉效果。结果观察组的意识消失时间短于对照组,意识消失时间异丙酚和瑞芬太尼药物用量多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两组的麻醉时间、异丙酚和瑞芬太尼药物总用量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9.1%,对照组为10.9%,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靶控血浆浓度、靶控效应室浓度两种靶控方法输注异丙酚和瑞芬太尼均能取得满意的麻醉效果,但靶控效应室浓度麻醉起效快,且安全可靠,是临床优选的麻醉靶控方法。  相似文献   

10.
瑞芬太尼和异丙酚全凭静脉麻醉在小儿短小手术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瑞芬太尼复合异丙酚用于小儿短小手术全凭静脉麻醉的有效性、安全性和可控性。方法选择小儿外科择期手术患儿80例,随机分为4组,R1、R2、R3 3组为全凭静脉麻醉组(瑞芬太尼加异丙酚全凭静脉麻醉),C组为对照组,采用静脉吸入复合麻醉。4组均不插管,保留自主呼吸。监测血压、心率、血氧饱和度、手术时间、苏醒时间、听觉诱发电位、血糖。结果4组均达到外科麻醉深度,R2组麻醉效果最好,R1、R2、R3组苏醒快,C组出现1例喉痉挛。结论在小儿短小手术中,选择瑞芬太尼复合异丙酚全凭静脉麻醉,术中血液动力学指标更平稳,术中及术后副作用也相对较少,更安全。  相似文献   

11.
目的评价丙泊酚复合瑞芬太尼靶控静脉麻醉的诱导和术后苏醒过程。方法ASAI-Ⅱ级择期行胆囊切除手术患者40例,随机分为瑞芬太尼(R)组及芬太尼(F)组,R组采用瑞芬太尼和丙泊酚诱导和维持麻醉,F组采用芬太尼和丙泊酚诱导和维持麻醉,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麻醉诱导及维持期血流动力学的变化、术毕停药后患者自主呼吸恢复时间、清醒时间、拔管时间以及苏醒期不良反应等。结果瑞芬太尼麻醉术中循环波动较小,苏醒快,术后并发症少。结论与芬太尼相比,瑞芬太尼可更安全有效地用于胆囊切除术。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新型丙泊酚靶控输注联合瑞芬太尼全凭静脉麻醉用于小儿短小手术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并与吸入麻醉作比较。方法:择期行短小手术患儿60例,年龄3~9岁,随机分为2组,每组30例。静脉组:应用新型小儿丙泊酚系统血浆3μg/mL靶控输注联合瑞芬太尼持续静脉输注0.2~0.3μg/(kg.min)以维持麻醉;吸入组:对照组,采用持续吸入3%~4%七氟烷维持麻醉;均置入喉罩行气道管理。于麻醉前(T0)、诱导毕(T1)、喉罩置入即刻(T2)、切皮(T3)、切皮后10 min(T4)及喉罩拔除即刻(T5)等时点记录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脑电双频谱指数(BIS)。术后记录麻醉苏醒时间、清醒程度(OAA/S评分)及不良反应。结果:T2~T5时点HR、MAP吸入组大于静脉组(P〈0.05或0.01);T1~T5时点HR、MAP组内比较,静脉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吸入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吸入组比较,静脉组苏醒时间降低、停药后10 min的OAA/S评分增高、术后烦躁及恶心呕吐例数减少、麻醉效果满意例数增高(P〈0.05)。结论:丙泊酚靶控输注联合瑞芬太尼静脉输注麻醉用于小儿短小手术,麻醉过程平稳,术中血流动力学稳定,应激反应较小,不良反应较少,术后恢复质量较好,是一种较理想的麻醉方法。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瑞芬太尼复合丙泊酚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的麻醉效果及安全性。方法将我院80例择期行Lc的患者完全随机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静吸复合麻醉;观察组采用全凭静脉麻醉。观察2组手术麻醉前后平均动脉压、HR的变化并加以比较,比较2组术后苏醒时间和拔管时间以及警觉-镇静评分(OAAS评分)。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切皮后和术毕的平均动脉压和HR与诱导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切皮后、术毕的平均动脉压、HR高于观察组患者[平均动脉压:(83±10)mmHg(1mmHg=0.133kPa)比(76±8)mmHg,(89±10)mmHg比(80±8)mm Hg;HR:(78±12)次/min比(704-8)次/min,(854-8)次/minE(76±6)次/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苏醒时间和拔管时间少于对照组[分别为(6±2)nlin比(11±2)min,(11±2)min比(16±2)min,均P〈0.05],且OAAS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4.3±1.6)分比(3.0±1.3)分,尸〈0.05]。结论与静吸复合麻醉比较,瑞芬太尼复合丙泊酚全凭静脉麻醉维持平稳,术中血流动力学稳定,术后苏醒快,拔管早,安全可行。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异丙酚复合瑞芬太尼靶控输注(Target—controlled infusion,TCI)全凭静脉麻醉用于老年人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aparoscopic Cholecystectomy,LC)的可行性及安全性。方法择期LC手术老年患者56例,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merican Society of Anesthesiologists,ASA)分级Ⅰ-Ⅱ级,心肺功能正常。随机等分为静吸麻醉组(I组)和静脉全麻组(T组),两组均以咪选唑仑、异丙酚、芬太尼、雏库溴铵诱导后做气管插管。麻醉维持:静吸麻醉组(Ⅰ组,n=28例)采用3%异氟醚吸入诱导,1%-2.5%维持,间断辅以瑞芬太尼静注;全凭静脉组(T组,n=28例)将瑞芬太尼和异丙酚混合液持续恒速输入,诱导时设定瑞芬太尼血浆靶浓度为4—8ns/ml,异丙酚为3~5μg/ml,术中根据血压、心率调整靶浓度.术中监测心率(heart rate,HR)、收缩压(systolic blood pressure,SBP)、舒张压(diastolic blood pressure,DBP)、平均动脉压(mean arterial pressure,MAP)等指标及手术结束至自主呼吸、睁眼、拔除气管导管、恢复定向能力的时间等。结果两组间的拔管时间、清醒程度有显著差异。静吸麻醉组(Ⅰ组)在气腹后10min的HR、SBP、DBP及术毕明显高于术前基础值(P〈0.05或P〈0.01),而全凭静脉组术中无明显变化,术后恶心呕吐发生率也明显低于静吸组。结论异丙酚复合瑞芬太尼靶控输注静脉麻醉用于老年人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可达满意的麻醉深度,具有苏醒快,围术期血压、心率变化幅度小,能降低术后恶心呕吐的发生,患者安全系数高等优点,且无吸入麻醉药的手术室空气污染,优于异氟醚吸人麻醉方法。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不同效应室靶浓度瑞芬太尼对异丙酚靶控输注半数效应室浓度(ECe50)的影响。方法:择期静脉复合全麻下行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患者60例,年龄65~85岁,按瑞芬太尼效应室靶控浓度的不同随机分成3组,瑞芬太尼0.5 ng/ml(R0.5);瑞芬太尼1.0 ng/ml(R1.0);瑞芬太尼1.5 ng/ml(R1.5),每组20例。达到效应室靶浓度后,按照序贯试验原则靶控输注(TCI)异丙酚,进电切镜出现体动反应,则下一例采用高一级浓度,反之,采用低一级浓度,各相邻浓度之间均为等比级数,比率为1.2。计算异丙酚ECe50及其95%可信区间(CI)。结果:R0.5组异丙酚的ECe50为2.37μg/ml,其95%可信区间为(2.22,2.53),R1.0组异丙酚的ECe50为1.84μg/ml,95%可信区间为(1.75,1.94),R1.5组异丙酚的ECe50为1.66μg/ml,95%可信区间为(1.60,1.71)。结论:增加瑞芬太尼靶浓度可降低异丙酚靶控输注浓度,但随着浓度增加,麻醉风险加大。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异丙酚复合瑞芬太尼靶控输注(TCI)全凭静脉麻醉用于老年人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的可行性及安全性。方法择期LC手术老年患者56例,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分级I-Ⅱ级,年龄60~81岁,心肺功能正常,随机等分为静吸麻醉组(I组)和静脉全麻组(T组)各28例。I组以异丙酚、瑞芬太尼、阿曲库铵诱导后做气管插管,术中吸入1%~2.5%异氟醚维持麻醉。T组瑞芬太尼和异丙酚靶控输注,术中根据血压、心率调整靶浓度。术中监测HR、SBP、DBP、MAP等指标及记录手术结束至自主呼吸、睁眼、拔除气管导管、恢复定向能力的时间。结果两组间的拔管时间、清醒程度有显著差异。静吸麻醉组(I组)在气腹后5min的HR、SBP、MBP明显高于术前基础值(P〈0.05或P〈0.01)。而T组术中无明显变化,术后恶心呕吐发生率也明显低于I组。结论异丙酚复合瑞芬太尼靶控输注静脉麻醉用于老年人LC手术可达满意的麻醉深度,具有苏醒快,围术期血压、心率变化幅度小,能降低术后恶心呕吐的发生,且无吸入麻醉药的手术室空气污染等优点,优于传统的静吸复合麻醉。  相似文献   

17.
张婷  郎宇  蔡兵  赵磊  许亚超  张瑛 《中国医药》2014,(9):1350-1354
目的:探讨靶控输注丙泊酚复合瑞芬太尼、地佐辛用于无痛人工流产术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选择60例美国麻醉医师协会( ASA)分级Ⅰ~Ⅱ级行无痛人工流产术的患者,将患者完全随机分为2组,靶控输注丙泊酚组( TCI组)和手控输注丙泊酚组( MCI组),每组30例。 TCI组设定丙泊酚初始血浆靶浓度为6 mg/L,术中根据手术进程滴定目标靶浓度;MCI组以丙泊酚2 mg/kg诱导,术中发生体动反应时追加丙泊酚20~30 mg。2组均在术前5 min静脉滴注地佐辛5 mg,入睡后即刻小壶滴注瑞芬太尼1μg/kg。观察并记录2组丙泊酚的总用量、麻醉效能、术中呼吸循环的变化及术后不良反应等指标。结果 TCI组丙泊酚的总用量为(2.55±0.34)mg/kg,明显大于MCI组的(2.10±0.20)mg/kg(P<0.01);TCI组麻醉效果优的比例高于MCI组[83.3%(25/30)比53.3%(16/30),P<0.05]、术中体动反应的发生率低于MCI组[16.7%(5/30)比46.7%(14/30),P <0.05];除诱导时间 TCI 组[(1.27±0.15) min]长于 MCI 组[(1.09±0.15)min]外,2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意识恢复时间、清醒时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麻醉诱导后,2组患者的平均动脉压、心率均下降(均P<0.01),但2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毕时平均动脉压均回升至术前水平;2组患者均无明显的术后宫缩痛。结论丙泊酚靶控输注复合瑞芬太尼、地佐辛用于无痛人工流产术麻醉效果安全舒适,麻醉深度易于控制,但术中须注意对患者呼吸功能的支持。  相似文献   

18.
李响 《中国当代医药》2014,(32):119-121
目的:探讨丙泊酚复合雷米芬太尼靶控输注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的麻醉效果。方法选取88例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两组,各44例,其中对照组采取异氟醚静脉复合吸入麻醉;观察组采取丙泊酚复合雷米芬太尼靶控输注麻醉,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不同时间点的心率(HR)、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和血氧饱和度(SpO2)及术后恢复情况。结果观察组T1、T2及T3时的HR、SBP、DBP、和SpO2水平与T0时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对照组与观察组T1、T2、T3时的HR、DBP及SBP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自主呼吸恢复时间、术后苏醒时间及拔管时间分别为(7.01±1.80)min、(7.13±1.62)min和(10.48±1.41)min,与对照组比较显著减少(P<0.05);观察组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1.36%,显著低于对照组的45.45%(P<0.05)。结论丙泊酚复合雷米芬太尼靶控输注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具有较好的麻醉效果,可维持患者血流动力学稳定,且利于患者术后恢复。  相似文献   

19.
老年患者靶控输注瑞芬太尼的血流动力学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葛春林  景亮 《淮海医药》2006,24(4):266-268
目的观察靶控输注瑞芬太尼时老年患者血流动力学的变化.方法选择ASA Ⅰ~Ⅱ级行上腹部手术患者60例,按年龄不同分为2组.青壮年组(n=30)30~59岁,老年组(n=30),60~80岁.全麻诱导设定丙泊酚血浆靶控浓度3 mg/L,瑞芬太尼7 μg/L.意识消失后给予维库溴铵0.1 mg/kg进行气管插管后接麻醉机行机械通气.术中瑞芬太尼靶控浓度维持不变,气管插管后丙泊酚的靶控浓度降至2.5 mg/L,术中调节丙泊酚的量使脑电双频谱指数维持在45~55之间.记录麻醉诱导前、麻醉诱导后插管前、插管后1 min及插管后5 min的SBP、DBP、HR.结果2组患者间除年龄外,性别、手术种类、体重、术前血球压积与白蛋白浓度及靶控输注时间差异均无显著性,2组患者的丙泊酚、麻黄素及阿托器用量差异有显著性(P<0.01).2组患者的SBP、DBP、HR均较诱导前降低,但老年患者更明显(P<0.01).结论老年人的药代动力学特征明显不同于青壮年,因此在使用靶控输注瑞芬太尼静脉麻醉时,应根据年龄及种族的不同设定靶控浓度.  相似文献   

20.
目的比较雷米芬太尼联合丙泊酚靶控输注静脉麻醉与静脉+吸人复合麻醉在老年患者腹腔镜胆囊切除手术中的血流动力学变化及不良反应。方法选择老年择期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56例,ASAⅠ-Ⅱ级,随机分为雷米芬太尼联合丙泊酚靶控输注麻醉28例(观察组)和静脉+吸入异氟醚维持麻醉28例(对照组)。分别于各时点记录患者的HR、SBP、DBP、PzrCO2、初醒时间、拔管时间和拔管后10min OAAS评分及术后24h的恶心、呕吐及嗜睡情况。结果观察组SBP、DBP及HR变化小于对照组;初醒时间、拔管时间和拔管后10min OAAS评分观察组均优于对照组(均P〈0.05)。而且观察组术后发生恶心、呕吐的患者明显较对照组均减少(均P〈0.05)。结论老年患者腹腔镜胆囊切除手术中丙泊酚复合雷米芬太尼靶控输注麻醉比静吸复合全麻能够更好的抑制应激反应,较容易维持循环稳定,且术后恢复快,不良反应更少,是老年患者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理想麻醉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