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小肠移植术后肠造口的观察及护理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移植肠造口是小肠移植术后观察移植肠病变及排斥反应的重要窗口,也是制定抢救治疗方案、判定治疗效果的主要依据。1999年5月20日我院成功地开展了我国首例活体部分小肠移植术。术后患者恢复顺利,移植肠已健康存活5个月。现结合文献将移植肠造口护理体会总结如下。1 病例介绍患者男性,18岁,身高185cm。因肠扭转坏死于1998年9月13日在外院行小肠大部分切除术,残余空肠40cm,术后发生肠瘘,1998年11月26日在我院行肠瘘修补术。出院脱离肠外营养后因频繁腹泻,呈进行性营养不良,体重35kg,诊断为短肠综合症,于1999年5月20日行活体部分小肠移…  相似文献   

2.
直肠癌在我国居大肠癌的第一位,对低位(癌肿距离肛门缘6 cm)的直肠癌病人,采用手术根治性切除是治疗的主要方法.根治术中将乙状结肠下部及其系膜、直肠、肛门、所属淋巴结及被侵犯组织等一切切除,将近端结肠固定于右下腹的腹壁外,粪便由此排除,这种不保留肛门的直肠癌根治术,必须在下腹做一造口,即永久性人工肛门.因术后人工肛门给病人带来诸多不便,并承受躯体、心理、社会等多方面的痛苦、压力,从而产生苦恼,影响其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3.
王洁 《全科护理》2015,(6):556-557
[目的]研讨直肠癌术后肠造口并发症的有效护理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肿瘤外科收治的18例直肠癌术后行结肠造口病人的临床资料,总结有效的护理措施。[结果]经过细心护理,18例直肠癌术后肠造口病人在其住院期间无一例发生严重不良反应和并发症。[结论]从心理、生理及生活各方面综合护理,并针对潜在并发症采取预防性护理,是保证直肠癌术后肠造口病人临床治疗效果的关键措施。  相似文献   

4.
肠造口病人的分期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华  李峥 《护理研究》2004,18(10):1700-1702
从术前、恢复期、康复期对肠造口病人的常见心理问题、并发症及护理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5.
肠造口病人的分期护理   总被引:1,自引:4,他引:1  
张华  李峥 《护理研究》2004,18(19):1700-1702
从术前、恢复期、康复期对肠造口病人的常见心理问题、并发症及护理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6.
从肠造口病人的心理护理、造口的管理以及社会功能康复方面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7.
目的调查乡村永久性肠造口患者出院后的造口情况,为提高肠造口患者生活质量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造口门诊复查、电话回访、家庭访视、造口联谊会的方式,对36例因各种肠道疾病实施永久性肠造口患者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出现造口并发症有25例(69.4%),其中造口周围皮炎12例,造口旁疝10例,造口脱垂、造口水肿、造口局部肿瘤复发各1例。能完全进行造口自我照顾28例(77.8%),每天用于造口护理的时间小于30min占44.4%,平时不用造口袋3例占8.3%,只有6.1%使用质量好的两件式黏贴造口袋。结论对乡村永久性肠造口患者需给予更有针对性的支持和帮助。  相似文献   

8.
肠造口病人恢复期并发症的处理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陈锦 《实用护理杂志》2002,18(10):24-25
  相似文献   

9.
肠造口病人的护理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袁宝芳  陈家琴  管亚华  施亚兰 《护理研究》2004,18(17):1523-1524
从肠造口病人的心理护理、造口的管理以及社会功能康复方面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10.
随着直肠癌发病率的逐渐上升,要做永久性结肠造口的病人日益增多,据统计,我国大肠癌的发病率为5/100000左右,其中直肠癌的50% ̄60%仍需做永久性结肠造口,造口护理的质量,直接影响到患者的生活质量。现将我科收治的直肠癌手术后行肠造口病人的护理体会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我科自2002年2月 ̄2005年2月收治的直肠癌行造口病例145例,其中男性92例,女性53例,年龄在20 ̄79岁之间,均经临床病理确诊。根据临床讨论,在腹壁上人工开口,将一段肠管拉出腹腔,开口缝于腹壁,用于排便。1.2造口器材的选择造口用品必须具有轻便、透明、防臭、防漏…  相似文献   

11.
总结76例临时性肠造口还纳术患者的全程化护理,主要包括吻合口护理、术前检查、造口周围皮肤护理、肛周皮肤护理和健康教育等,结果显示76例患者均于肠造口术后3~6个月完成造口还纳术,术后恢复顺利,无严重并发症发生,护理效果佳。认为全程化护理可减少造口还纳术术后并发症,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2.
目的:总结肠造口病人的特殊护理方法。方法:对120例肠造口病人进行细致的心理护理,术前造口定位,术后指导患者做好肠造口的护理。并对患者的生活起居及饮食给予建议和指导。结果:减轻了造口病人的心理障碍,缩短了适应期,减少了并发症。结论:加强肠造口病人术前术后心理护理,做好肠造口的护理指导,可以减轻患者心理压力,树立重返术前生活的信心,尽快回归社会。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低位结肠癌患者术后肠造瘘口系统护理的效果。方法选取2008年1月至2013年6月我院收治低位结肠癌患者56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8例,均行结肠造瘘术,对照组行常规护理,观察组行系统护理。以患者的住院天数、患者满意率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和复发情况作为观察指标,评价治疗效果,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观察组患者的住院天数及患者满意率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的并发症与复发情况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造瘘管中的粪便引流量并无明显差异( P>0.05)。结论采用系统护理可以显著缩短结肠癌患者的住院时间,同时可以提高对患者护理的质量,有效减少并发症和复发率,是一种较好的临床护理手段,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总结12例直肠癌术后肠造口并发症的观察与护理。直肠癌肠造口术后易并发造口出血、造口缺血坏死、皮肤黏膜分离、造口回缩、造口脱垂、刺激性皮炎、造口旁疝等并发症。护理重点为严密观察造口血液循环及周围皮肤情况,做好引流管及造口袋护理,加强造口局部护理,指导患者深呼吸、收腹提气练习及选择适宜的食物。10例康复出院,2例经再次手术后症状消失出院。  相似文献   

15.
肠造口关闭术可使病人免除造口带来的不便 ,减轻心理创伤 ,提高生活质量。本文回顾分析我院1981~1999年肠造口关闭术28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28例 ,男19例 ,女9例 ,年龄24~71岁 ,平均47.5岁。其中良性疾病8例 (外伤5例 ,巨结肠病1例 ,直肠阴道瘘1例 ,直肠膀胱瘘1例 ) ,大肠癌20例 (梗阻性结肠癌14例 ,直肠癌行直肠前切除术后并发吻合口瘘近端结肠造口4例 ,Hartmann术后2例 )。1.2方法造口关闭术距造口时间为2周~46个月 ,平均6.2个月。单纯袢式造口回纳术20例 ,行升结肠…  相似文献   

16.
闫金英  徐征  赵杰  谷洪涛 《全科护理》2021,19(24):3447-3449
目的:探讨影响肠造口病人早期造口并发症的因素.方法:选取北京市某三级甲等医院普通外科病房收治的肠造口病人354例,根据术后早期并发症发生情况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两组病人的临床资料进行比较,并对相关影响因素进行Logistic多因素分析.结果:造口周围皮肤并发症是最常见的并发症(31例),多因素分析显示术前造口定位是早期造口并发症的影响因素,可解释变异的10.8%.结论:肠造口病人术前应由造口治疗师进行造口定位,尽可能地减少早期造口并发症的发生,提高造口病人的舒适度和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7.
肠造口护理     
为了引起全世界对肠造口患者的关注和了解,国际造口协会(IOA)建议把1993年10月的第1个星期六(10月2日)定为世界造口日,在全世界范围内组织活动,目的是使造口者知道互相帮助的重要性、并自觉组织起来;使医学界知道采用多种训练途径促进造口患者康复的价值;使广大群众知道造口术的意义并对造口者有更多的理解和关心;使卫生部门和厂家研制出更多高质量的造口器材供造口者使用。  相似文献   

18.
通过外科手术,在腹部体表建立肠道开口,人为造成肛门改道称为“造口”使粪便通过该造口排出体外。施行肠造口手术后,因不能自主控制排便和排气,给患者生活带来诸多不便,也加重了患者的心理负担,影响了患者的生存质量。因此,如何进行康复期护理指导,加强“造口”的管理,使患者恢复正常的工作和生活,是一个急待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9.
对肠造口病人的术后护理及健康指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腹、会阴联合根治术是低位直肠Ca外科治疗中最常见、最有效的手术治疗。术后病人需终身携带肠造口,其并发症增加了病人的痛苦,而且由于将排便出口移至腹部,容易造成病人自尊低下、社交障碍等心理变化,因而严重影响了生活质量。为了提高病人的生活质量,现将具体护理指导内容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20.
肠造口护理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娜  蔡立春 《护理研究》2007,21(9):2285-2287
从心理护理、造口护理、康复期护理方面综述了近年来我国肠造口病人护理的发展,并提出今后要重视造口治疗师的培养、社区护理及家庭护理干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