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研究全身麻醉下患者围手术期外周血白细胞数量和白细胞源性及血浆β-内啡肽(β-endorphin,β-EP)含量变化. 方法 选取48例年龄24~65岁,ASA分级I、Ⅱ级患者,静脉全身麻醉下行择期手术.记录围手术期外周血白细胞总数及分类计数.于麻醉开始前(T1)、麻醉结束患者清醒后(T2)采集肘静脉血4 ml,流式细胞术检测白细胞中β-EP荧光阳性细胞百分数和平均荧光强度(mean fluorescence intensity,MFI),放射免疫分析法测定血浆β-EP水平. 结果 T2白细胞总数[(10.80±3.39)×l09/L]高于T1[(5.55±1.64)×109./L] (P<0.01),T2粒细胞[(8.82±3.10)×109/L]显著高于T1[(3.27±1.32)×109/L],增高最为明显;T2单核细胞计数[(0.64±0.38)×109/L]高于T1[(0.43±0.18)×109/L](P<0.01),而T2淋巴细胞数量[(1.29±0.47)×109/L]低于T1[(1.73±0.56)×109/L](P<0.01).T2各类白细胞中β-EP的MFI均较T1降低(P<0.05),血浆β-EP水平亦显著下降(P<0.01). 结论 围手术期全身麻醉患者外周血白细胞总数增加,以粒细胞增高为主,而白细胞内和血浆β-EP水平均降低;细胞数量和β-EP水平的改变与围手术期镇痛及机体应激反应有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32P-磷酸铬-聚L-乳酸(32P-CP-PLLA)缓释粒子局部植入对裸鼠前列腺癌的治疗作用。方法:建立裸鼠前列腺癌皮下移植瘤模型,然后将裸鼠进行如下分组,A、B、C为高、中、低剂量(14.8、7.4、3.7MBq)32P-CP-PLLA缓释粒子组,D、E、F为同等活度125I粒子组(14.8、7.4、3.7MBq),G为空白对照组,每组6只,植入粒子后观察:①32P缓释粒子和125I粒子对瘤体的病理形态学以及抑瘤率的影响;②外周血计数白细胞(WBC)和血小板(PLT)变化,观察血液毒性反应。结果:治疗21d后处死裸鼠,病理形态学显示实体瘤组织呈出血、坏死性改变,抑瘤率与给药剂量呈正相关,给药剂量为3.7、7.4、14.8MBq时,21d时各组抑瘤率[(65.72±6.95)%、(77.58±4.32)%、(82.64±4.03)%]、白细胞计数[(1.72±0.37)×109/L、(1.23±0.27)×109/L、(0.86±0.25)×109/L]、血小板计数[(1.18±0.11)×1011/L、(0.97±0.10)×1011/L、(0.72±0.11)×1011/L]、体重[(18.60±0.66)g、(17.60±0.39)g、(16.90±0.68)g]与相应各剂量的125I粒子组(3.7、7.4、14.8MBq)的抑瘤率[(35.61±5.61)%、(43.30±6.94)%、(69.01±4.98)%]、以及125I粒子组和空白对照组的白细胞计数[(1.45±0.40)×109/L、(0.51±0.24)×109/L、(0.37±0.26)×109/L、(3.96±0.26)×109/L]、血小板计数[(0.97±0.15)×1011/L、(0.76±0.16)×1011/L、(0.64±0.12)×1011/L、(2.89±0.21)×1011/L]、体重[(17.86±0.60)g、(15.56±0.39)g、(14.61±0.65)g、(19.95±0.73)g]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结论:32P-CP-PLLA缓释粒子瘤体植入治疗前列腺癌为一种安全、简便、有效的核素介入疗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肠脂肪酸结合蛋白(I-FABP)和D-乳酸(D-LAC)早期诊断嵌顿疝肠坏死的价值。方法:选取36只SD大鼠,实验组(n=18)制作嵌顿疝动物模型,对照组(n=18)未制作。在术后30 min、2 h、4 h、6 h、8 h和12 h,采用ELISA检测两组血清D-LAC和I-FABP的水平;RT-qPCR鉴定嵌顿疝肠管组织中I-FABP的表达。通过嵌顿肠管大体标本、苏木素伊红(HE)染色和Chiu’s评分判定肠坏死情况。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在术后6 h时嵌顿肠管大体标本和HE染色呈典型肠绞窄表现,Chiu’s评分有统计学意义(P=0.001),血D-LAC明显升高(P=0.002);8 h时肠管逐渐向肠坏死过渡,血D-LAC进一步升高(P=0.012),血I-FABP也明显升高(P=0.001),并且肠组织中的I-FABP表达明显升高(P=0.002)。12 h时肠管呈现明显肠坏死特征、Chiu’s评分有统计学意义(P=0.001),血D-LAC和I-FABP均升至最高[(2019.60±16.17)μg/L vs(273.18±14.63)μg/L,P=0.001;(1210.94±5.96)μg/L vs (220.46±9.63)μg/L,P=0.001];肠管组织中的I-FABP表达最高[(8.20±0.60)μg/L vs (1.13±0.16)μg/L,P=0.001]。结论:嵌顿疝大鼠血清I-FABP和D-LAC水平升高,为早期诊断嵌顿疝肠管坏死的临床研究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4.
绞窄性肠梗阻诊断指标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绞窄性肠梗阻的诊断指标。方法对1995年1月至2006年12月收治的108例绞窄性肠梗阻和104例单纯性肠梗阻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筛选了10项诊断绞窄性肠梗阻的指标:(1)腹痛无缓解或腹胀加重;(2)体温38℃以上;(3)脉搏100次/分以上;(4)白细胞数大于或等于15×109/L;(5)血红蛋白小于或等于90g/L;(6)腹部不对称,可见肠型及蠕动波;(7)有腹膜刺激征;(8)腹腔穿刺为暗红色血性液体,镜检有较多的红细胞;(9)影像学显示肠袢固定性扩张加重;(10)休克。本组绞窄性肠梗阻108例患者中符合2项以上指标者占92.6%;单纯性肠梗阻组104例患者中符合2项指标者仅1例,3项以上指标为0。结论在确诊肠梗阻的基础上,符合2项以上上述指标者即可诊断为绞窄性肠梗阻。  相似文献   

5.
目的 分析粘连性小肠梗阻(aSBO)发生肠绞窄的相关预测因素,并探讨手术治疗对aSBO复发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16年4月吉林大学第一医院胃结直肠外科收治的288例aSBO病人临床资料,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肠绞窄发生的相关因素并随访比较aSBO病人手术治疗和非手术治疗后的复发率。结果 288例中绞窄性肠梗阻37例(12.9%),单纯性肠梗阻251例(87.1%)。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心率增快[>100次/min;OR(95%CI):4.14(1.31-13.07),P=0.015]、白细胞计数增高[>15×109/L;OR(95%CI):4.31(1.31-14.16),P=0.016]、腹部CT示肠系膜肿胀增厚[OR(95%CI):11.04(2.18-55.92),P=0.004]和CT示腹腔积液[OR(95%CI):28.36(9.85-81.66),P<0.01]是预测肠绞窄的独立因素。84例(29.2%)在随访期间出现肠梗阻复发,手术治疗组的复发率(21.3%,26/122)与非手术治疗组(34.9%,58/166)相比明显下降(P=0.01)。结论 心率增快、白细胞计数升高、腹部CT示肠系膜肿胀增厚和腹腔积液,可作为aSBO肠绞窄发生的预测因素,外科干预可降低aSBO的复发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膀胱移行细胞癌患者尿核基质蛋白 2 2 (NMP2 2 )含量变化规律及临床意义。方法 :应用免疫酶标记法 (SLISA)对 98例膀胱癌患者、11例健康对照者的尿中NMP2 2含量进行检测并随访观察。结果 :尿中NMP2 2水平膀胱癌患者 [(2 1.3± 10 .8)× 10 3 u/L]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 [(1.1± 0 .6 )× 10 3 u/L](P <0 .0 1) ,T3 、T4期膀胱癌 [(5 7.1± 9.3)× 10 3 u/L]显著高于T1、T2 期膀胱癌 [(14 .2± 6 .6 )× 10 3 u/L](P <0 .0 5 ) ,复发性膀胱癌 [(38.7± 3.6 )× 10 3 u/L]显著高于初发性膀胱癌 [(18.3± 8.6 )× 10 3 u/L](P <0 .0 5 )。随访 1~ 3年 ,复发性膀胱癌组尿NMP2 2为 (4 0 .7± 11.3)× 10 3 u/L ,未复发膀胱癌组为 (17.6± 7.1)× 10 3 u/L(P <0 .0 5 )。结论 :尿NMP2 2水平可反映膀胱癌的发生及肿瘤浸润进展程度 ,尿NMP2 2检测对膀胱癌的预后判断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血清组氨酸脱羧酶(HDC)、D-乳酸盐(D-lactate)及α-谷胱甘肽S-转移酶(α-GST)在肠梗阻患者肠黏膜损伤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在治疗前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检测HDC、D-lactate及α-GST在28例绞窄性肠梗阻患者、19例单纯性肠梗阻患者、17例急性单纯性阑尾炎患者和20例健康自愿者血清中的表达水平,并对其受试者操作特征曲线(ROC)下面积(AUC)进行比较;观察所有患者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和感染(腹腔感染和肺部感染)并发症发生情况,并比较此三种诊断指标在其中的表达差异.结果 血清中HDC、D-lactate及α-GST三种指标的表达水平在绞窄性肠梗阻患者中最高(P<0.01),且HDC的AUC为0.913,大于D-lactate的0.872(P=0.000)及a-GST的0.836(P=0.000).当HDC的临界值为31.00 μg/L时,其灵敏度(74.5%)、特异度(94.6%)、假阴性率(25.5%)及假阳性率(5.4%)均优于D-lactate和α-GST.SIRS及腹腔感染发生率在绞窄性肠梗阻患者中明显高于单纯性肠梗阻及急性单纯性阑尾炎患者(P<0.05);而肺部感染发生率在所有患者中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HDC在有SIRS和腹腔感染的绞窄性肠梗阻组患者中表达水平均显著高于无SIRS及无腹腔感染患者(P<0.01),血清D-lactate及α-GST在有SIRS的绞窄性肠梗阻患者中表达水平均高于无SIRS患者(P<0.05),而在其余患者中三种指标差异则无统计学意义(P>0.05).相关性分析发现,HDC、D-lactate和α-GST的表达水平与SIRS及腹腔感染均显著相关(P<0.05),其中HDC与SIRS相关性最高(r=0.608,P=0.001).结论 血清HDC是一种更为有效的诊断肠梗阻患者肠黏膜损伤的生物学指标.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部分脾栓塞治疗血吸虫性脾功能亢进的临床价值。方法对血吸虫性脾功能亢进17例行周围性部分脾栓塞,栓塞剂为医用明胶海绵。结果栓塞范围50% ~75% (平均59 0% )。术后17例随访6 ~29个月,平均16 9月。白细胞计数术后最后一次随访为( 5 74±1 31 )×109 /L,比术前( 2 19±0 73 )×109 /L显著升高(t=11 86,P=0 000);血小板计数术后最后一次随访为(106 18±30 92 )×109 /L,比术前( 31 29±14 09 )×109 /L显著升高(t=8 28,P=0 000)。未出现严重并发症。结论部分脾栓塞治疗血吸虫性脾功能亢进安全、疗效确切,但其远期疗效需进一步观察。  相似文献   

9.
终末期肾病患者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安全性评估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终末期肾病(end-stage renal d isease,ESRD)合并胆囊结石的患者进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aparoscop ic cholecystectomy,LC)的围手术期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1994年5月~2005年5月41例ESRD合并胆囊结石患者(ESRD组)进行LC的临床资料,并与随意抽取的同期非ESRD 200例LC(非ESRD组)进行比较。结果ESRD组患者的年龄(49.8±11.9岁)明显大于非ESRD组(44.2±12.3岁)(t=2.655,P=0.008),两组血红蛋白(76.3±11.7 g/L,120.1±8.4 g/L)、血小板计数[(141±36)×109/L,(183±51)×109/L]均有显著差异(t=22.905,6.226;P<0.001),ESRD组术前并发心肺疾病的比例(97.6%,40/41)远高于非ESRD组(21.5%,43/200)(2χ=31.886,P<0.001),有腹部手术史的比例(24.4%,10/41)也高于非ESRD组(11.5%,23/200)(2χ=4.784,P=0.043)。但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中转开腹手术率、并发症发生率和肛门恢复排气时间均无显著差异(P=0.659,0.325,0.998,0.430,0.498)。结论ESRD合并胆囊结石的患者进行LC是安全可行的,应注重围手术期处理。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腹腔镜脾切除术的方法和疗效。方法:回顾分析37例患者行腹腔镜脾切除术的临床资料。结果:35例手术获得成功,平均手术时间177min,术中平均出血125ml,切除脾重量平均为667g,平均住院7.5d。术后无并发症发生。术后血小板从平均38×109/L[(26~67)×109/L]上升至201×109/L[(102~662)×109/L]。结论:腹腔镜脾切除术是一种安全、有效、微创的手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