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环绕分体式铸造核桩冠修复后牙残根残冠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近年来,国内外在保存后牙牙根修复方面做了大量尝试,但很多因素如固位、抗力及制作复杂等使修复效果欠佳[1]。针对磨牙多个牙根方向不同的特点,我们采用一种新的核桩冠技术修复后牙残根残冠,取得了满意效果。1材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2003~2006年,选择后牙残根残冠56颗,其中前磨  相似文献   

2.
孙墅 《广东牙病防治》2004,12(4):304-305
目的介绍铸造核桩冠修复残冠残根的具体方法及临床效果。方法用自制带红色打样膏的大头钉采用间接法取桩钉印模,对多根牙各根管就位道不平行者采用分体铸造法铸造出桩核和桩钉。结果临床制作70颗,随访6个月~3年,失败4颗。结论该方法扩大了残冠残根桩冠修复的适应证,具有较高的成功率,操作简单,成本低廉。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前牙龈下残根冠延长术后桩核冠修复的临床疗效.方法 应用根管治疗术、冠延长术、钉桩核冠修复前牙龈下残根,经3年追踪随访,临床检查桩核冠修复效果.结果 24例34颗经治患牙中,根折1颗,冠缘暴露1颗,32颗修复效果满意.结论 采用冠延长术后桩核冠修复是保留前牙龈下残根的一种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4.
前牙残冠残根修复的临床体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随着牙髓治疗学的发展,使得越来越多的残冠残根得以长期保留,而对残冠残根的进一步修复就显得更为重要了。本人参照国内外学者的研究成果,结合自己的临床实际工作经验,开展了残冠残根的修复治疗,取得了较好的效果。材料与方法1 治疗对象及分组11 治疗对象 一般情况:自1991年10月至1998年9月共治疗患牙138例,其中男性70例,女性68例,年龄18~29岁12例,占87%,30~50岁119例,占862%,51~61岁7例,占51%。患牙均为上下前牙及双尖牙,其中切牙70例占507%,尖牙…  相似文献   

5.
后牙残冠残根的桩冠修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魏敏 《口腔医学》1997,17(1):38-39
后牙是人类咀嚼器官的主要部份,后牙残冠残根是口腔的常见病和多发病.过去对后牙残冠残根多主张拔除后作义齿修复.修复治疗中如何增强修复体固位性和抗力性是治疗中的关键,传统的不锈钢丝加基托的活动义齿,修复后常难达到恢复功能的要求.固定修复虽能暂时恢复咀嚼功能,但固定修复的基牙牙体制备常不易被患者所接受,且固定修复应用3至5年后,常因粘固剂——磷酸锌粘固粉的溶解,致使壳冠内基牙产生继发性龋,而导致镶1只牙,牺牲2只基牙的悲惨局面.作者自1988年开始,对有条件保留的后牙残冠残根施行改良式桩冠修复,效果尚属满意,兹介绍如下:适应…  相似文献   

6.
周伟 《口腔医学》2013,(4):248-250
目的评价牙冠延长术在后牙牙体缺损达龈下的残根残冠修复中的临床疗效。方法自2009年12月—2011年12月,将48例患者的50颗牙体缺损达龈下的患牙,术前按断端位于龈下最深距离分为A组:距离<3 mm;B组:3 mm≤距离≤4mm;C组:距离>4 mm,均采用牙冠延长术暴露牙体断面,术后6周行桩冠修复。分别记录和比较手术前和手术后6周牙周探诊深度(PD)、龈沟出血指数(SBI)和术后龈缘至牙体断端的距离以观察临床疗效。结果术后6周,A、B 2组病例牙体断端均暴露较好、牙周组织健康,术后修复效果有效率为100%,C组60%患牙断端暴露良好,修复效果尚可,与A、B 2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各阶段3组的PD、SBI均明显优于术前(P<0.05)。A、B 2组术后牙周指数比较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与C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结论牙冠延长术对于保存后牙残根残冠有较好的疗效,但适应证的选择较为关键。  相似文献   

7.
前牙龈下残根残冠的核桩冠修复体会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随着口腔治疗学的完善和发展及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前牙残根残冠的保留和修复,已成为美容修复的重要内容。牙体的缺损,除影响咬合功能外,美观要求,常常是患者急于求治的原因。因此,对前牙残根残冠的修复就非常重要。当残根位于龈下3mm左右时,采取保留治疗并恢复其牙冠外形的报道甚少。我们通过对残根残冠,进行铸造核桩冠加烤瓷冠修复,取得了较好的临床效果,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8.
不良修复体的长期存在有损口腔健康,为长期健康地保留患牙,使之发挥正常的咀嚼功能,维护牙列完整,需要拆除不良修复体后接受多学科联合治疗。文章展示了1例不良修复体拆除后应用牙冠延长术结合桩核冠修复方法保留患牙使其行使功能并观察至今长达14年的病例,以期为临床中残根残冠的处置和长期保留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9.
磨牙牙冠大面积缺损 ,一般多采用桩冠修复。磨牙是人体咀嚼功能的重要执行器官 ,在咀嚼运动中牙合力较大。笔者近年来对磨牙桩冠修复后脱落或冠部严重损坏 ,行铸造金属联合全冠修复 ,效果满意 ,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患者来源于我院门诊患者 ,选取磨牙冠部严重损坏 ,但缺损不超过龈下 ,磨牙髓腔底及根分叉处牙体组织尚完整 ,牙根无松动 ,有一定长度 ,牙周及根管治疗术后 2~ 3月 ,叩诊及 X线片检查根尖及周围组织临床状况良好者 ;基牙解剖形态基本正常 ,无明显错位畸形 ,或虽有牙体缺损 ,已作治疗 ,牙周根尖周组织健康 ,无松动。2 修复方…  相似文献   

10.
后牙残冠残根修复的体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后牙残冠残根修复的体会广东省口腔医院(510260)王险峰作者采用螺纹根管桩固位,银粉玻璃离子粘固剂作桩核,在桩核上行金属烤瓷冠或铸造金属全冠修复。临床操作简捷,患者就诊二次即可完成全部修复工作,临床效果良好。材料与方法临床资料:本文83例,共106...  相似文献   

11.
牙冠延长术在老年患者残根修复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比较牙冠延长术和牙龈切除术在老年患者牙断端折断至龈下的残根修复中的应用疗效.方法:选取我科就诊的老年临床病例,经检查患牙牙龈部分或全部覆盖牙根断面,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30例采用牙冠延长术,对照组30例采用牙龈切除术;术后6周行桩冠修复.结果:术后6周复查,牙冠延长术的手术疗效与牙龈切除术相比,两者之间差异有显著性;1年后复诊,牙龈切除术组桩冠修复后并发症的发病率高于牙冠延长术组.结论:牙冠延长术和牙龈切除术应用于老年患者残根修复中,均能明显改善龈袋深度,但前者优于后者.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分析牙冠延长术用于磨牙全冠修复的临床疗效及牙周指数变化。方法 选择26颗临床冠长度过小无法满足全冠修复固位要求的磨牙,以及固位不良反复脱落,破坏了生物学宽度造成牙龈炎症的全冠修复失败病例,施以牙冠延长术,术后6周行固定全冠修复。观察不同时段临床冠长度的变化,记录各相关牙周指数并进行分析,评估术后全冠修复的临床效果。结果 术后短期内临床冠长度增加效果确切;试验组术后的各项牙周指数均优于术前(P<0.05),与对照组无明显差异(P>0.05),在1年的观察期内保持相对稳定(P>0.05);全冠修复体的固位良好,边缘密合,龈缘与冠缘的位置关系相对稳定。结论 对于临床冠过短的磨牙,冠延长术是改善全冠修复效果,促进牙周组织健康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3.
纳入20例牙体缺损达龈下(≤3 mm)修复失败的前牙,经完善牙周基础治疗后行冠延长术,记录术前、术后2、4、6周牙周袋探诊深度(PD)、龈沟出血指数(SBI)。PD值术后2周减小(P<0.05),术后2、4、6周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SBI值术后减小,2周与术前、术后4、6周差异存在显著性(P<0.05)。术后6周龈缘位置相对稳定,此时行桩核冠修复,成功率较高。牙冠延长术可提高残根的修复质量和效果。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牙冠延长术应用于上前牙残根固定修复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0—2011年安徽医科大学附属口腔医院牙周黏膜科门诊收治的上前牙残根患者11例(共15颗患牙),行牙冠延长术并于术后6周进行桩核冠修复,修复后随访1年观察疗效。结果牙冠延长术后1~2周,11例患者术区牙龈均无出血、溢脓,部分患牙牙龈组织稍红肿;术后6周,所有患牙牙龈组织基本不红肿,患牙无松动。龈缘至断端的距离测量结果显示,术后各时间点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冠修复后1个月,有1颗上侧切牙邻面有黏结剂,牙龈红肿,探诊出血,经过处理去除黏结剂,教会患者正确使用牙线,1个月后炎症消退;其余l4颗患牙经1年观察,龈缘位置正常,修复体与软组织协调,冠边缘密合,稳固无松动,患者对修复效果满意。结论牙冠延长术是保留上前牙残根的一种有效方法,扩大了桩冠修复的适应证。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正畸牵引与冠延长术后桩冠修复前牙龈下根折的治疗效果。方法:选择60颗断端位于龈下3mm以上的外伤前牙进行正畸牵引至平龈后行冠延长术,分别记录术前、桩冠修复前、修复后3个月、6个月及12个月的牙周探诊深度(PD)、龈沟出血指数(SBI)、牙齿松动度(TM),观察临床效果。结果:所有病例术前、修复前、修复后3个月、6个月及12个月的PD、SBI、TM值均有显著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M在修复前明显增加,但随时间延长逐渐稳定。结论:正畸牵引与冠延长术、桩冠修复外伤前牙断端位于龈下3mm以上的患牙,取得较好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比较改良牙冠延长术与正畸牵引+牙冠延长术对上前牙复杂根折的治疗效果.方法 选取60颗牙体缺损达龈下4.Omm以上的具有保留价值的上颌前牙,随机均分为两组,每组30颗患牙,分别采用改良牙冠延长术和正畸牵引+牙冠延长术,分别记录术前、术后一周及修复后6个月的牙周探诊深度(PD)、龈沟出血指数(SBI)、牙齿松动度(T...  相似文献   

17.
目的:比较上颌双侧中切牙外伤行冠延长术后,不同修复设计对牙槽骨应力及牙齿动度的影响。方法:通过逆向工程技术建立齿冠延长术后不同骨下降高度的三维有限元模型,并将其设计为单冠、二联冠、三联冠、四联冠修复;然后用三维有限元法分析降低不同牙槽骨高度对桩核冠修复后牙槽骨应力分布及牙齿动度的影响。结果:随着牙槽骨高度的降低,所有修复形式组的牙槽骨应力及牙齿位移都有所上升,其中单冠修复组的增加幅度最大;当骨高度下降1 mm和2 mm时,单冠和3种联冠修复均能满足牙周潜力的要求;而骨下降高度为3 mm时,单冠修复组的应力值超过了牙周潜力的范围,二联冠修复接近牙周潜力,三联冠及四联冠修复均小于牙周潜力。结论:去骨高度在2 mm以内时,单冠和二联冠修复均可,但二联冠可以降低手术后造成的不利影响;当去骨高度为3 mm时,必须采用联冠修复,最好选用三联冠修复。  相似文献   

18.
对缺损至龈下但尚有保留价值的残根可以采用多种治疗方法。目前,牙冠延长术和正畸牵引术的应用最为广泛。本文就牙冠延长术与正畸牵引术的特点及二者在保留残根治疗方面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