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87 毫秒
1.
目的:比较肿瘤标志物联合螺旋CT扫描与PET/CT全身代谢显像对肺癌诊断及分期准确率的区别。方法:选择手术或穿刺活检确诊为肺癌,且术前行螺旋CT扫描并有血清学肿瘤抗原检测或PET/CT扫描的患者。比较两种方法对肺癌的检出率以及对肺癌分期的影响。结果:肿瘤抗原检测联合CT扫描与PET/CT显像对肺癌诊断相符率分别为67.44%和90.70%,肺癌局部病灶显示阳性率分别为86.05%和95.35%,对纵隔淋巴结检出的阳性率分别为65.12%利83.72%.同时PETCT显像检出肿瘤标志物联合CT扫描未发现的6例远处转移;与CT扫描相比。PETCT显像使43例患者的临床分期提前11.63%,推后16.28%,使9.3%(4例)的患者改变了治疗方式。结论:PETCT全身代谢显像比血清学检查肿瘤抗原联合CT扫描对肺癌的诊断阳性率更高,且对肺癌的分期更加准确。PETCT全身代谢显像是诊断肺癌及进一步明确肺癌分期的一种良好方法。  相似文献   

2.
肝脏是人体主要的代谢器官,也是肿瘤的好发部位之一,以恶性多见,约占90%。原发肝肿瘤可发生于肝细胞、胆管上皮细胞以及血管、其他间质,中胚层组织等.肝脏肿瘤CT平扫大多数可表现为肝内低密病灶影.随着CT、MRI等大型设备的广泛使用,其检出率相当高。我们收集肝肿瘤患者100例,对其临床资料、CT等检查资料进行分析,探讨肝内低密度病灶的CT诊断及鉴别诊断,以及对临床的指导意义和价值。  相似文献   

3.
CT灌注成像技术及其在肿瘤治疗和诊断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金观桥  苏丹柯 《广西医学》2005,27(4):539-542
CT灌注成像技术(CT perfusion imaging)是根据血流变化与组织器官的正常生理功能及其病理变化密切相关的原理。通过对组织器官的血流灌注状态进行评估,继而据此对疾病做出诊断的技术。本文对有关技术及其在肿瘤诊断和治疗方面的应用情况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18F-氟代脱氧葡萄糖(^18F—FDG)PET/CT显像对老年肺癌诊断和治疗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48例老年肺癌患者,在PET/CT显像前、后,根据国际抗癌联盟(Intemadonalnion Against Cancer,UICC)1997年肺癌TNM分期标准进行分期,并根据美国国家综合癌症网络(National Comprehensive Cancer Network,NCCN)公布的2005年肺癌临床指引,拟定治疗策略,比较检查前、后变化。结果37例患者肺部病灶^18F—FDG摄取增高,标准化摄取值(SLIV)〉2.5,在PEF/CT显像后,12例分期调高,分期调高率25.0%(12/48),11例发现远处转移,手术切除概率减少了23.9%。40例患者接受了PET/CT机定位及PET/CT融合图像为依据肿瘤靶区勾画的三维适形放疗。结论 ^18F—FDGPET/CT显像对老年肺癌的诊断、分期、治疗策略的制定及肿瘤靶区的勾画等方面具有较大的价值。  相似文献   

5.
天原 《当代医学》2004,10(1):37-38
某医院应用PET-CT一体机,成功地为一肝癌术后患者寻找到转移灶,并准确定位后,再由普外科切除病灶,患者术后恢复良好接受这次PET-CT检查的患者是一中年男性,2000年6月诊断为肝左叶癌,于当地医院行肝左叶切除术,并于2000年8月做肝右叶预防性介入治疗,后肿瘤指标(AFP)恢复正常。2002年8月,AFP呈持续性增高,磁共振、强化CT、B超检查未发现异常,为寻找病灶位置,行PET-CT检查PET检查显示病人腹腔内有两个异常脱氧葡萄糖(FDG)代谢增高灶,与CT检查的图像融合后,清晰定位于横结肠系膜根部、小肠系膜根部~普外科按PET-CT显示位置进行手术,顺利找到并切除病灶。术后再复查时,AFP恢复正常,目前患者一般状况良好。据了解,对于体积较大或与周围组织结构容易区分的转移性病变,一般的影像学检查即可以发现病灶,但由于腹腔内的解剖结构复杂,有的病灶经一般的影像学检查很难与周围组织(如肠道)区分,故难以发现。PET显像是利用肿瘤组织代谢旺盛等特点,将其与周围组织区分开。但单纯的PET解剖结构不清晰,PET图像与多层螺旋CT图像完善结合后,PET-CT一体机的融合图像就能将组织细胞的功能活动与解剖定位具体而统一地结合,从而准确地锁定转移灶。  相似文献   

6.
目的:比较纵隔肿瘤的X线和CT表现和征象。方法:对我院40例纵隔肿瘤患者进行X线和CT检查,并对结果进行比较。结果:X线诊断正确21例,占52.5%;误诊18例,占45.0%;漏诊1例,占2.5%。CT检查诊断正确33例,占82.5%;误诊7例,占17.5%,无漏诊病例。增强后病变更清晰与周围器官分辨率更高。结论:CT检查可准确判断肿瘤的良恶性,甚至其组织来源,诊断纵隔肿瘤时,可与X线平片根据其互补性,相互印证,各取所长。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99mTc—Octreotide生长抑素受体显像诊断肺癌的价值。方法43例肺部肿瘤病人,静脉注射^99mTc-Octreotide 15min、1h、3h后行前后位平面显像,2~3h行SPECT/CT同机断层融合显像。勾画感兴趣区,分别测定肿瘤和对侧正常肺组织的放射性比值(T/N),并将影像最终诊断结果与病理检查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99mTc-Octreotide显像诊断肺癌的灵敏度、特异度和准确度分别为94.4%、85.7%和93.0%。小细胞肺癌(SCLC)的T/N值高于非小细胞肺癌(NSCLC),差异有显著性(t=6.469,P〈0.01)。结论。^99mTc-Octreotide SPECT/CT同机断层融合显像对肺癌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99mTc—Octreotide生长抑素受体显像诊断肺癌的价值。方法43例肺部肿瘤病人,静脉注射^99mTc-Octreotide 15min、1h、3h后行前后位平面显像,2~3h行SPECT/CT同机断层融合显像。勾画感兴趣区,分别测定肿瘤和对侧正常肺组织的放射性比值(T/N),并将影像最终诊断结果与病理检查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99mTc-Octreotide显像诊断肺癌的灵敏度、特异度和准确度分别为94.4%、85.7%和93.0%。小细胞肺癌(SCLC)的T/N值高于非小细胞肺癌(NSCLC),差异有显著性(t=6.469,P〈0.01)。结论。^99mTc-Octreotide SPECT/CT同机断层融合显像对肺癌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9.
目的评价64排CT仿真内窥镜(VB)在微小中央型肺癌诊断中的价值。方法5例临床可疑中央型肺癌经纤维支气管镜(FB)证实,使用64排CT常规横断面扫描与仿真内窥镜检查对照研究。结果经64排CT横断面扫描均未明显显示病灶,而VB显示清晰。结论VB对大气道微小病灶的显示明显优于横断面图像,对于临床可疑中央型肺癌VB可作为常规检查。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胸片、体层片、CT和支气管动脉造影(BAG)对肺癌的诊断价值并对其进行比较。方法:对经病理证实的80例肺癌患者的胸片、体层片和CT、BAG的影像表现和诊断价值进行了回顾性分析。结果:40例肺癌的胸片、体层片诊断正确26例,正确率65%。定性困难10例,误诊4例。CT结合X线片诊断正确39例,正确率97.5%,误诊1例。40例肺癌行BAG其中有肿瘤染色和肿瘤血管者分别为20例和27例。结论:胸片、体层片在诊断肺癌方面与CT相比有一定差距,以CT的诊断价值较高,而BAG对肺癌的诊断有一定的价值。  相似文献   

11.
结节病是一种与免疫功能紊乱有关全身性疾病,在许多器官形成坏死性肉芽肿。可以自行消退或进入纤维化,结节病可侵犯全身多个器官和脏器,误诊率较高(63.2%),90%以上累及胸部。常误诊为结核、肺癌、肺问质纤维化等。本文总结报道了21例以侵犯胸部为主的结节病,目的是总结本病的CT表现,随访复查中动态改变,以及高分辨率CT(HRCT)在本病诊断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初步评价FDG SPECT/CT符合线路同机图像融合在肿瘤诊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临床确诊的60例恶性肿瘤病例均采用双探头符合线路SPECT(DiscoveryVH,1英寸NaI晶体)同机联合扫描行18F-FDG显像检查.用预先分组,采用迭代法(OSEM)进行图像重建,获得横断、矢状和冠状面图像以及3D、CT和同机18F-FDG图像融合.结果60例肿瘤患者中,18F-FDG显像阳性56例,灵敏度93%.48例局部有淋巴结转移的患者18F-FDG显像对肿瘤局部淋巴结转移的检出,39例为阳性,灵敏度为81.3%;对肿瘤远处组织或器官转移的检出,20例中15例为阳性,灵敏度为75.0%;检出率和灵敏度均高于CT.结论18F-FDG符合线路SPECT/CT同机融合显像,对肿瘤的诊断具有较好的灵敏度和特异性,较CT检查更具有较特异的定性和准确定位诊断价值,从而有助于肿瘤的早期诊断和分期判断,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刘玖琴   《中国医学工程》2015,(2):171+173
目的对高分辨率CT扫描对周围型肺癌的诊断进行探讨。方法选择2012年7月-2013年7月于我院就诊的20例周围型肺癌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进行高分辨率CT扫描,观察和比较扫描结果以及手术病理结果。结果在20例患者中,存在3例患者诊断失误,17例患者诊断正确,患者进行高分辨率CT扫描诊断正确率为85%。周围型肺癌患者高分辨率CT扫描特征主要包括:肿瘤内部结节、空泡或细支气管充气征;肿瘤与肺部组织交接处呈现毛刺征、分叶征或是胸膜凹陷征;肺部病灶处血管呈集束状等。结论高分辨率CT扫描结果具有一定的准确性,是具有临床诊断价值的一种检测方法,因此可将高分辨率CT扫描应用于周围型肺癌患者的诊断。  相似文献   

14.
陈寅  邹新农  李威 《中国医药导刊》2011,13(11):1846-1847
目的:探讨螺旋CT检查对甲状腺良恶性肿瘤的诊断和鉴别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2011年4月我院收治的30例甲状腺肿瘤患者,对其术前CT检查诊疗资料和术后病理组织诊断资料进行对比,分析两者的一致性。结果:本组30例甲状腺肿瘤患者中,术前CT诊断出16例患者为甲状腺癌、14例患者为甲状腺良性肿瘤,该诊断结果和术后病理组织诊断的符合率分别为94.1%和92.9%。CT图像上出现甲状腺边缘不规则、肿瘤周边呈现半岛样结节、瘤周呈现不完整包膜样低密度影、细沙样钙化,均是恶性甲状腺肿瘤的特征性表现。结论:甲状腺肿瘤患者采用螺旋CT扫描进行检查诊断,可以较准确地区分其良恶性,尤其对甲状腺癌的诊断非常准确,且CT检查还可清楚显示出肿瘤对周围组织的侵犯情况以及肿瘤转移情况对治疗方案的制定提供关键的指导。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能谱CT单能量对鉴别中央型肺癌与继发阻塞性肺实变的诊断价值。方法:对30例术后经病理确诊为中央型肺癌并阻塞性肺实变(阻塞性肺炎和阻塞性肺不张)的患者行宝石能谱常规CT平扫和能谱成像模式(GSI)双期增强扫描,增强扫描数据经GSI viewer生成各期常规CT图像和能谱单能量图像,由两位高年资胸部组CT诊断医师参照术后标本图片观察评价增强扫描所得到的4种图像对癌组织与阻塞性肺实变组织空间解剖关系分界的正确辨别率。结果:平扫图像上肿瘤与阻塞性肺实变边界不清,增强扫描后肿瘤均呈轻、中度强化,而阻塞性肺实变组织多呈持续强化。增强扫描4种图像能够分辨肿瘤与实变肺组织边界的例数分别为:肺动脉期CT图像11例(40%),支气管动脉期CT图像18例(64%),肺动脉期单能量图像20例(76%),支气管动脉期单能量图像27例(92%)。4种图像分辨能力存在显著性差异(χ~2=16.54,P<0.05)。两两比较,支气管动脉期单能量图可判断肿瘤范围的比率最高,优于其他三种图像(χ~2=12.83、χ~2=4.20、χ~2=1.34,P<0.05);肺动脉期单能量图与支气管动脉期CT图像之间无显著性差异(χ~2=0.86,P>0.05),但却优于肺动脉期CT图像(χ~2=6.65,P<0.05)。结论:对于中央型肺癌并发支气管阻塞者,利用能谱CT单能量图,特别是支气管动脉期单能量图,可很好地显示肿瘤和阻塞性实变组织的部位、大小、分界等解剖关系,为临床分期及治疗提供更加精确的信息。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多排CT(以下简称CT)定位在氩氦刀经皮穿刺治疗肺癌过程的正确方法及应用。方法:对肺癌患者,在CT的引导下准确定位,经皮穿刺行氩氦刀冷冻治疗。结果:35例肺癌患者共计43处病灶均在CT准确的引导下成功地完成氩氦刀冷冻治疗。术后冷冻区的CT值较术前平均下降30-50Hu。结论:使用CT引导氩氦刀治疗可准确确定肿瘤的位置及与周围组织的关系,方便选定体表进针点、准确测出进针角度及深度,术中可实时观察冰球及CT值的变化判断疗效。  相似文献   

17.
准确的淋巴结分期是评估非小细胞肺癌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与临床决策及疾病的预后密切相关。而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PET)/CT因兼具解剖与功能成像以及无创两大特点被应用于评估非小细胞肺癌淋巴结转移。其中,最大标准摄取值是诊断淋巴结状态的常用参数。肺癌原发灶的生理特性因与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故其代谢参数可较好地预测淋巴结转移。与氟代脱氧葡萄糖显像剂不同,代表细胞增殖与血管生成的显像剂更有助于体现肿瘤的生物特征,进一步判断肺癌淋巴结转移。另外,影像组学可以提取更多可靠的淋巴结图像特征,且应用机器学习模型能更准确地判断淋巴结转移。未来,PET/CT影像组学的发展将推动人们更精准地诊断淋巴结转移。  相似文献   

18.
严清波  张淑英  孙毅  王进军 《重庆医学》2006,35(24):2263-2264
目的探讨^99mTc—MDP SPECT/CT同机图像融合在骨转移肿瘤显像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对250例可疑转移性骨病变和不明原因骨痛的患者使用^99mTc—MDP SPECT全身骨显像扣SPECT/CT同机图像融合,结合病史、临床表现和病理检查进行回顾分析。结果250例患者SPECT全身骨显像骨骼系统可见1368处异常放射性浓聚点。经过SPECT/CT同机图像融合发现:其中17处为放射性污染造成的假阳性病灶,235处为骨质增生性病变,1116处为骨转移肿瘤导致的骨质破坏,全身骨显像SPECT假阳性率为18.4%(252/1368).与病史和病理检查结果相符。结论^99mTc—MDPSPECT/CT图像同机融合与平面骨显像SPECT比较,可对骨转移肿瘤提供准确的骨损伤解剖部位.在骨转移肿瘤的临床诊断中具有重要价值。特别是平面骨显像可疑的患者都应该使用SPECT/CT图像同机融合。  相似文献   

19.
肺癌是临床上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尽管随着影像学飞速发展,但于肺癌的诊断仍然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宝石能谱CT成像(GSI)作为新的成像方式,将CT从形态学研究带入功能性研究领域.能谱CT具有多参数成像功能,能够特征性地显示病灶和鉴别特异性病变组织或肿瘤占位,对肿瘤的定位、定性和分级诊断具有极大的临床应用价值.现就能谱CT在肺癌诊断及分型中的应用价值研究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20.
PET/CT是将PET和CT两种先进的影像技术有机地结合在一起的新型影像设备。PET能从分子水平上反映人体组织的生理、病理变化,异常生化、代谢改变的影像技术;CT是高档多排螺旋CT,可显示机体精细的解剖结构。PET/CT实现了PET图像和CT图像的同机融合,形成了两种技术的优势互补,具有极高的诊断性能和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