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肝证与胃痛患病关系辨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流行病学调查的结果表明:胃痛患者除肝阳化风、血虚生风外,其余各型肝证的积分和总积分均高于常人;除肝阳化风、血虚生风外,其余各型肝证积分以及肝证总积分的增高,也就是说,这些肝证越严重,则越易罹患胃痛.  相似文献   

2.
本研究采取流行病学调查的方法 ,探讨中医肝证与冠心病患病的关系。结果显示冠心病患者各类肝证积分、总积分的均值高于非冠心病组 ,除寒凝肝脉差异显著外 ,其余组间的差异均非常显著。由此可见冠心病患者的各类肝证积分、总积分高于非冠心病人。中医肝证各型积分和总积分的增高诊断为冠心病的危险比值均大于 1,且有统计学高度显著意义。在控制混杂因素后 ,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 :除肝阳化风、血虚化风、肝肾阳虚积分外 ,肝血亏虚积分的增高对诊断冠心病有显著的影响 ,而其余各型积分和总积分的增高对诊断冠心病则有非常显著的影响。可见中医肝证与冠心病患病有一定关系。  相似文献   

3.
肝证与冠心病患病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研究采取流行病学调查的方法,探讨中医肝证与冠心病患病的关系。结果显示冠心病患者各类肝证积分、总积分的均值高于非冠心病组,除寒凝肝脉差异显著外,其余组间的差异均非常显著。由此可见冠心痛患者的各类肝证积分、总积分高于非冠心病人。中医肝证各型积分和总积分的增高诊断为冠心病的危险比值均大于l,且有统计学高度显著意义。在控制混杂因素后,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除肝阳化风、血虚化风、肝肾阳虚积分外,肝血亏虚积分的增高对诊断冠心病有显著的影响,而其余各型积分和总积分的增高对诊断冠心病则有非常显著的影响。可见中医肝证与冠心病患病有一定关系。  相似文献   

4.
以流行病学调查和数理统计方法探讨中医肝证与内伤头痛的关系.结果显示,头痛患者的中医各型肝证的积分和总积分均高于常人组;中医各型肝证积分的增高,特别是肝气郁结、肝火上炎、肝胆湿热、肝阳上亢、肝郁脾虚、肝血亏虚、肝肾阴虚、肝阳化风、寒凝肝脉、肝肾阳虚,以及肝证总积分的增高,也就是说,这些肝证越严重,则越易罹患头痛.可见内伤头痛与中医肝证有着较为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5.
杨迪  张慧静  杜建瓯 《新中医》2022,54(4):64-67
目的:观察气滞胃痛颗粒联合西医常规治疗肝胃气滞证胃脘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20例胃脘痛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0例。对照组给予西医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气滞胃痛颗粒治疗。2组疗程均为4周。比较2组临床疗效、肝胃气滞证证候评分、健康调查简表(SF-36)评分。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6.67%,对照组为83.33%,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胃脘胀痛、善太息、不思饮食、精神抑郁、夜寐不安等中医证候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且观察组各项胃气滞证症状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组SF-36量表生理职能、生理功能、社会功能、情感职能、躯体疼痛、活力、精神健康各项评分较治疗前明显升高(P<0.05),且观察组上述各项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西医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气滞胃痛颗粒治疗肝胃气滞证胃脘痛疗效肯定,可有效改善中医证候,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效果优于单纯西医常规治疗。  相似文献   

6.
临床流行病学调查方法在中医证候研究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1临床流行病学研究方法是中医证候研究的重要方法 临床流性病学从宏观或群体的角度,采用人群对照设计方案,研究疾病的分布特点、流行因素以及消长规律,从而探讨疾病在人群中发生和流行的原因心。作为一门方法学,临床流性病学有以下特点:①多学科相结合:临床流行病学以临床医学为基础,并与流行病学、卫生统计学、卫生经济学、社会医学相结合动态发展,从而将最佳的评价方法提供给临床实践。因此,多学科互相渗透为其学科特点。②以群体为研究对象:临床流行病学的研究对象是以个体为基础,扩大到相应的群体中,从医院个体病人的诊治扩大到社会人群的防治,体现流行病学特点。其结论建立在对大样本临床数据的分析与综合评价上,是从个体研究出发扩大到群体,其结论最终用来指导个体的研究过程。③方法学特点:强调在临床医学研究中,应用科学的方法学,强化科研设计,排除各种偏倚和干扰因素的影响,确保研究结果的真实性,研究结论的可靠性及提供最佳成果和最佳证据,指导临床诊治的决策。  相似文献   

7.
中医肝证与糖尿病患病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糖尿病属中医“消渴”范畴。肝为刚脏,体阴用阳,主藏血。消渴日久可累及肝,肝脏功能失调亦可导致消渴。肝火上炎、肝肾阴虚、肝肾阳虚等与糖尿病发病关系密切[1]。然而,迄今鲜见以数理统计的方法来阐明二者的关系。为此,笔者现以流行病学的方法来探讨中医肝证与糖尿病的关系。 1 资料与方法 1.1 对象 1996~1999年,笔者在北京市的一些社区和四川省绵竹市一些文教单位及工厂共调查了2 442例,其中男性1 018名,女性1 424名,年龄18~86岁。 1.2 调查方法 分为中医肝证、一般情况和疾病调查组。每组由2~3名医师组成。疾病调查组固定有一…  相似文献   

8.
胆石症为消化系统常见病,属中医“胁痛”范畴。本病虽由胆腑通降下行失调、胆汁郁结所致,但与肝失疏泄关系密切。然而迄今鲜见以数理统计的方法来阐明二者之间的关系。笔者现试以流行病学断面调查的方法来探讨中医肝证与胆石症患病的关系。1资料与方法1.1选择对象1996~1998年,我们在北京市清华大学等的一些社区和四川省绵竹市的一些文教单位、工厂调查2442例。其中男性1018例,女性1424例;年龄18~86岁。1.2调查方法分为中医肝证组、一般情况组和疾病调查组。每组由2~3名医师组成。疾病调查组固定有1名主任医师。按统一表格,性别、年龄、职…  相似文献   

9.
胃痛是一种常见的临床症状,一般为隐痛,刺痛,所以常常被人们忽视,引起胃痛的原因很多,主要是由于脾胃受损,气血不调引发的,一般指由于慢性胃炎、十二指肠溃疡、胃神经动能等引发的胃部疼痛,刺痛感,隐痛感,胃病又称胃脘痛,即历代文献所称的心痛、心下痛一般都是指胃痛,其内在因素为脾胃虚弱,虚寒、  相似文献   

10.
胃痛从肝论治体会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蔡悦  刘景泉 《河北中医》2002,24(6):439-439
中医学胃痛又称胃脘痛,包括现代医学的急慢性胃炎、胃及十二指肠溃疡和胃肠自主神经功能紊乱等疾病.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2型糖尿病(T2DM)患者体型与证候特点。方法:以居民小区为基本抽样群,采用随机、分层、整群抽样方法,对北京市宣武区、昌平区及平谷区的3个社区20岁以上长住居民5208人进行糖尿病筛查,并对其中2型糖尿病患者采取医生访谈的问卷调查形式进行中医证候学研究。结果:887例2型糖尿病患者中肥胖(含超重)621例,占70.0%,无典型“三多一少”症状患者768例,占80.8%,肥胖2型糖尿病实证患者中,肝胃郁热证占69.3%。结论:2型糖尿病与消渴病存在较大差异,无典型“三多一少”症状的肥胖患者为2型糖尿病的主体,肝胃郁热证为肥胖2型糖尿病的主要证型。  相似文献   

12.
146例消化性溃疡的胃锐诊断与胃痛证型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13.
胃痛又称胃脘痛,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其发病与外邪、情志及脾胃虚弱密切相关,病位在胃,与肝脾关系甚为密切。近年来,随着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改变,人们各种生活压力的增加导致情志失调所致胃痛在临床十分常见,因此临床治疗胃痛从疏肝理肝方面入手,往往取得较好良效。现阐述从肝论治胃痛的生理、病理及具体分型,并举例说明。  相似文献   

14.
寒湿胃痛证可涉及各种急慢性胃炎和消化道溃疡 ,但在《中医内科学》五版教材等权威性著作中均无寒湿胃痛证的分型证治。据临床所见 ,本证型不仅多见于中老年农村劳动者 ,而且有向城镇居民及低龄化发病的趋向 ,兹将其证治探讨如下。1 审证求因 阳虚为本 寒湿为标1 1 禀体阳虚 阳虚之体 ,机能减退 ,胃之熟腐功能低下 ,脾之健运功能不足。诚如叶天士谓之“胃阳不旺 ,浊阴易聚”。浊阴者 ,水谷不归正化或外湿稽留 ,阴寒湿浊凝聚也。1 2 饥饿劳倦 饥饿伤胃 ,劳倦伤脾。脾与胃以膜相连 ,同居中焦 ,为后天之本。本伤则谷味无由出入转化 ,…  相似文献   

15.
146例消化性溃疡的胃镜诊断与胃痛证型的关系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对146例消化性溃疡的胃镜诊断与胃痛证型的观察表明,消化性溃疡与胃痛证型的分布有一定的联系,以肝胃郁热型居多,其次为脾胃虚寒型和肝气犯胃型,消化性溃疡多伴有胃十二指肠粘膜炎症,炎症程度的差异与胃痛证型有内在联系,为临床辨证与辨病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6.
胃动力障碍胃痛与中医证型的关系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胃动力障碍胃痛与中医证型的关系。方法:将106例胃动力障碍的胃痛住院患者进行中医辨证分型分析。结果:证型以胃热炽盛型居多,其次为脾胃虚寒型和肝胃气滞型。结论:对胃动力障碍胃痛进行辨证分析有利于治疗。  相似文献   

17.
肝属木,主疏泄而藏血,脾属土,主运化而生血,肝脾两脏相互协调,相互为用。肝病可以传脾,脾病也可及肝,形成肝脾失调。肝脾失调中肝病又有肝气、肝郁之分,脾病也有脾虚、脾实之别,故肝脾失调所表现的病证有多种,而且这些病证多有类似之处,临证往往难以辨识而混淆。因此,有必要对这些类似而实非或不尽相同的病证进行辨析和鉴别。  相似文献   

18.
19.
目的 探讨高血压病中医证素分布与组合的特征,指导中医临床辨证.方法 根据流行病学调查要求,制定《高血压病临床调查表》,对高血压病患者进行调查并建立证素研究数据库,应用因子分析得出高血压病的中医证素,并进行统计描述.结果 因子分析得到7个公因子,分别是:F1(血瘀证素)、F2(阳虚证素)、F3(痰浊证素)、F4(阳亢证素)、F5(气虚证素)、F6(血虚证素)、F7(阴虚证素).7个证素出现的频次和比例由高到低依次为:血瘀51 (45.95%)>气虚48 (43.24%)>阴虚36 (32.43%)>阳亢31 (27.93%)>痰浊29(26.13%)>阳虚28 (25.23%)>血虚12 (10.81%);证素组合情况以2个证素相兼最为常见,占60.4% (67/111);其次是单证素,占21.6%(24/111);3个证素相兼占16.2%(18/111);4个证素相兼占1.8% (2/111).结论 高血压病的主要中医证素是血瘀、气虚、阴虚;证素组合情况以2个证素组合最常见,其中又以阴虚+阳亢的组合所占比例最高.  相似文献   

20.
高血压病肝阳上亢证主要脉症临床流行病学调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高血压病肝阳上亢证的主要脉症。方法通过临床流行病学调研收集高血压病肝阳上亢证脉症,采用多因素聚类分析、主成分分析,对单个脉症及其组合群出现频次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头晕、头痛、头胀、易怒、失眠、目眩、口苦、舌红、苔黄、脉弦是既能反映肝阳上亢证的主要病机,临床出现频次又较高的10个脉症。结论上述10个脉症可以作为主要脉症列入该证辨证标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