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国际组织对我国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监测与评价框架的建议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建立科学系统的卫生改革监测与评估框架体系,有助于卫生改革坚持正确的方向。WHO就我国的医改提出了"全球视角下中国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监测与评价综合框架",其主要内容包括卫生系统改革的三种评价战略框架。本文介绍了WHO为中国设计的医改评价框架、欧盟医改评价指标体系、卫生矩阵网络的概况和WHO驻华代表处的建议等。  相似文献   

2.
正日前,国务院发布的《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2018年下半年重点工作任务》提出:建立优质高效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研究提出整合型服务体系框架和政策措施,促进预防、治疗、康复服务相结合。当前,随着新一轮医改的逐步推进,我国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不  相似文献   

3.
<正>2017年,医改工作根据医改总体制度设计,坚持医疗、医保、医药"三医联动"改革,增强医改的系统性、整体性、协调性,建立以分级诊疗、现代医院管理、全民医保、药品供应保障、综合监管等5项基本医疗卫生制度为主要内容的新框架,充分展现出医改全面推进的时期新特征。将改革政策上升为制度建设《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2017年重点工作任务》专门就研究制定的政策进行了安排,体现了进一步完善医改政  相似文献   

4.
[目的 ]构建一套基于群众"获得感"的新型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绩效评估系统,完善和创新现有的医改工作绩效评估模式,并提出有建设性的政策建议。[方法 ]应用德尔菲法,通过专家咨询建立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群众"获得感"评价指标体系。[结果 ]评价指标体系包括5个一级指标和12个二级指标。判断矩阵CR值都在0.1以下,均通过了一致性检验。公共卫生服务体系群众获得感强度相对数、医疗保障体系群众获得感强度相对数、医疗服务体系群众获得感强度相对数、医药供给体系群众获得感强度相对数、医改导向体系群众获得感强度相对数的最终权重分别为0.20、0.26、0.31、0.15、0.08。[结论 ]本研究构建的以"获得感"为基准的医改新评估机制及指标体系,克服了以满意度为评估的不足,可为医改绩效评估工作提供更加客观的参考和指向。  相似文献   

5.
阐述了上海市开展医改监测评价研究的理论基础和技术路线,通过两轮专家咨询和联络员联席会议,从投入与活动、产出、结果和影响等4方面初步建立了上海市医改监测评价指标框架,还确定了13个二级指标和133个三级指标.依据主要的基线数据,初步分析了上海医改可能面临的问题与挑战.从研究和实践两个层面提出了开展医改监测评价工作的建议.  相似文献   

6.
坚持公共医疗卫生的公益性是我国新一轮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与发展的基本原则,而公益度的测量评估是落实公益性原则的重要手段。本文阐明了公益性、公益度等紧密相关的若干概念,论述了我国医疗卫生事业为什么是公益性,提出了通过制度安排来确保医疗卫生事业的公益性发展方向,并提出通过建立公益度的测量与评估方法和相应制度,来评估医改和卫生事业发展成效。  相似文献   

7.
中美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对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医疗卫生体制改革是国家重大的民生问题。分析了中美两国医改的背景,就两国医改的动因、理念、内容等进行了比较,为我国新医改提出以下建议:医疗安全是医改关注的焦点;医改必须因地制宜;医改必须兼顾公平与效率;医改应坚持公共卫生服务体系的公益性质不动摇;医改应以提升卫生服务可及性为基础,以广覆盖为目标;应建立完善的费用支付方式等。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并总结新医改方案推出以来的医改综合评价相关的指标体系构建方法、理论框架和指标的选择导向,为政府深化医改评估工作提供科学、系统和导向性良好的参考依据.[方法]对2010-2020年CNKI数据库收录的医改考核相关文献采用文献计量学、系统综述法、聚类分析等方法进行分析研究,梳理我国深化医改考核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相似文献   

9.
卫生体系改革评价对判断改革目标实现程度、完善调整改革政策、促进卫生体系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综述了卫生体系改革评价研究的主要进展与特点;重点介绍了中澳卫生与艾滋病项目"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评价研究"的主要内容与发现,总结了新一轮医改的总体进展,并针对几个重点领域进行了专题评价研究。分析了我国开展医改评价研究面临的主要问题,主要有对评价研究重视不够,评价主体比较单一,评价研究的框架和指标体系不够完善,研究方法薄弱,评价信息数据收集困难等。建议将评价研究作为医改过程的必要环节和内容,促进评价的制度化和常态化;树立正确的医改评价理念,将提高人民健康水平作为根本目标;持续完善评价框架和指标体系,重点转向绩效结果评价;加强方法学研究,不断提高政策评价的能力与水平。  相似文献   

10.
<正>5项制度建设56项重点任务2017年,医改重点工作主要是围绕基本建立分级诊疗、现代医院管理、全民医保、药品供应保障、综合监管等5项基本医疗卫生制度框架。抓好已出台的各项重大改革举措的落地实施和督查评估。《重点任务》中列出了2017年要制定出台的医改重要政策文件,主要包括推进医疗联合体建设和发展、建立现代医院管理制度、加强医疗卫生行业综合  相似文献   

11.
1999年以来,世界卫生组织每4年开展一次全球药品部门调查,并计划改进监测指标后于2011年开展全球第4次调查,中国是全球13个试点监测国家之一。此项工作对推动我国基本药物政策的实施、做好改革的定期监测和评价工作具有深远意义,可为科学决策提供循证依据。本文主要介绍了世界卫生组织三个层次水平的监测指标、全球和欧盟国家的监测进展情况以及国家药品报告的具体做法等。  相似文献   

12.
中国区域卫生规划监督与评价的Logic model(逻辑模型)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研究的目的是建立中国区域卫生规划的监督与评价体系,推动全国的区域卫生规划工作,采用Logic Model建立了中国区域卫生规划监督与评价的框和指标体系并对有关实施问题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3.
目的:为我国卫生领域绩效评价提供借鉴。方法:阐述常用卫生领域绩效评价框架的发展,从评价对象、主要目标、评价维度、评价指标、应用情况等方面进行比较分析,并讨论其对我国的启示。结果与结论:在进行绩效评价时,需借鉴国外绩效评价理论,辩证地看待评价框架的优缺点,根据评价对象和实际情况选取合适的评价框架。  相似文献   

14.
医疗质量及其评价指标概述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医疗质量指标作为质量评价的重要工具,需要从大量的科学研究和应用实践中提炼得到,并经过效度、精度等方面深入、系统的分析,使评价结果的偏倚达到最小。很多国家和组织已逐步建立了自己的医疗质量评价方法和指标体系,并且广泛应用于医疗质量管理。我国目前还没有成熟的、可用于医疗质量评价和控制的主流指标体系,传统的指标大多未经过深入、系统的考核,也没有完善的患者分类和指标调整方案,结果缺乏真实性和权威性,未能发挥指导医疗质量改进的作用。急需借鉴国外经验,加强医疗质量评价方法研究。  相似文献   

15.
随着国际长期护理实践的深入,各发达国家已逐步建立较为完善的长期护理服务综合评价制度。本文基于国际主流的长期护理保险类型选取多个代表性国家开展研究,重点阐释了国外长期护理服务综合评价框架,分别从服务供方准入、服务过程与结果评价、评价结果反馈三个方面进行详细介绍。各国具体评价指标涵盖临床相关护理、以老年人为中心等多维度内容,体现世界卫生组织提出的高质量长期护理理念。本文对国际共性经验的提炼以及对普遍障碍性问题的探讨能够为我国完善长期护理综合评价制度提供借鉴。在当前长期护理服务实践的起步阶段,我国应从顶层设计出发完善综合评价制度框架,探索并开发多维度评价标准,同时应规范长期护理相关信息收集与评价结果反馈,充分利用主客观数据实现长期护理服务的持续改进。  相似文献   

16.
中国公众健康素养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 利用全国健康素养抽样调查数据,从调查问卷中进一步筛选指标,建立健康素养综合评价指标体系,为健康素养综合评价指数的制定奠定基础.方法 采用多阶分层方法对6省18~69岁居民进行抽样,通过健康素养全国调查问卷进行现场调查.问卷回收后将问卷中的答案按照错误、说不清(不一定)、正确3种答案分别赋值0,1,2分的规则进行重新赋分后计算指标的难易度和鉴别度,筛选出满足难易度和鉴别度要求的指标进入健康素养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并通过计算克朗巴赫α系数、相关分析、回归分析和聚类分析等方法进行指标体系的信、效度评价.结果 此次调查共抽取样本11 759人,回收有效问卷11 693份,有效回收率为99.4%,样本的玛叶指数为4.92.本研究共筛选出40个指标进入健康素养评价指标体系,指标体系信度达到0.847,指标体系与问卷总分相关系数为0.948,通过对样本进行聚类分析,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指标体系中各维度的方差膨胀因子均小于5.结论本研究建立的健康素养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具有良好的信度和效度,各维度间不存在共线性,该指标体系为健康素养综合评价指数的制定奠定了基础,是评估健康素养的有效工具.  相似文献   

17.
《Global public health》2013,8(8):856-868
Abstract

China's new health reform initiative aims to provide quality accessible health care to all, including remote rural populations, by 2020. Public health insurance coverage for the rural poor has increased, but rural women have fared worse because of lower status and lack of voice in shaping the services they need. Use of prenatal care, safe delivery and reproductive tract infections (RTIs) services is inadequate and service seeking for health problems remains lower for men. We present findings from a study of gender and health equity in rural China from 2002 to 2008 and offer recommendations from over a decade of applied research on reproductive health in rural China. Three studies, conducted in poor counties between 1994 and 2008, identified problems in access and pilot tested interventions and mechanisms to increase women's participation in health planning. They were done in conjunction with a World Bank programme and the global Gender and Health Equity Network (GHEN). Reproductive health service-seeking improved and the study interventions increased local government commitment to providing such services through new health insurance mechanisms. Findings from the studies were summarised into recommendations on gender and health for inclusion in new health reform efforts.  相似文献   

18.
农村乡镇防保服务体系现状与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农村乡镇防保服务体系是农村公共卫生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农村社会经济的发展,相应的乡镇防保组织机构形式发展呈现多元化的特点,概括介绍目前我国乡镇防保机构的几种重要模式,并对乡镇防保服务体系评价的指标和方法进行分析和探讨,为进一步进行乡镇防保服务体系改革和从事深入研究提供切入点和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