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患者,男,26岁,因发热1个月,少尿4 d于2009年9月28日入院。患者2009年9月初无明显诱因发热,体温≤38.5℃,无其他不适,社区医院诊断为"感染性发热",先后予"克拉霉素、伊替米星、左氧氟沙星、奈替米星、阿奇霉素、头孢哌酮、甲硝唑"等药物治疗,疗效不佳,并出现少尿,24 h尿量约400 ml,伴腹胀、双下肢水肿,为系统诊疗入院。查体:体温38.5℃,贫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利妥昔单抗治疗血小板输注无效血液病患者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观察12例血小板输注无效患者接受利妥昔单抗(375mg/m2)、每周1次、共4次治疗的疗效。结果:患者在4次利妥昔单抗治疗后输血情况都得到了改善。24小时血小板增加校正指数(CCI)达到4.5以上。 结论:利妥昔单抗可有效治疗血小板输注无效,且未增加毒副作用,是一种治疗血小板输注无效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3.
利妥昔单抗在天疱疮治疗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天疱疮是一种自身免疫性水疱性疾病,主要累及皮肤和黏膜,严重时可导致患者死亡.重症天疱疮患者以往首选长期大剂量糖皮质类固醇激素联合或不联合免疫抑制剂治疗,但有些患者在使用糖皮质类固醇激素后可出现严重副作用.利妥昔单抗作为一种单克隆抗CD20抗体,近年来已被用于治疗顽固重症天疱疮患者,并取得满意疗效.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利妥昔单抗联合环磷酰胺治疗难治性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3年8月至2014年8月西安市第九医院收治的56例难治性ITP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28例)和对照组(28例)。对照组采用环磷酰胺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利妥昔单抗,剂量为100 mg,每次滴注时间为1 h以上,每周1次,治疗时间为1个月。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CD20+表达、血小板计数及血小板相关抗体情况,观察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89.3%(25/28)比57.1%(16/2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CD20+、血小板相关抗体Ig G低于对照组[(11.9±2.2)%比(22.4±2.6)%,(34±8)%比(51±12)%],血小板计数高于对照组[(92.2±10.2)×109/L比(62.4±7.1)×109/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患者寒战、发热、肺部感染、消化道出血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利妥昔单抗联合环磷酰胺治疗难治性ITP,能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其疗效良好,无严重的不良反应,具有较高的安全性,值得在临床中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5.
利妥昔单抗致不良反应325例文献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抗肿瘤靶向药物利妥昔单抗(美罗华)不良反应的特点及规律,为临床安全、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利用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对1999~2009年报道的利妥昔单抗不良反应病例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不良反应主要为输注反应,且主要出现于第1次静脉滴注。结论使用利妥昔单抗治疗应严密监护,保证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究利妥昔单抗联合化疗方案治疗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6年10月—2018年7月在本院接受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治疗的58例患者作为观察对象,随机分组。对照组29例,给予全脑放疗联合病灶局部三维适行增强照射及甲氨蝶呤进行治疗;观察组29例,给予利妥昔单抗联合大剂量甲氨蝶呤及中剂量阿糖胞苷化疗进行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疗效和不良反应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的CR率、总有效率都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在血液毒性方面,两组患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利妥昔单抗联合化疗方案治疗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临床疗效显著,能够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延长患者生存时间,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7.
8.
张振江 《基层医学论坛》2016,(28):3929-3930
目的:分析对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者联合应用氟达拉滨、环磷酰胺及利妥昔单抗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1月—2016年1月收治的60例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环磷酰胺和氟达拉滨进行治疗,观察组采用环磷酰胺和氟达拉滨联合利妥昔单抗进行治疗,对比观察2组患者的治疗效果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86.67%,高于对照组的63.33%(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3.33%,低于对照组的36.67%(P<0.05)。结论采用氟达拉滨与环磷酰胺联合利妥昔单抗治疗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者,疗效更加显著,并且能够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利妥昔单抗对常规治疗儿童系统性红斑狼疮合并狼疮性肾炎后再次出现免疫学指标异常(dsDNA、ANA回升),但无临床狼疮活动症状的患儿进行耗竭B细胞治疗,观察狼疮免疫学指标恢复及临床控制情况。方法 5例儿童系统性红斑狼疮合并狼疮性肾炎治疗后再次出现免疫学指标异常的患儿,予静脉注射利妥昔单抗375 mg/m2,于治疗前及治疗后评估T、B淋巴细胞亚群、dsDNA、ANA、补体、尿蛋白情况,并监测不良反应。结果 5例患儿予输注利妥昔单抗治疗后,5例患儿2周内B细胞均降为0%。4例dsDNA、ANA较前下降,补体C3、C4较前上升。3例患儿糖皮质激素、免疫抑制剂减量。5例患儿均无明显不良反应。结论系统性红斑狼疮并狼疮性肾炎患儿经规范治疗后,再次出现免疫学指标异常,但临床活动性指标大致正常,在不增加糖皮质激素及免疫抑制剂用量情况下,应用利妥昔单抗能安全控制免疫学异常指标,又不增加糖皮质激素及免疫抑制剂的剂量,为维持系统性红斑狼疮并狼疮性肾炎长期缓解提供治疗新思路。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氟达拉滨和环磷酰胺联合利妥昔单抗治疗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疗效,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选取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者106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53例,对照组应用氟达拉滨和环磷酰胺治疗,治疗组应用氟达拉滨和环磷酰胺联合利妥昔单抗治疗治疗,进行疗效比较观察。结果治疗组 CR 30例(56.60%),PR 16例(30.19%),NR 7例(13.21%),总有效率(CR+PR)86.79%。对照组 CR 23例(43.40%),PR 17例(32.08%),NR 13例(24.53%),总有效率(CR+PR)75.47%。两组数据比较,总有效率(CR+PR)卡方检验,χ2为3.235,P=0.045,*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不良反应结果:治疗组骨髓抑制15例(28.30%),肝脏毒性8例(15.09%),消化道系统6例(11.32%),总发生率54.72%。对照组骨髓抑制22例(41.50%),肝脏毒性12例(22.64%),消化道系统12例(22.64%),总发生率86.79%。两组数据比较,总发生率卡方检验,χ2为4.255,P=0.034,*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应用氟达拉滨和环磷酰胺联合利妥昔单抗治疗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不仅可以提高治疗效果,减少不良反应,而且可以改善和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降低复发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小剂量利妥昔单抗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SLE)的临床观察。方法:选取2010年2月~2014年2月在我院患有系统性红斑狼疮的患者50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小剂量的利妥昔单抗对这些患者进行治疗。对治疗前后英国狼疮评估小组和SLE疾病活动指数积分进行评估,比较治疗前,治疗2个月及治疗10个月的外周B细胞含量的变化。结果:通过治疗前后英国狼疮评估小组和SLE疾病活动指数积分的评估,治疗后患者情况明显好于治疗前,通过比较B细胞的清除率,发现小剂量的利妥昔单抗能够使B细胞的重建成功,统计学上有意义(p<0.05)。结论: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时使用小剂量利妥昔单抗有显著的效果,能够有效地清除B细胞并且重建,安全性较高,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提高对利妥昔单抗导致肺损伤的认识。方法对5例淋巴瘤患者接受利妥昔单抗化疗后导致肺损伤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5例患者均接受了含利妥昔单抗方案的化疗,分别在化疗3~5个疗程后出现发热、咳嗽或呼吸困难,胸部CT表现为弥漫性间质病变。5例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低氧血症或呼吸衰竭,通过糖皮质激素治疗,3~5 d临床症状明显改善,1~2周肺部病变明显吸收好转。复习文献,利妥昔单抗导致肺损伤的发生率为0.03%~4.9%,近年有增加趋势。结论随着利妥昔单抗的广泛应用,利妥昔单抗导致的肺损伤已非罕见,提高对本病的认识,早诊断、早治疗是决定患者预后的关键。  相似文献   

13.
14.
目的观察利妥昔单抗与CHOP联合治疗复发难治CD20阳性B细胞型非霍奇金淋巴瘤的疗效和毒性反应。方法对13例复发难治的CD20阳性的B细胞型非霍奇金淋巴瘤采用利妥昔单抗与CHOP化疗联合方案,应用2周期后评价疗效及毒性反应。利妥昔单抗剂量为375mg/m^2,CHOP化疗剂量为CTX750mg/m^2,d1 iv EPI60mg/m^2,d1 iv VCR1.4mg/m^2,d1 iv PDN100mg/d,d1-5po。结果13例患者中有2例因经济原因1周期后中断治疗,其余11例均完成利妥昔单抗及CHOP方案化疗2周期(每3周重复1次),2例CR(18.18%),5例PR(45.45%),3例SD(27.27%),无PD病例,疾病控制(CR+PR+SD)率100%。治疗过程中出现的毒性反应较轻。全组患者无过敏反应。结论利妥昔单抗可提高肿瘤对化疗的敏感性。采用利妥昔单抗与CHOP联合化疗11例复发难治的CD20阳性的B细胞型非霍奇金淋巴瘤患者,取得初步疗效和安全性观察,且不因联合化疗而增加毒性反应,耐受性良好。  相似文献   

15.
16.
目的 评估小剂量利妥昔单抗在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mmune thrombocytopenia,ITP)治疗中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09年1月-2012年12月应用小剂量利妥昔单抗(100 mg/周,连用4周)为基础治疗的32例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患者的疗效.结果 32例ITP患者中可评估29例,完全反应18例,有效5例,无效6例,总反应率79.3%.新诊断ITP患者6例,完全反应1例,有效2例,无效3例;持续性ITP患者5例,完全反应4例,有效1例;慢性ITP患者18例,完全反应13例,有效2例,无效3例.先前治疗史:糖皮质激素有效17例,完全反应12例,有效2例,无效3例;糖皮质激素无效10例,完全反应6例,部分反应3例,无效1例.结论 小剂量利妥昔单抗在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治疗中有较好的疗效,不良反应小,可作为有效的二线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17.
利妥昔单抗辅助治疗B细胞非霍奇金淋巴瘤32例疗效评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利妥昔单抗在B细胞非霍奇金淋巴瘤治疗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B细胞非霍奇金淋巴瘤患者64例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2例。对照组采用CHOP方案治疗;观察组采用利妥昔单抗+CHOP方案治疗。观察和比较2组患者临床疗效、免疫功能变化、主要不良反应的发生率。结果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为87.50%,高于对照组的50.00%(P<0.05);2组治疗后CD_4~+、CD_8~+、CD_4~+/CD_8~+B淋巴细胞及NK细胞均较治疗前显著改善,且观察组治疗后的B淋巴细胞指标值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白细胞下降、血小板减少、恶心呕吐、重度贫血、肝功能损害、脱发等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均略小于对照组(P>0.05)。结论采用利妥昔单抗+CHOP方案治疗B细胞非霍奇金淋巴瘤的临床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CNSL)的治疗方法。方法报道利妥昔单抗(商品名:美罗华)鞘内注射三例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患者,分析治疗过程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2例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患者临床症状达到完全缓解并无病生存超过5年,1例继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患者获部分缓解,十个月后死亡。结论美罗华鞘内注射治疗效果肯定,毒副作用轻微。为治疗原发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提供了一种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9.
20.
目的 观察小剂量利妥昔单抗联合重组人血小板生成素治疗ITP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14例ITP患者采用利妥昔单抗100mg qw,4次;重组人血小板生成素(rhTPO)3 000 μg/kg·d^-1,ih,14 d.治疗前后定期监测外周血血小板计数、血清免疫球蛋白,流式细胞术检测淋巴细胞亚群.结果 14例患者中CR 7例,R6例,NR 1例,总有效率93%.结论 小剂量利妥昔单抗联合重组人血小板生成素治疗ITP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