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目的探讨脊柱结核的CT表现及脊柱结核CT检查的重要意义。方法对30例临床和病理确诊的脊柱结核病例的CT表现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脊柱结核的CT表现包括:(1)椎体及附件不规则虫蚀样和囊状骨质破坏。(2)沙砾样和斑片样死骨形成。(3)椎间盘坏死及椎间隙狭窄、消失。(4)椎旁脓肿、纵隔脓肿、腰大肌脓肿。(5)椎体后部的骨质破坏产生的碎骨片和坏死物质可进入椎管压迫硬膜囊和神经根。(6)椎体塌陷呈楔形。结论CT对脊柱结核的诊断和鉴别诊断有重要价值,尤其脊柱结核对椎体附件和椎管的累及范围、程度可清楚地显示,对指导手术治疗和判断预后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脊柱骨髓瘤和脊柱结核的CT鉴别诊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脊柱骨髓瘤和脊柱结核的影像资料,以提高其鉴别诊断率。方法回顾分析18例脊柱骨髓瘤和27例脊柱结核的临床和CT资料。结果18例脊柱骨髓瘤共45个椎骨受累,呈现大片状或局限性溶骨性破坏,椎体变形27个,3例可见椎旁轻微软组织肿块。27例脊柱结核共有35个椎体受累,呈不规则虫蚀样骨质破坏,破坏区见死骨形成的有9例,20例伴发明显的腰大肌脓肿和椎旁脓肿,10例伴发椎间盘坏死、椎间隙狭窄。结论脊柱骨髓瘤和脊柱结核各有一定的特征性表现,当难以鉴别时,临床、影像表现、实验室检查及病理相结合是提高其鉴别诊断的途径。  相似文献   

3.
脊柱结核的CT诊断与鉴别诊断(附52例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旨在提高脊柱结核的CT诊断与鉴别诊断。方法:对临床怀疑或已诊断脊柱结核的52例病人进行CT扫描,并分析了CT影像表现。结果:52例脊柱结核均经手术病理证实。49例显示椎体破坏,46例椎旁脓肿,2例病变侵及椎管,41例椎间盘破坏,4例椎体附件破坏。结论:CT对脊柱结核的诊断与鉴别诊断优于常规X线,特别是对于估价骨质破坏程度和侵及椎管及椎旁软组织块影的范围更有价值  相似文献   

4.
脊柱单椎体结核与单椎体转移瘤的 CT表现差异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单椎体结核与单椎体转移瘤的CT表现差异.方法 回顾性分析和比较经临床或病理证实的16例单椎体结核与17例单椎体转移瘤的CT表现,拟订出进行鉴别诊断的CT表现差异指标.结果 单椎体结核多发生于椎体的前中部,病灶边缘可见硬化缘,其内可见死骨,椎旁肿块多为脓肿,其内常有钙化,多呈周边强化,累及范围广;单椎体转移瘤多发生于椎体中后部及附件骨,少有死骨及边缘硬化,椎旁肿块内少有钙化,强化明显;单椎体结核与转移瘤都罕有累及椎间盘.结论 根据上述CT表现差异,可较明确地做出二者的鉴别诊断;椎间盘破坏与否不能作为二者的鉴别点.  相似文献   

5.
脊柱结核CT诊断价值(附56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分析脊柱结核的CT表现及诊断价值。方法:利用螺旋CT对有脊柱结核的56例患者进行扫描。结果:56例有不同程度的骨质破坏、椎旁软组织肿胀、腰大肌脓肿,死骨形成,椎间盘破坏及椎管狭窄。结论:螺旋CT扫描图像清晰,分辨率高,能显示X线检查难以发现的骨质破坏,揭示病变范围及其对椎管的累及程度,有助于对病变的术前评价和术后分析。  相似文献   

6.
目的:讨论脊柱结核的CT表现和CT诊断的价值。方法:对临床怀疑式已诊断脊柱结核的16例口才进行CT扫描,并分析了CT影象表现。结果:16例脊柱结核均经手术病理证实。13例椎体破坏,11例椎旁脓肿,10例椎间盘破坏,6例有形成,1例本附件破坏,1例侵及椎管。结论:CT对脊柱结核的诊断优于常规X线,特别是对于评价骨质破坏程度,明确椎间盘和椎体附件结构受累情况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脊柱结核与转移瘤的MRI表现并探讨其鉴别诊断价值。材料与方法:选择经临床或手术病理证实的40例结核与36例转移瘤,采用SIEMENS 1.0T超导型磁共振仪,快速自旋回波序列,矢状、冠位、轴位T_1WI和T_2WI检查。结果:脊柱结核和转移瘤均表现有多个椎体骨质破坏,结核累及椎体附件较转移瘤明显少。转移瘤一般不伴有椎间隙的狭窄。结核压迫硬膜囊和脊髓主要是由于楔状变形的椎体后移及寒性脓肿的形成。转移瘤压迫硬膜囊和脊髓主要是由于塌陷椎体前后径的加大以及椎旁硬膜外转移灶从硬膜囊后方压迫所致。结论:脊柱结核和转移瘤均有各自的特征性MRI表现,注意观察受累椎体形态、椎间盘和附件是否受累、有无脓肿和对脊髓及硬膜囊的压迫情况有助于病变的诊断和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CT、MRI诊断脊柱转移瘤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55例经病理、临床证实脊柱转移瘤患者的CT和MRI表现。结果 CT、MRI检出55例脊柱转移瘤123个椎体受累,累及附件89个,累及椎管53处,椎旁软组织肿块65处,病理性骨折12处。CT表现为溶骨型、成骨型、混合型三种骨质改变。MRI表现为多数椎体形态无改变,少数椎体楔形变,双凹变形或伴前后径增大。椎体信号呈三种类型改变:均匀或略不均匀长T1、长T2信号;长T1短T2信号;T1WI不均匀低信号,T2WI混杂信号。MRI增强后病灶呈不同程度强化。结论 CT、MRI诊断脊柱转移瘤各有优势。CT显示脊柱转移瘤的骨质破坏改变优于MRI。MRI在鉴别诊断脊柱转移瘤病理性压缩骨折和诊断早期脊柱转移瘤中明显优于CT。  相似文献   

9.
脊柱结核的MRI表现   总被引:30,自引:0,他引:30  
目的:探讨脊柱结核的MRI表现,并和脊柱转移瘤鉴别。材料和方法:选择20例经手术证实的脊柱结核和10例临床证实的脊柱转移瘤,分别观察椎体、椎间盘、附件破坏的情况,脓肿的有无,MR信号的变化,硬膜囊和脊髓受压的位置和原因。结果:脊柱结核椎间盘均破坏变窄,椎体破坏位置多靠近椎间盘,只有3例附件破坏。破坏椎间盘和椎体周围的20例均有脓肿,脓肿为从前方压迫硬膜囊和脊髓的主要原因,少数为楔状变形的椎体。10例脊柱转移瘤椎间盘均未受累,MR信号正常,9例附件破坏,压迫硬膜囊和脊髓的原因为变形的椎体和硬膜囊后方的硬膜外转移。结论:脊柱结核和脊柱转移瘤均有自己的特征性MRI表现,注意观察受累椎体形态、椎间盘和附件是否受累、脓肿的有无和对硬膜囊及脊髓压迫的情况,有助于诊断和鉴别。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中老年脊椎结核多层螺旋CT平扫影像学特征,进一步提高对中老年人脊椎结核诊断的准确性.方法 回顾分析78例年龄在40~76岁经手术病理证实或经治疗后随访确诊为脊椎结核的CT平扫表现,并结合脊椎平片和脊髓造影片观察.结果 椎体骨质破坏78例,死骨78例,病椎高密度73例,椎旁脓肿56例,椎间盘破坏71例,管内硬膜外占位征9例,腰大肌不对称52例,椎体压缩椎管狭窄33例,椎小关节退变72例,钙化37例.结论 多层螺旋CT平扫能较好地显示中老年脊柱结核的影像学特征.  相似文献   

11.
骨关节结核的CT诊断(附33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CT对骨关节结核的诊断价值。方法:收集经临床和手术病理证实的骨关节结核(脊柱结核24例,骶髂关节结核5例,髋关节结核4例,耻骨联合结核1例),对其CT表现作回顾性分析。结果:24例脊柱结核均有不同程度的骨质破坏,22个椎体可见溶骨性骨质破坏,15个椎体边缘见到虫蚀状骨质缺损,病变严重者可见椎体膨胀、碎裂或塌陷。多数病例伴有死骨、椎旁脓肿或腰大肌脓肿。骶髂关节结核常见单侧发病,关节面模糊、骨质破坏及死骨形成;关节间隙增宽,常伴冷脓肿和窦道形成。髋关节结核表现为骨性关节面、髋臼及股骨头侵蚀破坏,髋臼变浅或变平,导致关节脱位。结论:CT能较好地显示骨质破坏的程度和范围以及死骨、冷脓肿等结核特征性的表现,是诊断骨关节结核的重要影像学手段。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CT对胸椎结核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8例经临床及手术病理证实的胸椎结核患者CT资料。结果:28例胸椎结核中,溶骨性骨质破坏23例,虫蚀状骨质破坏19例,死骨21例,椎间盘受累6例,椎管狭窄6例,椎旁脓肿23例。结论:CT在胸椎结核诊断中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3.
椎间盘炎与脊椎结核的MRI鉴别诊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椎间盘炎与脊柱结核在MRI上的不同点,从而达到鉴别的目的。方法:20例为经手术后或椎间盘穿刺术后临床证实的椎间盘炎,20例为临床证实的脊柱结核。结果:椎间盘炎与脊柱结核在MRI上的不同点表现在:①临床表现上:椎间盘炎疼痛症状明显,而椎体结核早期可无任何临床症状;②椎间盘改变上:早期椎间盘炎以T2WI加权像髓核内低信号裂隙征消失为明显,椎间盘变狭为后期表现,而椎体结核中后期椎间盘才会有改变;③相邻椎体骨质改变上:椎间盘炎表现为相邻的上、下两个椎体的部分或全部对称性炎性改变,少有椎体骨折,而椎体结核椎体骨质多呈虫蚀样破坏,常侵蚀多个椎体,常合并病理性骨折;④椎旁软组织改变上:椎体结核远比椎间盘炎明显,椎体结核常侵犯到腰大肌、椎管内硬膜外间隙及一侧椎间孔,常使椎管狭窄,而椎间盘炎仅表现为椎间盘旁软组织的轻度肿胀。结论:椎间盘炎与脊柱结核各有其特点,仔细观察椎间盘、椎体以及椎旁软组织上的改变,结合临床已不难鉴别。  相似文献   

14.
50例脊柱结核的CT及X线平片表现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择50例经CT诊断及手术病理证实的脊柱结核,对CT及X线平片表现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表明:CT发现椎体及附件骨破坏特别是较小较轻微的骨破坏及椎管内侵犯的能力、显示死骨及局限性脓肿的能力优于平片,能区别脓肿及肉芽肿。而X线平片显示椎间隙狭窄、脊柱滑脱等优于CT。结合文献讨论了与脊柱转移瘤的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15.
比较慢性布鲁菌性脊椎炎和脊椎结核的CT特征以及对鉴别诊断的意义。材料与方法,对经临床确诊,X线阳性的15例布鱼菌性脊椎炎和17例脊椎结核患者作了CT扫描。其中6例布鲁菌病患者于6前前作过同部位CT扫描。结果:布鲁菌病骨破坏灶小而多发,多局限于椎体边缘,病灶周围明显增生硬化,新生骨组织中又有新破坏灶形成,椎间盘破坏,关节面增生硬化,相邻骨密度增高,少或无椎旁脓疡形成。  相似文献   

16.
不典型脊椎结核的MRI诊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探讨MRI对不典型脊椎结核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1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脊椎结核患者的影像资料。结果:21例脊椎结核患者,术前行X线检查21例,CT检查19例,MRI检查21例;14例X线平片及10例CT检查阴性;7例X片示单椎体破坏区位于椎体后缘,呈溶骨性破坏、压缩骨折;9例CT显示相邻椎体病变,椎间盘变窄、椎体无明显破坏;无多个椎体跳跃破坏,椎小关节受累、椎旁软组织肿块内未见明确脓肿形成;MRI检查21例中,20例显示病变椎体呈长T1长T2信号,抑脂序列呈不均匀高信号,16例显示椎间隙变窄,间盘裂隙状强化,17例显示椎旁脓肿,以上20例确诊为椎体结核。1例MRI显示椎旁软组织肿块内无脓肿形成,疑诊为肿瘤。结论:MRI对不典型脊椎结核诊断敏感度、特异度及准确性均高于其他影像检查,能为临床提供更有价值的信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