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王玲  樊芳  贾志旸 《眼科新进展》2020,(11):1084-1089
青光眼滤过性手术(glaucoma filtration surgery,GFS)作为抗青光眼的主要术式在临床上得到了广泛应用,但术后滤过泡的瘢痕化是导致手术失败的主要原因。术中及术后使用抗代谢药物如5-氟尿嘧啶(5-fluorouracil,5-FU)和丝裂霉素C(mitomycin-C,MMC)虽然有一定效果,但其具有威胁视力的严重并发症。为进一步提高GFS的成功率,抗瘢痕化治疗成为近年来的研究热点。本文对近年来青光眼滤过性手术的抗瘢痕化药物及新型材料的研究进行了综述,为临床中寻找抗瘢痕化效率高、不良反应少、安全性好的药物或材料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相似文献   

2.
青光眼滤过性手术中抗瘢痕形成药物的研究近况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抗青光眼滤过性手术抢购的主要原因之一是滤过泡瘢痕形成,为保持青光眼滤过术的效果,许多作在滤过术后应用抗瘢痕形成的药物,从而提高了青光眼滤过术的成功率。一些抗瘢痕形成的药物如皮质 类固醇、抗代谢药物、胶原交联抑制剂、抗凝血药物、前列腺素抑制剂等已用于青光眼滤过术的实验及临床研究,但应用这些药物的同时,常伴有一些副作用及并发症,有的药物还具有严重的毒性作用。因而正确的评价及合理使用这些药物,寻找吸收  相似文献   

3.
目的评估兔青光眼滤过性手术中局部应用环孢霉素A(Ciclosporin A,CsA)后抑制滤过瘢痕形成的效果及与保护视功能的关系.方法随机选择新西兰大白兔20只40眼,右眼20眼为CsA组,左眼20眼为丝裂霉素C(Mitomycin C,MMC)组.分别在术中一次性应用2%CsA、0.2mg/ml MMC 5min,术后定期观察眼部情况,滤过泡及眼压等,并于术后第2个月、第3个月时,取滤过口附近组织送病理、电镜检查.结果 (1)CsA组中功能性滤过泡的眼占90%,MMC组占75%(P<0.05);(2)术后24h波动眼压峰值CsA组为2.34±0.35kPa,MMC组为2.53±0.72 kPa(P<0.05).结论 2%CsA可有效地减少青光眼术后滤过道瘢痕形成,提高小梁切除术的成功率.  相似文献   

4.
青光眼滤过性手术抗瘢痕形成药物的进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寿成珉  黄晓丹  张惠成 《眼科》2002,11(2):109-112
本研究探讨了近年来国内外抗瘢痕形成药物在青光眼滤过性手术中的应用。对抗代谢药,胶原交联抑制剂。凝血药物等在滤过性手术中的使用进展及前景进行了评价。  相似文献   

5.
一、皮质类固醇LIJ自Sugar(1956)发现皮质类固醇对滤过泡有明显作用后,皮质类固醇在抗有光眼游过性手术搬痕形成得到广泛的应用.组织培养表明皮质类固醇在高浓度时对结膜下成纤维细胞的增值有抑制作用。Starita在应用皮质类固田抗灾光眼滤过性手术搬痕形成的对照研究中,报告在滴用工%的醋酸强的松龙的25眼中,手术成功率为96%,未用的眼,成功率只有76%.两者差异显著.Giangiacomo等研究证明适当浓度的氟羟强的松龙(triamcin。l。ne)能抑制成纤维细胞增殖,超微结构研究发现注射于人和正常白兔结膜下的氟羟强的松龙可杀灭邻近…  相似文献   

6.
目的评价非穿透小梁手术中透明质酸钠生物胶和羊膜术后抗瘢痕化的作用。方法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36例(60眼)随机分为A组和B组。A组非穿透性小梁手术联合透明质酸钠生物胶组18例(30眼),B组非穿透性小梁手术联合羊膜组18例(30眼),术后随访12~24个月。主要指标视力、眼压、结膜滤过泡、前房角、并发症。结果两组患者术后1周及术后6月最佳矫正视力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0.647,0.735,P〉0.05);术前两组眼压平均为(26.47±12.990)、(28.03±11.388)mmHg,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周、6月两组眼压均较术前降低(P〈0.05),术后1周1、6、12、24月平均眼压两组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0.01、0.093、1.104、0.788、0.039,P〉0.05);术后1周、1月、6月、12月、24月滤过泡、手术成功率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非穿透小梁手术联合透明质酸钠生物胶和羊膜均可抑制术后瘢痕的形成,有效降低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的眼压,两者疗效相当,但羊膜价格低廉、取材方便。  相似文献   

7.
抗青光眼手术是治疗青光眼的常用手段,较早的手术方法是以角膜缘为基底取结膜瓣,但往往有一些病例术后眼压仍难以控制。本文选择10例10眼采用角膜缘切口取结膜瓣抗青光眼过滤性手术。  相似文献   

8.
董桂玲  戴馨  陈进  朱桂玲  李慧萍 《眼科》2002,11(4):232-234
目的:研究环孢霉素A(cyclosporin A,CsA)在抗青光眼过性手术中的抗增殖作用。方法:将30只健康新西兰大白兔随机分成3组,即实验组(CsA)、对照组1为5-氟尿嘧啶(5-fluorouracil,5-Fu)组、对照组2为丝裂霉素C(mitomycin C,MMC)组均行小梁切除术,术中分别在Tenon囊和巩膜之间放置2%CsA、0.5%5-Fu、0.002%MMC的海绵块5分钟后,用0.9%生理盐水冲洗干净.分别在术后第7天、30天、60天检查眼压、滤过泡、角膜、眼底,并进行病理、透射电镜检查。结果:CsA组眼压多控制理想,较对照组1、2有明显差异(分别为P<0.001和P<0.0001),多数形成功能性滤过泡,无任何并发症,病理未见结缔组织胶原化。电镜下,胞浆内可见空泡,线粒体较少,纤维细胞异染色质功能不活跃。结论:CsA在抗青光眼过术中抗增殖作用较5-Fu、MMC 效果好,副作用小,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青光眼是临床常见致盲眼病,目前以手术治疗为主,但术后复发率较高,主要原因是术区成纤维细胞增生,致瘢痕形成阻塞滤过道。为提高手术成功率,一些抗瘢痕形成的药物被越来越多的应用于青光眼滤过手术的实验与临床研究中,但这些药物也有一定的并发症及毒副作用。随着医疗技术的进步,人们正在寻找更为安全有效的给药方式和新的抑制瘢痕形成的药物。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青光眼滤过性手术后浅前房的病因,预防及处理。方法:随机选择100例140只眼青光眼滤过性手术后患者每日裂隙灯检查。结果:本组浅前房35只眼发生率25%,其中脉络膜脱离17只眼占48.5%,引流通畅15只眼占43.8%,恶性青光眼3只眼占8.5%,本组浅前房大多数经保守治疗痊愈,其中2例行2次手术,1例行眼球摘除。结论:青光眼术后浅前房不能完全预防,但可减少其发生,其发生原因与术前眼压控制不理想,术前浅前房,手术结束时前房形成不良,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11.
黄智华  谭薇 《国际眼科杂志》2018,18(7):1228-1232

青光眼滤过术是目前抗青光眼药物及激光治疗无法控制眼压时的首选手术方式,其术后滤过泡瘢痕形成是导致手术失败的重要原因。目前在抗青光眼术后瘢痕的基础及临床研究上有一定的进展,但寻求一种高效、安全、稳定的药物治疗青光眼滤过术后瘢痕形成仍是一个需要继续努力解决的问题。本文就近3a所发表的关于青光眼滤过术后抗瘢痕形成的相关药物研究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2.
长期应用抗青光眼药物与滤过性手术成功率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对于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POAG)的治疗,通常情况下,医生都会首先选择药物治疗,当药物治疗无法控制疾病进展的时候,则选择滤过性手术治疗.手术治疗被认为是最有效、最持久降低眼压的治疗手段.然而上世纪90年代以来就有以Broadway及Lavin为代表众多学者提出:长期药物治疗会影响滤过性手术的成功率.而最近,一项大型多中心临床为期四年的跟踪调查研究结果表明:虽然首选手术治疗的患者眼压控制比首选药物治疗的患者好,但是前者视力损害的的危险度比后者要大,而且术后,病人白内障进展速度比用药组快3倍,因此不提倡首选手术治疗.在这种情况下,药物治疗是否影响手术治疗的结果,其机制以及怎样降低这种危险度成为关注的问题.因此本文将围绕药物治疗是否及怎样影响滤过性手术成功率这一问题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3.
青光眼滤过术后抗瘢痕形成药物的研究现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青光眼滤过术失败的主要原因是成纤维细胞增殖,胶原沉积,滤过泡瘢痕形成。在滤过术后应用抗瘢痕形成药物能提高青光眼滤过术的成功率。如;抗代谢药物,干扰素,肝素等已用于滤过术后的实验及临床研究。正确评价和选择更有效的药物释放系统是研究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抗青光眼滤过性手术后出现脉络膜脱离的相关因素及治疗措施,总结临床特点。方法:对457眼青光眼滤过性手术后发生脉络膜脱离的42眼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和总结。结果:脉络膜脱离发生时间为术后3~7(平均4.51±1.14)d,患者的平均年龄为65.30±3.50岁。通过皮质类固醇类药物、散瞳、高渗剂等治疗,42眼脉络膜脱离全部恢复。治疗所需时间平均为16.50±2.75d。结论:脉络膜脱离是青光眼滤过性手术后的一个常见并发症,与术前眼压控制不好、术后眼压过低、患者年龄偏大及高血压、糖尿病有关。  相似文献   

15.
高三尖杉酯碱和青光眼滤过性手术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彭大伟  田祥 《眼科学报》1995,11(2):76-79
观察中药高三尖杉酯碱对滤过道伤口愈合过程的抑制作用。用20只家兔制成抗青光眼滤过性手术模型(后唇巩膜咬切术)、采用随机对照法,每只兔的一眼结膜下注射高三尖杉酯碱,另一眼注射生理盐水。术后十四天,实验眼的眼压下降比对照组明显(P〈0.05),滤过泡的存留数也明显多(14/6),病理组织学检查见实验眼滤过道单位面积的成纤维细胞数比对照组少(P〈0.01),未见严重和持久的眼部毒副作用。本研究提示高三尖  相似文献   

16.
新生血管化发生于青光眼滤过性手术的伤口愈合阶段,是对青光眼治疗的挑战.为提高手术成功率,近年来抗VEGF抗体贝伐单抗(bevacizumab,BVZ)应用于青光眼滤过性手术,如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色素性青光眼、剥脱性青光眼、慢性闭角型青光眼、新生血管性青光眼以及抗青光眼手术失败的再次青光眼滤过性手术.给药方式包括局部给药、结膜下注射、前房内注射、玻璃体内注射、联合给药等.  相似文献   

17.
干扰素在青光眼滤过性手术上应用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滤过道的瘢痕化是青光眼滤过性手术失败的主要原因,严重影响了青光眼患者的预后.与抗代谢药不同,干扰素作为伤口愈合的调节物质,也被尝试用于抗青光眼手术.本文综述了干扰素的基本特性及其在青光眼滤过性手术上应用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8.
史晓芹  刘苏 《国际眼科杂志》2012,12(6):1088-1090
丝裂霉素C,5氟尿嘧啶等抗代谢药物应用于青光眼滤过手术抗瘢痕治疗大大提高了手术的成功率,但因其副作用,研究者们不断寻找一种低毒性、安全、有效、作用持久的抗增殖药物。近年来,随着细胞分子生物学及基因蛋白等技术不断进步,针对青光眼滤过手术抗瘢痕治疗,新的给药途径及新的抗瘢痕药物不断的涌现。本文就过去3a在PubMed上收录的关于青光眼滤过手术最新抗瘢痕治疗的文章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9.
传统的小梁切除术是治疗青光眼的基本手术方式,并已得到广泛应用,但常规小梁切除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尤其因滤过道瘢痕粘连,使滤过手术失败的问题成为难题,为解决这一难题,临床医生想出了许多方法应用于临床手术,得到了一定的改善。现就各种手术方式进行探讨,去弊存益,提高手术成功率,以有利于解除病人痛苦。  相似文献   

20.
孔亚男  陆宏  陈颖  李娜  刘星星 《国际眼科杂志》2019,19(10):1688-1691

青光眼滤过性手术失败最主要的原因是瘢痕化造成的滤过通道堵塞。增生的瘢痕中,Tenon囊成纤维细胞转化为肌成纤维细胞持续存在,并且分泌大量的细胞外基质,胶原纤维排列紊乱。国内外学者对青光眼滤过性手术后抗瘢痕治疗进行了大量的研究,现将青光眼滤过手术后瘢痕形成机制及对应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