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黄芪注射液保护血管内皮细胞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目的:探讨中药黄芪治疗心脑血管疾病的药理学基础。方法:冰浴加肾上腺素复制血瘀模型。检测血液循环内皮细胞(CEC)数量和血液流变学变化。观察黄芪注射液的作用。结果:血瘀大鼠的CEC数量明显增加,全血比粘度增高。血液粘稠度增大;红细胞压积增大,红细胞变形能力下降,聚集能力增高,黄芪注射液能减少血瘀大鼠的CEC数量,明显改变血瘀大鼠的血液流变学。结论:黄芪注射液具有血管内皮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3.
体外血管内皮细胞氧化损伤模型的建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建立体外血管内皮细胞氧化损伤模型。方法:用Cu^2 引发脂质过氧化过程,制备氧化低密度脂蛋白(ox-LDL),应用含不同浓度丙二醛(MDA)的ox-LDL,分别作用于对数生长期的内皮细胞,采用四唑盐(MTT)比色法测定细胞活力,并测定内皮细胞MDA含量。结果:当内皮细胞暴露于含MDA浓度分别为0.2,0.5,0.8,1.0,1.2,1.5nmol/ml的ox-LDL24h后,含MDA1.0,1.2,1.5nmol/ml浓度组与空白对照组比较,MTT降低,差别有显著性(P<0.01),MDA含量增加,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通过细胞活力,MDA的检测以及形态学观察,认为ox-LDL的MDA浓度为1.0nmol/ml时为最适宜氧化损伤浓度。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通络救脑注射液对氧糖剥夺大鼠脑微血管内皮细胞胎盘生长因子(PLGF)及其受体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1(VEGFR-1)表达的影响。[方法]通过氧糖剥夺(OGD)方法复制脑微血管内皮细胞拟缺血损伤模型。实验分为正常对照组、氧糖剥夺模型组、通络救脑注射液干预组,分别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和免疫印迹法检测脑微血管内皮细胞条件培养液中PLFG的含量,以及内皮细胞VEGFR-1的表达。[结果]通络救脑注射液可以显著提高氧糖剥夺模型大鼠脑微血管内皮细胞PLGF及其受体的表达,与模型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通络救脑注射液能够增加拟缺血损伤大鼠脑微血管内皮细胞PLGF及其受体的表达,提示提高PLGF及其受体的表达是该中药复方发挥清热、解毒、通络药效的分子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5.
清开灵有效组分对大鼠脑微血管内皮细胞体外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核转录因子-κB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建立大鼠脑微血管内皮细胞体外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探讨清开灵有效组分牛胆酸、猪胆酸、黄芩苷、栀子苷和珍珠母对其的保护作用是否与调节核转录因子-κB(nuclearfactor—kappa B,NF—κB)活化有关。
方法:体外培养大鼠脑微血管内皮细胞(microvascular endothelial cell,MVEC),氧糖剥夺法模拟缺血再灌注损伤,建立体外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随机分为模型组、尼莫地平组、猪胆酸组、黄芩苷组、栀子苷组、珍珠母组和牛胆酸组,并设正常MVEC为正常对照组,每组设6孔。使用免疫细胞化学法观察NF—κB蛋白表达情况并进行图像分析。
结果:光学显微镜下观察,正常组MVEC胞核的位置形成空腔,胞浆内见淡棕黄色均匀颗粒。模型组NF—κB细胞核的染色强度明显高于胞浆,活化后移位至细胞核;用药各组NF-κB在胞浆近胞核处有少量阳性表达,在胞核的表达明显弱于模型组。对各组MVECNF-κB表达强度的图像分析显示,模型组胞核与胞浆的透光度比值低于正常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用药各组透光度比值显著高于模型组(P〈0.05,P〈0.01)。
结论:清开灵有效组分可能通过拮抗NF—κB活化抑制内皮细胞损伤。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他汀类药物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循环内皮祖细胞(EPCs)数量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0年6月~2013年6月湖北医药学院附属十堰市太和医院120例确诊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患者,将其分为阿托伐他汀组(45例)、辛伐他汀组(41例)及常规治疗组(34例),观察三组患者治疗前后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EPCs数量、迁移能力和克隆形成能力、血脂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血糖、糖化血红蛋白、同型半胱氨酸、肌酐、C反应蛋白的变化.结果 无论是和用药前还是同常规治疗组比较,他汀类药物治疗组循环EPCs数量均明显增加,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三组组内NIHSS评分第6周较治疗前、第12周比第6周有改善(P< 0.01);NIHSS评分在他汀类药物组治疗12周后可见显著改善(P<0.01).他汀类药物组治疗组的TC、TG、LDL-C及HDL-C在12周后均可见改善(P< 0.05或P< 0.01),而常规治疗组治疗前后血脂相关指标无改善.组间比较,阿托伐他汀组治疗12周后TC、TG水平低于辛伐他汀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组间及组内血糖、糖化血红蛋白、同型半胱氨酸、肌酐、C反应蛋白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他汀类药物可显著提高EPCs数量、迁移能力及克隆形成能力,改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血脂相关指标和临床症状,并通过调节血脂、抑制粥样斑块形成等起到减轻神经损伤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本实验研究了654-2对油酸所致离体血管内皮细胞直接损伤作用的影响,以探讨654-2改善油酸所致急性肺损伤的机制。结果表明654-2对油酸所致血管内皮细胞的直接损伤无保护作用,相反可加重油酸的损伤作用,提示654-2对急性肺损伤保护作用的机制不是通过保护内皮细胞完成的。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不同浓度补阳还五汤(BYHWD)含药血清对人脑微血管内皮细胞(HBMECs)增殖和迁移影响。方法补阳还五汤灌胃SD大鼠后腹主动脉取血,制备含药血清;体外培养人脑微血管内皮细胞(HBMECs),随机分为空白组(正常大鼠血清)及补阳还五汤含药血清组,血清浓度分为5%、10%和20%3个浓度,共6组;四甲基偶氮唑蓝(MTT)法检测HBMECs增殖;细胞划痕法检测HBMECs迁移的相对距离。结果与空白组比较,5%、10%和20%含药血清均显著促进HBMECs增殖,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71±0.03比0.65±0.03、0.84±0.05比0.75±0.03、0.71±0.05比0.67±0.05,P0.05);与10%含药血清组比较,5%含药血清组和20%含药血清组细胞增殖显著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71±0.03、0.71±0.05比0.84±0.05,P0.05)。与空白组比较,各含药血清组细胞迁移的相对距离均显著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58±0.03比0.50±0.01、0.63±0.03比0.45±0.05、0.53±0.05比0.45±0.04,P0.05);与10%含药血清组比较,5%含药血清组和20%含药血清组细胞迁移的相对距离显著减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58±0.03、0.53±0.05比0.63±0.03,P0.05)。结论补阳还五汤含药血清可促进HBMECs增殖和迁移,10%含药血清作用最佳。 相似文献
9.
《中医杂志(英文版)》2014,34(4):498-503
ObjectiveTo identify the potential risk factors associated with Shenqifuzheng injection (SFI), a solution made of Dangshen (Radix Codonopsis) and Huangqi (Radix Astragali Mongolici), for the timely provision of information to regulatory authorities.MethodsA comprehensive analysis of the production process, quality standards, pharmacology, post-marketing clinical studies, and safety evaluation using the primary literature of adverse reactions (ADR), case analyses, and systematic reviews, intensive hospital safety monitoring of post-marketing drugs, and data provided by the hospital information system (HIS).ResultsSub-acute toxicity tests suggesting that a dose of 15 mL/kg (concentrated solution) had specific biological effects, whereas a smaller dose engendered no observable effects. Long-term toxicity testing in domestic rabbits showed that after SFI was administered for 90 days, the animals in each dosing group showed no chronic toxic reactions. Among 20 100 cases observed, the incidence of an ADR was 1.85‰. From March to November 2013, of the leading institutions and 22 sub-centers involved in the post-marketing clinical safety intensive hospital monitoring, 21 units completed 8484 cases of monitoring, and reported 23 cases of adverse reactions. No damage to renal function was found using SFI at a dosage and a treatment course larger and longer than that recommended for the adjuvant treatment of tumors. This could reduce the mortality rate of admitted patients based on the analysis of the data provided by the HIS. A total of 16 clinical case reports of adverse reactions related to SFI in 1999-2012 were obtained through literature retrieval. These reports contained information concerning 17 cases, with adverse reaction symptoms including thrombocytopenia, rash, chills, feeling cold, palpitation, dyspnea, edema of a lower extremity, palpebral edema, and superficial vein inflammation, among others.ConclusionsThis study introduces “get full access” to the flow of information on medicines regarding their ADR incidence rate and characteristics and factors. It supports the safety of SFI for clinical, research, and production uses based on objective, reliable, and scientific information to provide safe medication. 相似文献
10.
脑微血管内皮细胞、星形胶质细胞共同培养建立血脑屏障模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建立能够模拟在体血脑屏障的体外模型。方法:培养大鼠脑微血管内皮细胞和星形胶质细胞,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的方法鉴定细胞,分别接种两种细胞于多聚酯多孔膜的两面,相关显微镜及HE染色观察细胞在多聚酯膜上的生长情况。结果:培养的脑微血管内皮细胞多数为梭形铺路石样外观,而星形胶质细胞呈具有多个突起的典型形态,免疫组织化学染色鉴定细胞的纯度分别在90%和95%以上,两种细胞能够以单层细胞的形式生长于多聚酯多孔膜的两面。结论:通过脑微血管内皮细胞和星形胶质细胞共同培养能够形成与在体血脑屏蔽类似的结构,是一种建立血脑屏障模型的可行方法。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盐酸戊乙奎醚(PHC)对脓毒血症(CLP)大鼠外周血内皮细胞(CECs)及其微粒(EMPs)计数的影响。方法 120只SD雄性大鼠随机分成六组:①对照组(sham组):假手术+生理盐水2 mL;②CLP组:CLP+生理盐水2 mL;③PHC0.1组:CLP+PHC 0.1 mg/kg;④PHC0.5组:CLP+PHC 0.5 mg/kg;⑤PHC1.0组:CLP+PHC 1.0 mg/kg;⑥PHC2.0组:CLP+PHC 2.0 mg/kg。方法流式细胞学(FCM)检测大鼠CECs及EMPs计数,ELISA法检测血浆TNF-α、IL-6,基质显色鲎法检测血浆内毒素(LPS)水平。每组随机各抽取10只分别观察大鼠6、12、24、48 h以及72 h生存率。结果同时点比较各组生存率无差异;TNF-α、IL-6水平和外周血CECs和EMPs计数:使用盐酸戊乙奎醚各组均低于CPL组,盐酸戊乙奎醚1.0 mg/kg和2.0 mg/kg组(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低于0.1 mg/kg与0.5 mg/kg组(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sham组LPS含量低于所有其他组,而其他各组间LPS含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盐酸戊乙奎醚可明显减少CLP大鼠CECs及EMPs计数,减轻脓毒血症导致的血管内皮损伤,其可能机制是通过抑制炎症反应及炎症因子产生与释放实现。 相似文献
12.
大鼠脑微血管内皮细胞体外缺血再灌注模型的建立及他汀的保护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建立大鼠脑微血管内皮细胞体外缺血再灌注模型,并观察辛伐他汀、洛伐他汀的保护作用.方法 原代分离培养SD大鼠脑微血管内皮细胞,以无糖Krebs溶液再复氧复糖模拟体外缺血再灌注损伤,并实施辛伐他汀、洛伐他汀预处理干预.观察各组细胞形态,测定各组细胞上清中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eNOS)、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活性,利用CCK-8检测各组细胞增殖活性.结果 氧糖剥夺(Krebs液) 缺氧12h再复氧复糖4h模型可成功模拟大鼠脑微血管内皮细胞缺血再灌注损伤.辛伐他汀、洛伐他汀预处理后,脑微血管内皮细胞eNOS活性增强、iNOS活性降低,细胞增殖活性提高.结论 辛伐他汀、洛伐他汀具有显著的脑缺血再灌注损伤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3.
疏血通对培养脑微血管内皮细胞分泌t-PA和PAI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疏血通注射液对脑微血管内皮细胞(BMECs)分泌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t-PA)和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1(PAI-1)的影响.方法培养至第3代鼠BMECs,不同药物浓度组和不同处理时间组分实验组和对照组,各组n=9,按3×104个细胞/孔接种,培养至第9天细胞长满孔底用于实验.观察BMECs的生长情况并测定t-PA和PAI-1的活性.结果疏血通注射液明显促进BMECs生长.不同浓度组按1:4、1:16、1:32稀释浓度疏血通注射液处理BMECs 24h,不同时间组按1:16稀释浓度疏血通注射液处理鼠BMECs 8h、24h、48h,实验组BMECs分泌t-PA活性明显高于各自对照组,有显著差异(P<0.01).结论疏血通治疗脑血管疾病,促进内皮细胞分泌t-PA但不影响PAI-1的产生,是其主要的药理作用之一. 相似文献
14.
大豆异黄酮对体外血管内皮细胞氧化损伤保护作用的形态学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从形态学角度观察大豆异黄酮(SI)对氧化修饰低密度脂蛋白(ox-LDL)诱导的血管内皮细胞(ECV)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体外培养人脐静脉血管内皮细胞(ECV),将细胞分为5组,即氧化损伤对照组(ox-LDL),氧化损伤加入维生素E对照组(VE+ox-LDL),氧化损伤加入大豆异黄酮低,中,高浓度组(SL-L+ox-LDL,SI-M+ox-LDL,SI-H+ox-LDL。用ox-LDL作用于加入VE及不同浓度SI孵育24h的内皮细胞,继续培养24h,测定各组细胞活力(MTT),观察各组细胞一般形态和超微结构的变化。结果:加入VE及SI各浓度组细胞MTT(OD值)明显高于ox-LDL组,差异有显著性(P<0.01);而VE ox-LDL组与(SL-L,M,H)+ox-LDL组间,MTT(OD值)无显著性差异(P>0.05)。光镜观察结果显示ox-LDL组细胞收缩,变圆,细胞间隙增宽,而加入VE及SI可使细胞形态有不同程度的恢复,细胞间隙减小。扫描电镜观察显示ox-LDL组细胞膜有破损,细胞表面绒毛减少甚至消失,加入VE及SI可使细胞恢复近似正常状态,铺片良好,胞膜完整,细胞间有突起互相连接。结论:SI对血管内皮细胞氧化损伤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而且SI与VE之间无显著性差别。 相似文献
15.
大豆异黄酮对氧化损伤血管内皮细胞抗氧化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目的:探讨大豆异黄酮(SI)对氧化损伤血管内皮细胞的抗氧作用。方法:体外培养血管内皮细胞,将细胞分为5组,即空白对照组(control),氧化损伤对照组(ox-LDL),氧化损伤加入维生素E对照组(VC ox-LDL),氧化损伤加入大豆异黄酮低,中,高浓度组(SI-L+ox-LDL,SI-M ox-LDL,SI-H ox-LDL)。将氧化低密度脂蛋白(ox-LDL)作用于预先加入VE及不同浓度SI孵育24h的内皮细胞,继续培养24h,测定细胞外及细胞内丙二醛(MDA)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性,乳酸脱氢酶(LDH)释放情况及一氧化氮(NO)生成量。结果:ox-LDL组MDA含量,LDH释放百分比高于control组及VE+ox-LDL组,(SI-L,M,H)+ox-LDL组,差异有显著性(P<0.01);而ox-LDL组SOD,GSH-PX活性及NO浓度均低于control组和VE ox-LDL组,(SI-L,M,H)+ox-LDL组,差异有显著性(P<0.01);另外,SI-M+ox-LDL组与VE+ox-LDL组比较,各指标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SI可减轻ox-LDL对血管内皮细胞的氧化损伤,起到一定的抗氧化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 研究骨内局部单次注射小剂量辛伐他汀对大鼠心梗后血管新生和心功能的影响。方法 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心肌梗死模型组和骨内注射辛伐他汀组(n=12)。冠状动脉左前降支结扎建立大鼠心肌梗死模型。24 h后实验组左胫骨内单次注射辛伐他汀0.5 mg,4周后分别通过小动物超声心动图评价左室功能,三苯基氯化四氮唑(TTC)染色计算心肌梗死面积,免疫荧光染色检测局部血管新生情况。结果 超声心动图结果表明心肌梗死4周后左心室收缩功能明显下降,骨内注射辛伐他汀对大鼠心肌梗死后左心室功能未见明显改善;TTC染色发现骨内注射辛伐他汀组心肌梗死面积未见明显减少;免疫荧光染色显示,骨内注射辛伐他汀组心肌血管密度没有显著增加。结论 大鼠心梗24 h后骨内单次注射小剂量辛伐他汀(0.5 mg),心肌梗死面积、血管新生及心脏功能无显著改善。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银杏达莫注射液治疗稳定型心绞痛的疗效及对患者血管硬度和内皮损伤标志物的影响.方法 选择我院心内科于2015年1月至2016年11月间收治的52例稳定型心绞痛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表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26例,对照组予常规抗血小板、调脂等对症治疗,观察组联合应用银杏达莫注射液治疗,疗程2周.比较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的心绞痛每周发作次数、臂踝脉搏波速度(ba-PWV)及外周血内皮祖细胞(EPC)的含量.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心绞痛发作次数为(2.45±0.59)次/周,明显少于对照组的(4.67±1.86)次/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ba-PWV为(1401.7±165.3)cm/s,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533.8±176.6)cm/s,外周血EPC为(0.027±0.011)%,明显高于对照组的(0.019±0.009)%,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银杏达莫注射液应用于稳定型心绞痛的治疗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的血管僵硬度、提高内皮祖细胞的数量,从而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8.
19.
方天 《中国比较医学杂志》2016,26(3):46-51
目的建立绿色荧光裸小鼠皮下接种肺腺癌A 549模型,研究肺腺癌肿瘤血管生成过程中血管内皮细胞的来源。方法建立肺腺癌A 549皮下接种GFP裸小鼠模型,应用免疫荧光染色法进行CD 31染色,标记肿瘤血管;采用荧光显微镜观察并拍摄肿瘤组织冰冻切片;免疫组化检测肿瘤组织血管中内皮细胞内GFP表达。结果免疫荧光实验结果显示:GFP蛋白和CD 31蛋白可共表达于部分间质血管;部分血管表达CD 31蛋白而不表达GFP蛋白。免疫组化实验结果:肿瘤组织中部分间质细胞的细胞质和内皮细胞的细胞质表达GFP蛋白。结论组成肿瘤新生血管的内皮细胞部分来源于裸鼠体内,部分来源于肿瘤细胞。 相似文献
20.
目的 :观察培养脑微血管内皮细胞电生理特点 .方法 :培养脑不同部位微血管内皮细胞 ,采用全细胞膜片钳技术 ,在高钾细胞内液和高钠细胞外液条件下观察细胞静息膜电位和电压依赖性电流特点 .结果 :兔脑干、小脑和大脑皮质的微血管内皮细胞静息膜电位分别为 (15± 12 ) ,(2 0± 8)和(31± 16 )mV ,其中脑干和大脑皮层的微血管内皮细胞静息膜电位间有显著性差异 .在本实验条件下 ,乙酰胆碱 (1~ 10 0μmol·L-1)对脑微血管内皮细胞膜电位没有明显影响 ,但可引起兔主动脉和肺动脉内皮细胞膜电位去极化 ,且被阿托品 (6μmol·L-1)抑制 .超极化步脉冲条件下可以记录到一内向性整流性电流 ,去极化条件下则记录到一具有随时间激活的外向性电流 ,以上两种电流均对钾通道阻断剂TEA敏感 ;部分细胞中还可以记录到一种快速激活和快速失活且对钳制电压敏感的电流 .兔脑微血管内皮细胞电流特点与牛主动脉内皮细胞(以内向整流性电流为主 )和兔肺动脉平滑肌细胞 (以外向整流性电流为主 )的电生理特点明显不同 .结论 :兔脑不同部位微血管内皮细胞静息膜电位不同 ;可以记录到 3种类型的钾通道电流 ,其特点与牛大血管内皮细胞和兔平滑肌细胞电流明显不同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