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血管抑素(angiostatin,As)是一种内源性血管生成抑制因子,能有效抑制肿瘤的生长和转移,在抗肿瘤血管生成治疗领域内前景广阔。本文就近年来对血管抑素研究的最新进展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2.
血管抑素(angiostatin)是一种内源性血管生成抑制因子,能特异性的抑制血管内皮细胞增殖,具有强有力的抗肿瘤血管生成作用。本文就其结构、功能及与肿瘤的关系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3.
目的 介绍内源性血管生成抑制因子(内皮抑素、血管抑素)在肝癌治疗中的作用和意义。方法 复习相关文献资料并作综述性报道。结果 内源性血管生成抑制因子通过抑制肿瘤血管的生长,有效地阻碍了肝癌的发展和转移,可为临床肝癌治疗提供新的途径。结论 应用内源性血管生成抑制因子的研究,对肝癌的防治将有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Angiostatin抗血管生成分子机制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血管抑素(angiostatin)是一种内源性血管生成抑制因子,能特异性的抑制血管内皮细胞增殖,具有强有力的抗肿瘤血管生成作用.本文就其结构、功能及与肿瘤的关系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5.
肿瘤的生长转移与肿瘤血管生成密切相关 ,抗血管生成是治疗肿瘤的新策略。内皮抑素是一种新发现的特异的内皮细胞增殖的抑制剂 ,具有很强的抑制血管生成的作用 ,被认为是最具有前途的血管生成抑制剂。本文对其结构、生物活性及应用前景作一概述  相似文献   

6.
肿瘤的生长转移与肿瘤血管生成密切相关,抗血管生成是治疗肿瘤的新策略。内皮抑素是一种新发现的特异的内皮细胞增殖的抑制剂,具有很强的抑制血管生成的作用,被认为是最具有前途的血管生成抑制剂。本文对其结构、生物活性及应用前景作一概述。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重组腺病毒介导的人血管抑素基因(Ad-hAG)对胰腺癌血管生成的抑制作用。方法通过病毒重组技术将人血管抑素K5基因克隆人增殖缺陷型腺病毒基因组中,获得腺病毒滴度达5.5×10~(10)pfu/ml。转染人胰腺癌细胞,Western印迹和ELISA法检测人血管抑素基因的蛋白表达情况,并通过建立荷人胰腺癌的裸鼠动物模型(每组15例),微血管密度计数分析血管抑素对胰腺癌血管形成的影响。结果成功构建了携带血管抑素K5基因的腺病毒Ad-hAG;检测到重组腺病毒载体介导的血管抑素基因在胰腺癌细胞内高表达,微血管密度计数(MVD)治疗组为8.75±2.12,对照组MVD分别为20.52±1.25、18.52±1.36(t=6.165,P<0.05)。结论重组腺病毒介导的血管抑素基因在体内、外均获得高效表达,可明显抑制裸鼠胰腺癌血管形成和肿瘤生长。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ApelsiRNA表达载体pSilence Ape1抑制骨肉瘤裸鼠移植瘤血管生成,及其与内皮抑素的协同作用。方法人骨肉瘤细胞9901荷瘤裸鼠20只随机分为4组:脂质体对照组。pSilenced Ape1单独治疗组,内皮抑素单独治疗组,pSilenced Ape1和内皮抑素联合治疗组。实验治疗第15天处死动物,计算抑瘤率,并通过病理组织学观察、免疫组织化学和激光共聚焦观察肿瘤内血管生成和肿瘤细胞缺氧。结果pSilence Ape1处理组肿瘤细胞Ape1表达显著降低;psilenced Ape1单独治疗组。内皮抑素单独治疗组,pSilenced Ape1和内皮抑素联合治疗组的抑瘤率分别为35.29%、38.23%和62.18%;病理组织学观察3组坏死的比例分别为9.14%,9.04%和21.98%。同时各治疗组的微血管密度明显低于对照组,联合治疗组微血管密度明显低于其他单独治疗组(P〈0.01)。EF-5和CD31免疫荧光双标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显示联合治疗组血管密度降低、组织缺氧加重。结论体内动物实验结果表明,靶向敲低Ape1表达能显著抑制骨肉瘤的血管生成.而且pSilence Ape1与内皮抑素具有协同抗血管生成和抑制肿瘤生长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不同浓度的血管抑素对血管内皮细胞中VEGF表达的影响。方法:将体外培养的人脐静脉内皮细胞分为三组:对照组(空白组)、A组(16mg/L血管抑素组)、B组(32mg/L血管抑素组),通过MTT、RT-PCR、Western-Bolt等方法检测细胞内VEGF的表达情况。结果:随着血管抑素作用时间的延长和浓度的递增对人脐静脉内皮细胞的抑制作用也逐渐增强,且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血管抑素通过抑制VEGF的表达以抑制人脐静脉内皮细胞增殖,从而抑制血管新生。  相似文献   

10.
内皮抑素是特异性的血管内皮细胞生长抑制因子之一 ,能够显著抑制肿瘤血管增生并诱导肿瘤细胞凋亡。研究表明 ,内皮抑素具有高效抑瘤特性 ,低毒副作用 ,无耐药性等特点。内皮抑素在消化系肿瘤的应用 ,为肿瘤的抗血管生成治疗和血管靶向基因治疗提供了新的广阔前景。  相似文献   

11.
鼠源性血管抑素对裸鼠种植性肿瘤的抑制作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Tao K  Wu X  Dou K 《中华外科杂志》2002,40(8):621-624
目的 探讨鼠源性血管抑素转染入人肝癌细胞SMMC 772 1后对裸鼠种植性肿瘤的影响。 方法 建立鼠源性血管抑素基因的人肝癌SMMC 772 1细胞株 ,实验动物分 3组 :空白对照组种植SMMC 772 1细胞 ,空载体组种植SMMC 772 1/pcDNA3 1(+)细胞 ,血管抑素组种植SMMC 772 1/pcDNA3 1 mAST细胞。比较各组裸鼠肿瘤体积、重量和肿瘤微血管密度 (MVD)。 结果 在肿瘤细胞种植 35d时裸鼠肿瘤体积 :空白对照组 (35 38 1± 6 43 3)mm3 ,空载体组 (312 8 5± 5 46 6 )mm3 ,血管抑素组 (75 5 8± 198 2 )mm3 ;肿瘤重量 :空白对照组 (6 0± 0 7)g,空载体组 (5 9± 0 5 )g ,血管抑素组(2 1± 0 5 )g;肿瘤MVD :空白对照组 5 2 2± 6 6 ,空载体组 49 4± 7 0 ,血管抑素组 2 5 5± 4 1。血管抑素组裸鼠肿瘤体积、重量和MVD显著小于空白对照组和空载体组 (P均 <0 0 1) ,肿瘤的抑制率达78 6 %。 结论 转染血管抑素基因的人肝癌细胞SMMC 772 1在裸鼠体内的致瘤力明显降低 ,肿瘤的体积、重量和微血管密度显著低于对照组 ,表明血管抑素可通过抑制肿瘤血管生成而显著抑制肿瘤生长  相似文献   

12.
血管发生在类风湿关节炎的病理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内皮抑素(ES)和血管抑素(AG)是内源性血管发生抑制剂,能特异地抑制血管内皮细胞的增殖和迁移、并诱导内皮细胞凋亡,从而发挥抗血管发生的作用.本文就它们的结构、作用机制以及对RA血管发生的影响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血管抑素(angiostatin)对仓鼠胰腺癌肝脏转移瘤生长的影响。方法建立仓鼠胰腺癌肝脏转移瘤模型后。治疗组(15只)注射纯化的人血管抑素。对照组(15只)以相同的方式注射盐水。移植21天后处死。测量肝脏转移灶的数量和最大直径。检测肝肾功及体重的变化。转移瘤标本免疫组化染色,微血管密度计数,AgNOR计数,计算凋亡指数(AI)。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治疗组肝脏表面的转移灶均数及最大直径以及转移瘤标本微血管密度及凋亡指数均显著小于对照组。治疗组和对照组的Ag-NOR计数差异不明显。两组仓鼠的体重和肝肾功血液生化检查治疗前后没有显著变化。结论血管抑素通过抑制血管生成。诱导仓鼠胰腺癌肝脏转移瘤的细胞凋亡。显著抑制转移瘤生长。  相似文献   

14.
血管生成抑制素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血管生成与肿瘤的生长、侵袭和转移密切相关,目前抑制血管生成作为靶点治疗肿瘤成为抗肿瘤治疗新疗法之一。血管生成抑制素(angiostatin)是纤溶酶原在体内的天然水解产物,能够有效抑制血管内皮细胞的增殖、迁移和管状结构的形成而参与对血管生成过程(angiogenesis)的调节。本文主要介绍近年来关于血管生成抑制素的研究进展以及作为治疗药物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5.
腺病毒介导的人血管抑素基因治疗胰腺癌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观察腺病毒介导的人血管抑素基因对胰腺癌的治疗作用。方法通过病毒重组技术将人血管抑素基因克隆入增殖缺陷型腺病毒基因组中,获得腺病毒滴度达5.5×10~(10) pfu/ ml,观察转染表达后的生物学活性,通过建立裸鼠动物模型(每组数n=15例),分析基因转导后胰腺癌组织中血管抑素的表达情况及对肿瘤血管的抑制作用。结果构建了血管抑素的重组腺病毒载体pCA13-hAG;检测到血管抑素在体外mRNA水平和蛋白质水平表达率分别为87%和81%,得到279 bp电泳条带和38 000大小的蛋白条带;荷瘤裸鼠体内肿瘤体积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MVD为9.85±1.20,两对照组肿瘤微血管密度(MVD)分别为20.35±2.15、17,66±2.34 (P<0.05)。结论所构建的pCA13-hAG重组腺病毒载体可有效表达具有生物学活性的血管抑素,使肿瘤内微血管生成减少,肿瘤细胞增殖减慢,为抗血管生成治疗实体瘤的临床应用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血管生成抑制因子在瘢痕的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和意义。方法选择临床上不同病理分类的瘢痕组织,以正常皮肤为对照,应用免疫组化法,观察瘢痕内血管生成抑制因子的表达情况和分布特征。结果血管生成抑制因子阳性颗粒主要位于表皮角朊细胞胞浆。增生性瘢痕组和瘢痕疙瘩组中,血管生成抑制因子的表达水平显著增强,而非增生性瘢痕组和正常皮肤组中,血管生成抑制因子表达弱阳性或阴性。结论血管生成抑制因子在病理性瘢痕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血管生成抑制因子在瘢痕的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和意义.方法选择临床上不同病理分类的瘢痕组织,以正常皮肤为对照,应用免疫组化法,观察瘢痕内血管生成抑制因子的表达情况和分布特征.结果血管生成抑制因子阳性颗粒主要位于表皮角朊细胞胞浆.增生性瘢痕组和瘢痕疙瘩组中,血管生成抑制因子的表达水平显著增强,而非增生性瘢痕组和正常皮肤组中,血管生成抑制因子表达弱阳性或阴性.结论血管生成抑制因子在病理性瘢痕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8.
雷帕霉素抑制肿瘤血管生成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实体瘤的生长和转移与血管生成密切相关,抑制肿瘤血管生成可作为控制肿瘤的重要手段。最近研究表明免疫抑制剂雷帕霉素具有抗肿瘤血管生成作用,这种作用可能与抑制血管内皮细胞增殖与迁移,减少促血管生成因子释放及促进肿瘤血管血栓形成等有关。对雷帕霉素抗肿瘤血管生成作用的深入研究可使其不仅作为一种免疫抑制剂,还可作为一种抗肿瘤药物应用于临床。现就雷帕霉素抑制肿瘤血管生成的可能机制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9.
通过抑制肿瘤血管的形成,可以达到治疗肿瘤的目的,目前已知有40余种抗肿瘤血管生成的药物,内皮抑素(Endostatin)是近几年发现的具有特异性抗血管内皮细胞增殖的血管生成抑制剂.  相似文献   

20.
肝癌是恶性度最高的肿瘤之一,在全世界范围内每年估计新增肝癌病人一百万。有研究显示:肝癌的生长和代谢需要持续的血管生成,肝癌的血管新生化(neovascularization)与其生长、浸润,转移、分期及预后有着密切联系。因此抑制肝癌血管形成,切断肝癌生长和转移所依赖的“命脉”,成为了重要的抗癌策略。内皮抑素是O'Reilly从小鼠血管内皮瘤培养液中分离得到的一种血管生成抑制蛋白因子,体外能抑制内皮细胞的分裂,体内可抑制肿瘤的生长和转移,并诱发肿瘤细胞凋亡,自1997年被发现以来,因其高效、低毒和不产生耐药性而被视为最有希望的新型抗肿瘤药物之一。本文就内皮抑素在肝癌基因治疗中的应用及其最新进展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