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 观察心绞痛患者血浆内皮素 1(ET 1)浓度的变化。方法 将 2 4h以内有绞痛发作的患者分为稳定型心绞痛 14例 (SAP组 )和不稳定型心绞痛 16例 (UAP组 ) ;以发病在 2 4h以内的 35例急性心肌梗塞 (AMI组 )及 2 0例正常人 (NC组 )作对比 ,血浆ET 1浓度采用放射免疫方法测定。结果 SAP组与UAP组患者血浆ET 1浓度 (1.76± 0 .5 7pg/ml与 1.87± 0 .40pg/ml)与NC组 (1.6 0± 0 .43pg/ml)比较均无显著差异 (均P >0 .0 5 ) ,而AMI组患者血浆ET 1浓度 (2 .77± 0 .45pg/ml)显著高于NC组 (P <0 .0 1)。结论 心绞痛患者在发病 2 4h以内血浆ET 1浓度不高。  相似文献   

2.
内皮素含量变化在诊断脑血管病发生发展中的价值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通过内皮素 ( ET)含量变化观察 ET在脑血管病 ( CVD)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 :用放免测定方法动态观察 1 0 4例 CVD患者不同时期血浆中内皮素含量。结果 :脑出血 ( CH)和脑梗死 ( CI)患者急性期血浆 ET水平分别为 1 39.9± 60 .5 pg/ml和1 2 3.5± 5 0 .9pg/ml,与对照组 ( 83.0± 37.2 pg/ml)比较有显著升高 ( P<0 .0 0 1 ) ;CH病人30 d后血浆中 ET含量与对照组比较 ,仍然是升高的 ( P<0 .0 5 ) ,但 CI患者 30 d后血浆中ET含量与对照组比较已无显著性差异 ( P>0 .0 5 )。结论 :ET在 CVD的发生发展中可能具有重要作用 ,动态观察血浆中 ET含量的变化对于判断 CVD的变化可能有一定的帮助  相似文献   

3.
纳洛酮对血管性痴呆大鼠血浆内皮素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纳洛酮对血管性痴呆大鼠血浆内皮素( ET)的影响。方法:采用双侧颈总动脉永久结扎方法制备血管性痴呆大鼠。大鼠随机分为三组:假手术对照组,血管性痴呆组,血管性痴呆纳洛酮治疗组(每天0 .8mg/kg纳洛酮腹腔注射,连续7d)。采用非平衡放射免疫法测定大鼠血浆内皮素水平。结果:痴呆组大鼠血浆ET水平( 1 34.77±2 0 .76pg/ml)比假手术组( 74.83±1 4.74pg/ml)显著升高( P<0 .0 1 ) ,纳洛酮组大鼠ET水平( 1 0 2 .61±2 8.5 3pg/ml)虽然也明显高于假手术组( P<0 .0 5 ) ,但比痴呆组大鼠显著降低( P<0 .0 5 )。结论:纳洛酮能够通过降低血管性痴呆大鼠升高的血浆内皮素水平,减轻脑血管过度收缩  相似文献   

4.
内皮素与高血压患者血压水平及左室肥厚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探讨高血压病 (EH)患者血浆内皮素 (ET)浓度与血压水平及左室肥厚 (LVH)的关系 ;方法 :高血压组 49例 ,正常对照组 2 0例。以特异性放射免疫方法测定血浆ET水平 ,超声心动图诊断LVH ;结果 :EH组血浆ET(90 2 3± 2 2 2 6pg ml)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 (66 88± 1 6.0 5 pg ml,P <0 0 1 ) ,轻度EH时ET(83 5 7± 2 2 .2 7pg ml)已有升高 ,中重度 (98 5 4± 2 2 3 4pg ml)高于轻度 (P <0 0 1 ) ,血浆ET与血压水平呈正相关 (r =0 65 7,P <0 0 1 )。EH合并LVH组ET(1 41 0 3± 2 5 78pg ml)较不合并LVH组 (85 1 0± 1 9 91 pg ml)显著增高 (P <0 0 1 ) ,ET值与左室心肌重量指数 (LV MI)呈正相关 (r =0 41 8,P <0 0 1 )。结论 :ET与血压升高关系密切 ,ET对EH的发生及LVH的形成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 ]研究血浆内皮素检测在肾脏疾病中的应用。 [方法 ]应用体外放射免疫分析法进行检测 6 0例正常健康体检者和 5 6例各种肾脏疾病患者的血浆内皮素水平 (ET) ;其中急性肾小球肾炎 12例 ,急性肾盂肾炎 10例 ,慢性肾炎 11例 ,尿毒症 2 3例 ,并对测定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 [结果 ]6 0例正常健康体检者组ET值范围是 :(5 0 .81± 7.5 8) pg/ml;急性肾小球肾炎组ET值范围是 :(5 5 .82± 19.73) pg/ml,与正常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 (P >0 .0 5 ) ;急性肾盂肾炎组ET值范围是 :(5 2 .33± 19.0 2 ) pg/ml;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 (P >0 .0 5 ) ;慢性肾炎组ET值范围是(47.30± 10 .10 ) pg/ml,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 (P >0 .0 5 ) ;尿毒症组ET值范围是 :(30 8.99± 10 5 .81) pg/ml,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显著 (P <0 .0 1)。 [结论 ]血浆ET水平显著升高可以导致肾脏功能严重受损 ,表明血浆内皮素水平的检测对肾脏疾病的诊断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6.
体外循环中血浆一氧化氮和内皮素变化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观察体外循环 (CPB)转流前后血浆中一氧化氮 (NO)和内皮素 (ET)的含量变化。方法 选择CPB下心内直视手术病人 2 1例 ,分别在手术前、转流前、转流 5min、转流 30min、停止转流前、停CPB后 1h ,采血样 4ml,用于NO及ET测定。结果 手术前血浆中NO为 (3.6 4± 0 .6 1)nmol/ml,转流前及CPB5min时分别为 (3.6 2± 0 .6 4 )nmol/ml和 (3.5 7± 0 .72 )nmol/ml与术前比没有显著性差异P >0 .0 5 ,NO在CPB30min、停止转流前及停机后 1h明显升高为 (5 .90± 1.11)nmol/ml、(5 .82± 1.2 5 )nmol/ml和 (5 .71± 1.2 2 )nmol/ml,与术前比有明显升高P <0 .0 1。手术前ET为 (11.4 7± 2 .5 8)pg/ml,转流前及CPB5min分别为 (11.16± 2 .39)pg/ml和 (10 .89± 2 .4 3)pg/ml,与术前比无显著性差异 P>0 .0 5 ,CPB30min时ET降至最低点为 (6 .79± 2 .30 )pg/ml,与术前比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1) ,之后随转流时间增加ET逐渐回升 ,到停止转流前升至最高点为 (14 .6± 3.10 )pg/ml明显高于术前水平P <0 .0 1,停机后 1h为 (14 .34± 2 .97)pg/ml仍高于术前水平P <0 .0 1。结论 CPB是一个典型的缺血再灌注损伤过程 ,可诱发一系列复杂的全身性炎症反应 ,可导致血浆中NO、ET浓度显著升高 ,且持续至停机 1h。  相似文献   

7.
为探讨偏头痛患者血浆内皮素 (ET)变化的意义 ,作者对 33例偏头痛患者血浆ET -1水平进行动态观察 ,发现在偏头痛发作期血浆ET -1含量为 (73 .6± 7.4)pg/ml,间隙期为 (6 4.3± 6 .9)pg/ml,二者均显著高于对照组 (5 1.8± 7.3)pg/ml的水平 ,为寻找和应用ET拮抗剂药物治疗偏头痛探索一条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8.
舒脉胶囊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 :观察舒脉胶囊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临床疗效。方法 :85例冠心病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 (5 2例 ,常规西药加舒脉胶囊治疗 )和对照组 (33例 ,单用常规西药治疗 )。结果 :治疗组心绞痛总有效率 94.2 3% ,心电图总有效率 6 1.5 4% ,中医证候总有效率 94.2 3% ,均优于对照组 (分别为 78.79% ,45 .45 % ,81.82 % ,P<0 .0 5 )。治疗后血浆 ET- 1浓度由 74.5 5± 14.96 pg/ ml降至 49.87± 14.2 2 pg/ ml,血浆 CGRP浓度由 5 3.0 1± 14.6 2 pg/ ml上升至 87.2 3± 14.91pg/ ml。治疗前后 ET- 1及 CGRP差值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差异 (P<0 .0 1)。结论 :常规西药加舒脉胶囊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疗效明显优于单纯常规西药治疗。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氯沙坦 (Losartan)抗心力衰竭疗效及对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血浆内皮素的影响。方法  4 5例患者 ,随机分为氯沙坦治疗组 (2 7例 )和对照组 (18例 ) ,氯沙坦治疗组加用氯沙坦 ,每日 5 0mg ,连服 4周 ,观察其治疗前后内皮素 (ET)水平及心功能改变情况。结果 氯沙坦组 2 5例患者心功能得到明显改善 ,血浆ET水平均显著下降 (从治疗前 90 .4 6± 2 5 .17pg/ml降至 6 5 .33± 2 4 .4 3pg/ml)。结论 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能通过降低血浆内皮素水平改善心功能。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血浆内皮素 (ET)、降钙素基因相关肽 (CGRP)在先天性心脏病伴肺动脉高压围术期的调控作用。方法 :采用放射免疫法动态测定 组 (轻度肺高压 )、 组 (中重度肺高压 )共 33例左向右分流先心病伴肺高压患儿血浆 ET、CGRP值。结果 :血浆 ET术前两组均增高 ,且 组明显高于 组 [(138± 2 5 vs 77± 19) pg/ ml,P<0 .0 1],体外循环 (CPB)术后 组较术前升高 (P<0 .0 0 1) ,1d后下降到术前水平 (P>0 .0 5 ) , 组 3d后才呈现下降 (P<0 .0 5 ) ;血浆 CGRP 、 组术后 1d显著升高 [(187± 131、330± 187) pg/ ml],术后 3d下降 [(88± 85、15 0±95 ) pg/ ml]。结论 :血浆 ET和 CGRP参与了先心病肺高压的形成过程 ,并与肺高压的程度有一定关系。CPB术后血浆 ET和 CGRP的失衡可能影响手术预后。  相似文献   

11.
近年新生儿、婴儿、成人麻疹患者逐年增加,临床表现一般仍较典型,成年人麻疹患者全身中毒症状较重。麻疹抗体检测结果阳性是主要的诊断依据。麻疹发病的双相移位的机理可能是,免疫保护力不足,婴儿出生时麻疹抗体力低。孕期母传胎的麻疹抗体减弱,母经乳汁传给婴儿的抗体减弱,成人麻疹抗体水平逐年下降。预防措施是怀孕前给予育龄妇女麻疹疫苗接种,鼓励母乳喂养,麻疹疫苗计划免疫适当提前,在成人追加麻疹疫苗的免疫,加强病毒变异的研究等。  相似文献   

12.
尿液pH值对红细胞检验影响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通过尿液 pH值对红细胞检验影响的观察 ,更加科学、准确地诊断血尿和血红蛋白尿。[方法 ]采用干化学分析仪检测和尿液显微镜红细胞计数 ,观察 180例正常人尿标本加入正常人血标本后 ,不同 pH值 ,不同时间内 ,观察红细胞溶解情况。 [结果 ]pH <5 .5以下时 ,随着时间的延长 ,红细胞溶解现象明显。 1h后观察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5 ) ;2h后有非常显著性差异 (P <0 .0 1)。[结论 ]pH <5 .5时对红细胞计数影响较大 ,易致红细胞发生溶解现象 ,出现假性血红蛋白尿 ,对血尿和血红蛋白尿很难区分 ,给临床诊断造成不便 ,更易引起漏诊和误诊。  相似文献   

13.
刘复平 《中外医疗》2012,31(23):1-2
目的探讨研究喉癌主癌灶手术的安全切缘在临床上的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6月—2011年3月已经确诊喉癌的患者100例,随机分成A、B两组,A组为观察组50例,主要采取手术切缘后,然后采取镜下观察分析;B组为观察组50例,主要采取手术切缘后,然后采取肉眼观察分析,将结果进行临床特点分析比较。结果早期的喉癌患者和晚期的喉癌患者的阳性切缘例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晚期的阳性切缘发生次数高于早期的阳性切缘发生次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声门上区[SG]2、3和5、10mm;跨声门型[TG]2、3mm和5、10mm的切缘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G、G、TG、IG的2mm和3mm,5mm和10mm对,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肉眼阳性切缘观察39个,镜下阳性切缘观察43,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依据原发不同部位、不同分期和不同范围选取适合的切线,就可以有效地减少阳性切缘的发生。  相似文献   

14.
目的:根据儿童急性腹痛的特点,诊断儿童腹痛应综合临床及相关检查提供的依据,做出准确诊断,给予适当治疗。方法:对临床328例腹痛患儿进行选择性辅助检查和分析。结果:小儿腹痛病因复杂,腹腔内疾病占64.63%,共17种病因;腹腔外疾病占35.37%,共6种病因。结论:仔细询问病史、认真体格检查、密切观察病情、针对性地选择辅助检查,在儿童腹痛的诊断上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
重度妊高征表现为高血压、蛋白尿、浮肿等症状 ,严重可以导致母婴死亡。对妊娠足月的重度妊高征 ,可以根据其临产与否及宫颈条件 ,立即决定其为阴道分娩或是剖宫产术。对于妊娠晚期的重度妊高征 ,因其胎龄不足月 ,胎儿生长发育及胎肺成熟度情况需通过一定时间的治疗 ,根据其病情变化来决定其治疗方案或终止妊娠的时机[1,2 ] 。这就需要我们对这一阶段的治疗进行监测 ,防止母儿并发症的发生。现将 2 0 0 0年至今我院收治妊娠晚期重度妊高征 30例的监测结果回顾分析如下。1 资料和方法1.1 研究对象 选择孕 31~ 36周重度妊高征 30例 ,其中 …  相似文献   

16.
本文报告80例局限于小腿或手或足的银屑病。均经皮肤组织病理检查确诊。因部位比较特殊。受多种理化因素影响,使皮疹形态发生轻重程度不同的变化,常看不到典型损害,因而误诊为神经性皮炎,湿疹,慢性皮炎及癣等。作者对误诊原因进行了分析后,提出了鉴别诊断方法。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解决腰椎间盘突出症手术中神经压迫。方法对1980~1998年再手术资料进行统计分析,讨论分析再手术原因,再次手术前影像学检查,观察病理变化以确定再手术方法。结果对11例随访6个月~1年,优7例(68.4%),良3例(36.8%),差1例(2.8%)。结论初次手术前详细查体和分析X线片,术中用导尿管和神经剥离探查,尽量避免髓核遗留,手术范围不宜太大,尽量减少对软组织和脊柱结构的破坏,避免形成硬膜囊与神经根粘连而致单纯形疤痕。  相似文献   

18.
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的手术配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介绍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的手术配合做法;方法:主要在手术配合的六个方面,解决防感染、防栓塞等问题。结果:30例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均获成功,结论:手术配合是护士责任心和基本功的全面体现,对提高手术效果有至关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