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目的:观察体外培养人肾小球内皮细胞(GEC)表面原位形成的纤维蛋白对GEC表达纤溶酶原激活物及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PA/PAI)的影响。方法:应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酶谱分析法与反向酶谱法分别在基因转录水平与蛋白质活性水平上检测纤维蛋白对GEC表达tPA,uPA gn PAI-1r 作用,纤维蛋白平板法检测纤维蛋白对GEC PA/PAI系统的综合效应,结果:纤维蛋白能够明显促进tPA,uPA与PAI-1的mRNA表达上调,无血清RPMI 1640培养下的GEC几乎检测不到PAI知性,但可检测到PAI-1的活性。纤维蛋白能够浓度依赖性刺激GEC tPA与uPA活性增加以及PAI01的活性增加,呈浓度依赖性与时间依赖性,相同剂量的纤维蛋白原与纤维蛋白的作用相似,放线菌酮与放线菌素D均可抑制纤维蛋白上调GEC表达tPA,uPA与PAI的作用,纤维蛋白平板法显示,纤维蛋白对GEC PA/PAI系统的综合效应是以升高PA活性为主,其活性能够被抑肽酶完全阻断。结论:肾脏局部毛细血[管内沉积的纤维蛋白可能通过对GEC PA/PAI系统的调节发挥其病理作用。  相似文献   

3.
组织纤溶酶原激活物(t-PA)和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1(PA I-1)是纤溶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传统开腹手术,t-PA与PA I-1之间的平衡被打破,导致术后腹腔粘连及血栓形成。腹腔镜手术对人体创伤小,对腹膜刺激少,因此,对t-PA和PA I-1之间的平衡影响减小,术后粘连及血栓形成的发生率及程度也随之降低。本文综述了t-PA和PA I-1与腹腔镜手术方面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4.
组织纤溶酶原激活物(t-PA)和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1(PAI-1)是纤溶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传统开腹手术,t-PA与PAI-1之间的平衡被打破,导致术后腹腔粘连及血栓形成.腹腔镜手术对人体创伤小,对腹膜刺激少,因此,对t-PA和PAI-1之间的平衡影响减小,术后粘连及血栓形成的发生率及程度也随之降低.本文综述了t-PA和PAI-1与腹腔镜手术方面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5.
纤溶酶原激活物及其抑制剂与肾脏疾病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纤溶酶原激活物(PA)及其抑制剂(PAI)是调节纤溶系统活性的重要物质,肾脏固有细胞可合成PA和PAI-1,PA/PAI平衡对维持细胞外基质的合成与降解平衡十分重要,本文就PA/API-1在肾脏的合成,分布及其生理功能,肾脏疾病中外周血,肾组织PA/API和尿PA变化及其病理意义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6.
纤溶酶原激活物及其抑制剂与肾脏疾病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纤溶酶原激活物 (PA)及其抑制剂 (PAI)是调节纤溶系统活性的重要物质。肾脏固有细胞可合成PA和PAI 1 ,PA/PAI平衡对维持细胞外基质的合成与降解平衡十分重要。本文就PA/PAI 1在肾脏的合成、分布及其生理功能 ,肾脏疾病中外周血、肾组织PA/PAI和尿PA变化及其病理意义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大鼠肝脏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t-PA)及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1(PAI-1)基因表达及其意义.方法高脂饮食建立SD大鼠NAFLD模型,分批于造模第8、12、16、24周处死,同期设普通饮食喂养大鼠作对照.通过H-E染色和苦味酸VG染色观察肝组织学改变,应用RT-PCR对肝脏t-PA和PAI-1 mRNA的表达进行相对定量分析.结果模型组大鼠于实验8、12、24周分别形成单纯性脂肪肝、脂肪性肝炎以及脂肪性肝炎并肝纤维化.与对照组相比,模型组大鼠肝脏PAI-1 mRNA表达随造模时间延长而增强,于实验24周达高峰(1.02±0.11比0.51±0.09,P<0.01),并与其肝脂肪变及肝组织学损伤程度呈正相关(r分别为0.492和0.372, P分别<0.01和<0.05).肝脏t-PA mRNA表达随造模时间延长而逐渐减少,于实验24周降至最低(0.89±0.11比1.62±0.10,P<0.01),但其仅与肝组织学损伤程度总积分呈负相关(r=-0.368, P<0.05).结论高脂饮食大鼠肝脏PAI-1及t-PA基因表达改变可能参与NAFLD的发病.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早期静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笔者所在医院8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发病时间〈6h的患者给予rt-PA50mg静脉溶栓治疗,溶栓前及溶栓后30min、24h、14d及3个月分别采用美国国立卫生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溶栓后3个月给予修订的Rankin评分和日常生活能力Barthal指数评分,评价其疗效及安全性。结果溶栓后各时间点NIHSS评分均有明显改善,组间比较无显著性差异(均P〉0.05);≤6h治疗其1h、3h、24h再通率效果显著,明显优于另两组(均P〈0.05);≤6h治疗再出血的发生情况明显低于另两组(均P〈0.05)。结论 ACI发病6h内给予rt-PA静脉溶栓治疗相对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9.
10.
糖尿病肾病(DN)是导致慢性肾功能不全的常见原因之一,其发生机制仍不清楚。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t-PA)由内皮细胞合成及释放。t-PA可与内皮细胞结合后提高其催化活性并免受其抑制物灭活,可见t-PA在内皮细胞上结合多少直接影响其催化活性,从而影响纤溶和裂解细胞外基质(ECM)的活性[1]。这些异常不仅与动脉粥样硬化,而且与肾小球硬化密切相关,目前尚未见报道。 一、材料与方法 1.肾小球内皮细胞的培养和鉴定:剥离肾包膜,剪碎肾皮质于100目筛网研磨后,最后在200目筛网上收集肾小球,镜下观察为99…  相似文献   

11.
随着糖尿病肾病的发病率明显升高,糖尿病肾病的发病机制日益受到关注.本文着重对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1在糖尿病肾病患者中的升高机制、在糖尿病肾病发展中的作用及针对性治疗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2.
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32例膀胱移行细胞癌组织及10例正常膀胱组织中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物(uPA)表达,另用底物发色法测定24例膀胱移行细胞癌组织和10例正常膀胱组织中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tPA)活力。结果显示膀胱肿瘤组织中uPA呈不同程度阳性染色,并与膀胱肿瘤分期分级有关(P<0.05),正常膀胱组织染色阴性。正常膀胱组织和膀胱肿瘤组织之间及不同分期、分级的膀胱肿瘤组织之间tPA活力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果表明,uPA可作为判断膀胱肿瘤恶性程度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13.
肾脏疾病患者肾脏局部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1(PAI-1)表达增加,抑制了肾小球与肾小管间质细胞外基质(ECM)的降解,导致ECM进行性堆积,肾小球基底膜增厚,肾小球硬化。血管紧张素Ⅱ及脂肪酸在转录水平上可上调PAI-1基因表达,高糖、糖基化终末产物增加PAI-1的含量和活性,转化生长因子-β和结缔组织生长因子反义寡核苷酸能诱导PAI-1的产生,从而导致肾小球硬化的发生。而大黄酸抑制PAI-1的产生。PAI-1抑制剂的应用将对防治肾脏疾病起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坐骨神经离断后脊髓内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tissue plasminogen activator,tPA)及其抑制物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1(type-1 plasminogen activator inhibitor,PAI-1)、神经丝氨酸蛋白酶抑制剂(neuroserpin,NSP)的表达与神经元退变的关系.方法 将56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对实验组大鼠行坐骨神经离断术,于术后各时间点取材伤侧脊髓L4~6节段,经Nissl染色后,运用透射电镜观察神经元退变及死亡情况;运用免疫组化染色和半定量RT-PCR检测tPA、PAI-1及NSP的表达变化.结果 坐骨神经离断术后7d,伤侧相应脊髓节段前角外侧核神经元存活率显著下降,术后21 d神经元存活率为61.6%.电镜观察显示,术后7d开始,脊髓前角可见处于不同凋亡阶段的神经元及神经胶质细胞,术后14 d开始脊髓后角也可见少数凋亡样变的神经元及胶质细胞.免疫组化结果显示,坐骨神经损伤后ld,伤侧脊髓Ⅴ~Ⅸ板层内tPA表达水平开始上调(P<0.05),第7天时达到高峰后下降,至术后21 d仍未恢复正常水平(P>0.05);PAI-1则在正常脊髓及损伤后脊髓均未能检测到.半定量RT-PCR结果显示,tPA的mRNA变化趋势与蛋白表达基本相同,略早于后者;NSP的mRNA术后1d内迅速上调,随后2周都处于较高水平,21 d才基本回复正常.结论 坐骨神经离断后同侧相应脊髓节段近50%的前角运动神经元死亡可能与损伤刺激脊髓灰质内神经元和小胶质细胞合成、释放tPA增加有关,同时损伤也促使tPA抑制物NSP表达上调,后者可能发挥神经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5.
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1和肾脏疾病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是一种丝氨酸蛋白酶抑制剂。最初被认为是一种血管内纤溶抑制剂,现证实PAI-1是一种具有多种功能的蛋白,其作用有依赖于和不依赖于蛋白酶抑制剂两种。不依赖蛋白酶抑制的作用与PAI-1和玻璃粘蛋白或尿激酶受体的相互作用有关。依赖蛋白酶抑制的作用,除纤溶作用外,还参与了细胞外基质的生成及几种酶原和潜在型生长因子的活化。PAI-1参与了几种肾脏病理生理过程,包括血栓性微血管病、增生性或新月体性肾小球疾病。最近,更证实PAI-1在肾脏疾病包括肾小球硬化和小管间质纤维化的进展中起关键作用。对PAI-1还有许多领域正在研究,相信不久还会有新的发现。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物(u-PA)在动物肾小管上皮细胞转分化(EMT)中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将64只大鼠分为假手术组和单侧输尿管梗阻(UUO)组,术后3、7、14、28天取肾,观察肾小管间质损伤(TIS)、肾小管间质纤维化(RIF)程度及肾小管基底膜(TBM)破坏程度,免疫组织化学检测u-PA及上皮细胞钙黏蛋白(E-cadherin)、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纤维连接蛋白(FN)的变化,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UUO组与假手术组相比,在同时间点各检测指标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各指标在UUO组内各时间点的差异也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UUO组u-PA与TBM断裂的肾小管百分比呈正相关(r=0.556,P0.01)。结论:u-PA的表达影响TBM的完整性,参与EMT进程。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尿激酶对糖尿病肾脏病(DKD)患者血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1(PAI-1)的影响及其临床疗效。方法选择在我院住院的DKD患者88例,其中Ⅲ期43例、Ⅳ期45例。将DKDⅢ、Ⅳ期患者分别分为对照组(DKDⅢ-C组、DKDⅣ—C组)和观察组(DKDⅢ-O组、DKDⅣ—O组)。对照组给予常规降糖、保护肾脏及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ACEI)等药物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尿激酶50000U加入100ml生理盐水中静脉滴注,每天1次,共14d。比较各组24h尿白蛋白量、空腹血糖、血肌酐、D-二聚体和血PAI-1水平。结果DKDⅢ—C组和DKDⅣ—C组治疗前、后24h尿白蛋白量、空腹血糖、血肌酐、D-二聚体和血PAI-1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DKDⅢ-O组和DKDⅣ—O组治疗后24h尿白蛋白量和血PAI-1均降低(P〈0.05),而空腹血糖、血肌酐、D二聚体治疗前、后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DKDⅢ-O组血PAI-1及24h尿白蛋白下降程度较DKDⅣ—O组明显(P〈0.01)。结论尿激酶可通过降低血PAI-1水平来减少DKD患者尿白蛋白量,对保护肾功能、延缓DKD进展有积极意义,且小剂量应用未增加出血倾向,对DKD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8.
非创伤性股骨头坏死(nontraumatic osteonecrosis of the femoral head,NONFH)是好发于青壮年人群且致残率极高的骨科常见疾病,其发病机制尚未完全确定。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1(plasminogen activator inhibitor-1,PAI-1)作为一种重要的生理调节因子,在NONFH患者的血栓形成、纤维溶解能力减弱、血管生成减少、内皮损伤增加、骨细胞状态异常改变等病理活动中均起到重要作用。NONFH患者血清中的PAI-1水平存在特异性升高,这种改变可以作为无创性生物标志物用于NONFH的诊断。本文全面综述PAI-1与NONFH的关系以及PAI-1抑制剂在NONFH治疗上的潜在应用,提出PAI-1可以作为重要的NONFH治疗靶点,总结了多种PAI-1抑制剂的重要临床和科研价值。  相似文献   

19.
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是一种丝氨酸蛋白酶抑制剂。最初被认为是一种血管内纤溶抑制剂,现证实PAI-1是一种具有多种功能的蛋白,其作用有依赖于和不依赖于蛋白酶抑制剂两种。不依赖蛋白酶抑制的作用与PAI-1和玻璃粘蛋白或尿激酶受体的相互作用有关。依赖蛋白酶抑制的作用,除纤溶作用外,还参与了细胞外基质的生成及几种酶原和潜在型生长因子的活化。PAI-1参与了几种肾脏病理生理过程,包括血栓性微血管病、增生性或新月体性肾小球疾病。最近,更证实PAI-1在肾脏疾病包括肾小球硬化和小管间质纤维化的进展中起关键作用。对PAI-1还有许多领域正在研究,相信不久还会有新的发现。  相似文献   

20.
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1与糖尿病肾病关系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糖尿病肾病(diabetic nephropathy,DN)是糖尿病(diabetes mellitus,DM)最常见的慢性并发症之一.细胞实验、动物实验、临床研究均证实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1(Plasminogen activator inhibitor1.PAI-1)是其重要的致病因素之一.糖尿病(DM)情况下,高血糖、血管紧张素Ⅱ(Angiotensin Ⅱ,Ang Ⅱ)、转化生长因子-β1(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β1,TGF-β1)、非酶促糖基化终末产物(advanced glycation endoproducts,AGEs)和醛固酮的水平升高等均可上调全身和肾脏局部的PAI-1表达,导致肾小球、肾间质纤维化和肾小管损害,促进DN的发生发展.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ACEI)和血管紧张素Ⅱ受体阻断剂(ARB)、噻唑烷二酮类(thiazolidinediones,TZDs)、双胍类、调脂药、醛固酮受体拮抗剂和抗氧化剂等药物可不同程度阻断上述途径,从而有助防止、延缓DN的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