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评估体感诱发电位(somatosensory evoked potentials,SSEPs)联合经颅电刺激运动诱发电位(transcranial electric motor evoked potentials,TCe MEPs)在Chiari畸形伴脊柱侧凸患者脊柱后路矫形手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3年10月~2015年7月在鼓楼医院行脊柱后路矫形手术的63例Chiari畸形伴脊柱侧凸患者,均行术中SSEPs监测,其中50例患者行TCe MEPs监测。回顾性分析患者的术中SSEPs和TCe MEPs等神经电生理监测资料。分别计算单模式SSEPs、单模式TCe MEPs和联合应用SSEPs与TCe MEPs的成功率、报警率、真假阳性率、真假阴性率、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监测的敏感性和特异性。采用卡方检验比较三种监测模式的监测结果。结果:单模式SSEPs监测成功率为95%,单模式TCe MEPs监测成功率为96%,联合应用SSEPs和TCe MEPs监测成功率为100%;单模式SSEPs监测敏感性为100%,特异性为95%;单模式TCe MEPs监测敏感性为100%,特异性为98%;联合应用SSEPs和TCe MEPs监测敏感性和特异性均为100%;三种监测模式的阴性预测值均为100%;三种模式之间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单模式SSEPs监测阳性预测值为25%,单模式TCe MEPs监测阳性预测值为50%,联合应用SSEPs和TCe MEPs监测阳性预测值为100%;三种模式之间比较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SSEPs和TCe MEPs监测不同的神经传导通路,联合应用两种监测方法可提高Chiari畸形伴脊柱侧凸患者脊柱后路矫形手术中监护的预警价值,获得满意的监护成功率、敏感性及特异性。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在重度脊柱畸形截骨矫形术中,体感诱发电位(somatosensory evoked potential,SSEP)、运动诱发电位(motor evoked potential,MEP)和下传神经源性诱发电位(descending neurogenic evoked potential,DNEP)同时联合监测的安全性和准确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8月~2011年7月采用3种诱发电位同时联合监测的重度脊柱畸形截骨矫形患者16例,所有患者均在全静脉麻醉并小剂量肌松剂泵注维持下行脊柱畸形截骨矫形术,术中均行SSEP、MEP和DNEP同时联合监测。结果 16例患者术中出现3种诱发电位皆阳性5例,唤醒试验也为阳性,术后均出现不同程度的神经并发症。单纯MEP阳性,而SSEP、DNEP正常者4例,术中唤醒试验均为阴性,术后无异常神经体征。单纯SSEP阳性,而MEP、DNEP正常者1例,术中唤醒阴性,术后查体正常。另外6例术中SSEP、MEP和DNEP皆正常,但其中1例考虑因神经根牵拉出现术后一过性股四头肌肌力下降,余5例术后查体均正常。结论术中DNEP与SSEP、MEP同时联合监测可减少传统SSEP和MEP监测产生假阳性对手术的干扰,对重度脊柱畸形截骨矫形术中脊髓损伤监测具有较好的敏感性和准确性,术中如有2种及以上诱发电位异常则出现脊髓损伤的可能性增大。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经颅电刺激运动诱发电位(transcranial electric motor evoked potentials,TCeMEP)和体感诱发电位(somatosensory evoked potentials,SSEP)监测在脊柱侧凸翻修截骨手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3月至2016年3月于我科全麻下行脊柱侧凸翻修截骨术的患者176例,均行SSEP监测,其中134例同时应用TCeMEP监测。分别统计单独SSEP、单独TCeMEP及TCeMEP联合SSEP监测的真阳性率、假阳性率、真阴性率、假阴性率、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敏感性及特异性。结果单独SSEP成功监测162例(92.0%),TCeMEP成功监测109例(81.3%)。134例应用TCeMEP联合SSEP监测患者,有124例(92.5%)采用任意一种监测方式成功监测。162例成功监测的患者中共有14例报警,报警率为8.6%(14/162)。最终残留神经损伤患者3例,占1.9%(3/162)。统计单独SSEP监测组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72.7%和98.7%,单独TcMEP组为90.9%和98.0%,而联合TcMEP及SSEP监测组的敏感性为最高100%,特异性为98.2%。联合TcMEP及SSEP监测组阳性及阴性预测值为85.7%和100%,高于单独SSEP组(80.0%和98.0%)及单独TcMEP组(83.3%和99.0%)。结论脊柱侧凸翻修截骨术手术操作复杂,联合TcMEP及SSEP监测较单一监测能更早地发现神经损害,降低手术风险。我们建议对于脊柱侧凸翻修截骨患者应常规应用TcMEP及SSEP进行联合监测。  相似文献   

4.
脊柱侧凸手术中TES-MEP、CSEP阳性与手术操作相关原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脊柱侧凸手术中经颅电刺激运动诱发电位(transcranial electrical stimulation motorevoked poten-tial,TES-MEP)和/或皮层体感诱发电位(cortical somatosensory evoked potential,CSEP)阳性与手术操作相关因素。方法 2006年7月~2009年4月,本科行脊柱侧凸手术151例,术中同时监测双侧胫前肌、足拇短屈肌TES-MEP以及双侧胫后肌CSEP。根据术中诱发电位的阳性变化详细检查和分析是否与手术操作不当有关。结果 TES-MEP成功检出率为96.7%,CSEP成功检出率为96%。术中诱发电位阳性27次,除5次不明原因外,22次与手术操作不当相关。其中15次及时采取纠正措施,13次恢复正常,2次明显恢复;7次仅经药物干预和观察处理者,其中6次不能完全恢复,1次无恢复。结论椎弓根钻孔或螺钉置入、内固定器械矫形、截骨过程和截骨面靠拢等手术操作是导致诱发电位阳性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5.
目的 :评估体感诱发电位(somatosensory evoked potentials,SSEPs)联合经颅电刺激运动诱发电位(transcranial electric motor evoked potentials,TCeMEPs)在严重脊柱侧后凸畸形患者矫形内固定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2015年8月~2017年10月在我院行脊柱后路矫形手术的69例严重僵硬性脊柱侧后凸畸形患者(侧凸或后凸Cobb角90°)术中应用SSEPs和TCeMEPs监测,回顾性分析患者术中SSEPs和TCeMEPs的监测结果,分别计算单模式SSEPs、单模式TCe MEPs和联合应用SSEPs与TCeMEPs的成功率、报警率、真假阳性率、真假阴性率、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监测的敏感性和特异性等。比较分析采用卡方检验。结果:58例患者SSEPs得到稳定的监测基线,其中5例监测改变达到报警标准,术后2例患者出现了神经损害,3例患者术中监测逐渐恢复,术后无明显神经损害。67例患者TCeMEPs得到稳定基线,术中预警3例,术后2例为真阳性,1例术后无神经损害。单模式SSEPs监测的成功率为84.1%(58/69),预警率为8.6%(5/58),真阳性率为3.4%(2/58),误检率为5.2%(3/58),真阴性率为91.4%(53/58),漏检率为0(0/58),阳性预测值为40%(2/5),阴性预测值为100%(53/53),敏感性为100%(53/53),特异性为94.6%(53/56)。TCeMEPs监测的成功率为97.1%(67/69),预警率为4.4%(3/67),真阳性率为3.0%(2/67),误检率为1.5%(1/67),真阴性率为95.5%(64/67),漏检率为0(0/67)、阳性预测值为66%(2/3),阴性预测值为100%(64/64),敏感性为100%(64/64),特异性为98.5%(64/65)。联合应用SSEPs和TCe MEPs监测的预警率为3.4%(2/58),真阳性率为3.4%(2/58),误检率为0(0/58),真阴性率为96.6%(56/58),漏检率为0(0/58),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敏感性与特异性均为100%。三种模式的成功率、预警率、真阳性率、真阴性率、漏检率、阴性预测值、敏感性及特异性无统计学差异(P0.05),误检率及阳性预测值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联合应用SSEPs和TCeMEPs两种监测方法可提高严重脊柱侧后凸畸形患者矫形手术中神经监测的预警价值,降低术中不可逆神经损伤风险。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体感诱发电位(SEP)监测在脊柱畸形Ponte截骨矫形手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36例因脊柱畸形行Ponte截骨矫形手术的患者进行术中SEP监测,其中男10例,女26例;年龄6.5~45.2岁,平均18.8岁.成人脊柱侧凸8例,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14例,先天性脊柱侧凸4例.手术均采用后路Ponte截骨矫形.SEPP40波幅下降>50%和(或)潜伏期延长超过10%或波形消失为异常标准.[结果]截骨、减压和矫形过程中8例患者出现SEPP40波异常,立即停止手术操作,寻找原因,并作相应处理.其中2例因术中出血导致血压下降,1例为胸腰段截骨,1例为中胸段截骨:另4例考虑与手术操作因素有关.2例为中胸段,2例为胸腰段.2例同时有波幅下降>50%和潜伏期延长超过10%患者.1例成人脊柱侧凸患者术后出现短期的神经功能障碍,1例成人脊柱侧凸患者术后神经功能正常.[结论]术中体感诱发电位监测可作为指示Ponte截骨矫形术中脊髓功能的重要手段,敏感性较高,对其变化应积极应对并正确处理,以避免脊髓损伤.  相似文献   

7.
[目的]评估联合体感诱发电位(somatosensory evoked potential,SSEP)和经颅运动诱发电位(transcranial motor evoked potential,TcMEP)监测在重度脊柱畸形翻修截骨矫形手术中的应用价值,探讨术中出现神经监测变化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2017年1月于本科全麻下进行重度脊柱畸形翻修截骨矫形手术54例患者,男19例,女35例。术中均应用SSEP和TcMEP联合监测。统计比较单模式SSEP、单模式TcMEP及双模式联合监测的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敏感性及特异性。分析术中出现真阳性电生理监测变化的原因和危险因素,并提出相应的管理措施。[结果]联合SSEP及TcMEP监测成功率、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敏感性及特异性均为最高。54例患者中共有14例(25.93%)出现阳性电生理监测变化。经术中干预后,随访时最终2例(3.70%)未恢复至术前神经功能状态。术前合并胸椎管狭窄、主弯Cobb角130°为出现真阳性电生理变化的危险因素。[结论]在重度脊柱畸形翻修截骨矫形手术中,联合SSEP及TcMEP监测能有效地检测早期脊髓损伤,有更好地进行预警的价值。积极进行干预能扭转电生理变化并可以避免严重脊髓损伤并发症发生。翻修术中截骨矫形过程出现电生理变化概率较高。术前合并胸椎管狭窄以及主弯Cobb角130°的患者更易导致真阳性监测变化发生。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脊柱侧凸手术中经颅电刺激运动诱发电位(transcranial electrical stimulation motor evoked potential,TES-MEP)和皮层体感诱发电位(cortical somatosensory evoked potential,CSEP)联合监护的可行性和应用价值.方法 2006年7月至2008年4月,在脊柱侧凸手术中同时记录双侧胫前肌、足(足母)短屈肌TES-MEP和双侧胫后神经CSEP 76例.实施全静脉麻醉49例,七氟烷(吸入浓度<1%)+异丙芬复合麻醉27例.对各麻醉组的TES-MEP检出结果 进行四格表χ2检验,并对术中两种电位的真、假阳性和真、假阴性结果 进行相关的指数统计分析.结果 TES-MEP和CSEP成功检出率均为96.1%,而两种麻醉组的TES-MEP检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中诱发电位阳性11例,其中9例为真阳性,均与手术操作不当直接有关.CSEP、TES-MEP、联合监护的灵敏度分别为75.0%、87.5%和100%,特异度分别为98.5%、98.5%和97.0%,约登指数分别为0.74、0.86和0.97.结论 实施异丙芬静脉麻醉为主,辅以七氟烷吸入浓度<1%的复合麻醉,也是联合监护切实町行的麻醉方案;联合监护对脊髓功能监测的敏感性和准确性明显高于单一的TES-MEP或CSEP监护.  相似文献   

9.
皮层体感诱发电位在全脊椎截骨手术中的预警应用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回顾性总结自2002年4月以来开展的118例全脊椎截骨术的术中监护结果,进一步探讨皮层体感诱发电位(somotosensory-evoked potentials,SEPs)与全脊椎截骨术中各种危险因素的相关性.方法 2002年4月至2007年12月,采用后路全脊椎截骨术矫治严重脊柱侧后凸畸形患者118例,男68例,女50例;年龄4~73岁,平均29岁.术前侧凸Cobb角平均70°(400°~130°),后凸Cobb角平均78°(32°~147°).所有患者均于手术过程中刺激并产生皮层体感诱发电位.分别在手术开始、手术过程中及手术结束时记录平均动脉压,记录最高值、最低值及其变化值(最高值-最低值).术中监护异常判断标准:波幅峰值下降50%并持续10 min以上和(或)潜伏期延长超过10%.结果 术中出血量为800~6500 ml,平均为2000 ml.有14例患者术中平均动脉压低于60 mm Hg,其中有8例患者由于平均动脉压的急剧下降而出现一过性SEPs变化,但术后均没有出现神经系统并发症.所有患者中真阴性率为84.8%.假阴性率为0.8%,真阳性率为6.8%,假阳性率为7.6%.共有9例患者术后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下肢神经损害症状.12例患者在截骨矫形过程中出现宽大波形,N50潜伏期明显延长.结论 假阳性率的发生与平均动脉压的变化有较高的相关性.手术过程中脊髓震荡、牵拉、旋转、位移及缺血均可引起SEPs的改变.术中出现宽大波形及N50潜伏期明显延长可能可以作为一种预警标准.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异丙酚芬太尼复合不同剂量右美托咪啶麻醉对老年患者血液动力学及对体感诱发电位(somatosensory evoked potentials,SEPs)、运动诱发电位(motor evoked potentials,MEPs)监测的影响.方法 择期全麻颈椎前路手术患者45例,依据右美托咪啶剂量按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成C组(对照组)、D1组(右美托咪啶浓度0.3 μg· kg-1·h-1) ;D2组(右美托咪啶浓度0.8 μg· kg-1·h-1).3组麻醉诱导方法相同.麻醉诱导:静脉注射咪达唑仑2 mg~3 mg、异丙酚Cp 1.5 mg/L(Marsh药代动力学参数)、芬太尼1.5μg/kg~2.0 μg/kg,患者意识消失后经口置入4号喉罩,行机械通气.D1、D2两组患者置入喉罩后给予右美托咪啶0.5 μg/kg静脉推注10 min完成,两组患者随即分别以0.3 μg·kg-1·h-1、0.8.μg· kg-1·h-1持续泵注至手术结束 ;C组患者以生理盐水代替右美托咪啶,其余用药同D组.术中调整异丙酚芬太尼用量维持脑电双频谱指数(BIS)值45 ~55之间,所有病例均不给入肌肉松弛剂,术中专人持续监测并记录SEPs、MEPs. 结果 D1、D2组患者应用右美托咪啶后心率减慢,平均动脉压(MAP)无明显变化.3组患者SEPs P15-N20的潜伏期、波幅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D2组患者有3例出现不同程度MEPs波形消失,阳性率为3/15,与D1组及C组(0/14)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且3例患者停用右美托咪啶20 min左右MEPs波形全部恢复.结论 右美托咪啶延长苏醒时间,减慢患者心率,其对老年患者SEPs影响轻微,但较大剂量应用对MEPs产生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索术中诱发电位对脊髓缺血性损害的监测作用。方法:12只犬,随机分为3组,分别行单纯主射造影剂、使用明胶海绵和碘油作栓塞剂栓塞单侧肋间动脉(左T8/9)造成脊髓缺血,术中应用运动诱发电位(MEPs)和体感诱发电位(SEPs)监测,观察术中,术后MEPs与SEPs的变化,比较各各组术后运动分级和病理检查结果。结果:注射造影剂或栓塞剂时SEPst MPEs潜伏期均有不同程度的延长,波幅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但单纯造影组5min后恢复,明胶海绵组30min恢复,碘油组30min仍未见恢复。MEPs变化与运动功能分级一致,SEPs和MEPs都与病理形态相关。结论:SEPs、MEPs对脊髓缺血性损害具有良好的监测作用;MEPs 的改变与术后脊髓运动功能相关。  相似文献   

12.
体感诱发电位在脊柱手术中的监测作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脊柱外科手术中体感诱发电位监护技术的准确性。方法:对78例颈、胸椎手术患者术中采用皮层体感诱发电位(cortical somatosensory evoked potential,CSEP)术中监测,记录术前、术中、术后各个重要手术步骤的CSEP变化,根据不同阶段诱发电位的变化与术后临床脊髓功能改变相结合,判断CSEP的准确性。结果:78例患者中,CSEP未达到监护界值71例,术后无脊髓损伤;5例患者术中CSEP达到预警标准,告诫手术医生,注意手术操作,术后无脊髓损伤;另外,出现假阳性和假阴性各1例,术后恢复亦良好。结论:排除各种干扰因素后体感诱发电位可较准确地对脊髓的功能状况进行监测,是较准确的脊柱外科手术监护技术。  相似文献   

13.
脊髓功能监测是脊柱手术中防止脊髓损伤的重要监测手段,其主要方法包括:术中唤醒(wake-up test)、躯体感觉诱发电位(somatosensory evoked potentials,SSEPs)、运动诱发电位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体感诱发电位(somatosensory evoked potential,SEP)在重度脊柱畸形后路全脊椎截骨术中的应用价值及影响因素。方法对2007年6月至2013年5月我院收治的97例行Ⅰ期后路全脊椎截骨治疗的重度脊柱畸形患者进行术中SEP监测,男性47例,女性50例,平均年龄(17.8±8.2)岁(6~46岁)。先天性脊柱畸形91例,强直性脊柱炎后凸畸形5例,结核后凸1例。SEP监测异常的标准为波幅下降大于50%和/或潜伏期延长大于10%。分析体感诱发电位波幅变化率与手术因素的相关性。结果本组患者中,12例患者出现术中SEP监测异常,其中10例患者术后出现神经并发症,2例为假阳性病例;1例患者术中SEP未见异常,术后出现神经并发症,为假阴性病例。本组资料中SEP监测敏感性达90.9%,特异性97.7%,假阳性率2.3%,假阴性率9.1%。手术时间、出血百分比、固定节段与术中SEP监测波幅的下降率存在直线相关(P=0.000,P=0.000,P=0.000),出血百分比影响最大。结论SEP监测敏感性较高,但影响因素多、单独使用SEP存在缺陷,因此需要合理的联合使用多种监测手段,并注意对各种干扰因素的分析、处理。  相似文献   

15.
皮层下体感诱发电位监测脊柱侧凸手术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目的:研究皮层下体感诱发电位对脊柱侧凸矫正手术监测的准确性,提高术中预防神经损伤的有效性。方法:对41例脊柱侧凸患者于矫正术中采用皮层下体感诱发电位和皮层体感诱发电位监测脊髓功能。结果:皮层下体感诱发电位波形稳定可靠,很少受麻醉的影响;皮层体感诱发电位受麻醉影响较大,波幅几乎可消失。全组5例皮层下体感诱发电位出现异常,其中2例与临床相符,3例为假阳性;无假阴性发生。准确率为927%。结论:应用体感诱发电位术中监测脊髓功能,皮层下体感诱发电位是目前较理想的方法。  相似文献   

16.
背景:无前柱支撑后路全椎体切除术(posterior vertebral column resection,PVCR)治疗脊髓功能Ⅰ型重度僵硬性脊柱侧后凸畸形的神经并发症发生原因尚未明确,对神经并发症的充分认识有助于对该手术方式的深入理解。目的:分析无前柱支撑PVCR治疗脊髓功能I型重度僵硬性脊柱侧后凸畸形的神经并发症发生原因。方法:回顾性收集2013年3月至2019年2月无前柱支撑PVCR治疗的36例脊髓功能Ⅰ型重度僵硬性脊柱侧后凸患者的术中电生理监测资料。男15例,女21例;年龄12~51岁,平均(17.6±6.1)岁。手术前,所有患者均无脊髓神经功能障碍,MRI均未显示脊髓发育异常。术中采用体感诱发电位、运动诱发电位、下行神经源性诱发电位的联合监测模式。评估术中诱发电位变化数据资料,分析神经并发症发生的原因。结果:所有36例患者均成功接受无前柱支撑PVCR手术并获得满意的手术矫形效果,术后随访3~60个月,平均(32.5±8.2)个月。术中电生理监测无假阴性发生,共出现电生理阳性事件10例(27.8%,10/36):7例发生于截骨阶段,置钉、矫形、矫形后各出现1例。通过系统排查并采取相关处理措施后按照评价标准确定真阳性6例(60%,6/10)、假阳性4例(40%,4/10)。2例(5.6%,2/36)患者表现为术后神经功能障碍,均发生于截骨阶段。1例在随访期间表现为持久性神经功能障碍;1例出现术后短暂性神经功能障碍,在术后9个月随访期间内神经功能障碍完全恢复(ASIA E级)。结论:无前柱支撑PVCR是治疗脊髓功能Ⅰ型重度僵硬性脊柱侧后凸畸形的有效方式。本组患者神经并发症发生率为5.6%。70%神经电生理阳性事件发生于截骨阶段,主要为截骨阶段的平均动脉压过低、血红蛋白过低及机械性刺激所致。多模式诱发电位监测在无前柱支撑PVCR矫形手术中可有效地发现并辅助降低术后神经系统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7.
同时应用皮层及皮层下诱发电位监测脊柱矫形手术的观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寻求一种新的监护方法,以提高脊柱矫形手术监测效果。方法 对95例脊柱矫形手术同时进行皮层诱发电位(Cortical somalosensory evoked potential,CSEP)及皮层下诱发电位(Sub cortica somatosensory evoked potential,Sub CSEP)监测。结果 皮层诱发电位受麻药的影响较大,皮层下诱发电位受麻药的影响较小。结论 两者同时监测,可以早期预告脊髓损伤,这对脊柱矫形手术术中监测是较为理想的方法。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脊柱畸形矫正术中皮层体感诱发电位(CSEP)及经颅电刺激运动诱发电位(TES-MEP)联合监护在脊柱畸形矫正手术中的应用。方法:对我院收治的脊柱畸形患者根据术中监护方法分为两组:A组37例,其中男25例,女12例,年龄13~42岁,平均26.1岁,术中进行CSEP及TES-MEP联合监护;B组29例,其中男10例,女19例,年龄13~20岁,平均15.8岁,单纯采用CSEP监护作为对照组。术中持续观察CSEP及TES-MEP波幅及潜伏期变化,出现波幅下降50%、潜伏期延长10%或刺激强度高于初始刺激强度100V仍未引出者,停止手术并对症处理,术后给予激素治疗。结果:A组术中出现CSEP异常者4例(10.8%),TES-MEP异常者19例(60%)。术中CSEP及TES-MEP均异常者4例(10.8%),无术中CSEP异常而TES-MEP正常者。2例(陈旧性结核并后凸畸形1例,陈旧性骨折并后凸畸形1例)术中合拢截骨平面时,TES-MEP波形均消失,但仅1例出现CSEP异常,经术中积极处理,至手术结束时波形仍未恢复至术前水平,术后均出现神经功能障碍。余35例患者术后无神经功能损伤(假阴性率0%)。B组9例(21%)术中出现CSEP波形异常,其中2例虽经减少矫形角度及激素冲击治疗,术后仍出现双下肢瘫,余术后未出现神经功能障碍。3例术中监护未见异常者,术后出现重度不可逆性脊髓损伤(假阴性率10%)。结论:CSEP结合TES-MEP联合监护能较可靠、准确的反映术中脊髓功能状态,可降低监护假阴性率,为手术治疗过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20世纪70年代,Nash和Engler先后报道将体感诱发诱发电位监测(SEPs)应用于脊柱侧弯矫形手术中。随着SEPs在脊柱手术中的广泛开展,脊柱手术的安全性大幅提高^[1-2]。然而,不到10年,单一SEPs监护的问题很快暴露,Lesser和Ginsburg分别报道了一例病例,  相似文献   

20.
目的评估体感诱发电位(SEP)用于脊柱手术中脊髓监测的可行性,以及皮质体感诱发电位(CSEP)与皮质下体感诱发电位(Sub—CSEP)监测的适应证。方法42例脊柱手术患者,年龄6~68岁,咪唑安定、丙泊酚及维库溴铵静脉诱导,安氟醚吸入维持麻醉.术中均应用CSEP和Sub—CSEP监测脊髓功能。结果CSEP受麻醉影响较大,Sub—CSEP波形稳定,全组7例诱发电位出现异常,其中3例与临床相符,4例为假阳性,无假阴性发生,准确率为90.5%。结论CSEP适于麻醉深度的监测,Sub—CSEP是脊柱手术中脊髓功能监测较为理想的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