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 探讨椎弓根螺钉三维矫形治疗青少年脊柱侧凸的临床疗效。方法自 1999年 1月~ 2 0 0 1年 12月 ,选择性地对 16例青少年脊柱侧凸行椎弓根螺钉三维矫形 ,均采用美国 AST公司的 Trifix- system椎弓根螺钉系统 ,作为三维矫形的节段性内植物。结果 本组 Cobb's角由术前平均 5 7°,改善为术后 14°,平均矫正率 75 .4 % ;无脊髓损伤、血气胸、断钉、松棒、感染等并发症的出现 ;随访半年以上 ,全部病例均达到骨性融合 ,平均身高增长 3.7cm;随访中无出现矫正丢失或“曲轴效应”现象。结论 椎弓根螺钉矫形具有更高的三维矫正率 ,是治疗青少年脊柱侧凸的可取性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2.
椎弓根螺钉固定在脊柱侧凸治疗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探讨椎弓根螺钉固定在脊柱侧凸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采用连续或间断椎弓根螺钉固定技术治疗 93例脊柱侧凸患者 ,平均年龄 14 .3岁 ,特发性 5 1例 ,先天性 4 2例 ,术前Cobb角分别为 71.2°和 6 8.3° ,根据畸形程度和脊柱柔韧性 ,采用一次性矫形或分期矫形。结果 特发性侧凸术后Cobb角和矫正率分别为 2 8.7°和 6 1.5 % ,先天性侧凸为 32 .6°和 5 3.8% ,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 椎弓根螺钉固定对脊柱产生撑开、加压及旋转矫正作用 ,其矫正力大 ;且不占据椎管空间。尽管胸椎椎弓根螺钉固定难度较大 ,风险较高 ,但因其能对脊柱产生撑开、加压及旋转矫正作用 ,矫正力大 ,且不占据椎管空间 ,因此在具备一定技术条件时 ,该方法应被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中华长城椎弓根螺钉系统治疗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的方法及临床效果。方法 :对 2 5例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患者应用中华长城椎弓根螺钉系统行后路矫形手术。结果 :2 5例患者中侧凸平均矫正Cobb角 36 .7° ,矫正率 77%,经 18个月~ 3年随访 ,融合良好。结论 :中华长城椎弓根螺钉系统具有三维空间矫形力 ,矫形明显、持久 ,临床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4.
侧弯全节段椎弓根螺钉固定治疗退行性脊柱侧凸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探讨治疗退行性脊柱侧凸的手术策略,评价使用侧弯全节段椎弓根螺钉固定的疗效。方法:对我院骨科1998年7月~2003年7月手术治疗的82例退行性脊柱侧凸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41例行后路减压、椎体间cage置入、椎弓根螺钉矫形内固定+后外侧植骨融合术;14例行后路椎小关节截骨、减压、椎弓根螺钉矫形内固定+后外侧植骨融合术;10例行椎管减压、椎弓根螺钉矫形内固定+后外侧植骨融合术;17例先行一期前路脊柱松解、二期后路多节段椎弓根螺钉矫形,后外侧植骨融合。结果:手术均顺利完成,无死亡病例,围手术期切口感染1例,延迟愈合4例,7例术后出现呼吸道症状,经对症处理后好转;6例围手术期内出现心脏病复发,经过内科会诊处理平稳缓解。随访6个月~4年,影像学检查无断钉断棒,未见上、下融合椎部位的继发性脊柱后凸畸形。2年以上随访者42例,Oswetry功能评分由术前58.62±12.48分改善至31.15±14.12分。结论:在充分减压的前提下,侧弯全节段椎弓根螺钉技术可达到矫形、固定、融合、重建脊柱稳定性的目的,有利于退行性脊柱侧凸患者改善症状。  相似文献   

5.
非影像监视下行脊柱侧凸胸椎椎弓根螺钉置入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目的:探讨脊柱侧凸胸椎椎弓根螺钉非影像监视下徒手置入的方法及可行性。方法:57例脊柱侧凸患者行后路椎弓根螺钉系统矫形手术,徒手法置入胸椎椎弓根螺钉。术后常规拍摄脊柱全长X线片,随机选取10例患者行CT扫描观察,了解螺钉置入的准确性。结果:共置入胸椎椎弓根螺钉362枚。术后X线片观察到10枚螺钉偏外,4枚螺钉偏下,其中2枚螺钉引起轻微肋间神经痛,3周后完全缓解。CT观察47枚螺钉有2枚螺钉导致椎弓根内壁膨胀内移,没有相应神经症状。主弯Cobb角术前平均60.4°(32°~121°),术后平均18.3°(1°~70°),平均矫正率71.9%(38.1%~98.0%)。结论:徒手法置入脊柱侧凸胸椎椎弓根螺钉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6.
胸椎椎弓根螺钉固定矫治青少年脊柱侧凸   总被引:12,自引:5,他引:12  
目的 :探讨青少年胸椎椎弓根螺钉的固定方法及注意事项。方法 :测量 2 0例正常青少年胸椎椎弓根影像学参数 ,并在此基础上采用自行设计的胸椎椎弓根螺钉固定器械 (Scofix器械 ) ,对 32例青少年脊柱侧凸进行了矫正治疗。结果 :正常青少年T4椎弓根横径最小 ( 3 9± 0 6 6mm) ,胸椎椎弓根中点均位于横突根部上缘与中点之间 ,椎弓根与矢状面夹角在T11、T12为负角 ,T10以上为正角 ,T1最大 ( 35 8°± 0 84°)。 2 7例患者术后平均随访 11个月 ,特发性和先天性侧凸的矫正率分别为 5 7 8%和 46 4% ,无严重并发症。结论 :根据测量结果 ,如选择好进钉点、方向及深度 ,Scofix器械对青少年脊柱侧凸的矫正可获得更好的稳定性和固定强度  相似文献   

7.
[目的]评价胸椎椎弓根螺钉在脊柱侧凸矫形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2008~2010年采用后路胸椎椎弓根螺钉技术治疗特发性和先天性脊柱侧凸患者26例。根据术后临床表现、矫正率和术后X线片判定胸椎椎弓根螺钉置钉情况,对胸椎椎弓根螺钉在脊柱侧凸矫形术中的应用效果进行评价。[结果]本组病例术后平均矫正率为63.81%,术后患者脊柱长度平均增加6.2 cm;术后X线片判定置入的308枚胸椎椎弓根螺钉中,置钉不良率为16.9%;所有患者术后均无胸部脏器及神经系统损伤表现。[结论]在脊柱侧凸临床治疗中,采用胸椎椎弓根螺钉进行侧凸矫形是有效、安全的方式。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椎弓根螺钉固定在特发性脊柱侧凸矫形术中的治疗效果.方法 自2000年1月至2008年8月,对21例特发性脊柱侧凸患者行脊柱侧凸矫形术,术中采用徒手技术置入椎弓根螺钉行侧凸矫形,术后佩戴胸腰支具3~5个月.结果 随访8~36个月,平均22个月.切口均获得Ⅰ期愈合.患者术前Cobb角平均为67.1°,术后Cobb角平均为25.4°,畸形矫正率为62%,随访中角度丢失平均为3.3°,身高平均增加约6cm.所有病例术中术后均无脊髓神经根损伤表现,均获得满意的脊柱融合.结论 椎弓根螺钉固定能提供强大的三维矫正力,效果可靠、并发症少,应用椎弓根螺钉固定治疗特发性脊柱侧凸具有较好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9.
目的:评价特发性脊柱侧凸矫形中,尾侧椎应用椎板钩和椎弓根螺钉固定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对收治的34例后路矫形内固定且随访1年以上的特发性脊柱侧凸(KingⅡA和Ⅲ型)患者,根据尾侧椎固定方式的不同,分为A组(椎板钩固定组)和B组(椎弓根螺钉固定组)。A组14例,男4例,女10例,平均年龄13.6岁(12~17岁)。B组20例,男6例,女14例,平均年龄14.1岁(13~17岁)。比较两组患者术前侧凸角度、矢状面曲度及矫正率、随诊丢失角度、手术时间、出血量、融合节段等方面的差异。结果:两组患者术前侧凸角度、矢状面曲度及矫正率、手术时间、手术出血量没有明显的统计学差异。A组侧凸角度丢失大于B组(P<0.05),且A组中有3例在融合节段与下方非融合节段交界处出现后凸。A组平均融合11个节段,B组平均为10个节段。结论:在特发性脊柱侧凸后路矫形中,以椎弓根螺钉替代椎板钩内固定尾侧椎可较好地维持术后矫形效果,预防融合节段与未融合节段交界处后凸,保留更多的远端活动节段并具有较好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10.
椎弓根螺钉技术在脊柱侧凸矫治术中的应用十分广泛,主要应用于腰椎。胸椎侧凸由于其解剖结构复杂又毗邻重要组织,使得椎弓根螺钉的置入难度较大、危险性较高。尤其对青少年脊柱侧凸患者,胸椎椎弓根螺钉技术的应用尚存在争议。我科2002年7月~2004年1月对14例青少年脊柱侧凸患者胸椎全部应用胸椎椎弓根螺钉治疗,并与全部应用椎板构、椎弓根钩及部分应用椎弓根螺钉的对照组进行比较,以评价其矫形效果。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评价脊柱板-棍系统(plate-rod spinal system,PRSS)及钉棒系统治疗重度脊柱侧凸的疗效.[方法] 2001~2007年本科收治25例重度脊柱侧凸患者,按矫形器械分为PRSS系统治疗组和钉棒系统治疗组.采用PRSS系统治疗12例,男7例,女5例;平均15.2岁;其中先天性脊柱侧弯1例,神经纤维瘤型脊柱侧弯1例,特发性脊柱侧弯10例.钉棒系统治疗13例,男9例,女4例;平均17.6岁;其中特发性脊柱侧弯6例(1例术前不全瘫),先天性脊柱侧弯3例,神经纤维瘤型脊柱侧弯3例,重度脊柱侧弯翻修术1例.两组病例采用的术式包括术前牵引后,前路松解联合后路矫形;前路松解联合后路矫形术;一期单纯后路矫形术和后路松解截骨矫形术.术后根据畸形矫正及并发症发生情况评估两种内固定系统的疗效.[结果]两组病例均顺利完成手术,无死亡及严重手术并发症出现.PRSS治疗组平均手术时间3.6 h,术中平均出血量930ml,术后平均随访56.7个月,主侧弯Cobb角由术前平均98°(86°~135°),矫正至术后平均59°(32°~76°),矫正率平均57%,出现断棒3例,脱钩1例,皮肤破溃或皮下滑囊形成11例.钉棒系统治疗组平均手术时间4.6 h,术中平均出血量1420 ml,术后平均随访7.8个月.主侧弯Cobb角由术前平均108°(93°~159°),术后矫正至平均54°(30°~105°),矫正率平均66.3%.矢状面后凸从术前平均116°(90°~155°)矫正至术后平均34°(20°~45°),发生肠系膜上动脉综合征1例,术后肋间神经痛1例,术后双下肢-过性麻木2例,-过性肌力减退1例.[结论]术前正确评估判断是前提;手术彻底松解是基础,椎弓根钉置入、矫形靠经验,准确操作及诱发电位监控是安全保障.PRSS系统操作简便、经济,与钉棒系统相比,矫正效果差,并发症较多.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双侧椎弓根交叉间隔置钉矫形治疗Lenke 1型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AIS)的临床疗效。方法:2007年1月~2008年12月采用后路双侧椎弓根交叉间隔置钉矫形手术治疗Lenke 1型AIS患者36例,其中男7例,女29例,年龄11~18岁,平均15.3岁,术前胸椎侧凸角度均<75°,且侧凸柔韧性均>50%。测量术前和术后冠状面主胸弯Cobb角、胸椎矢状面Cobb角、C7铅垂线与骶骨正中线(CSVL)的距离、C7铅垂线与S1椎体后上角的垂直距离、双侧肋骨后凸的高度差(RH)、顶椎上下横突侧方5个肋间距总和的左右侧差值(ARSD)、胸弯顶椎椎体外侧缘至两侧胸壁距离的比值(AVB-R),分析临床疗效。结果:手术时间150~240min,平均176min;术中失血量460~1100ml,平均840ml。术中无脊髓、重要神经及血管损伤,1例患者术后出现左侧胸腔积液,2例患者术后2周出现伤口浅表感染。随访1.6~3.2年,平均2.06年。主胸弯冠状面Cobb角由术前56.7°±8.0°矫正为14.1°±6.0°(P<0.05),末次随访(17.2°±3.2°)与术后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胸椎矢状面Cobb角由术前的28.9°±7.9°减小为21.9°±10.6°(P<0.05),末次随访(24.3°±5.1°)与术后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矢状面C7铅垂线与S1椎体后上角的垂直距离由术前-11.7±12.1mm变为术后-1.4±9.4mm(P<0.05),末次随访(-2.7±4.7mm)与术后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RH、ARSD、AVB-R术前分别为37.7±5.8mm、20.1±6.6mm和1.56±0.16,术后分别为19.3±6.9mm、8.1±4.7mm和1.22±0.20,差异有显著性(P<0.05)。C7铅垂线与CSVL的距离术前、术后及末次随访无显著性差异(P>0.05)。随访期间未发现内固定失败征象。结论:双侧椎弓根交叉间隔置钉矫形治疗柔韧性好的轻中度Lenke 1型AIS可以获得良好的三维矫形效果。  相似文献   

13.
椎板钩和椎弓根钉系统治疗脊柱侧凸病例对照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 探讨脊柱椎弓根钉系统治疗脊柱侧凸是否安全.是否可以矫正出更好的曲线,是否能达到更短节段的融合。方法 50例特发性脊柱侧凸患者中15例采用椎板钩系统手术(椎板钩组),25例采用上胸段椎板钩、下胸段和腰段椎弓根钉联合术式或者完全川椎弓根钉系统手术(椎弓根钉组)比较两组矫正曲线、融合长度以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随访1~8年,曲线校正:椎弓根钉组达50.1%,明显好于椎板钩组的41.1%。矢状面畸形的矫正:两组没有区别融合长度:椎弓根钉组较椎板钩组平均少0.6个锥体。结论 椎弓根钉组在矫正侧凸的角度等方面明显好于椎板钩组。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胸椎椎弓根螺钉的置入方法,总结钉棒系统矫正脊柱侧凸的效果。[方法]咬除进钉点骨皮质,根据术前测量的深度和旋转的程度钻孔,达到测定的深度停止进针,球形探子探查无误后改用锤子将导锥顺着制造的钉道小心缓慢击入,深度一致后,再次用球形探子探查,置入螺钉。[结果]胸椎椎弓根螺钉一次性置入成功率97%(200枚/206枚)、腰段99%(211枚/213枚)。术后未出现脊髓损伤和神经功能障碍,无切口感染。术后冠状面平均矫正率73%±2%,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矢状面后凸Cobb角(T1~12)6°~30°,平均23°±2.6°,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旋转畸形矫正Ⅰ~Ⅱ度。身高平均增加(8.6±0.69)cm,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3例随访4~9年,平均5年9个月。躯干平衡良好,无平背畸形,植骨融合良好,末次随访冠状面角度丢失率平均为3.7%±0.09%,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迟发性感染1例,螺钉断裂2例,均行内固定取出。[结论]钉棒结构具有良好的三维矫正控制力。连续性全椎弓根螺钉矫正特发性脊柱侧凸效果良好。术后不需佩戴支具或石膏外固定,可早期下地...  相似文献   

15.
目的评价滑动椎弓根钉棒系统矫正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的疗效。方法将椎弓根钉与矫形棒之间的连接设计为滑动式,使之可随脊柱生长而延长。手术治疗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32例,对照术前和术后的脊柱侧凸cobb’s角并统计矫形率。结果 32例患者平均随访18个月,cobb’s角矫形平均39°(27°-53°)。患者术后身高平均增加3.2 cm,肺活量平均增加6%,有一例出现皮肤破溃。结论滑动椎弓根钉棒系统对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有确切疗效,但其远期疗效还需要更进一步的随访来评价。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采用短节段后路腰椎椎弓根钉固定、椎体间融合术(posterior lumbar inter-body fusion,PLIF)治疗退变性腰椎疾病合并腰椎侧凸的临床效果.[方法]总结2004年9月~2007年8月经PLIF手术治疗的57例退变性腰椎疾病合并腰椎侧凸的矫正效果、并发症和随访结果.[结果]整组病例术后平均随访40个月(24~60个月),腰椎侧凸矫正率为98.2%,腰椎矢状面前屈曲度矫正率78.9%,麻木疼痛缓解率91.2%,无假关节形成,本组患者围手术期没有出现切口感染,2例术后出现肺部感染症状,5例残余下肢麻痛症状,经过对症处理后好转.随访期间腰椎冠状面及矢状面序列矫正度数及椎间隙高度无丢失,融合器无移位.[结论]短节段PLIF手术是治疗退变性腰椎疾病合并腰椎侧凸的一种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后路椎弓根螺钉固定技术治疗退变性脊柱侧弯的临床效果。方法对20例退变性脊柱侧弯患者进行手术矫正,对Cobb角20°的1例患者行椎管减压、椎体融合、短节段椎弓根钉棒系统固定术;对Cobb角20°的19例患者行椎管减压、椎体融合、长节段椎弓根钉棒系统固定并植骨融合术。结果患者均获得6个月的随访。未出现术后感染及断钉、断棒等情况。Cobb角、腰椎前凸角和胸腰段后凸角:术后均较术前明显改善(P0.05),术后6个月均较术后进一步改善(P0.05)。JOA评分及ODI评分:术后均较术前明显改善(P0.05),术后6个月均较术后进一步改善(P0.05)。结论椎管减压是减轻患者疼痛的前提,在此基础上行后路椎弓根钉棒系统固定术能重建脊柱的稳定性,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寰枢椎椎弓根螺钉置钉技术在上颈椎损伤临床应用的效果。方法选择性应用寰枢椎椎弓根螺钉固定技术治疗 Jefferson 骨折5例,齿状突骨折11例,Hangman 骨折9例。结果术中无椎动脉、脊髓及神经根损伤发生。1例暴露时损伤静脉丛,予以压迫即能止血;1例寰枢椎骨折不完全复位。患者均获随访,时间1~2年。患者临床症状明显改善,术后1年行 X 线及 CT 检查,显示所有骨折均骨性愈合,螺钉位置良好,无松动、断钉。结论寰枢椎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技术具有固定可靠及骨折愈合率高等特点,为上颈椎损伤提供了坚固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19.
目的:比较全节段椎弓根螺钉与椎弓根钉、钩系统固定治疗单胸弯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AIS)患者的效果。方法:2002年5月-2003年10月治疗24例单胸弯AIS患者,12例采用全节段胸椎弓根螺钉固定技术进行脊柱畸形的矫正(A组);12例采用腰或胸腰段椎弓根螺钉+胸椎钩系统固定矫正畸形(B组)。记录两组的手术时间、失血量和并发症;同时进行影像学检查评价矫形效果;术前、术后及末次随访时行肺功能测试和SRS-24评分。结果:平均手术时间分别为256min(A组)和262min(B组),平均术中失血量分别为735ml(A组)和812ml(B组),均无明显差异;两组均没有出现神经性损害。手术后在冠状面和矢状面上A组胸弯矫正率79.6%;B组胸弯矫正率66.5%,存在显著性差异。A组平均融合10.6个椎体,较B组平均节省了0.8个椎体。术后4年随访时,A组FvC较术前增加0.23L,B组增加0.12L,但组间不存在统计学差异;A组SRS-24评分平均为101,B组平均为108,两组间无明显差异。结论:相对于传统钉钩系统,全节段胸椎弓根螺钉技术可以在更短的固定融合范围内取得并维持更为理想的三维矫正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