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采用分子生物学技术方法探讨胆红素诱导神经母瘤细胞(SH-SY5Y)凋亡和茵陈水提物(Yinchengextract,YCE)的保护机制。方法噻唑蓝(MTT)观察茵陈提取物对SH-S5Y5细胞增殖影响,Western blotting观察NF-KB蛋白核质分布,免疫荧光显微镜观察JC-1探针标记线粒体电位变化,流式细胞仪Annexin-FITC/PI观察细胞凋亡,荧光定量PCR观察IL-1β、TNF-α变化。结果茵陈提取物浓度的时间依赖性提高胆红素对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p<0.05)。胆红素促进NF-KB核转移,茵陈提取物抑制NF-KB核转移。免疫荧光显微镜观察到胆红素处理组与正常组对比线粒体膜电位明显降低(p<0.05)表现早期凋亡特性。茵陈提取物抑制线粒体膜电位降低(p<0.05)。流式细胞Annexin-FITC/PI结果显示,胆红素诱导细胞凋亡,YCE保护胆红素诱导的凋亡。荧光定量PCR结果显示茵陈提取物抑制NF-KB转录因子调控的炎症相关蛋白IL-1β、TNF-α基因的表达(p<0.05)。结论胆红素明显诱导SH-S5Y5细胞凋亡,YCE能有效抑制NK-KB激活和抑制线粒体膜电位变化,呈现多靶点抑制胆红素诱导的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2.
Caspase 12在强噪声诱导下豚鼠耳蜗细胞凋亡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caspase 12在强噪声诱导的豚鼠耳蜗细胞凋亡中的作用.方法 选用健康雄性白色豚鼠32只,随机数字表法分为4组,将实验组动物暴露于声压级120 dB、4 kHz窄带噪声环境4 h.分别对健康对照组及噪声刺激后第1、4、14天组豚鼠测试听性脑干反应(ABR).每组取4只豚鼠耳蜗作石蜡切片,另外4只豚鼠提取耳蜗总蛋白.通过透射电镜和脱氧核糖核甘酸末端转移酶介导的缺口末端标记技术(ternial-deoxynucleotidyl transferase mediated nick end labeing,TUNEL)检测耳蜗凋亡细胞,免疫组化及蛋白质印迹(Western blot)法检测Bip/GRP78、caspa8e 12蛋白的表达.结果 透射电镜观察到实验组第1天耳蜗外毛细胞、螺旋神经节细胞出现凋亡的特征性改变.实验组耳蜗Corti器、侧壁的血管纹和螺旋神经节存在TUNEL阳性细胞,第1天组最多;对照组未见阳性细胞.免疫组化、Western blot检测实验组Bip/GRP78蛋白明显高于对照组,且在第1、4、14天都维持在比较高的水平;caspase 12蛋白含量在噪声刺激后迅速增高,第1、4天达到高峰,第14天表达明显下降,但仍维持较高水平.结论 强噪声可以诱导豚鼠耳蜗细胞凋亡,caspase 12活化引起内质网应激反应性凋亡通道可能是此过程的信号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3.
大鼠单侧耳蜗损毁后下丘r氨基丁酸和谷氨酸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单侧耳蜗损毁后下丘r氨基丁酸(gamma-aminobutyricacid,GABA)和谷氨酸(glutamicacid,Glu)含量的变化,初步探讨去传入损伤后GABA和Glu在听觉中枢重组中的作用和意义。方法健康SprangueDawley(SD)大鼠随机分为五组:正常组、假手术组和单侧耳蜗损毁后1周、2周及1月组。于规定时间内检测耳蜗损毁前后GABA和Glu含量。比较下丘不同时间点的GABA和Glu含量。结果与假手术组相比,损毁后1周,下丘中GABA的含量水平明显下降(从78.00±7.50降至51.65±10.36,约下降33.6%),差异有显著性(P<0.05),而Glu的含量水平则明显上升(从167.00±16.71升至201.07±25.88,约上升20.4%),差异极为显著(P<0.01);术后2周,下丘中GABA的含量水平稍上升且仍低于假手术组(P<0.05),而Glu的含量则有所下降,但仍高于假手术组(P<0.05);至术后1月,下丘中GABA的含量水平上升但仍低于假手术组,而Glu的含量水平则降至正常水平或以下,但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结论单侧耳蜗损毁后下丘中GABA和Glu含量的动态变化反映了神经元的活动状况,提示二者在单侧耳蜗损毁后听觉中枢的重组过程中可能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细胞色素c在老年SD大鼠不同阶段凋亡、坏死毛细胞中表达的变化,探讨老年大鼠耳蜗毛细胞死亡的机制。方法:16只SD大鼠分组:青年组8只,2~3月龄;老年组8只,24~26月龄。应用电位反应测听仪检测不同频率短纯音(4、8、16、32和40kHz)诱发的青年组和老年组大鼠双侧ABR。听觉功能测试后,解剖取出双耳听泡,分离耳蜗基膜。分别用细胞核DNA染料碘化丙锭染色不同月龄大鼠耳蜗基膜细胞核,细胞色素C免疫荧光染料标记大鼠耳蜗基膜细胞的细胞色素c蛋白,荧光显微镜下观察不同月龄大鼠耳蜗基膜细胞荧光染色的变化。结果:老年组大鼠的不同频率ABR阈值均高于青年组(P〈0.01)。微弱拘细胞色素c荧光标记物存在于青年组大鼠耳蜗基膜毛细胞质(细胞膜的内侧,线粒体存在部位),增强的细胞色素C免疫反应物存在于老年组大鼠耳蜗基膜细胞。细胞色素c阳性反应见于:①细胞核型不变;②碘化丙锭染色略有加深,细胞核型不变;③细胞核轻微核固缩;④核肿胀的毛细胞。相反,部分核固缩≤3/4核的毛细胞细胞色素C阳性反应物减少或消失,核缺失区域的毛细胞未见细胞色素c阳性反应物。老年大鼠耳蜗基膜凋亡毛细胞线粒体释放的细胞色素c存在核内转移现象。结论:细胞色素c免疫荧光染色为老年耳蜗基膜毛细胞退行性变早期的细胞生物学标记之一。细胞色素C向细胞核内的转移,可能与老年大鼠耳蜗凋亡毛细胞染色质凝聚相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通过动态观察高胆红素血症新生豚鼠畸变产物耳声发射(DPOAE)及其对侧抑制现象的变化,探讨高胆红素血症对耳蜗和/或脑干听觉传出通路内侧耳蜗橄榄系统功能的影响。方法 20只新生豚鼠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10只,分别腹腔注射胆红素100μg/g和等量生理盐水。两组于给药前、给药后2、4、6、8小时在对侧耳无声刺激及70dBSPL白噪声刺激两种条件下测试DPOAE,观察两组DPOAE及对侧抑制现象的动态变化。给药后8小时行全耳蜗基底膜铺片定量观察毛细胞损伤情况。结果对照组给药前后DPOAE幅值无变化,对侧抑制现象始终存在。实验组给药后DPOAE幅值逐步下降,给药后2小时起对侧抑制现象消失,其中5只豚鼠在给药后8小时DPOAE幅值及对侧抑制现象呈现不同程度的恢复。两组豚鼠耳蜗基底膜铺片观察毛细胞形态未见异常。结论高胆红素血症早期可能损害耳蜗毛细胞的主动机械活动及耳蜗传出神经系统,此损害部分为可逆性的。DPOAE及其对侧抑制现象是评估胆红素脑病严重程度的有效指标。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并比较听觉中枢四种氨基酸类神经递质的含量。方法选取成年SD大鼠20只,采用日立835-50型氨基酸自动分析仪分别测定其耳蜗核、下丘和听皮层中r-氨基丁酸(gamma-aminobutyric acid,GABA)、甘氨酸(glycine,Gly)、谷氨酸(glutamic acid,Glu)及天冬氨酸(aspartate,Asp)的含量。结果听皮层与耳蜗核相比,GABA的含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听皮层、耳蜗核分别与下丘相比,其含量差异均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听皮层与下丘相比,Gly的含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听皮层、下丘分别与耳蜗核相比,其含量差异均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下丘与耳蜗核相比,Glu的含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下丘、耳蜗核分别与听皮层相比,其差异均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听皮层、下丘及耳蜗核三者间相互比较,Asp的含量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听觉中枢的不同部位GABA、Gly及Glu的含量各异,可能与其神经元的活性不同有关,反映了脑神经元的功能状态。  相似文献   

7.
目的 比较抗氧化剂硫辛酸(lipoic acid,LA)经静脉与鼓室两种不同给药途径对急性声损伤后动物耳蜗内细胞凋亡过程的影响.方法 48只豚鼠随机分为4组.A:鼓室注射硫辛酸组,不给于噪声暴露;B:单纯噪声暴露组(110 dB SPL稳态噪声暴露5 h);C:噪声暴露+静脉注射硫辛酸组;D:噪声暴露+鼓室注射硫辛酸组.各组动物于处理前和处理后1、3、5、7 d取出豚鼠耳蜗,石蜡包埋、切片.应用原位末端标记技术(TUNEL)标记凋亡细胞,观察耳蜗Corti器、血管纹、螺旋神经节等部位细胞的凋亡特点. 结果光镜下Corti器、血管纹、螺旋神经节TUNEL阳性反应细胞表现为细胞核染成棕黄色或棕褐色.硫辛酸经鼓室注射组(A组)未见明显凋亡细胞.噪声暴露后经鼓室注射硫辛酸组(D组)与经静脉注射组(C组)同单纯暴露组(B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C、D两种方式抑制凋亡无明显的差异(P>0.05).结论 110 dB SPL噪声暴露5 h可导致急性声损伤,引起豚鼠耳蜗组织内细胞的凋亡.抗氧化剂硫辛酸经鼓室与静脉注射对噪声暴露后细胞的凋亡皆有明显的抑制效应,但鼓室注射较静脉注射无明显的优势.  相似文献   

8.
急性高胆红素血症对豚鼠周围听觉系统影响的形态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急性高胆红素血症豚鼠周围听觉系统损伤的形态学特征.方法 选择正常幼年豚鼠30只,随机分成对照组、低剂量组和高剂量组,每组10只.低剂量组和高剂量组分别腹腔给予胆红素100μg/g和200μg/g,建立急性高胆红素血症豚鼠动物模型,对照组腹腔注射等量生理盐水,观察各组实验动物的行为改变及毛细胞和螺旋神经节等结构的形态学变化.结果 高剂量组的豚鼠行为明显异常,出现严重运动障碍,本能运动缺乏,翻正反射明显减弱.甚至出现角弓反张和濒死呼吸;低剂量组豚鼠同样有类似的异常表现,但程度稍轻.各组的耳蜗毛细胞无明显变化,螺旋神经节细胞结构基本正常,其间穿行神经纤维髓鞘致密完整,轴索未见明显异常.结论 急性高胆红素血症对耳蜗毛细胞、螺旋神经节等周围听觉系统损害轻微,提示可能主要损伤蜗后结构.  相似文献   

9.
为了解耳蜗损伤对中枢听觉系统形态和功能的改变及在改变过程中的意义,采用计算机图像处理技术观察了5只新生和13只成年豚鼠损伤耳蜗后不同时间腹侧耳蜗核神经元细胞面积的改变。发现新生豚鼠耳蜗损伤后24小时前腹侧耳蜗核和后腹侧耳蜗核神经元细胞面积无明显改变,成年豚鼠损伤耳蜗后4、7、60天前腹侧耳蜗核神经元细胞面积较对侧分别缩小20.93%、25.70%、28.72%,60天组较正常对照组减小51%;后腹侧耳蜗核损伤侧较对照侧分别缩小17.58%、20.30%、38.55%,60天组较正常对照组减小32.75%。证实耳蜗损伤可迅速引起腹侧耳蜗核神经元细胞面积的改变,提示临床听力损失早期开始听神经刺激相当重要。  相似文献   

10.
听力学     
930486谷氨酸免疫反应在豚鼠低位听觉传人径路上的分布/乔莉…尹中华耳鼻咽喉科杂志一2992,27(增刊)一30~31 采用免疫细胞化学ABC法显示豚鼠Corti器、螺旋神经节及耳蜗核谷氨酸免疫反应(Gl-utamate immunoreaetivity,Glu一IR)。结果发现,正常豚鼠耳蜗各回均可见Glu一IR阳性产物,呈蓝黑色,主要分布在内毛细胞底部,阳性的神经纤维数量较多,粗细不一,膨体不明显,纤维与内毛细胞关系密切。蜗轴四回螺旋神经节(SG)内,均可见Glu一IR阳性的细胞,呈圆形及椭圆形,有大、小两种,并可见由胞体发出的突起。豚鼠耳蜗腹侧核及背侧核均可见Glu一IR…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强噪声对豚鼠耳蜗细胞死亡的机制及磷酸化c-Jun氨基末端激酶(JNK)信号通道在强噪声诱导耳蜗细胞凋亡的作用。方法:将实验组豚鼠暴露在4kHz窄带噪声120dBSPL噪声环境中4h,噪声刺激停止后1d、4d、14d组及对照组(每组各8只)在处死前测ABR。取每组4只豚鼠耳蜗作石蜡切片,另外4只豚鼠提取耳蜗总蛋白。脱氧核糖核甘酸末端转移酶介导的缺口末端标记技术(TUNEL)检测耳蜗凋亡细胞,免疫组织化学及WesternBlot方法检测JNK信号途径蛋白质P-JNK、P-c-Jun的表达。结果:实验组耳蜗Corti器毛细胞、血管纹和螺旋神经节细胞存在TUNEL阳性细胞,以1d组最多,逐渐减少,14d组最少,而对照组未见阳性细胞。免疫组织化学观察到实验组P-JNK、P-c-Jun有免疫反应阳性,定位于细胞核,对照组未见阳性细胞。Western Blot检测P-JNK、P-c-Jun含量在噪声刺激后迅速增高并快速活化,1d、4d达到高峰,随后逐渐下降,但在14d仍然维持较高水平。结论:强噪声可以通过诱导凋亡造成耳蜗细胞损伤,同时P-JNK标志着JNK信号途径的激活,提示JNK信号通道可能也是介导强噪声诱导豚鼠耳蜗细胞凋亡信号通道之一。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卡那霉素和速尿联合用药后豚鼠耳蜗毛细胞的死亡时程和方式.方法选用健康成年白色红目豚鼠,雌雄不限,随机分成健康对照组和药物致聋后6 h、9 h组(实验组),每组5只.实验组在选取的时间点完成听性脑干反应(ABR)检测后行耳蜗基底膜铺片、PI荧光染色,共聚焦显微镜下观察毛细胞.对照组不做处理.结果实验组半数豚鼠致聋(ABR阈值>95 dB SPL),致聋豚鼠耳蜗可见外毛细胞核固缩和核肿胀,与给药6 h组相比,给药9 h组外毛细胞核肿胀数目增多.检测给药6 h组和9 h组豚鼠末端脱氧核苷酸转移酶介导的dUTP缺口末端标记物(terminal deoxynucleotidyl transferase-mediated dUTP-biotin nick end labeling,TUNEL),没有观察到阳性着色细胞.正常对照组所有豚鼠ABR正常,其耳蜗各回毛细胞没有出现毛细胞核固缩或者核肿胀.结论卡那霉素和速尿联合用药后数小时即可导致豚鼠耳蜗毛细胞死亡,毛细胞损害为两种类型,即坏死和凋亡.  相似文献   

13.
目的通过观察川芎嗪对顺铂诱导豚鼠耳蜗组织中fas、fasL及caspase-8蛋白表达水平的影响,探讨其抗凋亡作用的部分机制。方法将60只听力正常的健康白毛红目豚鼠按照随机字数表法随机分为2组:空白组及模型组,空白组豚鼠正常饲养,模型组豚鼠腹腔注射顺铂诱导药物性耳聋模型,模型复制成功后再次将空白组及模型组随机分为2组,即:空白对照组(Blank)、空白+川芎嗪组(Blank+Ligustrazine)、模型对照组(Model)、模型+川芎嗪组(Model+Ligustrazine)。空白+川芎嗪组及模型+川芎嗪组豚鼠腹腔注射川芎嗪注射液进行干预,2周后处死豚鼠,对各组豚鼠耳蜗组织中fas、fasL及caspase-8蛋白表达水平进行检测。结果模型评价:与空白组相比,模型组豚鼠ABR阈值显著提高(P0.01);空白组豚鼠耳蜗毛细胞排列整齐、均匀,无缺失及坏死细胞出现;模型组豚鼠耳蜗毛细胞变形明显,排列不均,溶解破坏的毛细胞较多,提示造模成功。各组豚鼠耳蜗组织中fas、fasL、caspase-8蛋白表达水平结果显示,与空白对照组和空白+川芎嗪组比较,模型对照组豚鼠耳蜗组织中fas、fasL、caspase-8蛋白表达水平均显著升高(P0.01),与模型对照组比较,模型+川芎嗪组豚鼠耳蜗组织中fas、fasL、caspase-8蛋白表达水平显著降低(P0.01)。结论川芎嗪可通过调控fas、fasL、caspase-8的表达水平来抑制细胞凋亡的发生,发挥其抗凋亡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 研究激光对内耳的损伤过程中细胞凋亡最终是否参与,并探讨激光对内耳损伤的机制。方法 选用健康雄性听力正常的豚鼠24只,随机分成对照组及实验A、B、C组,每组6只。对照组只打开听泡暴露圆窗龛,实验组分别以平均功率为1W、3W及5W的超脉冲CO2激光在豚鼠左耳耳蜗底周造孔。术前1d和处死前分别检测豚鼠听性脑干反应(auditory brainstem response,ABR)。术后1d断头处死豚鼠,扫描电镜形态学观察,DNA末端转移酶介导的缺口末端标记法(TUNEL)检测细胞凋亡。结果 实验B组和实验C组术后ABR III波阈值较术前提高(P<0.05)。实验C组外毛细胞纤毛散乱,并有散在缺失,实验B组外毛细胞纤毛稍散乱,无缺失,而对照组和实验A组基本正常。实验C组耳蜗螺旋神经节细胞、耳蜗神经细胞及外毛细胞等处见明显凋亡阳性细胞,实验B组上述部位仅见散在少量凋亡阳性细胞,而对照组和实验A组未见明显改变。结论 高峰功率激光对内耳的结构和功能有损伤,细胞凋亡在其中起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5.
不同龄豚鼠听性脑干反应和耳蜗核形态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比较出生后不同时间及成年豚鼠听性脑干反应、耳蜗核结构、各亚核团细胞形态、细胞面积和密度,测试了出生后12、24、48小时和成年豚鼠各5、5、9、28只的听性脑干反应,部分作脑干切片,光学显微镜观察耳蜗核及各亚核团细胞形态,计算机图像处理系统测试前腹侧核和后腹侧核细胞面积和密度,发现(1)新生豚鼠除ABR反应阈较成年豚鼠高平均10dB外,波形、各波潜伏期和波间期无显著差异。(2)跟猫、沙土鼠和蝙蝠一样,新生豚鼠和成年豚鼠耳蜗核也可分为三个亚核团:背侧核(DCN)、前腹侧核(AVCN)和后腹侧核(PVCN)。(3)豚鼠耳蜗核各亚核团内细胞分型也跟猫相似,AVCN内有大球细胞、小球细胞和球形细胞;PVCN内有章鱼细胞、多极细胞和球形细胞;DCN内有颗粒细胞、锥形细胞和巨细胞。(4)成年豚鼠各亚核团平均细胞密度较新生豚鼠明显降低,出生12小时到成年鼠AVCN和PVCN细胞密度分别减少25.13%和22.17%。(5)新生豚鼠AVCN细胞平均面积是成年组的83.36%,PVCN是成年组的93.04%。比较本实验测量的细胞密度和面积的改变和猫出生后到成熟耳蜗核细胞的资料,分析差异较大的可能原因。  相似文献   

16.
目的通过分析豚鼠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eripheral blood mononuclear cell,PBMC)与耳蜗组织中糖皮质激素受体(glucocorticoid receptor,GR)mRNA和蛋白含量变化,探讨PBMC与耳蜗组织中GR含量的相关性。方法将32只健康白色豚鼠随机分为地塞米松组和对照组,地塞米松组予地塞米松(5mg/ml,10mg/kg/day)腹腔连续注射7天,对照组予等体积的生理盐水腹腔连续注射7天。给药结束后次日取豚鼠PBMC及双侧耳蜗组织,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豚鼠PBMC和左耳耳蜗组织中GR mRNA表达水平,通过Western blot结果半定量分析豚鼠PBMC和右侧耳蜗组织中GR蛋白的含量,并运用统计学软件SPSS16.0进一步分析豚鼠PBMC与耳蜗组织中GR mRNA及GR蛋白表达量的相关性及短期全身使用地塞米松对其表达量的影响。结果 GR mRNA与GR蛋白在豚鼠PBMC与耳蜗组织中均有表达,地塞米松组PBMC及耳蜗组织中GR mRNA与GR蛋白含量较对照组有明显提高,统计学相关性分析结果提示地塞米松组及对照组的PBMC与耳蜗组织的GR mRNA、GR蛋白表达量存在正相关,结果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豚鼠短期全身使用地塞米松可以使PBMC与耳蜗组织中的GR mRNA、GR蛋白含量均同步上调,豚鼠PBMC与耳蜗组织中GR mRNA、GR蛋白的含量变化具有正相关性。PBMC中GR含量可间接反映耳蜗组织的GR表达水平。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强噪声暴露后不同时期豚鼠耳蜗外毛细胞的死亡方式。方法选用健康雄性白色豚鼠48只,随机分为健康对照组及噪声暴露后3h、1d、4d、14d、30d组(实验组),每组8只,实验组动物暴露于120dBSPL、4kHz窄带噪声环境4h,各组豚鼠于实验前及噪声暴露后相应时间点处死前测试听性脑干反应(auditorybrainstem response,ABR),然后完成耳蜗基底膜铺片、Hoechst33342荧光染色,共聚焦荧光显微镜观察毛细胞核的变化并计数。对照组不作任何处理。结果实验组噪声暴露后各组ABR反应阈明显高于对照组和噪声暴露前各组(P<0.01),实验组豚鼠耳蜗可见外毛细胞出现凋亡、坏死和缺失三种变化,噪声暴露后3h、1d、4d组凋亡的细胞数明显多于坏死(P<0.05),噪声暴露后14d组凋亡与坏死的细胞数没有明显差别(P>0.05),噪声暴露后30d组坏死细胞数多于凋亡(P<0.05)。结论强噪声暴露后早期豚鼠耳蜗外毛细胞损害以凋亡为主,且凋亡过程迅速,耳蜗基底膜外毛细胞核的缺失主要源于凋亡细胞,强噪声暴露后中晚期外毛细胞损害以坏死为主。  相似文献   

18.
目的通过检测耳鸣大鼠耳蜗核5-羟色胺受体1B(5-hydroxytryptamine receptor1B)和5-羟色胺受体2C(5-hydroxytryptamine receptor2C)、γ-氨基丁酸(γ-aminobutyricacid,GABA)、谷氨酸受体1(glutamate receptor1,GluR1))和谷氨酸受体2(glutamate receptor2,GluR2)表达情况,探讨其在耳鸣产生中所起的作用。方法将24只白色Wistar大鼠随机分为3组:Ⅰ组:空白对照组(8只)、Ⅱ组:生理盐水组(8只)和Ⅲ组:耳鸣模型组(8只)。将耳鸣模型组大鼠腹腔注射水杨酸钠造模并用行为学方法证实动物感受到耳鸣后,利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各组动物耳蜗核5-HTR1B/2C、GABA、GluR1/2表达情况,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8只注射水杨酸钠的耳鸣模型组大鼠全部造模成功。在耳鸣模型组5-HTR1B、γ-氨基丁酸(GABA)的表达显著低于Ⅰ、Ⅱ组(P<0.01);5-HTR2C、谷氨酸受体1和谷氨酸受体2(GluR1/2)表达显著高于Ⅰ、Ⅱ组(P<0.01)。Ⅰ、Ⅱ组5-HTR1B/2C、GABA、GluR1/2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耳鸣模型大鼠耳蜗核中神经递质及受体发生了改变,其功能失调可能是耳鸣发生的主要机制。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外源性谷氨酸引发的内耳毛细胞损伤与支持细胞谷氨酸转运体(glutamate-aspartate trans-porter,GLAST)表达的相关性。方法将30只成年健康豚鼠随机分为3组,每组10只,经耳蜗钻孔,第一组动物左耳为对照组,给予人工外淋巴液(对照组);第二组动物左耳给予20mmol/L谷氨酸(Glu组);第三组动物为正常组,不作特殊处理。采用听性脑干反应(ABR)测试、耳蜗铺片、硝酸银染色及免疫组织化学技术,观察Glu处理前后的听力学、形态学改变,以及引发的支持细胞GLAST的表达变化。结果给药后,三组豚鼠1kHz ABR平均阈值分别为8.00±2.68、18.00±3.50、8.00±2.58dB nHL;8kHz分别为10.00±3.33、27.00±4.22、7.50±2.64dB nHL;Glu组与对照组有显著差异(P<0.05)。形态学改变:给予20mmol/L谷氨酸3d后,外毛细胞有较明显改变,出现错乱、缺失,内毛细胞出现形态改变,与听力学变化一致。免疫组织化学:正常组GLAST在支持细胞有表达,给予Glu后GLAST强阳性表达。结论谷氨酸对豚鼠内耳毛细胞具有毒性作用,GLAST参与外源性谷氨酸的转运,并受细胞外谷氨酸浓度的调控。  相似文献   

20.
豚鼠耳蜗损伤对耳蜗核神经元细胞面积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为了解耳蜗损伤对中枢听觉系统形态和功能的改变及在改变过程中的意义,采用计算机图像处理技术观察5只新生和13只成年豚鼠损伤耳蜗后不同时间腹侧耳蜗核神经元细胞面积的改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